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越来越严重,不但影响了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影响了职业学校的声誉,职业学习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文章探讨了在职业学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方法策略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普教育 教学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当前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不是太高,对学习兴趣不浓,而科普活动能够吸引原本对学科学习无兴趣、无积极性的职校学生。很多在课堂上讨厌学习的学生,在到科学馆参与动手型科学探究活动之后,改变了对学习的看法。中职学生课业负担轻,教师及其家长希望他们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强化见识、经历和能力。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学校的科普教育。
一、突出“科普”教育的特性
1.真实性和针对性的统一。
科学是对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的真实反映。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科学知识,都具有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特点。因此,“科普”教育的首要特点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其内容、其形式都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由于“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层次,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以及可接受度,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2.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
所谓趣味性,就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加工,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艺术性手法或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都聚集于所讲的内容上的一种手法。同样的内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传播途径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趣味性是班级“科普”教育的重要前提。
班级“科普”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向他们传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并不是要培养专业人员,还必须通俗易懂。形式必须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有趣的,否则就会影响普及的效果。
3.经常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温故而知新。只有经常不断地进行普及性教育才能得到巩固而不被遗忘,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正确地运用。同时,“科普”教育必须有创新性,包括内容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在教育的立意上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总是老一套,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也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健全组织,完善载体
1.建立“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将“科普”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的常规内容。
班级“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应包括班主任、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学校科技教育教师和校外科技教育指导员等。领导小组负责建立“科普”教育各项制度、工作职责、组织原则等。通过这些,力求做到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并依制度办事,形成规范,常抓不懈。
2.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科普”教育载体。
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室建立多媒体设备,将网络引入教室;由学生设计在教室开设“科普”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公布活动计划、宣传科普知识、展示学生科普作品、表扬科普活动中先进事迹等;收集和购买科普读物,订阅科普刊物,在教室设流动书架,等等,努力营造“科普”教育的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1.布置科普新闻作业,老师加以引导。
例如我在網上下载了很多有关“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报道,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一些交会对接的意义、方法,我发现某班有一个学生不太认真听,就提问他:哪些国家掌握完整的交会对接技术?他没有回答出来。但第二天我去上课时又提问这个问题,他脱口而出:俄罗斯、美国和中国。我听了心里很高兴,立即喜形于色,表扬了该学生。然后我布置他们回去查查关于神舟系列和火箭系列的新闻报道。该同学又说:“老师,你怎么不查?”我回答道:“我也在关注的,不然我上课怎么给你们介绍啊?”他在课堂上由本来的“不在意”变为“在意”,进步很大。我觉得在物理课堂上将书本知识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提高职校学生的素质,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2.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
我校本学期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都积极报名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中有很多与科普活动有关,例如电子、电工装配,空调制冷维修,化工分析等,学校的科普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独特的课外及周末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以期使他们未来能成为有技术素养的劳动力。此类项目不能是学校开设的正规课程的引申,而是要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策略,使学生对进行中的科学发现和将来从事科技职业产生兴趣。
3.在学生中做一些科普活动的调查研究,广泛推广科普教育。
一份有关中国科普现状的调查资料带来了不少震撼人心的数字——在中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然而,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了二三十年。这项由中科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完成的调研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个人素养中的比重仅占1.98%,尽管与上世纪90年代的0.3%相比,有了一定增长,但仍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2000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重已达到了17%。
与科学素养低形成反差的是,中国人的迷信程度,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几乎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迷信活动,国人对各类迷信活动的参与程度之高,可以从上述的惊人数字中窥见。
总之,在职业学校可大力加强科普教育,依据班级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科普”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培养综合素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普教育 教学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当前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不是太高,对学习兴趣不浓,而科普活动能够吸引原本对学科学习无兴趣、无积极性的职校学生。很多在课堂上讨厌学习的学生,在到科学馆参与动手型科学探究活动之后,改变了对学习的看法。中职学生课业负担轻,教师及其家长希望他们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强化见识、经历和能力。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学校的科普教育。
一、突出“科普”教育的特性
1.真实性和针对性的统一。
科学是对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的真实反映。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科学知识,都具有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特点。因此,“科普”教育的首要特点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其内容、其形式都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由于“科普”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层次,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以及可接受度,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
2.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
所谓趣味性,就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加工,用形象、生动、活泼的艺术性手法或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都聚集于所讲的内容上的一种手法。同样的内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传播途径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趣味性是班级“科普”教育的重要前提。
班级“科普”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向他们传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并不是要培养专业人员,还必须通俗易懂。形式必须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有趣的,否则就会影响普及的效果。
3.经常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温故而知新。只有经常不断地进行普及性教育才能得到巩固而不被遗忘,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正确地运用。同时,“科普”教育必须有创新性,包括内容创新、表达方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在教育的立意上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总是老一套,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也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健全组织,完善载体
1.建立“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将“科普”教育纳入班级管理的常规内容。
班级“科普”教育领导小组,应包括班主任、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学校科技教育教师和校外科技教育指导员等。领导小组负责建立“科普”教育各项制度、工作职责、组织原则等。通过这些,力求做到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并依制度办事,形成规范,常抓不懈。
2.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科普”教育载体。
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室建立多媒体设备,将网络引入教室;由学生设计在教室开设“科普”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公布活动计划、宣传科普知识、展示学生科普作品、表扬科普活动中先进事迹等;收集和购买科普读物,订阅科普刊物,在教室设流动书架,等等,努力营造“科普”教育的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
1.布置科普新闻作业,老师加以引导。
例如我在網上下载了很多有关“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报道,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一些交会对接的意义、方法,我发现某班有一个学生不太认真听,就提问他:哪些国家掌握完整的交会对接技术?他没有回答出来。但第二天我去上课时又提问这个问题,他脱口而出:俄罗斯、美国和中国。我听了心里很高兴,立即喜形于色,表扬了该学生。然后我布置他们回去查查关于神舟系列和火箭系列的新闻报道。该同学又说:“老师,你怎么不查?”我回答道:“我也在关注的,不然我上课怎么给你们介绍啊?”他在课堂上由本来的“不在意”变为“在意”,进步很大。我觉得在物理课堂上将书本知识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提高职校学生的素质,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2.组织学生开展科普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
我校本学期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都积极报名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中有很多与科普活动有关,例如电子、电工装配,空调制冷维修,化工分析等,学校的科普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独特的课外及周末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以期使他们未来能成为有技术素养的劳动力。此类项目不能是学校开设的正规课程的引申,而是要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策略,使学生对进行中的科学发现和将来从事科技职业产生兴趣。
3.在学生中做一些科普活动的调查研究,广泛推广科普教育。
一份有关中国科普现状的调查资料带来了不少震撼人心的数字——在中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然而,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了二三十年。这项由中科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完成的调研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个人素养中的比重仅占1.98%,尽管与上世纪90年代的0.3%相比,有了一定增长,但仍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2000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重已达到了17%。
与科学素养低形成反差的是,中国人的迷信程度,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几乎都有自己感兴趣的迷信活动,国人对各类迷信活动的参与程度之高,可以从上述的惊人数字中窥见。
总之,在职业学校可大力加强科普教育,依据班级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科普”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培养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