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刀女神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技校时,我学的是钳工专业。老师常说:“车工王八铣工龟,钳工老爷坐着推!钳工实习是最辛苦的,但挺过3年,走進工厂就轻松了。”第一学期,同学们白嫩肉乎的小手都生出了水泡、血泡,手背关节也多留下了锤击、錾削的疤痕。3年下来,肉手变成了铁手,血泡早已结痂,不再有疼痛感,肉眼便能猜测80mm×10mm平面内0.1mm范围内的平面度误差,推一锉刀便知道去除了几道余量,就像学习语言需要语感,技术操作需要的是手感和准头儿。当然再加些悟性与灵性,就更能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了!
  记得我第一次利用V型铁在小平台上检验工件两个窄面垂直度的时候,实习老师问我:“谁教你这么干的?”我说:“数学课学的。”后来,其他同学也开始这样检查工件了,不知道其他班级是怎么开始使用V型铁的。我班是从我开始的,自豪一下。
  我初中几何学得很烂,读了技校反而开窍了,理科逐渐好起来。也许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儿,以至于自信迅速爆棚。记得有次实习,锉削三角工件,老师拿着我的作业用角度尺在阳光下观察缝隙,故意拉高声音说:“哎……怎么没有缝呢?”于是,我的作业得了100分。
  技术像奥林匹克竞赛一样,会不断被超越,毕业的时候我从第一名掉到第二名,险些失去了分配名额。但是,没人能预测未来。排在我后面,一个没有分配进厂的女生去了外企,后来辗转跳槽走上了领导岗位,年薪20万元。我呢,刚工作的时候每月450元,没有活儿干还得去补差打杂,俨然一个拥有正式编制的专业不对口的临时工。
  那时,我对被分配到机加工段划线而耿耿于怀,女生这个身份妨碍了我的技术发家梦。不过,我很快被划线师傅的技术折服了。这里每天要流过大量各种各样的图纸和工件,师傅们拿着划针、尺子和样冲,飞快并有节奏的在工件上画出立体的图形。我开始觉得这个工作有门道,也很有乐趣。在这里,你还可以接触到很多人,钳工、铣工、刨工、车工、磨工、镗工、钻床工、插床工……还有工艺员和检验员。划线的工作区成了机加工段的工件周转集散地。充满好奇心的我经常溜到其他工位看东看西,还带着没完没了的问题。谁能回答我,我就在谁身边多站一会儿。我坚信:学到的,总有用到的一天!
  后来,我将各工序的装夹定位原理应用到划线过程中,省了很多麻烦。那时,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翻看工艺表,从头翻到尾。一来学习如何编制工艺规程;二来纠错,看看哪些地方不合理。虽然这件事和我没啥关系,但骨子里的好奇心经常鼓动我去做类似的事情。
  工厂里女生不多,机加工段有7个:师傅、师伯、陈师傅、易姐、刘姐、小娟姐和我,她们都是操刀的女人。
  我的刀从锉刀变成了划针(用报废铰刀磨成的)。我眼睛天生远视,即使戴着眼镜也看不清太细小的东西,所以磨划针、划规、样冲、高度尺尖,首先凭感觉,其次才凭眼神儿。
  刚开始都是师傅给我刃磨这些工具,呼啸飞转的砂轮机溅起光芒四射的火花,我在恐惧中区分着不同材料摩擦出来的火花,有长的、有短的、有红的、有绿的、有亮的、有暗的、有颗粒状的、有雪花状的……从砂轮间出来,我的眼镜上总是沾着模糊视线的点点,应该是冷却后的小火星的残骸吧,或许还有那些摩擦中消耗的砂轮颗粒,我把它们统称为粉尘。
  对砂轮的恐惧持续了很长时间,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磨了人生中的第一支划针。回想着师傅的样子,我皱紧眉头,定准眼神,找到理想的站位,按下开关,尝试着将划针靠近砂轮的侧边。划针不听话了,和我较劲儿,不愿留在我期待的位置,还时不时地在砂轮盘上蹦[距] [达]。我也和它较劲。渐渐的,我对这样的“蹦[距] [达]”和“较劲”有了感觉,它们动它们的,我动我的。我不但能让划针待在原处,还能轴向手工旋转划针,再与砂轮形成一个角度。划针很快就被磨出尖了,但这也只是个花架子。
  回去让师傅过目,师傅在光下举起仔细端详,用油石鐾了两下,在废料上划了几下,告诉我划针尖磨成鸭嘴了,不是尖的。而且磨的时候,针尖红后没有及时蘸水冷却,针尖软了,退火了,不禁用。师傅帮我找了新的划针磨得尖尖的,划起线来轻松又省力。忽然想起两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简单的工种,起步都不能独立完成,是我小看了这个岗位。
  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我不仅能把划针磨尖,还能磨样冲、划规和高度尺尖了,至少不再心生畏惧。借用师傅常说的一句话:“眼是懒汉,手是好汉,得从干中学,不干永远学不会。”
  每当搬运许多沉甸甸的大铁块子、毛坯零件累得腰背酸疼的时候,我都有种改行当保管员的冲动。每每绕到铣床那边,看见汗流浃背的易姐、刘姐和小娟姐拿着大扳手,又上又下地上刀装卡罐,用尽全身力气拧扳手,我又觉得和她们相比,我的工作还是轻松一些。
  刚实习的时候,我到处乱窜,小娟姐看我好奇,让我试了一下手工铣圆。小娟姐调好了刀具转速和切削深度,给我做了一下示范,还叮嘱我几句,如今就记得一句“反手柄摇摇把”,应该是消除手柄反向转动间隙吧。好奇心领着我按线铣出了一个既不规整也不光滑的圆。最后,得意忘形的我加快了速度,咔吧儿一声,刀打了,吓我一跳。小娟姐说没事,小刀爱打。后来师傅知道了,把我批评一顿,说我没有上岗证,忽视了安全生产,这是行业大忌。
