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对策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现行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所教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预期差距大,学企双方价值取向不同,难以形成合力,校企合作背景差异大等问题。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本文分析总结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并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实例,探索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生发展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及“双主体、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分析;对策自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中央制订并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着重指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我国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做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社会经济需求、行业发展需求、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育人需求。探索出新型、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一、现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参与校企合作的32家大中型企业开展近5年毕业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其中28家企业所接收的毕业生沿用传统浅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4家企业接收的毕业生则采用创新“校企高层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回收问卷32份,有效问卷32份,并对其中2家企业、1名行业专家、1名学校“校企合作”专责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总结出现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所传授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由于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缺乏先导性、前瞻性,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用人标准。在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转型期,专业设置不符合行、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没有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规律,错判行业、企业发展速度,同时缺少行业、企业一线人员介入参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开发和评估,从而影响到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同步。
  此外,教师作为予学生最直接接触的专业知识传播者,由于受到进修条件、科研方向、个人素质、教材更新等诸方面因素制约,在教授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的时,不能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没有及时地传授先进实用专业知识,这也是引发上述问题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理论强、上手快、后劲足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企业招募新员工的首选。然而,由于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实训条件落后,设备陈旧,具备企业工作背景的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导致学生在校掌握的操作技能落后。
  一方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中,当学生“专业技能针对性强”这一优势突显的同时,“就业口径窄、岗位适应能力低”的缺点也随之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因教学资源的匮乏而引起的实践教学课时数比例偏低,生均使用设备时间短,教学设备远落后于企业生产用设备等情况也逐渐严重。其次,有企业工作背景又胜任理论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急待增大。
  (三)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预期差距较大。
  受急功近利的短视教育行为影响,高职类学校在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相对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栽培。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中型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精神、沟通能力等尤为看重。而这些备受企业看重的职业素质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灌输给学生。还有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意志品格、处事方式,等等,都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
  (四)学校与企业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双方难以形成合力,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冲突。
  虽然“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推广多年,但是学校单方一头热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呈现不积极,不主动的消极态度。这和学校与企业不同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学校教育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之间、学校追求的社会效益与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之间不能很好地有机对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和利益诉求无法体现,学校文化价值取向与企业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等,都让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此外,如果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预期的目标不但无法满足,反而造成自身利益受损,那么这些冲突更会愈演愈烈,严重打击企业方合作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因自身业务能力的欠缺,而引发企业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更有甚者因操作失误而导致意外人身伤亡,企业除需要承担巨额的费用外,还须承担额外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甚至法律责任。所以,企业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往往不愿意接受实习生顶岗实习。而且,有的学校在洽谈校企合作项目过程中动机不纯,以“向企业要设备、要资金、要资源、推销毕业生”等利己行为作主要目的,并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企业理所当然应该承担的任务。在如此环境下开展校企合作,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根本不愿意把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融入自身的价值体系当中,更不会主动承担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艰巨工作。
  (五)校企合作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推广。
  目前,我国共有高等职业类院校1200多所,各院校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专业背景,全国企业种类更是五花八门,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各具特色,百花齐放。那些只就某个院校某个企业合作成功总结出来的经验,由于缺乏规律性、通适性而无法推广或借鉴。因此,基于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环境下,在已有校企合作成功案例中提炼出能供大部分高职院校借鉴的理论和规律,将成为了突破目前各自为战的游击队式人才培养模式瓶颈,发展高层次、深度、规范的校企合作的关键一环。   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从近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来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单纯性的技能型人才,它具有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显著特点。具体来说,这类人才体现了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以及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等特点。他们直接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一线工作,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职业素养。可见,“高素质、高技能、宽适应”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以深化校企高层次合作为突破口,与世界500强企业——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光宝集团、广日物流等国内外著名企业深度融合,实现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生发展“的多元合作办学模式,以及“双主体、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合理专业设置,提高培养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说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合理、灵活地设置专业。同时邀请企业、行业从业人员参与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当中来,以保证开设专业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
  其次,通过课程改革、整合等方式对传统专业学科进行升级改造,使原有专业适应行业、企业的新需求。
  再次,鼓励学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及深造,招聘富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双向互动加速建立一支适应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学校传授的理论知识紧贴生产,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
