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是全社会的理想和行为规范,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内容,使人们准确的理解它的涵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思想的主心骨。
一、自由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导向认为集体主义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自由提倡自由是人人都有自我实现和发展的权力的“积极自由”。再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西方社会是为推翻神学并加强统治而提倡的自由。最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受一定条件约束并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自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
1.首先,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自由与必然不对立,是辩证存在的,要进行唯物辩证法的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遵循社会、自然和人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自由。其次,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否则再大的成就也会被抵消。再次,遵循人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认为人的发展规律是递进的,人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一些事。最后,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由也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不遵守社会发展规律,人们的社会活动会被阻碍。
2.自由观的目的。“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和巨大的增长,私有制和旧的社会分工已被彻底消除,维持人类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被极大缩短,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对立的阶级根源已被消除,劳动的普遍化得以实现,这就使每个人都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从而自觉自愿、不受阻碍地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本质力量。”[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就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最终目。
二、平等
(一)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平等。社会主义的生产活动是以人民幸福为目标,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工人所有的劳动都是为自己,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所以社会主义的平等是事实平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平等是有阶级性的平等,是不平等的平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内涵和特征
1.内涵。首先,我们坚持的平等包括教育平等和民族平等。其次,平等是我们始终坚定的目标和社会主义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平等,不是绝对平均主义,也没有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是以马克思的平均理念为基础,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机会和利益的平等。
2.特征。⑴多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内涵不止政治,还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等。⑵权利与义务统一性,马克思认为平等是权力与义务的统一,所有阶级在享有权力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⑶时代性,恩格斯认为“平等的观念,无论是以资产阶级的形式还是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因而这样的公平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真理。”[2]
三、公正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首先,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是唯物的。“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种科学来鉴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3],精神是随社会经济条件而定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是历史的,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公正也就随之而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的内涵。首先,经济公正。马克思认为经济是否公正取决于经济形式与生产方式间的适应度,不是经济活动的外在形式。我国一直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经济公正的诠释。其次,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包括分配公正和调剂公正。分配公正指将社会资源按个体贡献来分配,即按劳分配;调剂公正指对初次分配后的不足加以调整,减少初次分配中的不公正。最后,政治公正。马克思主义政治公正观体现在他主张消灭阶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发展的目的。
四、法治
(一)马克思主义法治观
首先,历史性和唯物性。马克思主义“法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治是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其次,神圣形象和统治工具。马克思指出所有统治阶级都会通过某种权威来树立法律的神圣形象,然后通过国家权威来保证实施。最后,法律服务于人民。就其经济基础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它决定了法律只能是为了维护资本家利益,公平无从谈起。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
1.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统领全局。法治为其他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保证我国与世界更好的接轨,保证目标实现的彻底性和可能性。法治与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也有一定联系,其践行需要法律保证,否则道德追求就是海市蜃楼。
2.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涵。⑴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法治会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意识,增强法律素养;⑵依法治国必然性。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更好地与世界接轨;⑶全面展开依法治国。法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食品和药物安全等,使法治化建设贯彻落实,人民的生活更有保证。
五、问卷分析
为了解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认知度,笔者在西北民族大学做了调查问卷,问卷第一部分是大家的基本情况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第二、三、四部分分别是针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每个词语内涵的理解而设计的问题。
男生50人,女生35人,共85人,少数民族70人(82.3%);共产党员7人(8.2%);都是20岁左右的大二学生,30人(35.2%)经常在街上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大多是通过广告、书籍和影视节目;19人(22.4%)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生活有较大影响;有15人(17.6%)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度较高;48人(56.5%)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层内容,其余认识有误。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理解如下:29人(34.1%)认为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保证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其他人不确定;50人(58.8%)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之一,其他人认识有误;38人(44.7%)认为文明的落实既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又体现在理论中,其他人认为文明仅落实在生活点滴中或不清楚;53人(62.3%)认为和谐应该體现在各个方面,其他人认为仅体现在某一方面或不清楚。总之,大家对这部分内容理解程度一般,对民主及和谐的理解程度强于对富强和文明的理解。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理解如下:66人(77.6%)认为自由是遵守一定法规约束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65人(76.5%)认为平等应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是某一方面;21人(24.7%)认为公正应该是对弱者照顾的一视同仁,不是没有差别的一视同仁;15人(17.6%)认为法治不能作为治理国家的第一方法。总之,大家对其社会层面的理解程度一般。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理解如下:51人(60%)认为爱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65人(76.5%)认为敬业应该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坚守;78人(91.8%)认为诚信应该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执着;71人(83.5%)认为友善应该是人对世间万物的友善,不仅是某一方面。总之,大家对其个人层面理解比较透彻。
在这次调查问卷中所有同学都积极配合,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问卷有效性较高。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及认同度总体中等偏上,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还需提升,培养和践行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杨耕,范燕宁,谭培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7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7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思想的主心骨。
