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使用者作出决策,不同的使用者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并将采取不同的决策方法,而这些依赖于会计信息所作出的决策,最终导致了经济行为的成功或失败。
关键词:会计信息;决策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经济决策过程中极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会计信息尽可能地排除了各种人为的或偶然的因素,使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决策建立在公正客观的基础上,因而它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是必然的、可预见的;相反地,质量不佳的会计信息只会在决策过程中给人们制造更多误会和曲解,由此人们的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作出的决策也是不可靠的,其经济行为最终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失败。
正因为经济决策的成败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之间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所以研究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便更好地实现会计的作用,便成为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要了解良好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及其各种质量特征的层次。
信息能否对决策者有用,取决于决策者是否能理解该信息。信息是否能被使用者所理解,取决于信息本身是否易懂和决策者的能力。因此,“可理解性”不仅是信息的一项质量,也是一项与使用者有关的质量。
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是“决策有用性”。但“决策有用性”是一个十分笼统而广泛的概念,在评估信息的效用时,仍应考察其主要质量及其次要质量。
(一)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
1.相关性
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相关信息则是指与正在处理中的事项具有某种关联的信息。信息的这种关联性至少表现为三种方式:影响目标,影响理解和影响决策,且每种表现方式都为相关性提供了一个定义。第一种表现方式是目标相关性,指信息能恰到好处地帮助使用者实现其目标。这种相关性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帮助使用者,由于目标是主观的,因而难以得到验证。第二种表现方式是词义相关性,指信息可让使用者正确理解所陈报信息意欲表达的涵义。不过,这只是一个起码的目标,而不是终极目标。第三种表达方式是决策相关性,指信息有利于使用者恰当地作出决策。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2.可靠性
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信息如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可能造成错误的决策。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三个组成因素加以衡量,即反映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反映真实性,是指一项计量或叙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应一致或吻合。会计计量如不能真实反映其主要计量的经济事项,即不具有可靠性。要想反映真实,必须选用正确的计量方法或计量制度。如果所使用的计量方法不适当,不论会计人员如何审慎无误地计量,所得出的结果仍不是正确的。反映真实性的品质,旨在减少计量方法的偏差,它会使信息更能表达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其更具可靠性。
可核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换言之,可核性确保计量人(会计人员)正确而无偏差地使用其所选择的方法加以计量,并未掺杂其个人的偏见。
中立性,是制定或实施各种准则时,应当主要地关心所得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偏重于新规则和特定利益者的影响。会计人员不能为了达到想要得到的结果,或诱致特定行为的事件的发生,而将信息加以歪曲或选用不适当的会计原则。
(二)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
1.可比性
是指能使信息使用者从两组经济情况中区别其异同的质量特征。当经济情况相同时,会计信息应能显示相同的情况;而当经济情况不同时,会计信息亦能反映其差异,为了达到可比性,相同的经济事项就采用相同的会计原则或方法,而不同的经济事项则采用不同的会计原则或方法。但是,可比性并不要求各企业均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而应该按各企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会计方法,以反映真实性为依据。只有真实反映的信息,才能使其真正有可比性,正因为如此,在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中,可比性是信息质量的次要品质。然而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来说,可比性是需考虑的主要问题。
2.一致性
它可指一个独立的企业或会计个体在各时期应使用相类似的计量概念,或指某一时期一个企业或会计个体的报表项目中的有关项目应使用相类似的计量概念和程序。在跨期使用会计程序时一致性是不可或缺的。企业财务报表,若能前后各项各期加以比较,分析其变动趋势,则对未来获利能力及财务状况的预测更有益。但是,作这种比较的先决条件是,报表的基础必须一致。因此,会计上要求企业对会计方法或原则及程序的选择,应当慎重,一旦选择后,除非有正当理由,不得任意变更,以防止企业通过变更会计方法操纵各项损益来蒙蔽投资者。
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1)相关性要求: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目标就是要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最终必须为其使用者所使用。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必须使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相关联。如果会计核算的信息不符合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即使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也毫无价值。
