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你对你的收入满意吗?
张敬辉:纺织业本身属于低利润行业,我们和外市的基本差不多。
记者:荣誉对你的生活有改变吗?
张敬辉:心态上肯定是很好、很好,经济上还给了不少补助。
记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
张敬辉:从来没给自己规定今年咋样,明年咋样,就是继续好好干。
记者:你觉得你的生活幸福吗?
张敬辉:幸福,领导重视,厂里姐妹们和睦,家里也挺好。
【编辑留言】在以房子、车子、票子为基本答案的人生试卷里,一个纺织女工的人生能有多少色彩?仅一个“劳模”帽子,就能掀动甚至感动人心?那就翻阅一下本文吧!你会看到一个看似单调、无趣,其实超越了“三子”答案的美丽人生。
纺纱的工作美
灵巧地从纱锭上拈出断的线头,五指翻飞着将线头向上穿过一段探出的铁丝圈,然后我只觉眼前一花,再定睛一看,上下两个断线头已经神奇地连在了一起,仿佛从未停断过。
你很难把这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和劳动联系在一起,如此娴熟且优雅,好似在完成一种艺术。在辽宁省阜新福棉纺织染集团的细纱车间里,挡车工张敬辉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
我会眼花缭乱是必然的。早在8年前,张敬辉的记录就是29秒钟接10个线头,平均2.9秒一个。这个速度在2003年的全国纺织工业“经纬杯”细纱挡车工技能大赛中曾经帮她一举得到第九名,与第一名仅一分之差。
提起荣誉,张敬辉有太多可以炫耀的东西: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纺织工业技术能手,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高技能人才奖,技术状元,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阜新市劳动模范……最近的一项是辽宁省首届“十大蓝领技能明星”,这个荣誉令她再次备受瞩目,不光是因为她的出色,还因为她得到的奖品:一辆价值10万元的中华轿车。
旁观者惊叹奖品之丰厚,张敬辉则在拿到车钥匙时,忍不住泪洒当场,“想不到社会对纺织女工竟如此重视,我真是太幸运、太幸运了。”两个小时的采访,她有笑有泪,她觉得她的所得比她的付出大得多,生活给了她太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年少爱追梦
聊天中,张敬辉第一次热泪盈眶,是因为曾经激情澎湃的岁月。
1988年,她高中毕业,考进了阜新纺织厂(阜新福棉纺织染集团的前身)。第一次进车间,张敬辉看什么都新鲜,“师傅带了我们十个徒弟,第一天教接头,师父说,头天干,一般都接不上,能接上一两个就算很不错了。”学接头是很多新挡车工最难过的一关,需要手眼并用,使巧劲。
“我现在还记得特别清楚,当天快下班时,师傅问我接上了没?我说接上了,正说话的功夫,我又接上一个。师傅很惊讶,指导了我几个动作,我又试了一下,果然更顺手了。”第一天,张敬辉就接了好几个断线头。
“第二天,师傅说,能接上四五个头就中,我一口气接了二十几个。到了第三天,同一批的姐妹里还有一个断头都没接上的,我已经可以接得很快了。”
突然展现出的纺织天分让张敬辉惊喜莫名,觉得自己好像天生就和纺织有缘分。“当时厂里总给我们讲先进人物的事迹,讲厂里女工代表省里参加全国比赛的事儿,我一听特别激动,心想我就安心留在这了,只要我好好干,将来肯定能像她们一样!”
时隔二十余年,说到这里,张敬辉眼中还能溢出激动的泪水,为着19岁时的热血沸腾,“我就觉得我选择纺织真没错!”