一、自由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导向认为集体主义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自由提倡自由是人人都有自我实现和发展的权力的“积极自由”。再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西方社会是为推翻神学并加强统治而提倡的自由。最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受一定条件约束并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自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
1.首先,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自由与必然不对立,是辩证存在的,要进行唯物辩证法的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遵循社会、自然和人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自由。其次,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否则再大的成就也会被抵消。再次,遵循人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认为人的发展规律是递进的,人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一些事。最后,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由也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不遵守社会发展规律,人们的社会活动会被阻碍。
2.自由观的目的。“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和巨大的增长,私有制和旧的社会分工已被彻底消除,维持人类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被极大缩短,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对立的阶级根源已被消除,劳动的普遍化得以实现,这就使每个人都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从而自觉自愿、不受阻碍地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本质力量。”[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就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最终目。
二、平等
(一)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平等。社会主义的生产活动是以人民幸福为目标,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工人所有的劳动都是为自己,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所以社会主义的平等是事实平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平等是有阶级性的平等,是不平等的平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内涵和特征
1.内涵。首先,我们坚持的平等包括教育平等和民族平等。其次,平等是我们始终坚定的目标和社会主义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平等,不是绝对平均主义,也没有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是以马克思的平均理念为基础,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机会和利益的平等。
2.特征。⑴多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内涵不止政治,还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等。⑵权利与义务统一性,马克思认为平等是权力与义务的统一,所有阶级在享有权力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⑶时代性,恩格斯认为“平等的观念,无论是以资产阶级的形式还是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因而这样的公平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真理。”[2]
三、公正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首先,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是唯物的。“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种科学来鉴定,那就是研究生产和交换的物质事实的科学--政治经济学”[3],精神是随社会经济条件而定的。其次,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是历史的,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公正也就随之而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的内涵。首先,经济公正。马克思认为经济是否公正取决于经济形式与生产方式间的适应度,不是经济活动的外在形式。我国一直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经济公正的诠释。其次,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包括分配公正和调剂公正。分配公正指将社会资源按个体贡献来分配,即按劳分配;调剂公正指对初次分配后的不足加以调整,减少初次分配中的不公正。最后,政治公正。马克思主义政治公正观体现在他主张消灭阶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发展的目的。
四、法治
(一)马克思主义法治观
首先,历史性和唯物性。马克思主义“法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治是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其次,神圣形象和统治工具。马克思指出所有统治阶级都会通过某种权威来树立法律的神圣形象,然后通过国家权威来保证实施。最后,法律服务于人民。就其经济基础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它决定了法律只能是为了维护资本家利益,公平无从谈起。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
1.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统领全局。法治为其他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保证我国与世界更好的接轨,保证目标实现的彻底性和可能性。法治与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也有一定联系,其践行需要法律保证,否则道德追求就是海市蜃楼。
2.法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涵。⑴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法治会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意识,增强法律素养;⑵依法治国必然性。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更好地与世界接轨;⑶全面展开依法治国。法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食品和药物安全等,使法治化建设贯彻落实,人民的生活更有保证。
五、问卷分析
为了解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认知度,笔者在西北民族大学做了调查问卷,问卷第一部分是大家的基本情况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第二、三、四部分分别是针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每个词语内涵的理解而设计的问题。
男生50人,女生35人,共85人,少数民族70人(82.3%);共产党员7人(8.2%);都是20岁左右的大二学生,30人(35.2%)经常在街上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大多是通过广告、书籍和影视节目;19人(22.4%)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生活有较大影响;有15人(17.6%)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度较高;48人(56.5%)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层内容,其余认识有误。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理解如下:29人(34.1%)认为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保证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其他人不确定;50人(58.8%)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之一,其他人认识有误;38人(44.7%)认为文明的落实既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又体现在理论中,其他人认为文明仅落实在生活点滴中或不清楚;53人(62.3%)认为和谐应该體现在各个方面,其他人认为仅体现在某一方面或不清楚。总之,大家对这部分内容理解程度一般,对民主及和谐的理解程度强于对富强和文明的理解。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理解如下:66人(77.6%)认为自由是遵守一定法规约束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65人(76.5%)认为平等应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是某一方面;21人(24.7%)认为公正应该是对弱者照顾的一视同仁,不是没有差别的一视同仁;15人(17.6%)认为法治不能作为治理国家的第一方法。总之,大家对其社会层面的理解程度一般。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理解如下:51人(60%)认为爱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65人(76.5%)认为敬业应该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坚守;78人(91.8%)认为诚信应该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执着;71人(83.5%)认为友善应该是人对世间万物的友善,不仅是某一方面。总之,大家对其个人层面理解比较透彻。
在这次调查问卷中所有同学都积极配合,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问卷有效性较高。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及认同度总体中等偏上,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还需提升,培养和践行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杨耕,范燕宁,谭培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7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