会计的相关性要求企业会计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的不同特点,确保企业内外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求。相关性并不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完全满足所有方面的需要,事实上,即使再全面的会计报表也不可能满足所有需要。因此,会计核算的资料,特别是企业向外界报送的会计报表只能是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通过对通用的会计报表中的信息加以整理,能够得到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可以说就符合相关性的需求。
(2)及时性要求: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这一原则越发显得重要。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及时性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3)明晰性要求: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信息的使用,要使用会计信息就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明晰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容易为人们所理解。
三、提高會计信息质量应考虑的限制条件
(1)成本效益的关系。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提供和使用会计信息需要花成本。只有当会计信息能带来的效益高于其成本时,才值得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释所花的代价等,甚至还包括为披露企业经营情况而在同业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成本大部分是由企业负担,但也可能转嫁给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至于会计信息的效益,对公司而言,可能增加经营效率,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对投资者或债权人而言,可充分地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用状态,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资源,也可得到最优配置。这些效益一般都能以金额加以衡量。
一般说来,会计提供与不提供某一信息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只有这些信息带来的效益,超过为提供它们所支出的成本,这些信息才值得提供。虽然对外发布的会计报表有强制性,所有企业都必须按标准报送,不管成本高低,但实际上在制定这些规定时还是考虑了成本效益的原则。不过,从这一原则考虑,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应发布较多的信息,而小企业没有同样需求。应对大型和小型企业、股票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的会计报表提出不同的要求。
(2)重要性。是指当一项会计信息被遗漏或错误表达时,可能影响依赖该信息的人作出的判断。
如果说相关性是一种质量上的要求,那么重要性则表现为数量上的要求,一项信息是否重要,应否单独提供或揭示,应视其本身的性质及相关情况而定。也就是说,重要性原则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10万元的损失在小公司可能非常重大,而在大公司则可能不重要。如果该损失是因自然灾害而发生的可能不重要,但倘若是由员工挪用公款而发生的,则十分重要。
四、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1.技术性因素
主要是指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确定性是指事物发展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模糊性是指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所进行的“亦是亦非”的不明确判断。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准则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措辞,如:“极少可能”“有可能”和“很有可能”等。由于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因人而异,因此,什么情况算是“极少可能”,什么算是“有可能”或者“很有可能”便成為影响会计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重要因素。
(2)会计确认、计量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在资产的确认中,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确认就很乏力;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残值、折旧本质上是一种估算,况且由于存在着多种折旧方法,每一种方法对经营绩效的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再比如,在不同的计量模式中,历史成本虽然客观,但不能反映通货膨胀的影响;现行成本虽然能反映现行的通货膨胀水平,但又缺乏客观性。其他如外币折算、合并报表、衍生金融工具计价等等,也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3)对未来事项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未来事项由于受现在和未来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是模糊和不确定的。虽然人们努力探讨各种预测方法,试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但只要我们将会计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其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同时,会计本身是反应性的。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存在“时滞”现象,当使用者采用有关信息努力作出判断时,未来情况的发展可能大大出乎其预料。远远超出了会计信息可能提供的结论。
2.心理性因素
(1)多元价值观并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在引进西方的会计及管理的同时.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也在我国广为传播,会计人员的传统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过去在工作中求稳,而现在求变;过去重义轻利,而现在重利轻义;过去重节流,而现在重开源;过去重集体,而现在重个人。许多会计人员在这种多元化价值观下不知如何取舍。会计行为难免出现偏差.患得患失之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2)物欲的无限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之后,有些会计人员思富心切。加之不切实际的横向比较。物欲处于恶性膨胀状态,于是各种通过不正当途径发财致富的会计行为层出不穷。虽然绝大部分会计人员的物质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些人的心理上并无满足感,总感到自己处于贫困之中。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一部分会计人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疯狂地积累物资财富,甚至贪得无厌,于是做假账、贪污、权钱交易事件屡屡发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影响。
