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毕业生和市长的情谊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建国后山西大同市首任市长李铁生初识、交往的经历,都是60多年前的事了。这段难忘的革命情谊一直延续到2003年。60多年来,我与李市长交往的一幕幕情景一直萦绕心头,难以忘怀。
  市长亲自来接站
  1952年8月,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由于我是党、团员,要起模范表率作用,要求去艰苦地区创业。我服从国家分配来到当时仍隶属于察哈尔省的大同市参加革命工作。这一年,察哈尔省决定在张家口市和大同市各建一所市立中学,归属各市市委、市政府领导。我被分配筹建大同五中。当我从北京乘火车来到大同时,市政府的李铁生市长竟然亲自来车站接我。这足以说明市领导对我这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是多么重视。当时,我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我心中感到暖烘烘的,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搞好大同市的教育工作,不负党组织的期望和重托。李铁生市长说:“欢迎你到大同市工作。”我连说:“谢谢!谢谢!”
  这是我最初踏上大同市这片革命沃土时,首次见到大同市的领导干部。李铁生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这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官架子的领导干部。李市长安排我乘坐他的吉普车来到大同市政府接待处。
  照顾我吃小灶
  我住的地方距市政府不远,就在马路对面。这样我去市政府办事和来去都方便。有关同志告诉我,市政府领导专门安排我在市政府的小灶餐厅用餐。建国初期,市政府工作人员吃工作餐时分大、中、小灶,我是刚参加革命工作的大学生,按说我应该在大灶用餐,可是市领导却安排我在小灶,同市领导们一起用餐。我考虑可能是我第一次远离北京,初来乍到,生活还不适应;市领导对我的特殊照顾,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关爱。我心里清楚,这是市领导希望我安心工作、做出成绩。尽管我只享受了几天“小灶殊荣”,就搬到后来选定的校址,正式投入市立中学的筹备工作,但我深感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
  经过多次的接触和交往,李市长详细了解了我在大学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以及我在革命老区参加艰苦土改工作的情况。他相信我能够胜任创办中学的任务,并鼓励我:“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和办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施展才华,放手去干革命事业,市委和市政府定会重视支持你的工作。”
  选定校址
  1952年9月初,李铁生市长带领我和有关人员,乘坐吉普车从位于东门的市政府出发,到西门外选定市立中学的校址。那时,西门外地域开阔,荒无人烟。仅有一座新建成的市级机关全日制寄宿幼儿园,别无任何建筑物。这里也没有马路,仅有一条通往口泉矿区的土路。当地老百姓说,解放前这里是乱坟岗,经常有野狼出没。经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后,李市长当即拍板定案,选定这里为市立中学(即当今山西大同三中)的校址。
  当时有些人持异议,认为这里太偏僻荒凉,不适宜建学校。实践证明,李市长的决策是正确的。几年后,大同市委和市级机关的办公楼、宿舍区都建在这里。这里修建了几条四通八达的新马路,成为市区通往矿区和著名古迹云冈石窟的枢纽地区。
  校址确定后,李铁生还亲自指示建筑公司精心设计和认真施工,明确限期建成校舍,尽快开学。市委书记也多次指示,要把市立中学建成一座社会主义的新型中学。我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尽我所能把这所中学建好。赶在设计施工之前,按照苏联巴甫洛夫教学理论和我大学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及参考北京重点中学的先进经验,我在基督教堂办公(兼宿舍)的斗室里,精心制订出了市立中学的建校规划、拟定学校的平面图以及教学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等,以使基建工程符合学校教学工作的需求。
  在市长家吃饺子、过中秋节
  李铁生是我参加革命、踏入社会初识的第一位高级干部。在我这个年轻干部的眼里,我对他不惧怕也不拘束,反而感到他可亲、可敬。我愿意接近他、聆听教诲。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事,我都愿意向他汇报和倾诉,取得他的指点和帮助。李市长在工作上对我器重和鼓励,在生活上对我关爱和照顾。比如,我每周都要参加市政府办公厅的党小组会,经常要晚上10点多才能散会。由于西门外经常有野狼出没,李市长总是安排他的警卫员怀揣手枪,护送我回学校。
  李市长的夫人陈照漪,也是位资深的革命干部。当时担任大同城区区委秘书,后来曾到大同市委宣传部、组织部等任职。陈大姐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担心我生活上不适应,怕我思乡想家,就在生活上对我倍加关爱。节假日,他们家包饺子,总要请我去吃饭。大姐对我说:“你来大同工作,这里就是你的家,你不要客气,有什么需求就对我们说。”那年中秋节,他们请我去家里吃饭、吃月饼,赏月过节。尽管我不喜欢吃胡麻油食品,但盛情难却,我还是愉快地吃了月饼。这是我第一次在异地他乡过中秋节,印象极为深刻。
  20世纪60年代初期,李铁生调到省里工作。我有时去省会太原出差或开会,总要去看望他们夫妇。
  李铁生在“文革”中受到迫害,含冤过世。他的夫人陈照漪大姐也经历过很多苦难。“文革”结束后,陈大姐携子女回大同定居。
  2002年10月,山西大同三中建校50周年校庆时,我作为学校的创建者,应邀参加这次盛会。这年,陈照漪大姐已是85岁高龄。我去看望她时,畅谈甚欢。这晚,我住在她家,我们亲如姐妹,促膝长谈,谈往事、谈家庭、谈人生、谈未来,一直聊到深夜。没想到,这是我与陈照漪大姐的最后一次长谈。此后不足两年,大姐就离世了。
  (责编 兴柱)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已届而立之年的著名女作家丁玲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两次到山西临汾,以文化艺术的形式,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推动了全民抗战统一战线的形成。  奔赴前线  1937年8月12日,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延安成立。这支队伍大多是由20岁左右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组成。有的是抗大学生,有的是东北和平津等地的流亡青年,有的原来是新闻工作者、戏剧工作者、音乐工作者和作家、画家等艺术家。在成立大会上,中宣
期刊
