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教导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l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陈炜,1999年生于福建福州,现就读于宁德师范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宁德师院鹤鸣文学社成员。
  一
  赤脚走过大地写下的诗集
  豆荚在孕育铅灰的句子,沉默不语
  听从自然的教导
  钉耙划过稻谷
  划开祖辈经营的田垄
  桥下的母亲河岸正进行
  一场无言的秋钓
  沉默呵
  弓着的脊背也在
  诉说滔滔不绝的沉默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一言不发地重蹈
  二
  你于是开始想念少时的日子
  指着那片政府开发的安置房
  和我介绍 九岁时拔过的花生地
  那把剪刀
  剪了改制夏衣的旧袄
  剪过难产的母羊
  剪断四季轮回
  你告诉我 这是自然的教导
  离家后 你在对面的村子遥望
  过一座桥,便是故乡
  却比梦里还要陌生
  你無数次在心中演练
  倾诉一切回忆
  张开口,只一句
  “过去的溪水比现在好”
  三
  四十六岁和六岁时看的海
  并无不同
  潮涨潮平 日复一日地发生
  只不过 儿时看海
  埋下的是成长的梦想
  中年看海
  只希望海能够带来梦想
  日日夜夜走到这片滩涂
  观察 大海的白与黑
  渔排暖黄的光
  挠着心窝 随风摇晃
  像四十年前那样
  对着无尽的海平面大喊
  试图得到回应——
  耳边只有卷着沙石的浪声
  和咿呀作响的木排
  四
  遵循自然的教导
  演化关于质数的蜕变
  蛰伏地底
  屏气聆听树根处传来的
  阵阵鸣叫
  在内心无数次幻想
  轻薄而有力的挥舞
  静静守候
  只为最后的破土而出
  即使已预见短暂的一生
  也要成全展翅的一瞬
  以一场神圣而又
  谨慎的生命周期
  在数百张黑褐的蛹壳中解脱
  肆意震动鼓膜 酣唱
  与夏有关的一切
  却无法捕捉音符
  它是 自然界失聪的音乐家
  于黑夜抵达
  匍匐在所有竖立的
  目标上
  抓住一切 能够抓住的
  众神鸣唱
  等待一场十七年的婚礼
  等待死神的宣判
  背负种群的使命
  跃出地表,又带着
  食虫兽的欲望
  回归尘土
  责任编辑 林 芝
其他文献
还记得小时候干旱的那些日子,太阳一觉醒来就通过万丈光芒喷射出火辣辣的能量,高高的东山顶上的霞光虽然壮丽得很,妖媚得很,但给人们带来的是长久无雨的失落感。  一到正午,孤悬在头顶朗朗晴空的太阳,如一面晶莹剔透的冰盘,将核爆能量层层晃荡开来;阳光的激流,在天地之间编织起了密密匝匝的帘幕;缭绕在地面的透明火焰,刺得人们的眼球生痛;空气也仿佛被一只只无形的手掌操控得紧紧的,枯萎的树叶跟懒洋洋漫游的一丝两丝
主持人陈培浩语  这些年不断听到大学教师感慨文学院本科生文学素养低下,文学知识基础薄弱,研究生阅卷当中大量出现寻根小说是赵树理开创的、王小波写了《暴风骤雨》或《林海雪原》、阿Q是一个“疯子”等常识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有的专家认为,在当代的媒体条件下,很多学生的时间被抖音、快手等自媒体所占据,他们的文学阅读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当代大学生文学素质的低下是个必然的现象。但是著名作家阿来认为,没有任何一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三韩”,是我国古籍对朝鲜半岛的称呼,也泛指我国与朝鲜山水相连的广袤东北地区)出自毛泽东的《祭黄帝陵文》。1937年4月5日,抗战全面爆发前的最后一个清明节,在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刚过半年的中共中央委派林伯渠为代表前往延安县城北桥祭祀黄帝陵,林伯渠献上的祭文正是出自时任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手笔。  祭文中,毛泽东抒胸臆,明壮志,缅怀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缔造山河的丰功