(3)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社会上出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以金钱多少论英雄,因此有些会计人员失去了精神支柱。在工作中出现了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也不管是否违法乱纪,只要自己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就行的现象,“混”的心态较为流行,这种心态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因素。
3.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首先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其结果则导致市场失灵。具体地说,不同的造假行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根据会计信息造假主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经营者行为,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
(1)经营行为。经营者欺骗所有者,主要为骗取信任、滥用经营权和发放高额年薪或奖金,其结果造成集体或公有资产流失。这些行为在实行年薪制的西方国家的企业中也存在。
(2)企业行为。企业作假,其欺骗的对象无非是政府、银行。使资产和权力落到那些投资者手中。他们通过作假,给人一种假象.好像净资产收益率很高,还债能力强,据此银行会把钱借给他,政府也会把资产管理权授予他,从而使社会性资产处于风险之中。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建议
(1)正确认识技术性因素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才有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在认识到不确定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应该客观地看待会计信息对我们评价、决策的作用;再者,从定量的角度来说,对于模糊性,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如模糊控制、模糊预测、模糊评估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不确定性,可采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有关方法进行反映和评价,将经验分析与数学分析结合起来使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规范会计准则的制订.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尽量规范不确定性措辞的使用,可以给出相对确定的概率数值范围,以利于减少主观判断上的差异,并协调国际会计差异。同时,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约束机制,尽可能减少由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造成的人为可乘之机。
(3)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应尽可能完善会计假设.规范会计基本概念,修正会计要素,如对资产负债表要素,可考虑增设“递延借项”与“递延贷项”,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改为“资产+递延借项=负债+递延贷项+所有者权益”.把“收人一费用=利润”改为“收人一费用+(利得一损失)=利润”。
关键词:会计信息;决策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经济决策过程中极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会计信息尽可能地排除了各种人为的或偶然的因素,使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决策建立在公正客观的基础上,因而它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是必然的、可预见的;相反地,质量不佳的会计信息只会在决策过程中给人们制造更多误会和曲解,由此人们的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作出的决策也是不可靠的,其经济行为最终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失败。
正因为经济决策的成败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之间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所以研究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便更好地实现会计的作用,便成为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要了解良好的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及其各种质量特征的层次。
信息能否对决策者有用,取决于决策者是否能理解该信息。信息是否能被使用者所理解,取决于信息本身是否易懂和决策者的能力。因此,“可理解性”不仅是信息的一项质量,也是一项与使用者有关的质量。
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是“决策有用性”。但“决策有用性”是一个十分笼统而广泛的概念,在评估信息的效用时,仍应考察其主要质量及其次要质量。
(一)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
1.相关性
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相关信息则是指与正在处理中的事项具有某种关联的信息。信息的这种关联性至少表现为三种方式:影响目标,影响理解和影响决策,且每种表现方式都为相关性提供了一个定义。第一种表现方式是目标相关性,指信息能恰到好处地帮助使用者实现其目标。这种相关性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帮助使用者,由于目标是主观的,因而难以得到验证。第二种表现方式是词义相关性,指信息可让使用者正确理解所陈报信息意欲表达的涵义。不过,这只是一个起码的目标,而不是终极目标。第三种表达方式是决策相关性,指信息有利于使用者恰当地作出决策。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2.可靠性
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信息如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可能造成错误的决策。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三个组成因素加以衡量,即反映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反映真实性,是指一项计量或叙述与其所要表达的现象或状况应一致或吻合。会计计量如不能真实反映其主要计量的经济事项,即不具有可靠性。要想反映真实,必须选用正确的计量方法或计量制度。如果所使用的计量方法不适当,不论会计人员如何审慎无误地计量,所得出的结果仍不是正确的。反映真实性的品质,旨在减少计量方法的偏差,它会使信息更能表达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其更具可靠性。