1978年底,历史的车轮驶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共山西省委领导山西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全面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就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三晋大地呈现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景象。  实现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中共山西省委相继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和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进行传达、学
期刊
邓小平(1904—1997)是20世纪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位名副其实和20世纪同行的伟人。务实是邓小平为人做事的显著特点,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本色。“摸着石头过河”,是他的实践哲学。在纪念邓小平110周年诞辰的日子里,笔者首先想到的是邓小平最为务实的几件事。  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曾多次解读实事求是,实际上阐述的就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期刊
新九:  许久未发家信了,我亦未接得有家信,只有嗣女转来数语,云你尚能负担侍养你老母的责任,这是非常欣幸的。前阅报章,云湖南夏秋又遭旱灾,并如愿,毋烦挂念。你老母近状如何?全家大小怎样?各至戚家情形怎样?地方情形怎样?日用所需价格怎样?家中耕种畜牧情形怎样?务请你详细列表写告!我甚不愿意你十分闭塞,对于亲戚邻近人家也要时常走谈一下,讨论谋生处世的事,一切劳力费财的事,总要仔细想想。要于现时人生有益
期刊
80多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举世闻名的壮举,而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则是这一壮举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在物资极其匮乏,斗争形势极为严峻的长征途中,红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宣传工作,写下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史上最为光彩的篇章之一。  一、长征中红军开展政治宣传工作的对象及其内容  红军的宣传工作,由各级政治部负责。总政治部和方面军政治部内设宣传部,军(军团)和师政
期刊
一顿“金银饭”  1959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的侄儿周秉钧从北京空军医院病愈出院。临回部队前,他来到总理家,向伯父伯母辞行。总理一见周秉钧,便高兴地说:“好久不见,十分想念,今天我请你吃顿金银饭!”  “金银饭?”周秉钧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有吃过,他疑惑地望着伯父。总理满面笑容地说:“对啊,是叫金银饭!”  过了一会儿,开饭了。总理端来一锅饭,满满盛了一碗放在侄儿面前。周秉钧一看,原来是用雪白的大米
期刊
张叔平(1897-1928),中共山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出生于山西省永宁州大武镇(今方山县大武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用马列主义点燃革命火种,为山西党组织的创建立下功勋,并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学生时代的活动  1914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张叔平考入离石县立高等小学(贺昌中学前身),开始接触到《康梁文钞》《孙文学说》《章太炎文集》等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逐渐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191
期刊
山不在高,有诗则名。  位于宁夏、陕西、甘肃三省交界处的六盘山,海拔2900多米,因山路曲折,盘旋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六盘山。虽然它海拔不高,但1935年10月,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抒发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豪情。从此,六盘山名扬天下,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史册。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和爱人来到了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沿红军小道登上六盘山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我们
期刊
在多种版本的地方党史中,在山西太原的双塔革命烈士陵园中,在中共满洲省委纪念馆的陈列室里,历史将任国桢坚贞磊落的优秀共产党人形象定格为永远的风华正茂、浩然正气。20世纪20年代后期,任国桢大学毕业后毅然投入到艰难的革命斗争中。根据党的需要,他走南闯北驰骋半个中国,为党做了大量工作,沈阳、哈尔滨、上海、青岛、北京、唐山、太原等地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他刚毅沉着,高擎红旗,勇于开拓,
期刊
张振山是在彭真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彭真亲自介绍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张振山是山西晋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是临汾党团组织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先后任共青团临汾支部书记、中共临汾支部书记、中共临汾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他追求进步、矢志革命、英勇献身,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伟大梦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篇章。  追求进步  1903年5月,张振山(字应川)出生于临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