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随笔

来源 :西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萨初印象
  “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看那最美的格桑花,跳起那热烈的雪山朗玛,喝那香浓的青稞酒,醉倒在神话天堂”这首歌给了多少人向往,就给了多少人勇气。
  拉萨是藏传佛教圣地,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全年多晴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但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好多人到拉萨会有高原反应,害得多少人想去却不敢去。由此,西藏让许多人向往也让许多人却步,成了真正的远方。
  终于将计划变成行动,终于将向往拉近成为目标,不用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就这样出发了,依靠统一坚定的决心,依靠现代网络的方便快捷,依靠发达的海陆空交通。我们一行八人终于踏上了向往中的高原。机场很简单,很容易就取了行李出了机场,坐上了机场到拉萨的公交大巴。公交车很宽敞,却只有十几个人坐。我们很好奇,有人告诉这是为了交通安全,西藏规定公交车辆限载12人。
  中午拉萨的阳光明亮抢眼,云朵很白很亮,一团一团的,感觉天很低。飞机降落的时候就像刚出云团就踩到了地面的跑道。眼前的小山包也像接着天空,感觉爬上去就可以摘一朵云彩下来。没有传说中的高原反应,我们适应高原的气候、高原的呼吸,高原也平静地接纳了我们。虽然激动,却不急于寻找心中的风景。我们打算慢慢地游,慢慢地看,慢慢地体验,慢慢地融入。对西藏,对拉萨,对这高原,我想明了这里的一切。
  在拉萨住下的第一晚,我们便遇到了暴雨。时近八点,我们走出酒店,想在附近逛逛。很明亮的天,很明亮的阳光,我们一直朝着阳光的方向走。因为有人告诉我们,拉萨九点后天才黑,所以我们又多出两小时的白天,想想就觉得很坦然。走了不到半小时,天空越來越低,云层越来越暗,就像要压到头顶一样。风时不时吹动着树和街边的路牌,要下雨的架式越来越足。我们在暗沉沉的光景中估计很难被看到,招手好半天,都没有打到出租车。(后来才知道,也真正体验到,拉萨打车是出了名的难。很多时候还要拼车。)终于坐上了车,放心了,与司机聊天,感叹来得不是时候,要下雨了,怎么出去玩。司机一听,不以为然地说,拉萨的雨,根本不必放在心上,别看现在这样,一会儿就会让你们看见太阳。拉萨的雨,下不长,下一头子就过了。事实证明,司机的话是真话。我们几分钟后到酒店,雨就停了。比路过的风都快。在后来游走的十天里,每天都有蓝天白云,都有阳光。虽也遇上早上下雨、白天下雨或晚上下雨的情况,但对我们的旅行都没有影响,反而让我们全面体验了高原的冷暖。
  清晨,我们沐浴着黎明的曙光,吹着高原凉爽的风,走在清静的街道,体会高远空旷。傍晚,我们在夕阳与阑珊灯火的交辉中,走进烟雾缭绕的特色小店吃烤肉,融入当地的生活。只要听说的地方我们都想走到,只要听说好吃的我们都想吃到。回到酒店,我们就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收获,看相机里的美图,回顾一天中最美的景点和最好吃的饭菜,然后计划第二天的行程。
  拉萨变化太大了!我们一行人中的金哥是西藏老兵,在西藏驻扎了十二年,回到内地工作也正好十二年,这次到西藏,他感慨最多。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他说得最多的话。扩大了好几倍,也是他说的。当我们的车行驶在宽敞的街道或公路上,他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泥泞的沼泽,那里曾经是荒凉的滩地,我们都不以为然,因为已经看不出一点痕迹,能够证明他说的是事实。不过,我们是相信的。我们好几次出去逛了之后找不到回酒店的路,而那位老兵居然一点都记不起位置,直到我们通过手机导航找到方向,他才能依稀记起。
  布达拉宫遐思
  向往牵引着脚步,我终于到了传说的面前。
  布达拉宫,它的传说超越了它的神秘,它的庄严超过了它的高度。它是人们到达西藏最急于瞻仰的圣殿,有充分的日程安排饱览布达拉宫胜景,所以我们一点也不着急于能不能一进入拉萨饱览布宫尊容。(说真的,我们也不知道布达拉宫具体位于拉萨的哪个方向,只知道它就在拉萨,我们一定会到达。)
  这时车上有人叫喊,看,布达拉宫!这份提醒让我们左顾右盼,急于一睹风采。没有看到!又有人提醒,在我们的左前方。匆匆一眼,没看清楚,只感觉好像就是印象中的布达拉宫。大巴车转了个弯,从侧边绕到了正面。这下,我们终于从行驶的车窗里看到了布宫的正面。正午热烈的阳光下的布达拉宫,静谧安祥地出现在拉萨城的一隅,远离喧嚣,又与周边低调地融在一起;不是很高大,但又能感受到其掩藏不住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庄严雄伟。如此匆忙地看见布宫的第一眼,我说不出感觉,就像我说不出是它盘踞在玛布日山上,还是那山盘踞在它身旁。