之后,张敬辉就开始了勤学苦练。“刚开始不适应上夜班,一到凌晨三四点,就恶心、呕吐。”一起入厂的姐妹至今记得她当时脸色惨白的样子,但每次她都只靠着机台歇一会,就又重新工作。“每次一动摇,我就想起厂里讲的那些榜样,就有个希望,吐也坚持,过了快半个月才适应。”
为了练技术,张敬辉早来晚走,不断重复着各种技术动作,手上被纱线划了一道道口子,常常旧痕未愈,又添新伤。不过她并不觉得苦,因为,她很快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半年后,厂里组织新工人操作比赛,我一下就考了个第一。第二年,我又考了全厂第一名。最意外的,是我入厂才八个月,厂里就评我当了先进,高兴坏了。我就觉得浑身是劲,想着只要干好了,厂子肯定不埋没人才。”
苍天不负苦心人。之后在厂里、市里举办的每场比赛中,张敬辉都名列前茅,时不时抱回家的奖品让她总是怀有成就感,乏味的看车变成了有趣的挑战,她不断升级自己的技术,甚至一个人可以干出两个人的活。她总结的分组巡回操作法,将挡车工的被动工作变成主动有序的工作,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
2003年,她通过层层选拔,以辽宁省纺织操作技术大赛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参加全国大赛的资格,得到了前文提到的全国第九名的好成绩,并一战成名,两年后,她当上全国劳动模范。
曾经的梦想超额实现,张敬辉除了惊喜,还是惊喜,“谁承想,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竟真的成了全国劳模呢?”张敬辉说,这都是厂子培养的结果。
时代样本
天气早已入冬,细纱车间里的女工们都还穿着短袖奔走检查断头。机器轰鸣着升高了整个车间的温度和湿度,看不见的飞花很快让嗓子有异物感。张敬辉在这里度过了23年的时光,走过那段计划经济时代。很少有人能跳脱出时代的观念,张敬辉也是如此,她的事迹材料仿佛是一个逝去年代价值观念的样本,也许不再流行,但让人满怀尊敬。
张敬辉没时间带孩子,所以女儿6岁以前都生活在乡下奶奶家。女儿4岁时,有一天晚上突然上吐下泻,爷爷奶奶骑了三小时的自行车把孩子送了回来,希望张敬辉能带孩子去医院。来到医院后,她把孩子交给医生,让婆婆看管孩子,她又来到单位上零点班了。
我问张敬辉,难道厂里那晚就一定缺她不行吗?“当时也没想那么多,我就是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这个“别人”指的是当时厂里的劳模,她看的车与张敬辉相邻,技术好,肯奉献,一直是张敬辉的榜样。“纺织女工当了母亲基本都不能自己带。当时我把孩子安顿好了,我留在医院也没什么用,而且,孩子只找她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张敬辉第二次流下眼泪。大概这才是最心酸的部分,自己的孩子因为长期不在身边,和自己并不亲近。
不过张敬辉并不后悔,女儿还是健康地长大了,和自己很亲近,现在念了职业中专,张敬辉相信,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会对社会有用,也相信她的价值观会影响女儿将来的工作态度。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张敬辉的母亲脑出血,她只照顾了三天就含泪回厂上班;怀孕三个月时,因暴雨厂里人手不足,她主动连上二班,家里水漏了没脚深……
虽然“无私奉献”已经不再是衡量劳模的关键指标,但面对这样的故事,我们永远应该对主人公心存敬意,因为这样的精神曾经挺起了一个时代的脊梁。而对张敬辉来说,这样的故事并不苦情,相反,那是她奋斗的华章,里面没有后悔,只有她满怀激情的付出,承载着她的希望和梦想。
简单逻辑
张敬辉应该是那种幸福指数很高的人,因为她的单纯、乐观,使得很多貌似复杂的问题,都被最简单的逻辑解决了。
很多获得荣誉的人都会觉得当了劳模有压力,要谨言慎行。这种困惑在张敬辉这很容易解答,“继续干好没问题。难道以前能干好,当了劳模就干不好了?”所以,对她来说,当劳模只有喜悦,没有压力。
2009年,阜新市给劳模分房子,每平方米650元,张敬辉居然没要。“当时是为了解决困难劳模的住房问题,我寻思我家有住的地方,还要房干啥?”于是她放弃了能够低价购买的房子。
张敬辉当然不是可以不在乎钱的大款,她月平均收入1600元,上下浮动100元左右,实在不算多,但她是这么看的,“我们买断前收入才三四百元,刚转制时600多元,虽然到现在也不算高,但厂里每年都给我们涨工资,以后会越来越有盼头的。”
“厂里从去年起又出了新政策,除了我们原来的劳模外,厂里继续从其他员工中培养新劳模,以此激励大家。大伙干劲更足了。”
张敬辉还告诉我,厂里为工人提供了不少优惠又便利的服务。“厂里食堂特别便宜,两块钱就能吃一顿饭,以不挣钱为主。职工住宅楼就在工厂附近,家远的还有通勤车,很方便。”
看得出,她是真心感谢工厂。各种荣誉给她的人生添上了各种浓墨重彩,贯穿其中的,是她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感恩。带着这样的心情,她纺的只是纱吗?不,更是她多姿多彩的锦绣人生。W
本栏责编/王迅
wx@lnddgr.cn
张敬辉:纺织业本身属于低利润行业,我们和外市的基本差不多。
记者:荣誉对你的生活有改变吗?
