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其自主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得越充分,班级管理的效益也就越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的核心是自我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最后都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自主管理符合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规律,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变策略
目前许多研究指出,班主任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充分还权,让学生享有高度“自治”,这是一种适应时代民主要求的管理思想,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但是,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对象(客体)和自主管理的主体,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因而班主任应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自主性程度高低的具体情况,调整班级的管理方式。应根据班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程度,选择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一般来说,运用权变的观点在实施中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班主任主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这是班集体形成的低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班级成员刚刚聚 合在一起,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互不相识,班级对同学毫无吸引力,自主管理机构尚未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班级及其成员都有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淡薄,自主管理能力低下。因此,这一时期的班主任应主要采用命令式管理方式对班干部级进行管理。班主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常规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2.师生共同管理班集体。这时班集体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和比较成熟阶段。这时,班级成员之间已经有一定程度了解,班级的领导核心——班委、团支部已经基本形成,班级机构已建立起来,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班级社会”经验,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成熟。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及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增长。这一时期,班主任应采取说服式管理方式和参与式领导方式来对班级进行管理。
二、培养学生干部的教育策略
组建、培养一届优秀的学生干部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让教师的意图有效地实施,让教师的管理轻松而自如,成为教师管理班级的重要助手。
1.以民主的方式推荐班委会: 班委干部是教师传递信息及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执行教师意图的得力干将,是完成教师管理的忠实卫士。因而,认真选拔班委干部尤其重要。要通过民主的方式让学生选出信任的同学成为班干部;要让胆大心细、责任心强的同学成为班干部,这样才能有优秀班集体的基础。
2.以培训的方式领导班委会:班委干部毕竟是学生,并不成熟,因而教师的领导是必要的。教师要给他们讲解学生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要让学生干部养成自觉反思自己工作的习惯,从中提高工作成效,教师要加强对班干部修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
3.以鼓励的方式树立形象:班级管理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委的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班委的形象。一个乐于被同学接受的公正无私的班委常常会为老师的管理降低很大的难度,教师应为班委树立正氣,对不服从干部管理而无理取闹的同学给予严惩,要培养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这样干部的管理才有力度。
三、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教育策略
抓住规律制度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改善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方法,从而最终达到班级的优化。
1.纪律教育是主线: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是完成班级各项目标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纪律才能使一个班逐步成为一个良好的班级,因而在管理的各环节、各阶段都应该注意对纪律的教育,要认真宣讲学校、班级等各项纪律要求,要让学生知道纪律的重要性,要让遵守纪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要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纪律与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关系与影响,从而做到“心中有纪律,行动有规章”。
2.行为习惯教育是主题: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常常是通过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我们从他的习惯中常常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境界,因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去体会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境界,从他们的表现中去捉摸他们的优劣之处,从而有方向,有目标,有意识的去教育他们,校正他们的不良意识及行为表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榜样力量树示范:榜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代表了先进的事物及优良的表现,教师应抓住班级中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进行宣讲,分析他们的优良表现以及良好效果,从而树立起奋斗的目标,鼓舞士气,激励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同时,也应注意对表现不良的典型事例人物的分析,让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以活动促发展,求育人的教育策略
1.置学生于集体之中,活动育人:每个学生都不是独立的,都生活在集体之中,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集体的评判。教师应利用好这种评判功能来规范学生的言行。集体常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爱好以活动的形式将学生凝聚在一起,通过活动来达到集体的奋斗目标和要求。因而教师应珍惜集体的每一次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行为的评价而自育。
2.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共同参与、协助,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而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从而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在活动的参与中迎合他们好动的心理,建立起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活动的自育功能鼓舞他们的斗志,从而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深入学生集体,勤跟班,勤谈心,勤到学生之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教师还应注意联系社会,联系家庭,共同推进班级建设,让家庭常与学校联系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一、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变策略
目前许多研究指出,班主任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充分还权,让学生享有高度“自治”,这是一种适应时代民主要求的管理思想,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但是,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对象(客体)和自主管理的主体,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因而班主任应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自主性程度高低的具体情况,调整班级的管理方式。应根据班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程度,选择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一般来说,运用权变的观点在实施中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班主任主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这是班集体形成的低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班级成员刚刚聚 合在一起,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互不相识,班级对同学毫无吸引力,自主管理机构尚未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班级及其成员都有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淡薄,自主管理能力低下。因此,这一时期的班主任应主要采用命令式管理方式对班干部级进行管理。班主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常规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2.师生共同管理班集体。这时班集体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和比较成熟阶段。这时,班级成员之间已经有一定程度了解,班级的领导核心——班委、团支部已经基本形成,班级机构已建立起来,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班级社会”经验,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成熟。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及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增长。这一时期,班主任应采取说服式管理方式和参与式领导方式来对班级进行管理。
二、培养学生干部的教育策略
组建、培养一届优秀的学生干部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让教师的意图有效地实施,让教师的管理轻松而自如,成为教师管理班级的重要助手。
1.以民主的方式推荐班委会: 班委干部是教师传递信息及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执行教师意图的得力干将,是完成教师管理的忠实卫士。因而,认真选拔班委干部尤其重要。要通过民主的方式让学生选出信任的同学成为班干部;要让胆大心细、责任心强的同学成为班干部,这样才能有优秀班集体的基础。
2.以培训的方式领导班委会:班委干部毕竟是学生,并不成熟,因而教师的领导是必要的。教师要给他们讲解学生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要让学生干部养成自觉反思自己工作的习惯,从中提高工作成效,教师要加强对班干部修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
3.以鼓励的方式树立形象:班级管理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委的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班委的形象。一个乐于被同学接受的公正无私的班委常常会为老师的管理降低很大的难度,教师应为班委树立正氣,对不服从干部管理而无理取闹的同学给予严惩,要培养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这样干部的管理才有力度。
三、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教育策略
抓住规律制度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改善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方法,从而最终达到班级的优化。
1.纪律教育是主线: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是完成班级各项目标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纪律才能使一个班逐步成为一个良好的班级,因而在管理的各环节、各阶段都应该注意对纪律的教育,要认真宣讲学校、班级等各项纪律要求,要让学生知道纪律的重要性,要让遵守纪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要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纪律与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关系与影响,从而做到“心中有纪律,行动有规章”。
2.行为习惯教育是主题: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常常是通过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我们从他的习惯中常常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境界,因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去体会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境界,从他们的表现中去捉摸他们的优劣之处,从而有方向,有目标,有意识的去教育他们,校正他们的不良意识及行为表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榜样力量树示范:榜样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代表了先进的事物及优良的表现,教师应抓住班级中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进行宣讲,分析他们的优良表现以及良好效果,从而树立起奋斗的目标,鼓舞士气,激励学生成才的积极性。同时,也应注意对表现不良的典型事例人物的分析,让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以活动促发展,求育人的教育策略
1.置学生于集体之中,活动育人:每个学生都不是独立的,都生活在集体之中,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集体的评判。教师应利用好这种评判功能来规范学生的言行。集体常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爱好以活动的形式将学生凝聚在一起,通过活动来达到集体的奋斗目标和要求。因而教师应珍惜集体的每一次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行为的评价而自育。
2.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共同参与、协助,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而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从而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在活动的参与中迎合他们好动的心理,建立起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活动的自育功能鼓舞他们的斗志,从而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深入学生集体,勤跟班,勤谈心,勤到学生之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教师还应注意联系社会,联系家庭,共同推进班级建设,让家庭常与学校联系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