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环境中的教育方式、教育氛围、教育观念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对其全面健康成长也有极强的导向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体系。论文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儿童;同理健康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家庭组织结構、教育环境也逐渐发生变化,给儿童的成长也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儿童心理健康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论析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具备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家庭的组织结构和教养子女的发生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加之东方独特的家庭教育环境,客观上给新一代独生子女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导致了部分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之以往明显增多。从所归纳的相关文献来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心理问题普遍化趋势益发明显。根据微博2018年对据全国22个城市的网上调查发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儿童的心理调查发现:88%的儿童有不良行为,11%的儿童情绪抑郁、自卑,8.5%的儿童忧虑、紧张。不可否认,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儿童的心里健康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家庭教育环境构建不利,儿童的启蒙环境不佳是诱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是儿童的发展呈现出不全面、不平衡的态势。尽管经济的发展给家庭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裕,但是物质的富裕与精神上的富裕并非同步进行,因此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将物质作为教养儿童的首要选择,教养的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享乐倾向,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稳定发展。
综上,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只是影响儿童自身的全面成长,而且还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不早解决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待其为成人后,会导致其成人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障碍。因此,有必要建构良好的的家庭教育环境,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上文论及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基础性的影响,探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素极为必要。本文认为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素如下:
(一)家庭生活、教育氛围因素
和谐的家庭生活、教育氛围有利于建构良好健康的亲子关系,推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需要用爱来营造,这种爱并非单纯的溺爱,而是基于儿童未来健康全面成长的合理考量,作出的最为正确的方式来构建家庭生活氛围。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需要家长间构建和谐平等、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的家庭关系,给孩子以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让儿童在大脑中形成健康的家庭氛围概念,给儿童以信任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儿童的角度来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到父母要将孩子作为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要把孩子简单的看做为“缩小的成人”,家长要与儿童建立合理良好的沟通关系,将儿童作为可以交流的朋友,对其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在儿童尚未有明确的三观前,通过最合理的方式帮助儿童建构出最正确的三观世界,避免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二)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的影响,而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又绝非相同,不同的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1]一般而言,民主和谐的家庭会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当儿童作出选择时,会选择以最合理的方式对儿童加以正确积极的应当,帮助儿童树立正确健康的心理系统;专家型家庭往往强调长幼有序,往往强调父母的权威性,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他们自身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极易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溺爱型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沟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孩子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易形成任性、自私、放肆、易发脾气、为所欲为、好夸口的行为。放任型家庭中的父母认同“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对孩子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漠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这种忽略型家庭中生活的儿童常会逐养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个体的复杂性绝非简单的划分,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不能简单的划分,但毋庸置疑的是,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
(三)家庭结构变化
目前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单亲家庭占比不断提升,家庭的结构稳定性已发生了变化,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家庭解体和重构,对这部分的儿童心理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2]根据问卷星对2012名儿童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的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者占13.8%,而完整家庭中有问题的孩子只占0.2%。表明稳定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中良好的引导作用。反之,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等负面因素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这方面诸多的实证已经证明。
(四)父母自身因素
父母的性格特点、学历水平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理论上而言,学历水平相对高、性格相对好的父母能够让儿童拥有良好的价值观,能够推动儿童以更为积极、健康的态度去探索世界,当儿童遇到阻力后,父母也能够以更为恰当的方式对儿童加以引导,避免以心理认知和行为误入歧途。就心理素质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父母往往能够培育出心理素质好的儿童,因为儿童无需说教,在与父母的生活过程中便已经形成了极为融洽、参与感极强的状态。而父母强烈的心理波动表现在行为上,也会对儿童的心理、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
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建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发展均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论文认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设需要从如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注重建设民主的家庭作风
作为父母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在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中,儿童的心理健康可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以民主、和睦的教养方式去教养儿童,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系统,以持续不断的态势推动儿童的健康全面成長。父母要做儿童的教师、做儿童的朋友、做儿童的引路人,而不能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儿童,当儿童的行为举措不好时,不能强硬加以制止,切忌急躁、粗暴,通过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儿童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二)强化务实的家庭行为
身高为师、行为世范,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在儿童的启梦教育阶段就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三观,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强化父母务实的家庭行为就显得极为必要。父母的角色扮演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在家庭环境的构建中,父母应当身正为师,在生活和工作中以行为示范的方式对儿童以耳濡目染的教化,要少通过说教的方式去引导儿童。让其从心理层面能够正确对待某一事物或者事件。
(三)健康的情感教育
本文认为,健康的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积极的家庭态度和正确的家庭引导。积极的家庭态度主要体现在父母要从内心表现出对生活、对工作、对儿童真正的乐观积极的态度,阳光的生活情趣势必会对孩子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任何家庭不应忽视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力。正确的家庭引导指的是不只是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而且还要给其提供历练自身的机会,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要让儿童既要体会到顺境的安逸,同时也要体会到逆境的挫折,提升其抗压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一味溺爱儿童。因此健康的情感教育,不仅仅体现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上,而且还体现在幼儿健康情感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结语
