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壁画风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it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2
  一、敦煌壁画中的敦煌舞蹈
  敦煌壁画起自魏晋南北朝,经隋、唐至元、明时期,上下衔连千余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社会、经济、宗教、生活、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技艺高超,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的精湛水平,因此既是研究古代美术绘画史的博物馆,也是研究古代社会诸多领域的图像库。
  说起敦煌壁画中的敦煌舞蹈,我们首先要分析敦煌舞蹈的历史源泉,以及它与敦煌壁画的莫大关系。关于敦煌舞蹈的历史渊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艺术规模庞大且历史悠久,其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壁画艺术所展现的舞蹈形象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根据敦煌学界专家研究表明,敦煌石窟中几乎每一个洞窟里面都有壁画,而这些壁画大部分都是刻有舞蹈形象,正所谓“窟窟有伎乐,壁壁有舞蹈”,其舞蹈形象千姿百态、生动想想,敦煌画壁处处散发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舞蹈气息。后来,我们的舞蹈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已对刻有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形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复活”了各种舞蹈壁画,例如“扬眉动”、“弹指移项”、“腾踏旋转”等动人舞姿,舞蹈编创者对以上这些舞姿进行了新一轮的编排和整合,从而创作出了一个新的舞蹈,这就是“敦煌舞蹈”,敦煌舞这个舞名也因此而开始发展起来。
  再有,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来说,敦煌壁画毫无疑问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要想研究中国舞蹈的发展史,就不能离开对敦煌壁画的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舞蹈的历代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经过长期对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的创作、借鉴、吸取、加工、整理和实践等过程,最终形成了流传于世的舞蹈典范。换句话说,中国古典舞蹈是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前提下,经过连续的加工和改造而发展起来的,而敦煌舞蹈又是中国古典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壁画中各种神韵各异、千姿百态、造型独特的舞姿,为中国古典舞在创作的过程中所借鉴、吸取。因此,换句话说,古代敦煌舞蹈的历史渊源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也就是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渊源。
  敦煌舞蹈的文化源泉就是敦煌画壁中的各种舞蹈造型,舞蹈工作者就是根据这些舞蹈造型进行了加工、编排和整合,随之创造出了具有独特特征和艺术特色的舞蹈,也就是敦煌舞蹈。经过敦煌舞蹈研究专家的研究和整合,敦煌壁画中表现得敦煌舞姿主要有七个不同的形态特征,它们分别是:北凉到北周的伎乐天;飞天;金刚力士与天王;唐代的经变画;莲花童子;世俗舞蹈;彩塑菩萨。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飞天,飞天形象具有别具一格、风格特异的特征,这要是本文需要重点分析的对象。提起飞天,我们不得不提的舞蹈作品就是《伎乐天》,该作品曾被众多舞蹈演员表演。关于该作品的表演,众多女性表演者就是我们要塑造的飞天形象,这些飞天形象大都是再现了唐代时期敦煌画壁中的形象,多以女性形象为主,展现其轻盈、婀娜,彩带偏偏飞舞,千姿百态的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情景。此外,在该表演中,我们还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伎乐天形象,它们既有着差别,也有着相似。说起相似性,这些舞蹈形象的手的形状都丰富多姿,富有传统的中国古典美;手臂柔软而姿态多变,手腕和肘部呈棱角;脚的形状一般都是勾、翘、歪;体态基本下沉、出胯、冲身而形成三道弯;同时还使用一些长绸道具而舞,不仅增强了舞蹈的吸引力,而且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不同时期飞天的舞姿特点
  飞天伎乐,是指敦煌壁画中飞翔在天空,奏乐、散花或翩然起舞的天男天女形象,有专家认为飞天伎乐就是通常所指的“飞天”,也就是本文所分析的对象。飞天因其神奇美妙的造型、浪漫飘逸的情调、自由超然的意境,成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精粹标志。根据专家统计,“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有270多个洞窟汇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就数量而言,可列世界佛教石窟、寺庙之最,而从绘画艺术看,可以称之为光辉耀眼的传世瑰宝。
  (一)早期
  敦煌飞天形象是随着时间逐步发生演变的,早期(北凉时期)的飞天形象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较多地继承了印度佛教艺术的样式,袒衣裸胸,肩披大巾,直鼻大眼,身材粗短,有专家称之为健硕型的飞天,飞天姿势也略显僵硬。北魏、西魏、北周时期,飞天形象深受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影响,中原文化的特征明显加重:飞天身材逐渐变得修长,秀骨清像,脸型五官变得协调匀称,受中原道教飞仙和神仙思想以及形象的影响,敦煌的飞天开始变得飘逸和悬浮起来,凌空飞翔的姿势、气韵有了非凡的表现力和美感。飞行不依靠翅膀,也没有羽翼,神奇地凭借飘拽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形成翻飞于云霞,畅游于天空的意境。
