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的“拓”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告诉人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语文学习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重要的应该是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树立大语文观。什么是拓展阅读呢?拓展阅读指的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心理学研究也发现,“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信息来呈现时,学生会学得更好”,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师在组织课内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
  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间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围绕课内教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课文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人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学习文本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学习收集资料,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预习时让学生广泛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既拓展视野,又丰富知识。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广泛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有助于他们“建构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人物性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蔺相如、廉颇的资料(图片、故事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课前搜集资料,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就轻松了。
  二、课中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境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
  课中拓展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因此,课内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这样的教学效果会非常好。这样呈现信息,也锻炼了学生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
  如,在《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预习课上,针对学生处于中年级、知识积累不多的特点,在揭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各国不同风俗习惯。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的比较少,说得不多,教师这时再伺机播放各国不同风俗习惯的资料或图片,学生就会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更进一步体会到: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三、课后延伸信息,课内带到课外
  课上可以利用课后设计的训练习题,作为拓展点。苏教版教材中,每一课后编者都设计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课外调查、访问或亲自动手翻阅资料才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做课前的知识准备工作,然后到课堂中来进行知识汇报。这些知识大都是对课文中心的进一步提升,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如,《走,我们去植树》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按树的名称、外形、作用的顺序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树木。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向同学介绍了十几种树木,有的树木名字连老师都没有听说过。“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课外的世界更精彩。如,教学《景阳冈》一课时,便把学生带向《水浒传》。成功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
其他文献
说话写话教学是学写作文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低年级学生阅读量小,语言积蓄少,因此,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发展较为缓慢,在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时切忌急于求成。那么,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教学应从何入手呢?结合自身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低年级学生的说写训练点。 
期刊
看过或是教过《老王》的人都还记得这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毋庸置疑,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那么想问的是:杨绛所“愧怍”的,究竟是什么呢?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作者一家对老王已经很好了啊:照顾老王的生意,坐
期刊
对于爱,苏霍姆林斯基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一、教师的爱心应是一颗尊重之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思杰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期刊
鲁科版小学《英语》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来编写的。这套教材既体现了国内外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重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外语学习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从培养和保持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开始。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只有尊重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拨、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对教学的影响是如此巨大。好的提问,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没有掌握提问技巧,或者不懂提问艺术,造成提问效果不好。好的提问,应
期刊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它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它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思想的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更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数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
期刊
古代诗歌鉴赏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考点,考查题型纷繁复杂,常常出现“简要概括”“简要分析” “简要赏析”等形式。其实从答题的要点来看,这三种题型已经涵盖了高考对诗歌内容、内涵和写作方法三方面的考查,而其他题型则都是这三种题型在形式上的演变。下面,以几道高考题为例,来谈谈“简要概括”“简要分析”“简要赏析”的解题要领。  一、“简要概括”  “简要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学好文言文,既是初中生考试的需要,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但经调查发现,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文言文排斥,不愿意学习文言文。但是文言文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了浩瀚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承这份遗产是继承整个文化的前提。要想掌握好汉语这门语言,兼顾学一些文言文将会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字,了解中国的文化
期刊
融化“冰”的最快方法是什么?答案有很多种,用火烤、用手搓、用阳光照、放在热水中……如果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那最佳答案是什么呢?那就是去掉它的“两点”,不就成了“水”了。  生活中最不缺的就是智慧与美好,记得那是一堂晨间活动课。  冬天的早晨,空气略带寒意,为了舒活舒活筋骨,我带着孩子们到室外参加晨间活动。孩子们一下子涌到了大型玩具旁,但走近一看,上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地面上也散落着一些晶莹的冰块。
期刊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镌刻着祖先的情怀与生活期冀,透射着先人高尚的人格情操,是后世子孙享用不尽的文化盛宴。古诗词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编选了大量的古诗词,就是要将文化的精髓传给学生,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陶冶高尚情操,品味优美意境,提升欣赏品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陶冶,陶冶后自然将这涓涓细流融入心田,也将这湛碧的翡翠嵌入在作文的字里行间,在写作中绽放出个性的光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