张敬辉:心态上肯定是很好、很好,经济上还给了不少补助。
记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
张敬辉:从来没给自己规定今年咋样,明年咋样,就是继续好好干。
记者:你觉得你的生活幸福吗?
张敬辉:幸福,领导重视,厂里姐妹们和睦,家里也挺好。
【编辑留言】在以房子、车子、票子为基本答案的人生试卷里,一个纺织女工的人生能有多少色彩?仅一个“劳模”帽子,就能掀动甚至感动人心?那就翻阅一下本文吧!你会看到一个看似单调、无趣,其实超越了“三子”答案的美丽人生。
纺纱的工作美
灵巧地从纱锭上拈出断的线头,五指翻飞着将线头向上穿过一段探出的铁丝圈,然后我只觉眼前一花,再定睛一看,上下两个断线头已经神奇地连在了一起,仿佛从未停断过。
你很难把这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和劳动联系在一起,如此娴熟且优雅,好似在完成一种艺术。在辽宁省阜新福棉纺织染集团的细纱车间里,挡车工张敬辉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
我会眼花缭乱是必然的。早在8年前,张敬辉的记录就是29秒钟接10个线头,平均2.9秒一个。这个速度在2003年的全国纺织工业“经纬杯”细纱挡车工技能大赛中曾经帮她一举得到第九名,与第一名仅一分之差。
提起荣誉,张敬辉有太多可以炫耀的东西: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纺织工业技术能手,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高技能人才奖,技术状元,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阜新市劳动模范……最近的一项是辽宁省首届“十大蓝领技能明星”,这个荣誉令她再次备受瞩目,不光是因为她的出色,还因为她得到的奖品:一辆价值10万元的中华轿车。
旁观者惊叹奖品之丰厚,张敬辉则在拿到车钥匙时,忍不住泪洒当场,“想不到社会对纺织女工竟如此重视,我真是太幸运、太幸运了。”两个小时的采访,她有笑有泪,她觉得她的所得比她的付出大得多,生活给了她太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年少爱追梦
聊天中,张敬辉第一次热泪盈眶,是因为曾经激情澎湃的岁月。
1988年,她高中毕业,考进了阜新纺织厂(阜新福棉纺织染集团的前身)。第一次进车间,张敬辉看什么都新鲜,“师傅带了我们十个徒弟,第一天教接头,师父说,头天干,一般都接不上,能接上一两个就算很不错了。”学接头是很多新挡车工最难过的一关,需要手眼并用,使巧劲。
“我现在还记得特别清楚,当天快下班时,师傅问我接上了没?我说接上了,正说话的功夫,我又接上一个。师傅很惊讶,指导了我几个动作,我又试了一下,果然更顺手了。”第一天,张敬辉就接了好几个断线头。
“第二天,师傅说,能接上四五个头就中,我一口气接了二十几个。到了第三天,同一批的姐妹里还有一个断头都没接上的,我已经可以接得很快了。”
突然展现出的纺织天分让张敬辉惊喜莫名,觉得自己好像天生就和纺织有缘分。“当时厂里总给我们讲先进人物的事迹,讲厂里女工代表省里参加全国比赛的事儿,我一听特别激动,心想我就安心留在这了,只要我好好干,将来肯定能像她们一样!”
时隔二十余年,说到这里,张敬辉眼中还能溢出激动的泪水,为着19岁时的热血沸腾,“我就觉得我选择纺织真没错!”