鲁迅先生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以后,他就做不了人。”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有必要作着重的探讨。论文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结论认为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建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推动其健康全面成长。囿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未能进一步做深入探讨,但仍期可以为相关学者和业界以些许建议。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儿童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汪道之主编.关爱你的孩子—孩子心理实例分析与父母对策[J].中国商业出版社2018.11.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儿童;同理健康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家庭组织结構、教育环境也逐渐发生变化,给儿童的成长也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儿童心理健康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论析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具备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家庭的组织结构和教养子女的发生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加之东方独特的家庭教育环境,客观上给新一代独生子女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导致了部分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之以往明显增多。从所归纳的相关文献来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是心理问题普遍化趋势益发明显。根据微博2018年对据全国22个城市的网上调查发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儿童的心理调查发现:88%的儿童有不良行为,11%的儿童情绪抑郁、自卑,8.5%的儿童忧虑、紧张。不可否认,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儿童的心里健康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家庭教育环境构建不利,儿童的启蒙环境不佳是诱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是儿童的发展呈现出不全面、不平衡的态势。尽管经济的发展给家庭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裕,但是物质的富裕与精神上的富裕并非同步进行,因此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将物质作为教养儿童的首要选择,教养的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享乐倾向,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稳定发展。
综上,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只是影响儿童自身的全面成长,而且还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不早解决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待其为成人后,会导致其成人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障碍。因此,有必要建构良好的的家庭教育环境,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上文论及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基础性的影响,探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素极为必要。本文认为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素如下:
(一)家庭生活、教育氛围因素
和谐的家庭生活、教育氛围有利于建构良好健康的亲子关系,推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需要用爱来营造,这种爱并非单纯的溺爱,而是基于儿童未来健康全面成长的合理考量,作出的最为正确的方式来构建家庭生活氛围。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需要家长间构建和谐平等、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的家庭关系,给孩子以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让儿童在大脑中形成健康的家庭氛围概念,给儿童以信任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儿童的角度来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到父母要将孩子作为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要把孩子简单的看做为“缩小的成人”,家长要与儿童建立合理良好的沟通关系,将儿童作为可以交流的朋友,对其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在儿童尚未有明确的三观前,通过最合理的方式帮助儿童建构出最正确的三观世界,避免儿童出现心理问题。
(二)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上的影响,而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又绝非相同,不同的家庭成员的性格特点、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1]一般而言,民主和谐的家庭会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当儿童作出选择时,会选择以最合理的方式对儿童加以正确积极的应当,帮助儿童树立正确健康的心理系统;专家型家庭往往强调长幼有序,往往强调父母的权威性,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他们自身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极易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溺爱型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沟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孩子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易形成任性、自私、放肆、易发脾气、为所欲为、好夸口的行为。放任型家庭中的父母认同“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对孩子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漠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这种忽略型家庭中生活的儿童常会逐养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个体的复杂性绝非简单的划分,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不能简单的划分,但毋庸置疑的是,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着极为明显的影响。
(三)家庭结构变化
目前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单亲家庭占比不断提升,家庭的结构稳定性已发生了变化,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家庭解体和重构,对这部分的儿童心理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2]根据问卷星对2012名儿童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的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者占13.8%,而完整家庭中有问题的孩子只占0.2%。表明稳定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中良好的引导作用。反之,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等负面因素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这方面诸多的实证已经证明。
(四)父母自身因素
父母的性格特点、学历水平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理论上而言,学历水平相对高、性格相对好的父母能够让儿童拥有良好的价值观,能够推动儿童以更为积极、健康的态度去探索世界,当儿童遇到阻力后,父母也能够以更为恰当的方式对儿童加以引导,避免以心理认知和行为误入歧途。就心理素质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父母往往能够培育出心理素质好的儿童,因为儿童无需说教,在与父母的生活过程中便已经形成了极为融洽、参与感极强的状态。而父母强烈的心理波动表现在行为上,也会对儿童的心理、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
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建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发展均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论文认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设需要从如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注重建设民主的家庭作风
作为父母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在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中,儿童的心理健康可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以民主、和睦的教养方式去教养儿童,以正确合理的方式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系统,以持续不断的态势推动儿童的健康全面成長。父母要做儿童的教师、做儿童的朋友、做儿童的引路人,而不能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儿童,当儿童的行为举措不好时,不能强硬加以制止,切忌急躁、粗暴,通过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儿童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二)强化务实的家庭行为
身高为师、行为世范,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在儿童的启梦教育阶段就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三观,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强化父母务实的家庭行为就显得极为必要。父母的角色扮演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在家庭环境的构建中,父母应当身正为师,在生活和工作中以行为示范的方式对儿童以耳濡目染的教化,要少通过说教的方式去引导儿童。让其从心理层面能够正确对待某一事物或者事件。
(三)健康的情感教育
本文认为,健康的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积极的家庭态度和正确的家庭引导。积极的家庭态度主要体现在父母要从内心表现出对生活、对工作、对儿童真正的乐观积极的态度,阳光的生活情趣势必会对孩子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任何家庭不应忽视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力。正确的家庭引导指的是不只是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而且还要给其提供历练自身的机会,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要让儿童既要体会到顺境的安逸,同时也要体会到逆境的挫折,提升其抗压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一味溺爱儿童。因此健康的情感教育,不仅仅体现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上,而且还体现在幼儿健康情感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结语
鲁迅先生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以后,他就做不了人。”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有必要作着重的探讨。论文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良好家庭环境的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结论认为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建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推动其健康全面成长。囿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未能进一步做深入探讨,但仍期可以为相关学者和业界以些许建议。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儿童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汪道之主编.关爱你的孩子—孩子心理实例分析与父母对策[J].中国商业出版社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