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推进,对中小学校长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十一五”校长培训工作的核心问题。
大连教育学院在2005年~2006年的“分层次培训需求调研”中就已发现,有些校长只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未关注学校发展中的长期困惑点;培训理念、形式变化快,而校长的认识水平滞后,诸多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使新的培训更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2007年4月,我院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了针对全市中小学校级干部的综合素质状况调研。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为封闭式全员普查,调研对象为全市中心校(含独立建制学校)以上校级干部,样本1647人,其中正职校长(含校长兼书记)611人,副校长650人,专职书记(副书记)362人,其他24人,涉及学校561所。
信息采集为无记名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548份,占应参加调研人数的94%,达到了调研的总体设计要求。我们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信息重构,使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
二、调查结果:大连市中小学校级干部素质状况
调研问卷的I卷是自然状况(27题);Ⅱ卷是能力情况,包括8项主要能力(40题);Ⅲ卷包括简述(1题)、综述(1题)。调研结果如下。
1、校长自然素质状况
(1)年龄性别方面:年龄结构适当,年轻化趋势明显,但农村地区性别比例失衡。
35岁以下和55岁以上校级干部的比例分别在4.0%左右,36岁~45岁人员占55.6%,46岁~55岁的占36.4%。性别结构总体呈偏态分布,男性占62.1%,女性占37.9‰高中段校级干部男女比例约为4:1,初中段约为3:1;农村校级干部男女比例约为7:1。
(2)学历方面:总体学历达标,但多为后续学历,第一学历水平不高。
校级干部最后学历为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占71.3%,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占1.5%,大专学历占24.9%,中专及其他学历仅占3.8%,总体学历达标,但多为职后进修学历。
(3)任职经历方面:职称结构良好,参与教学年限较长,任校级职务年限偏短。
校级干部的整体职称水平较高,副高级以上职称占61.3%,中级职称占38.4%,初级职称仅为0.3%,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担任副校级以上职务的年限较短,任职6年以下的占57.4%,10年以上的仅占24.6%。
2、各项能力现状
(1)规划能力:校级干部的规划能力要高于其他能力,城镇校长好于农村校长,正职校长好于其他校级干部,中青年校级干部的规划能力最强。
我们主要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来衡量校级干部的规划能力。城乡各有22.0%和34.3%的校级干部混淆了学校发展规划与其他计划的本质区别。正职校长在规划制定方面优势显著,书记、副校长稍显逊色。
36岁~40岁的中青年校级干部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方面的能力突出,从41岁开始出现下降趋势,50岁以后规划能力明显呈递减趋势。
(2)行政领导能力:随年龄和任职年限的增加有所提高,但地域差异明显。
26岁~30岁的校级干部的行政领导能力处于最低水平,各年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56岁~60岁的水平最高;任职年限越长,行政领导能力越强,二者呈良好的正相关。同时,校级干部的行政领导能力总体上呈现由城市到农村逐渐下降的趋势。
(3)业务领导能力:
①从教学领导能力上看,城镇稍高于农村,副校长要好于其他校级干部。
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把握上,城镇校长好于农村校长;副校长比其他校级干部更胜一筹,校长和校长兼书记均有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书记则显出了一定的差距。
83.0%的校级干部对校本研修工作有基本的了解,城镇略好于农村,作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的正职校长并没有显出优势,而副校长对校本研修内涵的理解更准确,书记对这方面的关注还不够。
随着年龄的增长,校级干部的教学领导能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一般情况下,任职年限越长,脱离一线课堂教学的时间就越长,越会出现学科专业能力弱化的态势,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能会有所减弱。
②教育领导能力发展比较均衡,显现地域与年龄差异。
校级干部在对6岁~18岁学生身心特征的把握方面,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年龄差异。农村学校校级干部在此方面显得比较薄弱。46岁~55岁的校级干部在学生成长规律探索方面较其他年龄段的校级干部能力偏弱,而56岁~60岁的校级干部在教育领导能力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优势。
(4)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城乡差异不明显,正职校长略显优势。
在中层干部选拔与聘用的全程监控问题上,书记的表现十分突出,副校长差距较大。面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完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级干部在各项能力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强势;除职业高中之外,城乡之间、职务之间的差距不太明显。
(5)公共关系能力:总体偏低,城镇高于农村,正职校长略高。
在处理与上级行政机关的关系、执行上级决定的问题上,城乡中小学校级干部的态度基本一致。校长们在对突发事件,尤其是对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方面还不够成熟,但无论城乡,正职校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的能力要明显强于专职书记,副校长在这方面的能力最弱。
(6)自我发展能力:
①与其他几项能力相比,校级干部的此项能力最弱。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调查了校级干部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从调查结果看,干部们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视角、多渠道获取全方位信息的能力一般。男性校级干部的自然科学素养优于女性,女性校级干部则在人文素养方面显出了一定的优势。本科学历的干部在此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②校级干部的法律基础知识水平较低。
约有97.0%的校级干部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和无异议的法律常识掌握较好,而对学校中的常规法律问题等重视不够,认识模糊。
(7)信息技术能力:有较明显的地域及年龄差异。