  布达拉宫建在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一千三百多年的雨雪风霜,十多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如今依然巍峨耸立,依然神圣庄严,依然红墙白墙耀眼醒目。历史记载,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的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因此来到布达拉宫,无形中就被一种千里迢迢千年不衰天长地久的爱情传奇感染。我看它简洁明快的建筑线条,仿佛看到藏王松赞干布多情睿智善于骑射的霸气果敢;我看它高墙上每一个大小刚好方方正正的窗口,仿佛看到文成公主曼妙的身影在各个宫殿留连;我看它的白墙是那样纯洁,我看它的红墙是那样夺目,仿佛象征他们纯洁的爱情故事历经千年依然光彩夺目。
  怀着这样的情怀走进布达拉宫的大门,好像每一级台阶都印着当时的脚步。我仿佛看见松赞干布骑马训练回来,急于看到宫殿中守候的文成公主的那种急切和期盼,他的眼神超过他的脚步首先到达宫殿的每个窗口。然后他咚咚地跑起来,马鞭挂在他的腰间摇晃不停。我仿佛是与他们同行,又仿佛被他们牵引,感觉相遇了他们的笑脸和窗口张望的眼神,又感觉他们已经很平静很遥远了。我就这样走走停停,边往前走边回顾,我穿越在他们的爱情故事里,穿越在历久弥新的时光中,抚摸着布宫坚固粗糙的石头墙壁,感觉到手心的柔软。仰望它的顶端,好像高处的某个窗口有个眼神正向下望着慢慢而来的我,好像知道我也是如他们般痴情的人。   布宫楼梯过道,狭窄,幽暗,曲径通幽。有关部门为了保护布宫风吹日晒而扯起的防照网,遮挡了布宫各殿从木格子窗户照射进来的部分光线。隐约中好像松赞干布健壮的身影遮住照射进宫殿的光线,他的手环着文成公主的腰,缓缓走着,耳鬓厮磨说着悄悄的话语;文成公主长长的裙裾拖在身后,曼妙了布宫的时光,丰富了布宫的内涵。我就这样远远跟在他们身后,不急于走近,也不急于走出。
  一个一个大小不一的宫殿,一道道逼仄陡峭的楼梯,一条条幽长昏暗的走廊,一尊尊威严的圣佛,一盏盏黄色的酥油灯,是在布宫中穿行的印象。布宫虽已经过多次修建,我还是能感受到它古老、厚重而沧桑的气息。有些宫殿已经封闭,有的扯着红线不让进。听说如果全部宫殿都进去看一眼,至少要三天三夜。我只有将自己沐浴在浓郁的酥油味中,在一道一道的门里,看每一个端坐在宫殿角落或过道暗格中的诵经者,听他们不受潮流般游人干扰依然如磐石般平静稳固的诵经声来弥补遗憾。
  在布宫,我还看到另外一种情景,那就是
其他文献
你最后的理智,同这罪恶的躯体  跌进、跌进!忧愁的黎明  你心底忧郁,却仍在唇角挂着微笑  奔波了许久,梦还没醒。天还没亮  也许流浪的灵魂亦是如此  好奇的人,亦是如此惆怅  如同昨日晨间的阳光  在你的日子里,将要倏然而逝  在我的生命里,更是一去不复返  你失去了庄严,我失去了比喻  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  触碰那些搁浅在记忆深处的东西  都会情不自禁地抿唇一笑  我不知道是喜悦还是悲伤  
期刊
“冬天,是一种必要,因为有雪……”看到长安文友久远写的可爱话语,不禁会心莞尔。是啊,雪花这个洁白曼妙的精灵,用她轻盈的舞蹈,给凛冽凌厉的严冬带来了几多柔软浪漫,给枯荒萧索的大地带来了几多丰盈润泽,给沉寂寡欢的心灵带来了几多温润抚慰。虽则高原古城拉萨冬天很少下雪,金色暖阳每天热情地普照着,似乎天天风日好,而我依然觉得,冬天是“一种必要”。  编校新年第一期稿件的时候,正值年末12月份寒冷时节,完成一
期刊
近来,心情颇不宁静。晃晃悠悠,不经意间拜访了申扎的第一书吧。室内温馨的陈设,桌上形形色色的书籍,一览无余,倒令身心甚是愉悦。环顾四周,找寻着,俯下身子,习惯性地捧起了一本散文集,览上几许书香,感受那一行行美妙字符相互交织着演奏出沁人心肺的旋律,伴随着悦耳动听的乐曲,徜徉在如诗如画的世界,陶醉不已。  “您好!请喝水。”回过头看,一位美丽的藏族妙龄少女,双手端着水,轻轻地递放书桌上,微笑着说:“您可
期刊
最近,“鲸落”一词,火了!(短句夺目)前不久,中国“深海勇士”深潜器搭载母船“探索一号”完成2020年首次科考任务.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们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简要交代时、地、人、事,有新闻导语之精练)伴随着“鲸落”一词迅速登上热搜,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种奇特的生态现象.