  此外,还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制度,以标准的职业资格及技能鉴定制度规范人才培养,指导课程改革,以国家职业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教学质量,从而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当面对新生行业领域,学校还与带头企业共同编写教材,尝试合作建立行业标准,树立行业标杆。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在开展全方位合作,引入企业设备、资金、技术、师资和管理等要素,使企业深入、持续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活动相融合、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生产团队相融合、学生评价与企业员工考核相融合”,形成“校企双主体、工学六合一”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完善“订单”培养模式,整合资源,改善实训管理。
  通过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校企共享的公共培训中心、实训基地,更合理利用各类设备,杜绝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积极引进企业严格的设备管理办法,提高生均使用设备时间,保证实训设备工作效率,延长实训设备使用寿命。
  认真检讨“订单式”培养的利弊,以就业为导向,从行业、企业出发,优化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长线”及“短线”两种培养计划。以“短线”模式缩短培养周期,强化专业技能熟练程度,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效率,以符合企业“快捷高效”的要求;以“长线”模式拓宽专业知识面,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细化特殊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贴近行业“宽面长效”的发展需求,改善原来“就业口径窄、岗位适应性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的不足。
  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2007年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迅达(中国)电梯公司合作,开展电梯工程技术人才“新型订单式”培养。从合作之初简单的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到建立全国首个校内电梯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再到共建国家专业目录外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从校企共同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到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再到建立全国首个国家级机械行业电梯鉴定站;从共同培训师资,到共建电梯技术学院,再到聘任该公司高管为院长,校企双方的融合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校企双主体、工学六合一”(产学合一、做学合一、车间与课室合一、老师和师傅合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合一、学院育人与企业发展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新型订单式”培养的毕业生100%高质量就业。
  (三)加强素质教育,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高职业素养。
  在完善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必须积极加强通识教育,适时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当中,以企业的标准指导学生行为规范,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让学生快速、自然地适应就业岗位,达到企业用人要求。
  例如,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定期邀请行业、企业的技术能手、管理人员等到学校开展各类讲座和培训,介绍企业背景、创业历程、发展前景等,让学生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及荣誉感;同时,将课室、实训场所等进行企业化装饰,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现场感,激发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职业意识;并将企业项目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模式引入课堂,让学生熟悉企业各类工作、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责任意识、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抗挫能力。
  (四)重视企业主体地位及利益诉求,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当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合理的利益诉求表达制度。通过分析大量的校企合作案例可见,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那么,校企双方建立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利益诉求平台就显得必要和重要。而引入第三方来充当矛盾调和者的角色,无疑是一种恰当、合理的选择。第三方可由行业或政府机构来担当。通过建立这种中介机构,对校企合作责任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督,对校企合作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双方的冲突进行管理和协调,是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例如德国的产业合作委员会,美国的教育合作委员会,英国专门成立的培训与企业委员会等。
  同时,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法律法规来监督、引导高职教育的发展,明确校企双方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的权力及职责,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通过减免税收、放宽优惠政策、划拨专项经费等手段来调动企业积极性,强化政府职能,提高相关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双主体”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新机制,着力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首先在学院特色专业中引进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社会声誉良好的大中型企业,采用“厂中校”、“校中厂” 的合作模式,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教学研一体,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四位一体。其次,在电梯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组建由行业、企业、学校参与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决策议事制度。同时,建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通过担任委员会主任等方式直接参与课程设计、指导实践等,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通过赋予企业冠名权、设立产学合作奖励基金、企业生产任务承包、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等方式,强化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再次,建立柔性管理机制,打破身份的藩篱,对引进的企业高层次人才保留其“高校 企业”的双重身份,(下转第100页)(上接第28页)实行工作时间弹性化。例如,学院聘请了迅达电梯公司校企合作总监、技术支持与培训部高级培训总经理为电梯技术学院院长。此外,建立有利于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体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行业企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五)整合高职教育理论研究资源,提炼成功案例经验。
  通过整合重要理论资源和学术力量,对高职教育尤其是“校企合作”理论等重大问题展开专题研究,摒弃以往各个研究机构热衷“各自为政、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的陋习,加强资源共享,信息沟通,逐步形成全面、系统、科学的校企合作理论成果,为全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人员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对高层次职教研究人员的培养,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的整体水平与专业化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的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2):89-92.
  [3]叶鉴铭.破解高职校企合作“五大瓶颈”的路径与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4]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
  [5]倪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6]陈向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
  [7]王振洪.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方冲突的有效管理[J]. 高等教育研究,2011,(7).
  [8]刘永红.完善我国校企合作立法的思考及建议[J]. 职业技术教育.2012(5):64-67
  [9]朱守锂.走内涵发展道路,树改革示范标杆[J].广东教育·职教,2012,(8).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其他文献
摘要:多层次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结合专业的实际办学条件,摸索出适合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如何在新的人才培养环境和体系下,探索多类型,适合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工作室制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多层次“工作室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17-03  工
双限房确实让一些人实现了买房的梦想,然而,对于双限房的评价,世说纷纭。这是一个非常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双限房,众人期待掀开底色的牌子——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用常规方式治疗(对照组)与
一、实施背景在全球制造业大迁移和我国制造业大提升的过程中,现代制造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高技能人才紧缺日益严重,如何培养出大量的技术工人,特别是能够满足我国生产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在肝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非
目的对山合欢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6,6
目的通过头孢克洛分散片治疗老年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期望对该类患者在用药方面提供帮助与参考。方法整理资料,数据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将该类疾病患者分为A、B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政行校企多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
在中医文献中,湿热既指病因,又指病症。薛生自在《湿热病篇》中将“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作为湿热病提纲。《温病条辨》云:“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