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斜杠青年吗?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62106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阵子市面上特别流行斜杠青年,没几条斜杠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灵魂有趣。有些人的斜杠花团锦簇,比如我就见过“写作/肚皮舞/品酒师/心理咨询师/烘焙/收纳”这样的斜杠青年简历,看得作为面试官的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位朋友到底想来应聘什么。
   斜杠本意是一个人拥有多重职业,收入多元,甚至能靠兴趣特长赚钱。很多人看到这一点就兴奋起来,纷纷产生自己那点兴趣爱好也可以换钱的错觉,一时之间好像会烤个曲奇都能日进斗金。但请容我泼一盆冷水:绝大部分人别说斜杠,就连本职专业或工作都很难说已经做好了,更别说好到极致了。而能够把兴趣特长发展成副业,也一定是这项技能出类拔萃,不亚于专业人士,并不是玩票或浅尝辄止就能做到的。
   我的观察是,追求斜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并不是真的身怀绝技或求知若渴,而恰恰相反,是出于对现状的焦虑和病急乱投医。我认识一位四十多岁的银行高管,也步入追逐斜杠的道路。最近他在学PS,美其名曰年轻时也有设计梦,真实原因是银行业已有许多岗位被AI取代濒临失业。我没忍住说现在的修图软件非常先进,AI迟早一统天下。他听完目瞪口呆,第二天就去报了一个编程入门在线课程。
   所以残酷的现实是,与其说自己是斜杠青年,倒不如说只是想多学一些技能保命。学文科的觉得饭碗被AI抢走,于是开始学编程;学计算机的羡慕学金融的,觉得自己忙乎半天都只是给资本打工,所以开始学会计。我倒是有很多学金融的朋友,他们就高枕无忧了吗?并不,他们正儿八经跟我探讨学汽修的必要性。
   斜杠究竟能不能保命还不知道,反正大家乱成一团,先斜杠了再说。也不能说这样不对,就是疲于奔命。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光是上班就已经被掏空了的我,偶尔下班后写一个短篇都能要了我的命。百分百投入本职工作后还能再使出百分百的力气发展副业,非常人所能。虽然我经常立flag说要写长篇但迟迟没有开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已经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我不敢保证我还有余力把一个长篇故事写好,而我如果都不能做到让自己百分百满意,又何必强行去做,然后把一个明明做得不好的东西拿出来呈现给大家?与其消费别人对我的印象,还不如自己除掉这道斜杠,做一个虽然单一,但在单一领域最专业的人。
   斜杠其实并不是胜在广度,而是胜在于不同领域都体现出非同寻常的专业。早些年我的岗位是翻译,但做谈判会议的翻译压力很大,而且对比资深译员,我的专业并不过硬,每到谈判会议前我就紧张到失眠。我下意识地选择了帮公关部门写新闻稿,让他们看到我在做新闻传播上的“斜杠”并成功转岗——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斜杠故事,反之这是一个利用斜杠逃避现实的反面教材。口译专业不够强,我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提升业务水平,而不是马上放弃转道。如果斜杠只是逃跑的退路,那么拥有再多斜杠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也越来越发现一个人若只有一个热爱终生的技能或职业,也不失为一种幸福。有做游戏开发的朋友,始终热爱游戏,在游戏这条道上走了十多年,没有眼花缭乱的斜杠,只有“游戏”二字。专注、单纯,没有因为行业寒冬就考虑改行,也没有因为眼红别人的专业红火就改道。我敬佩能够在不同领域游刃有余的真斜杠青年,也敬佩这样一个在领域内做到极致的人。
   所以那些“什么專业前景好”“什么职业赚钱多”的问题,其实与斜杠的问题异曲同工:没有什么专业能保证你前景好,没有什么职业能保证你赚钱多,哪怕你有贪食蛇一样长的斜杠,最终回归到的还是最本质的问题——你的能力如何?能力不及格,哪怕头顶最热门的职业,也一样会心虚。
   当然,也是有这么一种斜杠青年的,财务自由,不用工作,有大把时间和金钱点一堆五花八门而无实际用处的技能点。希望我们能早点实现这样的人生,做一个专业过硬、不愁失业、专点风花雪月技能树的斜杠青年。
其他文献
初见毛泽东,胡耀邦12岁   毛泽东是胡耀邦最早认识的中共领导人之一。而胡耀邦初见毛泽东时,只有12岁,还是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里仁小学的学生。   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将起义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共3个团。他亲自率领第三团,于9月11日从江西铜鼓进入湖南浏阳,另两个团也先后赶来。9月19日,全师3个团在文家市会师。   会师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后栋教室里
