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势下,面对当前就业指导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就业制度,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努力完善就业指导的工作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协调性
自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开始显现,呈现结构性失业与选择性失业并存的特征[1]。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放眼世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时代潮流,并且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学校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影响深远,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战略选择。
一、大众教育背景下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指导
目前,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仍主要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他们没有长远的就业指导规划和职业指导思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就业工作忙碌而收效甚微的局面,就业指导工作也很被动,缺乏长效机制。
(二)“信息”指导
在将学生推向社会的同时,部分高校将自身的就业指导工作简单化为“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指导部门通过黑板报、辅导员班主任、就业信息网等发布大量的就业招聘信息,没有对信息进行梳理。毕业生面对大量的招聘信息,盲目地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和就业见面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就业效果却差强人意。
(三)“技巧”指导
目前,不少高校将就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技巧指导。其开设的就业课程和讲座内容过于重视择业技巧的指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满足于教会学生如何获得信息、掌握面试要领、学会自我推销等。这些技巧对学生择业是必需的,但没有触及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四)“突击”指导
有的高校通常采取“临阵磨枪”的“突击”就业指导。通过在毕业班集中开设就业工作说明会、就业指导讲座、技巧培训课等临时抱佛脚式的就业指导,想一朝之际解决所有问题。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安排忽略了大学生的职业准备是—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等到临近毕业才开始进行临急抱佛脚式的就业指导,学生面对社会已非常明确的就业需求,往往无所适从。
二、有针对性的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一)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院长、教学副院长挂帅的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牵头抓、各毕业班辅导员具体抓,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联动互动管理体系,将工作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渗入各教学单位[2]。建立就业指导工作例会制度,实行教师联系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制度,强化任务分解,实行分片包干、压力层层传递。广泛征求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建议,取长补短强化内功,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津贴与考核结果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组织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举办的职业指导师、人才测评师培训及有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系列培训班,逐步推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持职业资格证上岗制度。由受过系统训练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讲座,提高教职工就业指导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性”和“协调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个人职业生涯特定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对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能力、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和社会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适合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使学生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贯穿整个大学阶段[3]。更重要的是,要实施引入“毕业生召回”制度,由学校向往届毕业生所在的各个用人单位实行“售后服务”,定期回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毕业生在工作中还欠缺的知识和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达到教育与市场接轨。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和焦虑,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多次求职失败、家庭经济贫困等因素,很可能使他们的自信心渐渐丧失。因此,学校在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外,还要充分调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能及时和心理老师面对面交流,通过相应的心理测试手段,引导他们减轻就业压力,克服心理焦虑,顺利实现就业。
(三)指导大学生掌握就业的相关技巧
求职时技巧很重要。如何在求职过程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很好地与招聘者进行沟通,都有一个技巧问题。自荐材料是毕业生用来和单位取得联系、“投石问路”最常用的办法,是推荐、面试、录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大学生在写自荐材料时,一要目标明确。组织和编写自荐材料的目地就是为了就业,凡有利于就业的各种材料、各种组织编写方法都可使用。二针对性要强。编写自荐材料时应根据自己大致的就业意向,根据应聘的行业、职业或用人单位特点进行材料的合理组织和撰写。三要客观实用。要实事求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荐材料要客观、真实,真实性是一个择业者的生命线。
面试是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进行选拔而采取的诸多方式中的一种,也是应聘者求职成功的关键。在应聘过程中,面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环节。面试实际上是用人单位给求职者一个展示自身素质、能力和品质的机会。面试发挥出色,能够弥补笔试或其他条件如学历、专业的不足。要想顺利通过面试,就应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地了解应聘单位的相关情况,使自己能力与用人单位工作的要求相符合。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满足大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出发,实行全程和全面指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途经,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就业与市场无缝对接。进一步推进大学顷利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骏宇.二元户籍壁垒与大学生就业困境-基于托达罗模型的分析[J].青年研究,2007(11).
[2]福建师范大学专题调研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报告[G].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调研报告汇编,2005:270-278.
[3]余敏,邢茜.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青年科学,2010(8):147.