通过对常见搜索引擎、网络通讯、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应用三方面内容的调研,我们发现,城镇校级干部的整体水平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此项能力从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总体看来,校级干部对网络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8)语言表达能力:总体呈中等偏下水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
调研中,只有10.0%左右的校级干部语言和书写能力得了高分。26岁~40岁年龄段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强,46岁以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一部分校级干部对政论文的结构把握不准,不能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展开论述部分不会深入剖析,层次不清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理念比较陈旧,说理无深度,思维不够连贯,逻辑性不强。
93.1%的校级干部对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要求的、必须亲自动笔写作的常用文体,如述职报告等的内容和写法,把握比较准确。
三、总体结论
1、年龄结构合理,但基础性素质结构尚待优化
大连市36岁~45岁段校级干部的比例最大,在27%以上;男性校级干部的比例占近2/3;学历达标,但第一学历较低,职后学历的含金量明显不足;岗位实践经验不足5年的占半数以上。优化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今后工作的重要课题。
2、在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和教学领导三大能力方面总体均衡发展
不同的角色地位,使校级干部显示出各自的能力优势:
正职校长在学校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能力较强,并且不存在地域和学段间的明显差异。但出于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依赖,使大多数校级干部认为自己不需要具备发展规划能力和人力资源开发能力。
书记在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中层干部的选拔和聘用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
副校长在教学领导和德育管理能力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对校本研修内涵的理解更为准确、到位。
3、行政领导、公共关系、自我发展、信息技术和语言表达能力待提高
近1/3的校级领导缺少独立的财务核算意识。
副校长和农村地区的校级干部公共关系能力较弱。
专业倾向和性别对校级干部的自我发展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理科专业的男性校级干部对基本的数学问题的直觉判断能力较强,显示出自我发展能力的优势。
校级干部个人的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技术能力一般,对信息技术人员的依赖性过大,农村校级干部在此方面的能力偏低,且能力水平与年龄成反比。
校级干部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总体呈中等偏下水平,缺少亲自动笔写作的意识。读书量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4、在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整体水平较低
校级干部对法理和从法律角度需重新认识的“习惯看法”等掌握得不好,对与学校中不经常发生的事情有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一般。这与缺乏实践经验有一定的关系,更与许多校级干部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缺少法理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应的法律知识有直接的关系。
5、学校年段和类型对校级干部各项能力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尤其是在中层干部的选拔和聘用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校级干部与其他学段的学校差距不大,但在规划能力、业务领导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四、政策建议
1、进行分类、分岗培训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实际和不同职务的校级干部,在进行能力和需求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分岗培训。
继续加强对校级干部,尤其是对正职校长的培训,使“第一责任人”的观念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借助校长发展工作室、校长成长档案等形式,提炼学校管理经验丰富的校级干部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新任校长的工作指导。适当加强对副校长和书记的专项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级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校级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的整体素质。针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设计专门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2、提高干部的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中小学校级干部自主学习、自主读书的意识。在培训班中加大自主读书学习的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论坛和沙龙,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读书、论坛活动。要定期组织全市范围内的校长论坛,营造大连市中小学校长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文化氛围。
3、加强信息化素养培训
(1)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使所有的校级干部都能借助网络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加强网络培训课程建设。通过开设必修、选修模块,提高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施网络培训的学分管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校级干部的培训需求。
4、提升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
加强对校长行政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培训,处理好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促进大连市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
