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首先分析沈阳市现有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和不足,其次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引入老人心理需求,指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满足老人心理需求的重要性,提出满足老人心理需求的相关举措,为现有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 社区养老;心理需求;心理健康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渐成为城市老人养老的重要方式。了解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需要和地区的不同特点给出方案,才能更好地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步入老年后,随之而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心理,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研究结果表明,老人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越高,心理就会越健康。因此在社区养老服务中,了解并满足老人心理需求特点,既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能帮助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本文以沈阳市为例,探讨如何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实现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据《中国人力资本报告 2020》数据显示,辽宁省劳动力平均年龄位居全国第二,已经超过39.7 岁。人口自然老化是辽宁省的一个大趋势,养老问题也成为辽宁省的“大痛點”。数据表明辽宁省的老年化超前全国12年左右。沈阳市作为辽宁的省会城市,在1992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是深度老龄化地区。数据表明,在沈阳市全市总人口中有24.6%是老人,总数已达180.9万人。
在“养老信息网”关于沈阳市养老机构的统计显示,截止到 2014年沈阳市共有163家养老机构,其中包括国营养老机构91家,民营养老机构72家,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此外,沈阳市目前共有675个社区养老服务日间照料站,全天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护、膳食、文娱等养老服务。2020年,沈阳市政府将“新建10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3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列为12项民生实事之一,实施重点推进,旨在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阵地。
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全年已完成了8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8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即将圆满收官。这些遍布全市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短期托养、助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多样化、品质化养老服务,以及网上预约服务、智能家电、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均受到广大老年群体的欢迎。从近几年沈阳市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来看,沈阳市目前的养老机构的服务主要是根据入住老人的自身条件和需求的不同来选择为他们提供日常照料、介助和介护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近些年来,沈阳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与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没有充分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2.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的缺乏,养老机构的从业及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3.养老服务模式较为单一。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方面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等级构成。第一是生理需求。这是最原始的需求,其中包括对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需求等,是必须且首要满足的,如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人很难生存和繁衍。第二是安全需求,即对自己生活的环境需要有安全感,或者在生活中能感觉到被保护;所处的环境中能够规避一些威胁因素,例如混乱、恐吓、焦躁不安等。第三是交往需求,也就是对情感方面包括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的需求。有些老人步入老年生活,面对突然的角色转变,产生不适心理,内心感到孤寂。因此,这一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对于老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第四是尊重需求,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许多老人步入老年生活后,仍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第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许多老人在步入老年后不服老,渴望老有所为。
人的需求包含了从生存到自我实现五个层级需求,每个层级之间是递进增长的,因此在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应遵循此理论。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结合沈阳市实际情况,对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应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帮助老年人适应在养老机构的养老生活。在机构层面,增加床位供给,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相关养老机构应定期对老人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不同健康等级的老人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有些老人需要日常护理,有些老人需要陪伴交流,对于老年人的心理的问题要加以重视,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环境适应、关怀访视、生活陪伴、情绪疏导、情感交流、心理咨询、健康生活指导、危机干预等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主题相关的精神文化活动,帮助老人强身健体、充实晚年生活,从而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二)重视老人心理需求,积极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世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心理需求,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是预防精神疾病,防止机体疾病、促进身体健复、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尊重老年人的人格,保护老年人的隐私;另一方面要尊重老年人的选择,让老年人的身心愉悦。因此,把握并满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既有利于老年人情绪的稳定,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维持。相关机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加以满足。
(三)加强对养老产业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使其掌握老年护理基础、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技能,为老年人能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在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经过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定期到养老机构中为老年人服务。而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精神慰藉方面的培训,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精神需求,使之具备一定的精神慰藉服务能力。
(四)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让老人实现“老有所为”,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不仅需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需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自主性,即有助于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彭丽华.京津冀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心理需求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3304-3308.
[2]周红云.协同视角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安雪.沈阳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
[关键词] 社区养老;心理需求;心理健康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渐成为城市老人养老的重要方式。了解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实际需要和地区的不同特点给出方案,才能更好地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步入老年后,随之而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心理,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研究结果表明,老人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越高,心理就会越健康。因此在社区养老服务中,了解并满足老人心理需求特点,既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能帮助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本文以沈阳市为例,探讨如何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实现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据《中国人力资本报告 2020》数据显示,辽宁省劳动力平均年龄位居全国第二,已经超过39.7 岁。人口自然老化是辽宁省的一个大趋势,养老问题也成为辽宁省的“大痛點”。数据表明辽宁省的老年化超前全国12年左右。沈阳市作为辽宁的省会城市,在1992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是深度老龄化地区。数据表明,在沈阳市全市总人口中有24.6%是老人,总数已达180.9万人。
在“养老信息网”关于沈阳市养老机构的统计显示,截止到 2014年沈阳市共有163家养老机构,其中包括国营养老机构91家,民营养老机构72家,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此外,沈阳市目前共有675个社区养老服务日间照料站,全天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护、膳食、文娱等养老服务。2020年,沈阳市政府将“新建10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3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列为12项民生实事之一,实施重点推进,旨在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阵地。
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全年已完成了8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8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即将圆满收官。这些遍布全市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短期托养、助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多样化、品质化养老服务,以及网上预约服务、智能家电、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均受到广大老年群体的欢迎。从近几年沈阳市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来看,沈阳市目前的养老机构的服务主要是根据入住老人的自身条件和需求的不同来选择为他们提供日常照料、介助和介护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近些年来,沈阳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与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没有充分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2.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的缺乏,养老机构的从业及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3.养老服务模式较为单一。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方面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等级构成。第一是生理需求。这是最原始的需求,其中包括对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需求等,是必须且首要满足的,如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人很难生存和繁衍。第二是安全需求,即对自己生活的环境需要有安全感,或者在生活中能感觉到被保护;所处的环境中能够规避一些威胁因素,例如混乱、恐吓、焦躁不安等。第三是交往需求,也就是对情感方面包括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的需求。有些老人步入老年生活,面对突然的角色转变,产生不适心理,内心感到孤寂。因此,这一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对于老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第四是尊重需求,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许多老人步入老年生活后,仍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第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许多老人在步入老年后不服老,渴望老有所为。
人的需求包含了从生存到自我实现五个层级需求,每个层级之间是递进增长的,因此在社区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应遵循此理论。
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结合沈阳市实际情况,对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应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帮助老年人适应在养老机构的养老生活。在机构层面,增加床位供给,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相关养老机构应定期对老人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不同健康等级的老人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有些老人需要日常护理,有些老人需要陪伴交流,对于老年人的心理的问题要加以重视,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环境适应、关怀访视、生活陪伴、情绪疏导、情感交流、心理咨询、健康生活指导、危机干预等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主题相关的精神文化活动,帮助老人强身健体、充实晚年生活,从而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二)重视老人心理需求,积极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世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心理需求,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是预防精神疾病,防止机体疾病、促进身体健复、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尊重老年人的人格,保护老年人的隐私;另一方面要尊重老年人的选择,让老年人的身心愉悦。因此,把握并满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既有利于老年人情绪的稳定,也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维持。相关机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加以满足。
(三)加强对养老产业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使其掌握老年护理基础、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技能,为老年人能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在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经过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定期到养老机构中为老年人服务。而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精神慰藉方面的培训,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精神需求,使之具备一定的精神慰藉服务能力。
(四)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让老人实现“老有所为”,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不仅需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需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自主性,即有助于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彭丽华.京津冀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心理需求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3304-3308.
[2]周红云.协同视角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3]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安雪.沈阳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