作者简介:周尧(1983—),男,山东青岛人,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协调性
自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开始显现,呈现结构性失业与选择性失业并存的特征[1]。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放眼世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时代潮流,并且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学校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影响深远,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战略选择。
一、大众教育背景下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指导
目前,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仍主要致力于解决就业“问题”。他们没有长远的就业指导规划和职业指导思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就业工作忙碌而收效甚微的局面,就业指导工作也很被动,缺乏长效机制。
(二)“信息”指导
在将学生推向社会的同时,部分高校将自身的就业指导工作简单化为“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指导部门通过黑板报、辅导员班主任、就业信息网等发布大量的就业招聘信息,没有对信息进行梳理。毕业生面对大量的招聘信息,盲目地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和就业见面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就业效果却差强人意。
(三)“技巧”指导
目前,不少高校将就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技巧指导。其开设的就业课程和讲座内容过于重视择业技巧的指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满足于教会学生如何获得信息、掌握面试要领、学会自我推销等。这些技巧对学生择业是必需的,但没有触及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四)“突击”指导
有的高校通常采取“临阵磨枪”的“突击”就业指导。通过在毕业班集中开设就业工作说明会、就业指导讲座、技巧培训课等临时抱佛脚式的就业指导,想一朝之际解决所有问题。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安排忽略了大学生的职业准备是—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等到临近毕业才开始进行临急抱佛脚式的就业指导,学生面对社会已非常明确的就业需求,往往无所适从。
二、有针对性的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一)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院长、教学副院长挂帅的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牵头抓、各毕业班辅导员具体抓,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联动互动管理体系,将工作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渗入各教学单位[2]。建立就业指导工作例会制度,实行教师联系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制度,强化任务分解,实行分片包干、压力层层传递。广泛征求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建议,取长补短强化内功,推动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津贴与考核结果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组织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举办的职业指导师、人才测评师培训及有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系列培训班,逐步推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持职业资格证上岗制度。由受过系统训练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讲座,提高教职工就业指导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性”和“协调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个人职业生涯特定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对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能力、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和社会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适合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使学生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贯穿整个大学阶段[3]。更重要的是,要实施引入“毕业生召回”制度,由学校向往届毕业生所在的各个用人单位实行“售后服务”,定期回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毕业生在工作中还欠缺的知识和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达到教育与市场接轨。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和焦虑,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多次求职失败、家庭经济贫困等因素,很可能使他们的自信心渐渐丧失。因此,学校在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外,还要充分调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能及时和心理老师面对面交流,通过相应的心理测试手段,引导他们减轻就业压力,克服心理焦虑,顺利实现就业。
(三)指导大学生掌握就业的相关技巧
求职时技巧很重要。如何在求职过程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很好地与招聘者进行沟通,都有一个技巧问题。自荐材料是毕业生用来和单位取得联系、“投石问路”最常用的办法,是推荐、面试、录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大学生在写自荐材料时,一要目标明确。组织和编写自荐材料的目地就是为了就业,凡有利于就业的各种材料、各种组织编写方法都可使用。二针对性要强。编写自荐材料时应根据自己大致的就业意向,根据应聘的行业、职业或用人单位特点进行材料的合理组织和撰写。三要客观实用。要实事求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荐材料要客观、真实,真实性是一个择业者的生命线。
面试是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进行选拔而采取的诸多方式中的一种,也是应聘者求职成功的关键。在应聘过程中,面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环节。面试实际上是用人单位给求职者一个展示自身素质、能力和品质的机会。面试发挥出色,能够弥补笔试或其他条件如学历、专业的不足。要想顺利通过面试,就应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地了解应聘单位的相关情况,使自己能力与用人单位工作的要求相符合。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从满足大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出发,实行全程和全面指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途经,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就业与市场无缝对接。进一步推进大学顷利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骏宇.二元户籍壁垒与大学生就业困境-基于托达罗模型的分析[J].青年研究,2007(11).
[2]福建师范大学专题调研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报告[G].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调研报告汇编,2005:270-278.
[3]余敏,邢茜.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青年科学,2010(8):147.
作者简介:周尧(1983—),男,山东青岛人,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