火车从西宁向西  天堂不再遥远  穿过风火山隧道  玉珠峰清晰可见  座座雪山,由东向西  像冬笋,排排列阵  覆盖了千年的积雪  随着洁白的冰流  素裹万里河山  站在唐古拉山口  一条铺在世界屋脊的钢铁物质  终于达到了境界  远眺,向东的国土  如玉龙  在飞  穿越藏北  沱沱河畔  长江黄河源头  错那湖宝镜似的辉映着  蔚蓝的天,风吹草低见耗牛  羚羊、野驴、黄羊  成群结队穿行铁路通
期刊
打 谷  挽起裤管,撸起袖子  我准备,以我的农民身份  带着丰收的喜悦,打一场谷  金灿灿的稻子,弯着腰  回赠我以饱满,我也同样需要继续  让腰弯下来,把稻子扶上去  仍然需要用我勤劳的双手  丈量好高度,一手握稻,一手挥镰  一把一把地,把它们割下,码好  再以怀抱婴儿的方式,一捆一捆地把稻谷  抱上等候已久的方斗,俯身抓握一把  直一直腰,抡起来,打下去  咚的一声,谷粒应声而落  谷的落
期刊
神圣的向往  “西藏”两个字早已蜚声中外。神秘而又圣洁的西藏,以其巨大的诱惑力和穿透力,影响着无数人的心海。踏上这块圣地,去感受她所带来的心灵的洗礼与生命的升华,已是许多人的神圣期盼。这个愿望在我的心中埋藏了很久很久。  知道西藏,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大概是1965年吧,有一次县里的文艺轻骑队送戏下乡在我们家乡的祠堂里演出,其中一个节目是男女声表演唱《逛新城》;后来,又看到了《洗衣歌》。那特别
期刊
曲 水  宽广的高原上  水声隆隆 似有万马纵蹄  是曲甫河  拨开山风雪气而来  是拉萨河  冲破冰川厚土而来  是雅鲁藏布江  翻越绝境天险而来  大江长河 在这里  合为最磅礴的力量  融化冻土 注入生气  孕育出一地杨柳郁郁  麦香四溢  这里的先民赐予它名字  “亚松曲水”——  三水汇合之地  七八月的盛夏 曲水的一角  烈日 楼房  把院落割据为光和影两个阵营  哨声一响  从“楼荫
期刊
母亲的语气、神情,平静,淡然,仿佛说的是别人家的事,与她完全没有干系那般。  “那时候,由于你们兄弟实在太多,我和你们的老爹担心养不起,让你们损煞个把就恼火了,经过反复商量,就把老三送给了你们的二伯家。二伯和二妈没有孩子,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多次跟我们谈过。老三过去后,二伯和二妈对老三那个爱啊,真是像对待心肝宝贝,远远超过我们喽!可是老三享不了那个福,去了不到几天,还是跑回来了,跑回我们这个儿多母苦
期刊
拉姆拉措  怎样的前世今生,  如此平静,  没有一点波纹。  看到的和所能想到的,  只有眼前这慢慢铺展开的蓝色,  那么透彻纯粹光滑。  没有历史,  没有那些鲜活的名字;  没有果敢、卑鄙、烦恼、愤怒  承担、背弃、盼望,  没有纠缠我一生而无法吐露的爱情;  没有那个我所历经的  孜孜以求的一生。  一切只是一池湖水的平静。  小得不能再小。  那里面隐藏的是注定的命运吗?  是未来所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