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的一项研究再次指出,许多营养补充剂对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没有明显效果,而且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还可能增加中风的风险。   营养补充剂又称膳食补充剂,主要是用来弥补人们正常饮食中特定营养素缺乏的补充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总的来说,有两种常见的使用目的,一个是满足身体功能的基本需要,再者是降低疾病风险。前者的适用场景,比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因特定生理期而需
1.取舍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徒儿,烧点水吧。”   于是小和尚找几块石头拼了一个炉灶,用捡来的水壶装满了水,可是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足够的柴火。   小和尚很沮丧地说:“师傅,柴火不够!你等一下,我去找施主们借一点吧!”   老和尚看着他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感悟: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總是固执地想要得到更多,那么到头来你终将一无所获。我们总是习惯了去追逐
现在很多人推崇一日两餐的饮食方式,比如“过午不食”“8小时饮食法”等,都提倡每天只吃两顿饭。   也有一些人提出,每天只吃两顿饭是跟着古人的饮食作息来养生保健;还有人提出疑问,两顿饭都很丰盛,其他时候也没觉得饿,这样对健康有害吗?   一日两餐并非古人“养生智慧”   古代人到底吃几顿饭?根据历史记载:   秦汉以前:普通人都是一日两餐。   战国时期《墨子》一书中就提到,兵士每天吃两顿
继北京校外培训大整顿后,中央出手了。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严禁教培机构随意资本化运作。   同期,北京、北京海淀均发布文件,首次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做出统一规定,首次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广告投放制定标准。   山西更为直白,要求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收费管理、违规处理等各环节监督,甚至停止审批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
“你到底在听什么?”   “没听什么。”   杜女士最近觉察自己年近60岁的母亲每天晚上只要回自己屋里就带上耳机、还躲躲闪闪,后来才发现是她花费近万元报名了某商学院的课程,“我第一感觉就是妈妈被骗了,因为她文化程度不高,只是普通务工族,以前从没做过投资理财。”      并不是个案   杜女士的猜测果不其然。对妈妈进行详细“盘问”后得知,她是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该商学院广告。“一开始我
从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座舱,坐在机长席位摆拍那一刻起,机长等于把自己至高无上的职责降格到普通友谊,甚至娱乐高度,他肩膀上代表责任的第四道杠早已黯然失色。   随着一名女子坐在客机驾驶舱内自拍照的网上疯传,桂林航空的那位涉事机长被宣布终身停飞。对于一名飞行员而言,这是严厉到冰点的惩罚措施,意味着其职业生涯可能就此结束。   如果审视一下现代民用航空安全规章,感受一个世纪里这些准则点滴凝聚形成过程中所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此书开头用了明朝杨慎的一首词,慨叹英雄已成往事,历史已成烟云,“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而在历史的风云之后,就出现一个这样的形象:“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位白发的樵夫,或者渔父,把酒夕阳之下,笑谈古今往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么一种形象,似乎是将冷眼看历史的态度人格化,以表达国人跳开恩怨看往事的豁达态度。   而这当中涉及的渔父形象,
江西都市频道的一则报道称,当地一名61岁女子黄月于近日离家出走,理由是自己已和“靳东”在网上相恋多年,对方答应给她100万和一套房子。   黄月本来就很喜欢演员靳东,今年年初疫情期间,她通过抖音和“靳东”取得了联系。她说,“靳东”已经向全国公开表示对自己的爱慕,愿意和她结婚,共同生活。对此她坚信不疑。   为了“靳东”,黄月瘦了10多斤,和丈夫、孩子的关系也紧张起来。   这看似荒诞的剧情,
风未动,幡亦未动,是人的心在动,这颗“心”,便是家长普遍性、传染性的焦虑。这种焦虑甚至连“公民同招”、“摇号招生”等都无法消解   我的一个朋友,遇到一件趣事:某地教育局长闲聊时说起,他最近正按上级要求,严查教师有偿家教,没想到把自己置身于两难境地。   事情是这样的:局长的女儿念初中,有门功课成绩不如意,全家人都着急,一直想把她托到任课老师那里去补课,但身为局长,总不能“白天严查有偿家教,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