  除了安全,师傅常教导我们的就是——精细。这是工段里操刀的女人的共性。卡尺、高度尺、百分表、千分尺验证着我们加工的零件。零超差、零返修、零废品,是我们追求的质量目标。认真投入的表情就像神奇的接力棒,从一道工序传递到下一道工序,每一件合格的产品都凝结着众多劳动者的心血。
  高超的技艺完胜昂贵的吻合器。操刀的女子,有专注的神情和绝对的自信。如陆晨曦一般的,终是少数,但能坚持的,就都是女神!工
其他文献
网红小吃“阿大”葱油饼创始人吴根存受邀来到上海市南汇监狱,向服刑人员传授传统葱油饼制作技艺。第一期葱油饼制作培训课程共有12名服刑人员参加,每周活动一次,為服刑人员出监就业打造基础。
期刊
山东省马家西楼村的唐立果是锔瓷手艺的第十代传人。几年来,他凭借爷爷留下的“金刚钻”,广揽“瓷器活”,成为国内古玩界颇有名气的锔瓷高手,年收入十几万元,客户遍及北京、上海、黑龙江、浙江等全国各地,以及中国台湾地区。  鋦瓷,民间称“毂辘子”,也称“小炉匠”。过去,锔盘、锔碗、锔大缸,一般都是以生活实用为主,传承的是一种节约意识。而现在锔瓷,完全是古玩界追求的一种“玩”的文化。
期刊
1月17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开幕。省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对忽悠成风,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忽悠”文化,新一届辽宁省委深恶痛絕。省委书记李希强调,“绝不能让忽悠成为文化,要让忽悠没有市场,让忽悠者没有前途!”
期刊
2017年将是国家司法考试的最后一年。日前,在全國司法厅(局)长会议上,司法部部长吴爱英指出,要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要做好将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落实《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部署的各项任务,制定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做好司法考试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研究制定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等制度规范。要继续做好国
期刊
江苏常熟服装城号称“中国服装之都”,去年的产值和交易额双双超过1200亿元。在这样的盛名之下,却有一群“早熟”的工人,他们大多不到16岁,最小的13岁,没有正规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好管教。他们有一个共同名字——童工。  28天工作日  2016年11月21日,媒体曝光常熟服装产业隐藏着可怕的童工链条。这些被卖到服装厂的童工从13岁到16岁不等,每个月至少工作28天,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
期刊
纵然生二胎有政策护体,女性三期权益有法律规范,落到现实,所付代价仍由女工个体埋单。  “全面二孩”政策已实施近一年,西安一家医院科室仍要求员工怀孕必须符合科室计划,否则可能被辞退。  2016年 7 月,西安唐都医院(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科二病区护士郭女士将自己怀孕二胎的消息告诉单位后,被约谈:“要么辞职,要么放弃孩子”。  郭女士称,从 8 月 1 日至11月18日,科室再未给她排班,
期刊
外孙女第一天上学,学校搞了一个隆重的入学仪式,外孙女荣幸地成为学生代表,走上领操台,代表全体一年级小豆包入学宣誓。誓词是老师拟的,不是很长,外孙女花两天时间背下来的。还好,不仅没有嗑巴,结尾还挺有激情的。操场边观摩的家长议论纷纷,“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幸运啊”“是不是给老师送礼了,要不为什么偏偏选她呀?”等。  老实说,我们跟老师认识倒认识,但决没有送礼。学校大队辅导员是我女婿的大学同学,她认
期刊
Angelababy生娃了,章子怡当妈了,姚晨生二胎了,女明星的职场拼起了生孩子。怀孕期、生产期、哺乳期,她们随便一张美照就能潇洒登上头条。话题之下,是她们成熟了、柔软了、幸福了。  相比之下,大多数普通职场女性在“三期”间低调、隐忍,状态也是疲惫不堪,独立、坚强的面具碎裂成片,内心独白也许正是那句“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是公司的不待见,领导的不喜欢,同事的不理解,还是该享受的权利遭到了侵犯?  
期刊
有记者调查发现,在福建省莆田市安福电商城,假鞋、假发票、假快递、假手机卡应有尽有。快递摊上,鞋盒纸箱贴着美国发货的国际速递标签,实则是莆田产的假货。当着记者的面,服务员输入了一个已签收的单号,“看,洛杉矶收件,清关,寄到上海,再轉了顺丰。”据悉,安福电商城是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期刊
几天前,一个认识多年的阿姨找我帮忙在网上买机票。我随口问了句,以前怎么买的?她苦笑:“以前常去的机票代售点撤柜了,听说现在都在网上买,我又不会,每次都得求年轻人。”言罢,一声长叹。  这个世界真不是为老年人设计的,我早就发现了。  曾做过一期关于老人的选题“如何老去”,采访时,一个老人告诉我,孩子给装了电视机盒子,可她不会用,电视从此成了摆设。  另一个老人好不容易学会了玩微信,从此成了各种伪养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