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缘何失效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il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各公司利用绩效管理体系提升员工绩效表现的效果到底如何呢?2010年,加拿大的希博森咨询公司曾与世界薪酬协会(WorldatWork)合作,调查了协会成员在绩效管理体系下表现的状态和产生的效率。调查得出的结论令很多业内人士震惊:绝大多数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正在失去其应发挥的效用。这项调查表明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改善其绩效评价系统的道路上面临的巨大挑战。该调查认为,当前绩效评价体系面临着三大拦路虎:
   1.管理者缺乏勇气与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面谈;
   2.绩效管理被认为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而非核心业务单元;
   3.在员工评价周期之初,目标设定不明。
   根据调查,只有接近1/3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认为管理者彻底完成了绩效评价过程。有1/3的专家对此公开表示反对;只有不到一半(46%)的专家认为该体系配得上其实施和报告所耗费的时间。
   那么,绩效管理体系究竟缘何失效呢?
  
  绩效管理目标设定不明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该体系的性能经过四十多年的完善、调整后,只有不到半数的专家仍然认为它有助于公司或组织达成其战略目标。那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想要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取得什么样的目标呢?2/3的被调查者认为它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根据个人表现给予有效的奖励,稍过半数(54%)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目标是为了提升个人绩效,只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人才培养才是其主要目标。
   有80%的被调查者称,他们的公司会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发放奖金,51%的公司将绩效和短期激励机制结合起来,而只有30%将绩效和长期激励机制相结合。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在65%的公司中,绩效低的员工薪水处于低位;而在42%的公司中,绩效高的员工获得相当高的薪金回报。奇怪的是,尽管这种以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奖励的效果非常有限,但这种将员工分成三六九等以期增强他们工作动力的做法却仍大行其道,或许这就是绩效管理体系为什么达不到人力资源管理者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
   各个公司又是怎样设定他们的绩效管理目标呢?只有半数的被调查者称其公司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采用某种确定目标的方法,其余半数在绩效评价中仍沿用量化措施。而且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之初,设定的目标就极难达到,这使大部分员工认为评价过程带有主观性和多变性,近2/3的员工认为这些评价过程很难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基层员工参与不足
   如果按公司成员等级自上而下地观察不难发现,员工目标与组织目标差异越来越大。70%高级管理者的目标是与公司一致的,到了中层管理者该比例滑到45%,而普通员工仅为17%。个人目标和公司策略的匹配程度,取决于不同层级员工的参与程度。由此可见,基层员工在绩效管理体系设计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严重不足。
   调查显示,61%被调查者称他们的公司允许各级员工参与到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中,而在28%的公司中,成员目标按成员等级从上至下依次变小。但72%的被调查者说自己公司的员工只是被要求填写自我评价表而已,并未直接参与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这样看来,普通的激励手段与授权机制对接受调查的大部分组织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大多数公司仅仅满足于听听员工的自我评价,而并非让他们真正参与其中。
   自我评价比重的增加所导致的基层员工参与不足,在很多情况下只会导致“对抗性”结果的产生,尤其考虑到大部分人们都自认为比其他同事更优秀这一心理。这种“对抗性”的氛围进一步被等级评定所激化。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等级划分积极地鼓励员工之间产生差异性,等级评定制度可以由多种方法产生。在37%的公司中,等级评定是由人力资管部来实施的,30%直接指定一种等级评定制度,29%需要管理者进行调整来评定,而12%进行强制性的等级评定。46%的被调查公司为它们的管理者制定并推广等级评定报告。而对于35%的公司来说,等级评定并不是确实有效的。在这种以自我评价为重心机制的驱使下,员工们会竞相谋取高分,以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水。
  
  员工与管理者对绩效管理体系认同偏差
   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公司又是如何为员工与管理者提供支持的呢?略过半数(56%)的公司会开展培训课程,教授管理者如何运用绩效管理体系,但只有55%的被调查者称他们的管理者按时完成了绩效评估,而28%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管理者只把绩效管理体系当成一种形式,考核过后并没有与员工进行高质量的绩效面谈。
   同时,将绩效评价周期和员工年会放在一起似乎很不受欢迎。68%的被调查者回应他们的评价周期和公司每年的预算和目标制定过程密切相关。这种时间安排方式虽然效率很高,但将一年的所有评价一次做出对已经感到过度劳累的管理者来说更是一种负担。
   过去的几年,由于技术进步,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行政管理等事务型工作的负担已经极大减轻。但在大部分绩效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除了行政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外,只有不到半数(47%)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调查中表示,这一过程是有助于公司达到其战略性目标的。但是在测量员工对绩效管理体系的信心方面,只有30%的专家认为员工能够信任这一体系,另有1/3的专家认为,员工对这一体系缺乏信任感,这种结果非常值得业内同行们的警觉。
  
  译自《Business Performance》
其他文献
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从2009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也是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这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对象,为2008年12月31日前已经办理退休手续人员。调整的水平,按照当地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鼓励国企减少裁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出通知,强调要把
HR来信:  我公司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2006年8月,我公司向一家美国制药公司杭州办事处派遣了一名员工李某,派遣期限为一年。在此期间,该办事处对李某的工作表现比较满意,要求我们继续派遣该员工。2007年9月,根据办事处的要求,我们与李某又签订了第二份劳动合同,派遣期限调整为三年。  2008年1月,办事处提出,要与李某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要求其在任职期间及离职两年内保守公司所有可为其带来商业利益的
权威发布    国务院:六大政策做好农民工工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有关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通知主要包括六大方面: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二、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三、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四、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五、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六、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   
教育部将建立人才需求监测预报制度  近日获悉,教育部将建立人才需求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设置新专业和调整专业方向,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  有关负责人介绍,面对人才紧缺现象,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政策引导、信息发布、行政规范等多种措施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像学生一样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和教室,但年龄明显比学生大:他们步履匆匆,不时打着电话,也常常以羡慕的眼神看着身边年轻的天之骄子,好像在回想以前自己的青春年少;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走到一起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百战归来再读书”,为了更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创新的源泉,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各种各样的培训应
中国商学院如何借鉴西方模式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我国商学院的发展,能直接拷贝西方的发展模式么?  张维炯答(以下简称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在讨论很多问题的时候,都喜欢问我们需不需要拷贝西方的模式。可以先想一想,我们现在用的手机是不是西方的模式?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是不是西方的模式?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定要在中西方模式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是非常牵强的。只要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我们
眼下,HR管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正风靡业界,这既是HR从业资格逐步走向规范的要求,也是HR从业者追求自我提升的一种表现。但考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职学习,应当掌握哪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呢?     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每年两次,考试时间分别为6月和11月。现在,很多人开始为6月份的考试作准备,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讲授该类认证课程的心得,结合多年自学的体会,谈谈人力资
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两种现象:一种是企业采取了与自身的战略或经营环境不相一致的人力资源战略;另一种是完全脱离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来制定企业战略。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的失败。那么,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有管理学家比喻说,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之间的关系非常类似“鸡”和“蛋”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先有鸡,后有蛋,也可能是先有蛋,后有鸡。一方
随着我国劳动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国内的用工背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更加有效、规范地处理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就显得格外关键。2010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2010中国企业员工管理管理高层论坛”上,本刊记者围绕企业在这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劳达集团/劳动法世界laboroot.com创始人魏浩征进行了专访。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近年来,我国企业用工的背景发生了哪些变化?  魏浩征答(
国内新闻    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3.9%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近日表示,2006年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实现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国31个省份均颁布实施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启动了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总体水平达到83.9%,实现了2006年达到80%的目标。  田成平称,目前,全国劳动争议仲裁院已达到22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