  (二)中期
  到了隋唐时期,敦煌飞天千姿百态,是莫高窟壁画中出现飞天最多的时期,也是艺术表现力达到鼎盛时期。唐代的飞天形象最具代表性,初唐时的飞行苗条纤细、婀娜多姿,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但到了盛唐时期,则发生了变化,飞天形象也不再苗条,而是趋向于丰腴,这也代表着飞天造型达到了艺术的顶峰。总的来说,飞天形象姿态千姿百态、灵动多变,姿态优美,多呈现出“S”形舞姿,给人一种飘逸、温馨、舒适的感觉。中期的敦煌壁画,“天意飞扬,满壁风动”,把中国古代绘画“春云浮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纵观神态各异、飞翔意境无穷的形象,可以领悟到“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成广带,飘拂成天行”的意境。中期,这些壁画的音乐舞蹈成分较多,开始出现很多大型的乐舞场面,这些壁画以舞蹈为中心,两侧对称排列着乐队,乐器复杂多变,多以宫廷燕乐为主要模式,简洁地表现出当时的乐舞场景。也就是说,敦煌飞天以本民族艺术精华为主,吸纳外来艺术的养分,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形象,把飞天的成就推至顶峰。
  (三)晚期
  五代以后,飞天艺术逐渐衰萎,形神逐步失却灵动。从五代到元代,这个时期的敦煌壁画逐渐走向了衰落,但当时的伎乐飞天舞蹈并没有衰落,只是在壁画中得不到充足的反映。但不可否认的是,晚期的伎乐飞天艺术,其艺术水平和风格特点仍然还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但已经不如之前的水平,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从艺术形象来说,飞天的来源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它经过艺术的融合、创造和演变,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与风格的形象——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头后不带圆光、借助彩云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拽的衣裙和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飞天。   可以说,敦煌飞天形象的演变与创造,可以称为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创作奇迹,这个历程持续了千余年。
  三、敦煌舞蹈艺术的发展领域
  关于敦煌舞蹈的发展领域,我们知道,敦煌舞是以敦煌画壁上的舞姿作为原型,再经过现代舞蹈艺术家和编导者等工作者的重新编创而成的一种新舞种,它既保留了古代舞蹈的传统元素,同时又注入了新的舞蹈元素,这就是它的创新与独特之处。
  关于敦煌舞蹈的发展领域,我们首先从敦煌壁画来分析,从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具有西域风格的舞蹈。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中原和西域的文化艺术在这里交融。在上个世纪70十年代,我国的舞蹈研究人员深入敦煌莫高窟,以唐代洞窟壁画舞姿形象为主,精选和临摹了200多个特点突出、形态新颖优美的舞姿形象,在研究基础上,出版了《敦煌舞姿》一书。与此同时,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丝路花雨》被甘肃歌舞团创作并且精彩演出,使敦煌壁画舞姿复活,这是一部典型的敦煌舞蹈作品,也以此体现出了敦煌舞的创作与发展。可以说,敦煌舞蹈的问世,不仅是古代传统舞蹈艺术与当代创新舞蹈审美意识的相互结合的成果,而且是敦煌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一种展现,它受到中国广大舞蹈爱好者的高度赞赏的同时也得到了国际性的肯定。
  敦煌舞的开掘和创作成功在当代舞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现了从历史资料复活舞蹈艺术的尝试,使那些失传已久、尘封在冰冷石窟的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得以重放光辉,活跃在当今世界舞台。由此也开启了一种从古代图像资料复活舞蹈的编创方法,为传承发展舞蹈一书增添了新的途径;其次,产生了一个新的舞蹈流派,丰富了当代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类型和舞蹈语汇,启发了舞蹈学界对中国古典舞蹈多元发展的认识。
  敦煌舞诞生后,逐渐进入舞蹈教学和研究领域。甘肃、北京的艺术院校开设了敦煌舞蹈课。敦煌舞蹈作为中国舞蹈的一个门类,得到舞蹈学界的公认。自2000年起,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学科开始设立敦煌舞蹈课程,目的是将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中的新成果吸纳到教学中去,不断改进和拓展中国古典舞教学,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传承和发展中华舞蹈艺术。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敦煌舞蹈神秘而独特,它源于敦煌壁画,不断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而且又被舞蹈研究者不断在探索和挖掘中注入新的元素,使敦煌舞发展到一个创新的阶段,这既是对古代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肯定,也是一种拓展。如今,我们所欣赏到的敦煌舞蹈,已经不同于古代的戏剧舞蹈,而是一种新的舞蹈语汇、新的舞蹈体系。通过全文的全面分析,我们既了解和认识到敦煌舞蹈的来源,而且深刻认识到了敦煌舞蹈——飞天的三个时期的舞姿特点,此外还了解到敦煌舞蹈的发展领域。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不仅丰富了我的舞蹈理论知识,而且也是对四年舞蹈学习的一次总结,对我今后的舞蹈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金荣.敦煌舞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刘健,梅雪,龚荣.印度舞蹈源流[M].北京:北京舞蹈出版社,2008.