之后,张敬辉就开始了勤学苦练。“刚开始不适应上夜班,一到凌晨三四点,就恶心、呕吐。”一起入厂的姐妹至今记得她当时脸色惨白的样子,但每次她都只靠着机台歇一会,就又重新工作。“每次一动摇,我就想起厂里讲的那些榜样,就有个希望,吐也坚持,过了快半个月才适应。”
为了练技术,张敬辉早来晚走,不断重复着各种技术动作,手上被纱线划了一道道口子,常常旧痕未愈,又添新伤。不过她并不觉得苦,因为,她很快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半年后,厂里组织新工人操作比赛,我一下就考了个第一。第二年,我又考了全厂第一名。最意外的,是我入厂才八个月,厂里就评我当了先进,高兴坏了。我就觉得浑身是劲,想着只要干好了,厂子肯定不埋没人才。”
苍天不负苦心人。之后在厂里、市里举办的每场比赛中,张敬辉都名列前茅,时不时抱回家的奖品让她总是怀有成就感,乏味的看车变成了有趣的挑战,她不断升级自己的技术,甚至一个人可以干出两个人的活。她总结的分组巡回操作法,将挡车工的被动工作变成主动有序的工作,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
2003年,她通过层层选拔,以辽宁省纺织操作技术大赛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参加全国大赛的资格,得到了前文提到的全国第九名的好成绩,并一战成名,两年后,她当上全国劳动模范。
曾经的梦想超额实现,张敬辉除了惊喜,还是惊喜,“谁承想,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竟真的成了全国劳模呢?”张敬辉说,这都是厂子培养的结果。
时代样本
天气早已入冬,细纱车间里的女工们都还穿着短袖奔走检查断头。机器轰鸣着升高了整个车间的温度和湿度,看不见的飞花很快让嗓子有异物感。张敬辉在这里度过了23年的时光,走过那段计划经济时代。很少有人能跳脱出时代的观念,张敬辉也是如此,她的事迹材料仿佛是一个逝去年代价值观念的样本,也许不再流行,但让人满怀尊敬。
张敬辉没时间带孩子,所以女儿6岁以前都生活在乡下奶奶家。女儿4岁时,有一天晚上突然上吐下泻,爷爷奶奶骑了三小时的自行车把孩子送了回来,希望张敬辉能带孩子去医院。来到医院后,她把孩子交给医生,让婆婆看管孩子,她又来到单位上零点班了。
我问张敬辉,难道厂里那晚就一定缺她不行吗?“当时也没想那么多,我就是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这个“别人”指的是当时厂里的劳模,她看的车与张敬辉相邻,技术好,肯奉献,一直是张敬辉的榜样。“纺织女工当了母亲基本都不能自己带。当时我把孩子安顿好了,我留在医院也没什么用,而且,孩子只找她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张敬辉第二次流下眼泪。大概这才是最心酸的部分,自己的孩子因为长期不在身边,和自己并不亲近。
不过张敬辉并不后悔,女儿还是健康地长大了,和自己很亲近,现在念了职业中专,张敬辉相信,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会对社会有用,也相信她的价值观会影响女儿将来的工作态度。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张敬辉的母亲脑出血,她只照顾了三天就含泪回厂上班;怀孕三个月时,因暴雨厂里人手不足,她主动连上二班,家里水漏了没脚深……
虽然“无私奉献”已经不再是衡量劳模的关键指标,但面对这样的故事,我们永远应该对主人公心存敬意,因为这样的精神曾经挺起了一个时代的脊梁。而对张敬辉来说,这样的故事并不苦情,相反,那是她奋斗的华章,里面没有后悔,只有她满怀激情的付出,承载着她的希望和梦想。
简单逻辑
张敬辉应该是那种幸福指数很高的人,因为她的单纯、乐观,使得很多貌似复杂的问题,都被最简单的逻辑解决了。
很多获得荣誉的人都会觉得当了劳模有压力,要谨言慎行。这种困惑在张敬辉这很容易解答,“继续干好没问题。难道以前能干好,当了劳模就干不好了?”所以,对她来说,当劳模只有喜悦,没有压力。
2009年,阜新市给劳模分房子,每平方米650元,张敬辉居然没要。“当时是为了解决困难劳模的住房问题,我寻思我家有住的地方,还要房干啥?”于是她放弃了能够低价购买的房子。
张敬辉当然不是可以不在乎钱的大款,她月平均收入1600元,上下浮动100元左右,实在不算多,但她是这么看的,“我们买断前收入才三四百元,刚转制时600多元,虽然到现在也不算高,但厂里每年都给我们涨工资,以后会越来越有盼头的。”
“厂里从去年起又出了新政策,除了我们原来的劳模外,厂里继续从其他员工中培养新劳模,以此激励大家。大伙干劲更足了。”
张敬辉还告诉我,厂里为工人提供了不少优惠又便利的服务。“厂里食堂特别便宜,两块钱就能吃一顿饭,以不挣钱为主。职工住宅楼就在工厂附近,家远的还有通勤车,很方便。”
看得出,她是真心感谢工厂。各种荣誉给她的人生添上了各种浓墨重彩,贯穿其中的,是她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对生活的感恩。带着这样的心情,她纺的只是纱吗?不,更是她多姿多彩的锦绣人生。W
本栏责编/王迅
wx@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