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h54g45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心目中课堂教学的主题词是模式。
  自课堂教学诞生以来,课堂结构——课堂模式应运生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而課堂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并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建模”已成为课改中一大热门话题。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阵地上的主力军而主动活泼地发展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经过实践和探索,我初步构建了一种融贯主体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把训练能力、开发智力提到重要位置。这种模式的实质,就是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敢于对教材进行发掘、取舍、整合,简约教学过程和环节,适度增加教学容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强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把发展才智提到重要位置上。
  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循环往复,成裂变上升,这是一个人的认知、思维和心智的客观规律和必然。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由生疑到释疑的量变与质变的活动过程。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从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构思乃至文章所表现的生活、思想、情趣等,我们都能从中发现新天地、创造新意境。每一次从“生疑”到“释疑”的转化和演变,都会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促进智能的发展。
  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要素,可概括为:
  1.理论根据。问题教学模式借鉴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和叶圣陶先生“宜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的思想,借鉴布鲁纳概念获得模式,班巴斯基问题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
  2.目标。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模糊认识,以及学生通过错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优秀的老师除了对学生的模糊认识和应用时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次进行变式校正,即变换讲解的方式和考查的方式,让学生重新接触这些问题,逐渐正确掌握原来模糊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就是采取了一种逐渐缩小目标差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优秀的学生非常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模糊认识和做错的题目是自己的问题,于是他们常用的方法是建立问题本,除了及时对问题进行校正外,还“常回头看看”,这个多次重做错题和多次对错误的认识重新思考的过程就是减小目标差的行为。采用这样的方法,很多类似的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了纠正,并从反面加深了对涉及的知识的正确认识,对所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能够更加灵活地使用方法。问题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强度,发展学生智能。
  3.程序。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创设问题提出的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设题或学生质疑)—解释问题。这一过程,要着力组织、引领、调控师生互动。要注重问题衍生、裂变后的问题“质疑”、“解疑”。
  4.条件。(1)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或重新组合,精心设计问题教案,准备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的答案。(2)学生要预习教材,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注意力,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准备好课堂上的质疑题。
  学好语文无非两条路,一是广泛阅读;二是经常接触生活。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应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而不是一味地脱离实际解释词语,枯燥地说教。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多让孩子到室外走走,到实际生活中学习。让孩子学会做合格的小学生。这样教师既传授了知识,学生又学到了知识,情感得到了熏陶。我想,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处理好一些事情,运用好问题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能占用学生参与学习、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时间,简言之,学生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其次,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可以调换位置或移动位置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再次,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提问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见解、疑难在班上讨论交流,达成某种共识。最后,教师要把学习、认知、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可见,要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就要提高授课艺术,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向有限的学习时间要水平,要质量。要把每一个40分钟用好、用活,达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问题教学模式的创立应该返璞归真,以人为本,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课堂是爱心和童心交汇的磁场;课堂是书本与生本碰撞的围场;课堂是儿童和儿童生活的发现场。我们应从问题教学模式出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摸索、总结,让问题教学模式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而丰厚的天地。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外辅导答疑是课堂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提高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生物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课外辅导、答疑,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从课外辅导、答疑的内容、形式、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外辅导 答疑  现行班级教学的一个弊
摘 要: 设计有效、有趣的实验是一节高效实验课的根本所在,在课堂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好奇到有所得的四步规律设计出有效的实验课堂架构,大大提高学生在实验探究课中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生物学 实验探究 有效课堂  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实验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究的条件,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
摘 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革迅速,从以往上大学读书不收费用还有补助,到目前收取昂贵学费和专业名目花样百出;从国家安排工作,到现在万人齐挤招聘会现场,高校教育制度在不断完善,在推陈出新。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愈发应得到重点关注,因此作者针对高校目前贫困生资助存在的弊端提出一些改革方案,希望对资助工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贫困资助 贷款 贷后管理 自身心理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稳步发展了三十年
摘 要: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识恩、知恩、感恩、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于提升“90后”大学生的情感,健全其人格,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和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具體措施,旨在达到加强当今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  一、“90后”大学
摘 要: 初级中学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特定称谓为“心理断乳期”。一般自我概念影响最大的是学习和人际交往,生活事件更影响一般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农村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一般自我概念 生活事件 学习成绩  1.问题提出  初级中学时期大部分学生的年龄在11~15岁,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心理
后进生又称潜能生,即我们常说的“差生”,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积累性误差”造成的。要转化后进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对其作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为人处世的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下面,我从自己做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出发,谈谈转化后进生的体会。  一、有足够的耐心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主
摘 要: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入的。作者力求通过剖析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身情况,并结合多年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经验,借鉴英、德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就国际商务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 课堂开始阶段 案例教学 传递任务 最近发展区  一、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特点及要求 
愉快教学法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愉悦的气氛,并在这样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思考,学到相关的知识。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学会知识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因此,我们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感受中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整个教育过程的文明,取决于课堂教学每天都有所改进,而改进课堂教学,就要校长对课程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经常听课的校长才能了解学校的情况。”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听课、评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更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素养。  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听课,这无疑鞭策和鼓励了教师主动地听课。怎样听课才能真正取长补
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是“从有效到高效”。高效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有机协调与合理互动,使教师指导的高效与学生学习的高效达到最佳状态。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教师备课前吃透教材,做好课堂教学预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内容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从宏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