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前提,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对体育场地工职业岗位进行整体调研和分析,培养具有从事体育场地管理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融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对《体育场地管理》课程进行重构,构建以会操作、会维护、会管理的“三会”课程体系;实施以工作过程任务化、能力训练项目化、组织教学情境化、考核评价成果化、师资队伍团队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资源多元化的课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工作过程 体育场地管理 课程设计 实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云南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体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课题编号:2011YGZ8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9-02
体育场地是全民健身的主要场所,体育设施是人们进行身体锻炼、体育竞赛和社会交往的载体,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物质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趋旺盛,体育场地越来越多,大量高层次体育场地管理人才需求也日渐增长。
体育场地管理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已成为高职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任职高级体育场地工岗位,从事场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主要支撑课程。但是目前的体育高职《体育场地管理》课程教学基本上是选用本科体育院校编写的教材,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操作局限于作业,这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很难适应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2]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前提,对体育场地工职业岗位进行整体调研和分析,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对《体育场地管理》课程进行重构。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在专业调研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体育场地管理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具有从事体育场地管理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收集高级体育场地标准及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内容和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体育运动项目为任务分项目教学,以学习效果(图纸、方案、技能证书等)作为考核评价依据,实现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获得适应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操作、会维护、会管理的“三会”课程设计
(一)职业岗位定位
体育场地工和体育场地管理人员在各类体育场馆中,使用专门技术或设备,对运动场地和配套器材进行清洁、布置、安装、调试、维护和监管等保障工作。
(二)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素质与能力分析
通过对体育场地工工作岗位实地考察、与行业企业专家访谈、查阅体育场地工国家职业标准等,分析总结出体育场地工和体育场地管理人员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是:布置、安装、调试、维护、清洁和监管;典型工作任务是:场地器材布置、场地器材设备操作、场地养护器材维护、场地保洁、场地器材管理;体育场地工应具有操作体育场地专用器械设备,对体育场地进行维护、保养和翻修,并掌握体育场地及其附属设备的构造、性能和管理方法等职业能力。
(三)课程体系构建
围绕体育场地工岗位的典型任务,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内容,融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课程内容编排遵循体育场地管理人员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认知规律递进顺序按照工作过程展开,构建以会操作、会维护、会管理的“三会”课程体系。
表1 《体育场地管理》教学内容
(四)学习单元设计
由于运动项目不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同,体育场地管理课程选择以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较为广泛的运动项目为载体将学习领域细分为十二个主题学习单元。
三、课程教学实施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的实施是以行动为导向。
(一)工作过程任务化
根据不同体育项目场地设施不同,将任务项目化后,按场地器材设备的布置—安装—操作—维护—保洁—管理,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学习过程转变为工作过程,通过由易到难的工作,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二)组织教学情境化
为满足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采用“教室—场地—设备(器材)”现场教学,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到体育场地现场边教边学边做,在完全真实或仿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以真实的场地工身份完成学习任务。
(三)考核评价成果化
以场地画图、器材性能比较、场地布置、场地器材养护、场地保洁、管理方案设计、管理制度制定、场地工等级证书考取等学习成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既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绘图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工作方法和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能力。
(四)师资队伍团队化
组成由不同运动项目的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团队,分项目协作完成各项目场地设施教学任务。
(五)教学方式多样化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实践操作法、交互检查法、纠错排故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六)教学资源多元化
场地、器材、教材、课件、图片、动画与视频等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2]教育部.20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Z].2010
[3]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4]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体育场地管理》编写组.体育场地管理-全国体育场地工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场地工(职业编码为4-04-03-02)国家职业标准(劳社厅发[2006]6号) [S] [EB/OL].http://www.molss.gov.cn/gb/ywzn/2006-04/04/content_112137.htm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体育科研方法教学。
【关键词】工作过程 体育场地管理 课程设计 实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云南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体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课题编号:2011YGZ8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9-02
体育场地是全民健身的主要场所,体育设施是人们进行身体锻炼、体育竞赛和社会交往的载体,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物质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趋旺盛,体育场地越来越多,大量高层次体育场地管理人才需求也日渐增长。
体育场地管理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已成为高职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任职高级体育场地工岗位,从事场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主要支撑课程。但是目前的体育高职《体育场地管理》课程教学基本上是选用本科体育院校编写的教材,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操作局限于作业,这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很难适应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2]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前提,对体育场地工职业岗位进行整体调研和分析,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对《体育场地管理》课程进行重构。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在专业调研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体育场地管理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具有从事体育场地管理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收集高级体育场地标准及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内容和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体育运动项目为任务分项目教学,以学习效果(图纸、方案、技能证书等)作为考核评价依据,实现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获得适应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操作、会维护、会管理的“三会”课程设计
(一)职业岗位定位
体育场地工和体育场地管理人员在各类体育场馆中,使用专门技术或设备,对运动场地和配套器材进行清洁、布置、安装、调试、维护和监管等保障工作。
(二)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素质与能力分析
通过对体育场地工工作岗位实地考察、与行业企业专家访谈、查阅体育场地工国家职业标准等,分析总结出体育场地工和体育场地管理人员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是:布置、安装、调试、维护、清洁和监管;典型工作任务是:场地器材布置、场地器材设备操作、场地养护器材维护、场地保洁、场地器材管理;体育场地工应具有操作体育场地专用器械设备,对体育场地进行维护、保养和翻修,并掌握体育场地及其附属设备的构造、性能和管理方法等职业能力。
(三)课程体系构建
围绕体育场地工岗位的典型任务,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内容,融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课程内容编排遵循体育场地管理人员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认知规律递进顺序按照工作过程展开,构建以会操作、会维护、会管理的“三会”课程体系。
表1 《体育场地管理》教学内容
(四)学习单元设计
由于运动项目不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同,体育场地管理课程选择以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较为广泛的运动项目为载体将学习领域细分为十二个主题学习单元。
三、课程教学实施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的实施是以行动为导向。
(一)工作过程任务化
根据不同体育项目场地设施不同,将任务项目化后,按场地器材设备的布置—安装—操作—维护—保洁—管理,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学习过程转变为工作过程,通过由易到难的工作,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二)组织教学情境化
为满足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采用“教室—场地—设备(器材)”现场教学,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到体育场地现场边教边学边做,在完全真实或仿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以真实的场地工身份完成学习任务。
(三)考核评价成果化
以场地画图、器材性能比较、场地布置、场地器材养护、场地保洁、管理方案设计、管理制度制定、场地工等级证书考取等学习成果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既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绘图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工作方法和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能力。
(四)师资队伍团队化
组成由不同运动项目的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团队,分项目协作完成各项目场地设施教学任务。
(五)教学方式多样化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实践操作法、交互检查法、纠错排故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六)教学资源多元化
场地、器材、教材、课件、图片、动画与视频等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
[2]教育部.20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Z].2010
[3]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4]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体育场地管理》编写组.体育场地管理-全国体育场地工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场地工(职业编码为4-04-03-02)国家职业标准(劳社厅发[2006]6号) [S] [EB/OL].http://www.molss.gov.cn/gb/ywzn/2006-04/04/content_112137.htm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体育科研方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