1  我的朋友卢燕娟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燕娟博士云南人,好饮茶,擅数学,当了中文系教授,并无成就感,自称唯一值得夸口的乃是小学奥数辅导得比外面辅导班更好。没办法,老天爷赏饭吃,人家数学好。但在颐和园遭遇的一道数学题曾令卢燕娟博士瞬间崩溃。  是日也,惠风和畅、天朗气清。燕娟博士带着公子踏青颐和园,突见旁边一家长手指眼前的十七孔桥,向自己的孩子厉声发问:这座桥有十七个
2021年2月7日,享誉东西方学界的文学评论家J.希利斯·米勒逝世,享年92岁。作为解构主义耶鲁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米勒曾在2000年到访过中国。在那次名为“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学术会上,他发表的“文学终结论”引发热议。嗣后,米勒所著的《论文学》一书被译介过来,换了个“文学死了吗”这样耸人听闻的书名,再度掀起风波(参考《文学死了吗》,秦立彦译)。霎时间,“文学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随
现今我必须承认,生活早已为我的写作指明了方向。这些我之前极力摆脱的现实如今正以一条河流的形式呈现。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这条河流总在我脑海奔流不息。  值得追忆的过去接连造访我的梦境。我在梦中看到少年时代的自己穿梭于学校与乡村,朝每个遇见的路人阔绰地打招呼。而真实情况则是,那时的我对生活一度沉默不语,在讲究人际关系的故乡,沉默代表失礼,尤其在别人主动跟你说话时。  现在我已想不起当初造成我失语的原因。
泊 车  去向远近之地的轿车越野车陆续回到小区,  济济一堂;后归者再找不到尚可估量的缝隙。  沾土的车轮是对蛮荒的礼赞吗?  沉默的引擎去到主人梦中轻奏安眠曲?  这车,与路并存,与人所由来总是关联;  又是否将终端风景写入橡胶与钢铁的谱系?  夜静了,楼盘蓄积着左奔右突的能量,  抑或围挡他方讯息,安抚这迷途知返的群羊?  邻 居  花树葳蕤的园子,  那是一处私宅,  有专人伺候草木。 
两 个 诗 人  一個诗人和另一个诗人的  区别  就是一个出版了若干诗集  另一个一本也未出  就是一个著作等身了  另一个还没有一本书  放在地板上  就是一个人的书一些进了图书馆  被手指摸脏  之后又落满灰尘  一些进了书店  被买走  又被卖掉  一些进了旧书摊  另一些回了废纸收购站  又回了造纸厂  而另一个人的书  仍旧没有钱出版  只是零星的几篇在一些人的嘴巴上  流传  仰 卧
矿工身着灰土,手提电钻  从月牙一样的夹缝中  开挖一条日子的出路  岩石对抗钻头,冒出火花  汗水将手柄浸出锈斑  他盯着钻,月光盯着他  突破一寸,就照亮一寸  从此困于一寸。多少次  月光照下来,却照不白矿洞的路  以及井底,某个满月形爆破口  多少次,他放下的电钻  钻入心口,在他骨头深处  一寸一寸,钻开了时盈时亏的心事  送 行  那年春风扯开唢呐的喉咙。大人们在土里  种下祖母,连
水在沸腾时温度多少度?100℃!你肯定这么回答。实际上,水的沸点在1个大气压下是100℃,但随着压力的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也会随之变化。我们知道,在高山上煮饭,没有办法将米煮熟,为什么呢?因为高山上的气压比较低,水不到100℃便开了!又如,妈妈用高压锅炖排骨,提高了水沸腾时的温度,香味四溢的红烧排骨很快就上桌了!  准备材料     试管一支、试管夹一个、温度计一支(长度小于15cm,测量温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