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是一套重要的区域性烃源岩,探讨其沉积古环境及沉积模式有助于对地质历史演化的认识,推动油气勘探进展,为页岩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野外剖面观测,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全岩X射线衍射(XRD)、总有机碳(TOC)及主微量元素等分析测试,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沉积古环境及页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黑色页岩中的SiO2、CaO较高,V/(V+Ni)为0.645~0.902,δU<1,CIA均值为67.59,指示该套黑色页岩形成于伴有间歇性热液活动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与CPR机组工程建设模式的对比,介绍了核电厂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后对核电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管理,以及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所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应处理意见。  关键词:三代核电;模块化;核电工程建设  目前部分三代核电在建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技术,将现场土建、安装工作高度集成、整合,采取类似“并联”的施工方式,大大缩短了现场施工建造工期。这种全新的建造模式在颠覆现场施工逻辑及施工方式的
加快推进科技强国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本文分析了量化评价的基本逻辑及其被“异化”的原因,并从降低信息需求、优化信息结构的角度,提出了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可参照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政策建议。
在《庄子·秋水》篇中,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子非鱼”这一经典论辩:我们不是鱼,是否能理解鱼的快乐?而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数百年来,通过对大量化石的挖掘和研究,人们对生物演化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渐了解到人类在数亿年前正是从鱼演变而来的。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是行走在陆地上的鱼类。  狭义的鱼类是指我们日常见到的有颌的硬骨鱼类(如鲤鱼、鲈鱼、金枪鱼)和软骨鱼类(如鲨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2020),我国流体包裹体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重点回顾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流体包裹体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流体包裹体理论、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矿床学和沉积成藏研究进展。流体PVTx性质模拟研究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更加复杂多样的状态方程并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各类天然流体体系中;同时,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概念的使用已深入人心,流体包裹体数据的获取更加科学和规范。国内学者已逐步采用或完善了一些国际前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石英阴极发光技术、不透明矿物的红外
“链主”企业是指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产业链具有一定控制力,能够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充分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凝聚和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主体、推动产业链不断创新和迭代
期刊
中心法则由弗朗西斯·克里克(F. Crick,196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于1958年提出,并于1970年丰富完善后在《自然》杂志(Nature)发表[1]。中心法则阐明了DNA、RNA以及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DNA可自行复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再由RNA传递给蛋白质。无论是DNA还是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起遗传信息传递的RNA则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这种过分
“科创走廊”是指特定区域的相关城市通过集聚创新要素、改革创新制度而打造形成的创新要素高度集聚、高端人才资源汇集、新兴产业创业密集、能够对创新发展发挥支撑作用的重点发展区块,一般沿着城市主干道呈“廊状”布局。目前,全球典型科创走廊主要包括美国101号公路创新走廊、英国M4创新走廊、日本东京-横滨-筑波创新带等。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以及区域一体化共识不断深化,在湖北武汉、浙江宁波以及江西赣江两岸,诸多科创走廊正在悄然兴起,并集聚了文创港、创新中心、双创产业园、生态产业园、产业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载
要问“客”从何处来  首先,请允许我进行自我介绍。我是冠状病毒家族中新晋的一员,人类把我叫作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而由我引起的肺炎则被叫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蝙蝠往往是我们冠状病毒家族温暖的归宿,我和很多的亲戚朋友们都长期居住在蝙蝠的体内并不断进化。而且时不时地,我们还可以到不同的动物体内串串门,“运气好”的话最
银(Ag)是生活中常见的贵金属元素.Ag有2个稳定同位素107Ag和109Ag.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应用,国内外对银同位素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Ag在矿床中常
7月22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圆满落下帷幕,全国140支参赛队伍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45名。本届大赛围绕“智能、安全、环保”三大主题,重点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及科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与普及,考查参赛青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大赛设“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个单元,分为“智能控制”“未来教育”“生物环境”和“风能利用”四个命题,分别要求选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制作科技馆展品和文创作品,创作微生物创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