加强教育法学原理的培训,结合教育法规和学校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加强培训者的培训,提高其法理水平。
编辑:孙金鑫
大连教育学院在2005年~2006年的“分层次培训需求调研”中就已发现,有些校长只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未关注学校发展中的长期困惑点;培训理念、形式变化快,而校长的认识水平滞后,诸多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使新的培训更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2007年4月,我院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了针对全市中小学校级干部的综合素质状况调研。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为封闭式全员普查,调研对象为全市中心校(含独立建制学校)以上校级干部,样本1647人,其中正职校长(含校长兼书记)611人,副校长650人,专职书记(副书记)362人,其他24人,涉及学校561所。
信息采集为无记名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1548份,占应参加调研人数的94%,达到了调研的总体设计要求。我们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信息重构,使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
二、调查结果:大连市中小学校级干部素质状况
调研问卷的I卷是自然状况(27题);Ⅱ卷是能力情况,包括8项主要能力(40题);Ⅲ卷包括简述(1题)、综述(1题)。调研结果如下。
1、校长自然素质状况
(1)年龄性别方面:年龄结构适当,年轻化趋势明显,但农村地区性别比例失衡。
35岁以下和55岁以上校级干部的比例分别在4.0%左右,36岁~45岁人员占55.6%,46岁~55岁的占36.4%。性别结构总体呈偏态分布,男性占62.1%,女性占37.9‰高中段校级干部男女比例约为4:1,初中段约为3:1;农村校级干部男女比例约为7:1。
(2)学历方面:总体学历达标,但多为后续学历,第一学历水平不高。
校级干部最后学历为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占71.3%,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占1.5%,大专学历占24.9%,中专及其他学历仅占3.8%,总体学历达标,但多为职后进修学历。
(3)任职经历方面:职称结构良好,参与教学年限较长,任校级职务年限偏短。
校级干部的整体职称水平较高,副高级以上职称占61.3%,中级职称占38.4%,初级职称仅为0.3%,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担任副校级以上职务的年限较短,任职6年以下的占57.4%,10年以上的仅占24.6%。
2、各项能力现状
(1)规划能力:校级干部的规划能力要高于其他能力,城镇校长好于农村校长,正职校长好于其他校级干部,中青年校级干部的规划能力最强。
我们主要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来衡量校级干部的规划能力。城乡各有22.0%和34.3%的校级干部混淆了学校发展规划与其他计划的本质区别。正职校长在规划制定方面优势显著,书记、副校长稍显逊色。
36岁~40岁的中青年校级干部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方面的能力突出,从41岁开始出现下降趋势,50岁以后规划能力明显呈递减趋势。
(2)行政领导能力:随年龄和任职年限的增加有所提高,但地域差异明显。
26岁~30岁的校级干部的行政领导能力处于最低水平,各年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56岁~60岁的水平最高;任职年限越长,行政领导能力越强,二者呈良好的正相关。同时,校级干部的行政领导能力总体上呈现由城市到农村逐渐下降的趋势。
(3)业务领导能力:
①从教学领导能力上看,城镇稍高于农村,副校长要好于其他校级干部。
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把握上,城镇校长好于农村校长;副校长比其他校级干部更胜一筹,校长和校长兼书记均有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书记则显出了一定的差距。
83.0%的校级干部对校本研修工作有基本的了解,城镇略好于农村,作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的正职校长并没有显出优势,而副校长对校本研修内涵的理解更准确,书记对这方面的关注还不够。
随着年龄的增长,校级干部的教学领导能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一般情况下,任职年限越长,脱离一线课堂教学的时间就越长,越会出现学科专业能力弱化的态势,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能会有所减弱。
②教育领导能力发展比较均衡,显现地域与年龄差异。
校级干部在对6岁~18岁学生身心特征的把握方面,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年龄差异。农村学校校级干部在此方面显得比较薄弱。46岁~55岁的校级干部在学生成长规律探索方面较其他年龄段的校级干部能力偏弱,而56岁~60岁的校级干部在教育领导能力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优势。
(4)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城乡差异不明显,正职校长略显优势。
在中层干部选拔与聘用的全程监控问题上,书记的表现十分突出,副校长差距较大。面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完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级干部在各项能力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强势;除职业高中之外,城乡之间、职务之间的差距不太明显。
(5)公共关系能力:总体偏低,城镇高于农村,正职校长略高。
在处理与上级行政机关的关系、执行上级决定的问题上,城乡中小学校级干部的态度基本一致。校长们在对突发事件,尤其是对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方面还不够成熟,但无论城乡,正职校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的能力要明显强于专职书记,副校长在这方面的能力最弱。
(6)自我发展能力:
①与其他几项能力相比,校级干部的此项能力最弱。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调查了校级干部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从调查结果看,干部们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视角、多渠道获取全方位信息的能力一般。男性校级干部的自然科学素养优于女性,女性校级干部则在人文素养方面显出了一定的优势。本科学历的干部在此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②校级干部的法律基础知识水平较低。
约有97.0%的校级干部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和无异议的法律常识掌握较好,而对学校中的常规法律问题等重视不够,认识模糊。
(7)信息技术能力:有较明显的地域及年龄差异。