可核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就能得出相同的结果。换言之,可核性确保计量人(会计人员)正确而无偏差地使用其所选择的方法加以计量,并未掺杂其个人的偏见。
中立性,是制定或实施各种准则时,应当主要地关心所得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偏重于新规则和特定利益者的影响。会计人员不能为了达到想要得到的结果,或诱致特定行为的事件的发生,而将信息加以歪曲或选用不适当的会计原则。
(二)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
1.可比性
是指能使信息使用者从两组经济情况中区别其异同的质量特征。当经济情况相同时,会计信息应能显示相同的情况;而当经济情况不同时,会计信息亦能反映其差异,为了达到可比性,相同的经济事项就采用相同的会计原则或方法,而不同的经济事项则采用不同的会计原则或方法。但是,可比性并不要求各企业均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而应该按各企业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会计方法,以反映真实性为依据。只有真实反映的信息,才能使其真正有可比性,正因为如此,在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中,可比性是信息质量的次要品质。然而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来说,可比性是需考虑的主要问题。
2.一致性
它可指一个独立的企业或会计个体在各时期应使用相类似的计量概念,或指某一时期一个企业或会计个体的报表项目中的有关项目应使用相类似的计量概念和程序。在跨期使用会计程序时一致性是不可或缺的。企业财务报表,若能前后各项各期加以比较,分析其变动趋势,则对未来获利能力及财务状况的预测更有益。但是,作这种比较的先决条件是,报表的基础必须一致。因此,会计上要求企业对会计方法或原则及程序的选择,应当慎重,一旦选择后,除非有正当理由,不得任意变更,以防止企业通过变更会计方法操纵各项损益来蒙蔽投资者。
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1)相关性要求: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目标就是要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最终必须为其使用者所使用。要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必须使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相关联。如果会计核算的信息不符合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即使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也毫无价值。
会计的相关性要求企业会计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的不同特点,确保企业内外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求。相关性并不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完全满足所有方面的需要,事实上,即使再全面的会计报表也不可能满足所有需要。因此,会计核算的资料,特别是企业向外界报送的会计报表只能是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报表的使用者通过对通用的会计报表中的信息加以整理,能够得到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可以说就符合相关性的需求。
(2)及时性要求: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这一原则越发显得重要。在会计核算中坚持及时性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3)明晰性要求: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信息的使用,要使用会计信息就必须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明晰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容易为人们所理解。
三、提高會计信息质量应考虑的限制条件
(1)成本效益的关系。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提供和使用会计信息需要花成本。只有当会计信息能带来的效益高于其成本时,才值得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鉴证、分析及解释所花的代价等,甚至还包括为披露企业经营情况而在同业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成本大部分是由企业负担,但也可能转嫁给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至于会计信息的效益,对公司而言,可能增加经营效率,获得资金的融通或吸引投资;对投资者或债权人而言,可充分地了解投资报酬及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用状态,与此相对应,社会经济资源,也可得到最优配置。这些效益一般都能以金额加以衡量。
一般说来,会计提供与不提供某一信息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只有这些信息带来的效益,超过为提供它们所支出的成本,这些信息才值得提供。虽然对外发布的会计报表有强制性,所有企业都必须按标准报送,不管成本高低,但实际上在制定这些规定时还是考虑了成本效益的原则。不过,从这一原则考虑,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应发布较多的信息,而小企业没有同样需求。应对大型和小型企业、股票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的会计报表提出不同的要求。
(2)重要性。是指当一项会计信息被遗漏或错误表达时,可能影响依赖该信息的人作出的判断。
如果说相关性是一种质量上的要求,那么重要性则表现为数量上的要求,一项信息是否重要,应否单独提供或揭示,应视其本身的性质及相关情况而定。也就是说,重要性原则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10万元的损失在小公司可能非常重大,而在大公司则可能不重要。如果该损失是因自然灾害而发生的可能不重要,但倘若是由员工挪用公款而发生的,则十分重要。
四、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1.技术性因素
