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20年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的PDCA分析

来源 :中医药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a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医院加强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改善情况.方法: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收集资料,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检查落实,对实施前后全院的一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制定落实细节,医院2020年下半年一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强度、合理性等方面均比上半年有所改善,医院下半年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53%较上半年12.66%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过抗菌药物的专项管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得到改善,抗菌药物各项指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药剂科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药剂科4000张临床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00张.对照组实施常规处方点评模式.观察组实施三级处方点评模式.通过比较两组处方合格率、处方用药情况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对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在临床合理用药上所起的作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处方合格率显著提升,处方用药情况也有明显好转,而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则出现大幅度下降(P<0.05).结论: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在药剂科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处方水平
目的:总结医院心血管内科中成药临床应用特征及其存在问题,进而给出管理对策.方法:随机从医院2020年使用中成药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选择200例纳入研究,总结心血管内科中成药用药特点、用药合理性、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医院心血管内科中成药使用率较高的包括复方丹参滴丸、心可舒片、稳心颗粒、银杏叶软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百乐眠胶囊等,中成药均为口服药物.200例患者在中成药使用中184例用药合理,16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不符合“辨证论治”、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200例患者中成药使用期间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用药选择及效果,进一步完善用药方案.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调查比较主要药物的使用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治疗急慢性胃炎比例较高(P<0.05).使用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肠炎比例较高(P<0.05).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慢性胃炎和急性肠炎的比例基本相同(P>0.05).在基层医院的急慢性胃炎和急性肠炎治疗中,都可以取得较好
目的:探讨多种西药合用不良反应,并提出合理用药举措.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医院采用多种西药联合治疗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多种西药联合治疗时,应关注出现的不良反应,按照科学用药指导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提高用药安
目的:通过调查某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妇产科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中成药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时间:2019~2020年,对该时间段内妇产科中成药使用以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予以调查,共涉及213 804人.结果:使用较高的10种中成药有苦参胶囊、保妇康栓、益母草胶囊、桂花茯苓胶囊、百安洗液、洁尔阴洗液、妇科千金片、散结镇痛胶囊、八珍益母胶囊、生血宁片.超说明书使用率为0.10%(218/213 804),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包括超剂量用药、超给药途径、超适用人群、超适应证用药,其中超剂量用药较其它超
目的:分析探究中成药在妇产科的应用现况及用药管理情况.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医院接受中成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 000例,对所有患者中成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产生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探究.结果:所有接受研究的中成药使用指数均在<1.0,说明现阶段妇产科中成药在应用时,都能够满足合理状态下使用,其中产妇安胶囊使用频度最高,在1 000例妇产科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影响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占43.33%.症状表现多集中在恶心呕吐、口干、胃痛等.结论:目前中成药在妇产科中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法在急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医院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法实施前(2020年1~6月)和实施后(2020年7~12月)的药品调剂数据、盘点及库存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法后,医院急诊药房调剂的差错率明显降低,药房内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药品管理方面的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的改善,每月盘点的效率得到提高,药品周转时间减少(P<0.05).结论:通过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法的实施应用,能有效提高医院急诊药房管理的效率,提高药品管理的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抗菌药物审核管控体系的构建与成效.方法:医院PIVAS于2019年3~12月间构建应用抗菌药物审核管控体系管理,随机纳入期间收治300例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为应用后研究对象.选2018年常规管理下医院收治300例抗菌药物治疗患者为应用前研究对象.统计抗菌药物审核管控体系应用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问题事件发生率,另调查患者治疗用药满意度情况.结果:应用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患者对诊疗用药管理过程的满意度高于应用前(P
目的:分析医院代煎中药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中药使用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发放问卷形式,对患者、医生,中药房工作人员进行医院自制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药配方颗粒无论是内部差错率还是发放差错率均明显低于代煎中药(P<0.05);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在取药便捷、服用便捷、存储方便及携带方便方面的评价均高于代煎中药,但是服用口感不佳,价格较贵(P<0.05);中药房工作人员在工作强度、工作效率、工作环境及用药教育方面,中药配方颗粒评价均高于代煎中药(P<0.
目的:探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及对疾病管理的实际作用.方法: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的166例肿瘤科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并将肿瘤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安全用药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用药管理期间的用药不良反应,并计算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评估患者干预前、随访第1个月、随访第3个月用药依从性评分.结果: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第3个月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随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