通过对常见搜索引擎、网络通讯、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应用三方面内容的调研,我们发现,城镇校级干部的整体水平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此项能力从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总体看来,校级干部对网络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8)语言表达能力:总体呈中等偏下水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
调研中,只有10.0%左右的校级干部语言和书写能力得了高分。26岁~40岁年龄段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强,46岁以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一部分校级干部对政论文的结构把握不准,不能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展开论述部分不会深入剖析,层次不清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理念比较陈旧,说理无深度,思维不够连贯,逻辑性不强。
93.1%的校级干部对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要求的、必须亲自动笔写作的常用文体,如述职报告等的内容和写法,把握比较准确。
三、总体结论
1、年龄结构合理,但基础性素质结构尚待优化
大连市36岁~45岁段校级干部的比例最大,在27%以上;男性校级干部的比例占近2/3;学历达标,但第一学历较低,职后学历的含金量明显不足;岗位实践经验不足5年的占半数以上。优化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今后工作的重要课题。
2、在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和教学领导三大能力方面总体均衡发展
不同的角色地位,使校级干部显示出各自的能力优势:
正职校长在学校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能力较强,并且不存在地域和学段间的明显差异。但出于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依赖,使大多数校级干部认为自己不需要具备发展规划能力和人力资源开发能力。
书记在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中层干部的选拔和聘用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
副校长在教学领导和德育管理能力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对校本研修内涵的理解更为准确、到位。
3、行政领导、公共关系、自我发展、信息技术和语言表达能力待提高
近1/3的校级领导缺少独立的财务核算意识。
副校长和农村地区的校级干部公共关系能力较弱。
专业倾向和性别对校级干部的自我发展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理科专业的男性校级干部对基本的数学问题的直觉判断能力较强,显示出自我发展能力的优势。
校级干部个人的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技术能力一般,对信息技术人员的依赖性过大,农村校级干部在此方面的能力偏低,且能力水平与年龄成反比。
校级干部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总体呈中等偏下水平,缺少亲自动笔写作的意识。读书量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4、在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整体水平较低
校级干部对法理和从法律角度需重新认识的“习惯看法”等掌握得不好,对与学校中不经常发生的事情有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一般。这与缺乏实践经验有一定的关系,更与许多校级干部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缺少法理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应的法律知识有直接的关系。
5、学校年段和类型对校级干部各项能力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尤其是在中层干部的选拔和聘用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校级干部与其他学段的学校差距不大,但在规划能力、业务领导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四、政策建议
1、进行分类、分岗培训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实际和不同职务的校级干部,在进行能力和需求差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分岗培训。
继续加强对校级干部,尤其是对正职校长的培训,使“第一责任人”的观念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借助校长发展工作室、校长成长档案等形式,提炼学校管理经验丰富的校级干部的成功经验,加强对新任校长的工作指导。适当加强对副校长和书记的专项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级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校级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中等专业学校校长的整体素质。针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设计专门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2、提高干部的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中小学校级干部自主学习、自主读书的意识。在培训班中加大自主读书学习的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论坛和沙龙,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读书、论坛活动。要定期组织全市范围内的校长论坛,营造大连市中小学校长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文化氛围。
3、加强信息化素养培训
(1)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使所有的校级干部都能借助网络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加强网络培训课程建设。通过开设必修、选修模块,提高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施网络培训的学分管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校级干部的培训需求。
4、提升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
加强对校长行政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培训,处理好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促进大连市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
加强教育法学原理的培训,结合教育法规和学校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加强培训者的培训,提高其法理水平。
编辑:孙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