主要是指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不确定性是指事物发展结果有多种可能性。模糊性是指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所进行的“亦是亦非”的不明确判断。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准则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措辞,如:“极少可能”“有可能”和“很有可能”等。由于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因人而异,因此,什么情况算是“极少可能”,什么算是“有可能”或者“很有可能”便成為影响会计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重要因素。
(2)会计确认、计量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如在资产的确认中,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确认就很乏力;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残值、折旧本质上是一种估算,况且由于存在着多种折旧方法,每一种方法对经营绩效的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再比如,在不同的计量模式中,历史成本虽然客观,但不能反映通货膨胀的影响;现行成本虽然能反映现行的通货膨胀水平,但又缺乏客观性。其他如外币折算、合并报表、衍生金融工具计价等等,也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3)对未来事项认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未来事项由于受现在和未来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是模糊和不确定的。虽然人们努力探讨各种预测方法,试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但只要我们将会计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其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同时,会计本身是反应性的。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存在“时滞”现象,当使用者采用有关信息努力作出判断时,未来情况的发展可能大大出乎其预料。远远超出了会计信息可能提供的结论。
2.心理性因素
(1)多元价值观并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在引进西方的会计及管理的同时.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也在我国广为传播,会计人员的传统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过去在工作中求稳,而现在求变;过去重义轻利,而现在重利轻义;过去重节流,而现在重开源;过去重集体,而现在重个人。许多会计人员在这种多元化价值观下不知如何取舍。会计行为难免出现偏差.患得患失之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2)物欲的无限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之后,有些会计人员思富心切。加之不切实际的横向比较。物欲处于恶性膨胀状态,于是各种通过不正当途径发财致富的会计行为层出不穷。虽然绝大部分会计人员的物质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些人的心理上并无满足感,总感到自己处于贫困之中。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一部分会计人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疯狂地积累物资财富,甚至贪得无厌,于是做假账、贪污、权钱交易事件屡屡发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影响。
(3)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社会上出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以金钱多少论英雄,因此有些会计人员失去了精神支柱。在工作中出现了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也不管是否违法乱纪,只要自己能够得到一些好处就行的现象,“混”的心态较为流行,这种心态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因素。
3.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首先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其结果则导致市场失灵。具体地说,不同的造假行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根据会计信息造假主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经营者行为,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
(1)经营行为。经营者欺骗所有者,主要为骗取信任、滥用经营权和发放高额年薪或奖金,其结果造成集体或公有资产流失。这些行为在实行年薪制的西方国家的企业中也存在。
(2)企业行为。企业作假,其欺骗的对象无非是政府、银行。使资产和权力落到那些投资者手中。他们通过作假,给人一种假象.好像净资产收益率很高,还债能力强,据此银行会把钱借给他,政府也会把资产管理权授予他,从而使社会性资产处于风险之中。
五、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建议
(1)正确认识技术性因素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才有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在认识到不确定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应该客观地看待会计信息对我们评价、决策的作用;再者,从定量的角度来说,对于模糊性,我们可以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如模糊控制、模糊预测、模糊评估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不确定性,可采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有关方法进行反映和评价,将经验分析与数学分析结合起来使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规范会计准则的制订.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在制订会计准则时,应尽量规范不确定性措辞的使用,可以给出相对确定的概率数值范围,以利于减少主观判断上的差异,并协调国际会计差异。同时,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发挥制度的约束机制,尽可能减少由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造成的人为可乘之机。
(3)加强会计理论研究。应尽可能完善会计假设.规范会计基本概念,修正会计要素,如对资产负债表要素,可考虑增设“递延借项”与“递延贷项”,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改为“资产+递延借项=负债+递延贷项+所有者权益”.把“收人一费用=利润”改为“收人一费用+(利得一损失)=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