  [3]江东.印度舞蹈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贺燕云.敦煌舞蹈训练与表演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史敏.敦煌舞蹈教程: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
  [6]叶静.神秘纤媚印度舞[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
  [7]李建欣.印度宗教与佛教[M].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8]王佩英.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周志强,满运喜.现代与传统的对话:现美学与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论文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10]刘华.中国古典舞技能技巧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女神》这一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标志着旧诗体时代落幕的同时,也标志着现代诗歌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诗歌运动史上的伟大成就全部归功于《女神》的作者郭沫若。郭沫若曾留学于国外,对国外的自由文化、浪漫主义文化以及民主文化十分向往,在这些文化的熏陶下,在结合“五四”时期的历史环境,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形式上为现代诗歌带来了方向,更是从思想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严重的批判了旧中国的黑暗和封建,表达了人們对新生
项目名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年非盟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项目参加人)项目编号:FMY14-12。  摘 要: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创造了强大的物质文明,积淀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中最为璀璨的一部分就是儒家思想文化。它不仅促进了本国的发展,并不断对外传播,在世界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外传播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机构就是孔子学院。截止到今年,孔子学院的总数已达50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绿草缠绵石碑,  镀一春之色给清明,  无声落地的雨,  成全你衣袂飞扬。  白马笑你戚戚,  坟里的梦不见轮回,  草色依旧年年青。  说起清明,人们难免黯然失魂,可在废名的《清明》小文中却未见断魂之殇,满目尽是厌世者笔下超然的美丽想象。厌世者本未想丢弃生命,他只是对此世的人事与生死皆
摘 要:“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蒲松龄呕其一生心血写成《聊斋志异》,书中写满的他的苦闷、追求与期望。《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让人印象很深刻的笑中含深思的异类故事,作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婴宁的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的关系,令人信服地看到,在纯洁修雅的鬼域环境和浮华虚伪的人间环境的影响下,婴宁的性格发生了令人惋惜的变化,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异类的温情与纯真,人类的冷酷与自私。本文便
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下层民众要实现阶层的跃升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们最可能的还是从事父辈的职业,走父辈走过的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绝不是一句美好的歌词,而是现实的写照  “寒门难再出贵子”、阶层固化这类词句,近些年来时常出现在中国的各类媒体和社交网络上,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似乎是这十余年来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以至于不少人感到难以接受。学者茅琦在新书《资本主义和新哲学》中对阶层固化原因的解释是:
作者简介:刘帅,1986年4月生人,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讲师,文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介文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1  好莱坞在9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式发展有很多对世界电影产生巨大影响的元素,不过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应该是大量电影特技的应用,《星球大战》等一批科幻片的出现让人们对电影又有了新的认识,它开放了人们束
“我的家乡,就住在这个屯……”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便不由得想起我的家乡——“富裕”,但富裕可不是个屯,而是一个现代化美丽富饶的县城。  富裕最热闹的广场,要数“人保广场”。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整座县城慢慢苏醒,人保广场已经热闹起来了。人们有的打羽毛球、有的打太极、有的绕着广场一边看清晨的风景一边跑步;还有很多的大妈,阿姨在跳广场舞。晌午过后,小孩三个一群,五個一伙来到广场,不一会儿,欢笑声,
摘 要:在杜甫传世约1450首诗中,内容包罗万象,家国变故、民间疾苦、田园山水、欢聚离苦,造就了一幅世道沧桑的悲凉画卷。杜甫用其毕生才华与人生际遇,大写了一个“悲”字:个人命运在历史现实下的无奈。因此,杜甫诗中固有的那股悲凉为本就自带七分“寒”意的寒食节更添几分忧感:年老思乡而作《小寒食舟中作》、对月思家而作《一百五十夜对月》、回首往事而作《熟食日示宗文、宗武》等等。笔者认为,杜甫通过其诗赋予了寒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特别是在国家加大文化建设的战略背景的影响下,传统的艺术范式向文化范式的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其使中国艺术范式由曲高和寡走向平民大众的,由自身走向国际,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的必经之路。在新时期,传统艺术范式已经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如何加强艺术学研究,实现在各领域的相互融合,实现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发展需要是值得我深入研究的。  关键词:艺术范式;文化范
摘 要:《人·鬼·情》是中国大陆少有的关注女性心理的电影。片中主人公秋芸由于对自身女性意识的缺失,促使她去追寻一个理想的钟馗式好男人,但结局仍旧黯淡,秋芸孤独终身。影片弱化了男性形象,极力渲染女性形象及其内心世界,虽未凸显高度精炼的女性主义,但鲜明的女性意识却使其成为中国第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关键词:《人·鬼·情》;女性主义;黄蜀芹;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