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很多本科院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这些新升本科院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发展质的飞跃,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研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新升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升本科 研究性教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222-01
近年来,许多专科院校经过创建、合并升为本科院校。“升本”在给学校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升本科院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发展,建成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其重要途径。
一、研究性教学的涵义
何为研究性教学?我们认为,对于本科院校而言,研究性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大自然、大社会与现实生活中选择并且确定相关学科的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探求、思索和实践,获取和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研究性教学的特征有哪些呢?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性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是多元化的,不但关注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智力性因素的培养,也关注其非智力性因素,比如情感、信念、动机、理想等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开放化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自然和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事作为教学内容,还可以依据教学进行的情况适时调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内容。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不仅体现课程统一的要求,更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际上,对研究性教学来说,学生是从本身爱好和兴趣出发,因而探究的问题也会多种多样。
(三)师生关系互动化
在传统教学中,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动一被动”的单向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学场景成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图景。而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学场景呈现的是一种“主动一主动”双向画面,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教师是引导者,是引入教学的向导,同时也是学习伴侣。教学活动人人都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学思维方式从教师的单纯思维转向多向、多元的师生共同思维,师生关系从封闭转向开放。
二、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
新升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科学教学观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来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向教师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即不仅仅自己会做研究,还要会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每个学生的研究精神和研究能力。因为每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创造能力,教师要树立以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为目标的教学观,重视到每一位学生的观点。
(二)提高教师持续学习的能力
提高教师持续学习的能力,在研究性教学的开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性教学对教师巨大的挑战就决定了教师要进行持续学习。《学会生存》中指出:学会如何学习,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如果教师们想把这种教学方式传给别人,他们自己首先就要精通它。教师在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同时,更应该是一名学生,应该持续不断地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教育者和学生这两种角色统一在教师身上并不矛盾。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没有谁能够始终拥有比别人渊博的知识、能够一直教导别人。因此,教师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要不断完善自我,要具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只有自己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学习,才能够在未来社会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促进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元性是科学的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研究性教学中,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一个教师可以作为评价主体,一群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也可以是评价主体,学生个人、学生小组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同时,研究性教学追求主体价值的多元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别与个性特点,注重实现不同学生多元化体验,如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等各个方面,并最终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与人格的主动完善。评价目的多元化要求评价不仅仅是重结果,更重过程,从而促进富有个性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发展。评价更多地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过程。
总之,新升本科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质的发展,必须加强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保证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潘美意.论研究性教学及教师的相关职能[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
[2]王耀中.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36.
[3]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第184页.
[4]李华,蒋华林,杨忠.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特点及比较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关键词]新升本科 研究性教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222-01
近年来,许多专科院校经过创建、合并升为本科院校。“升本”在给学校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升本科院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发展,建成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其重要途径。
一、研究性教学的涵义
何为研究性教学?我们认为,对于本科院校而言,研究性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大自然、大社会与现实生活中选择并且确定相关学科的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探求、思索和实践,获取和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研究性教学的特征有哪些呢?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性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是多元化的,不但关注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智力性因素的培养,也关注其非智力性因素,比如情感、信念、动机、理想等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开放化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自然和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事作为教学内容,还可以依据教学进行的情况适时调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内容。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不仅体现课程统一的要求,更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际上,对研究性教学来说,学生是从本身爱好和兴趣出发,因而探究的问题也会多种多样。
(三)师生关系互动化
在传统教学中,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动一被动”的单向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学场景成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图景。而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学场景呈现的是一种“主动一主动”双向画面,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教师是引导者,是引入教学的向导,同时也是学习伴侣。教学活动人人都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学思维方式从教师的单纯思维转向多向、多元的师生共同思维,师生关系从封闭转向开放。
二、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
新升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科学教学观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来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向教师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即不仅仅自己会做研究,还要会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每个学生的研究精神和研究能力。因为每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创造能力,教师要树立以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为目标的教学观,重视到每一位学生的观点。
(二)提高教师持续学习的能力
提高教师持续学习的能力,在研究性教学的开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性教学对教师巨大的挑战就决定了教师要进行持续学习。《学会生存》中指出:学会如何学习,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如果教师们想把这种教学方式传给别人,他们自己首先就要精通它。教师在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同时,更应该是一名学生,应该持续不断地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教育者和学生这两种角色统一在教师身上并不矛盾。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没有谁能够始终拥有比别人渊博的知识、能够一直教导别人。因此,教师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要不断完善自我,要具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只有自己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学习,才能够在未来社会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促进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元性是科学的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研究性教学中,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一个教师可以作为评价主体,一群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也可以是评价主体,学生个人、学生小组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同时,研究性教学追求主体价值的多元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别与个性特点,注重实现不同学生多元化体验,如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等各个方面,并最终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与人格的主动完善。评价目的多元化要求评价不仅仅是重结果,更重过程,从而促进富有个性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发展。评价更多地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过程。
总之,新升本科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质的发展,必须加强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保证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潘美意.论研究性教学及教师的相关职能[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
[2]王耀中.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36.
[3]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第184页.
[4]李华,蒋华林,杨忠.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特点及比较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