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卖拐可以,“拐卖”不行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ru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行业本质”理论,我所知有限,仅仅浏览过郎咸平先生的《本质I》、《本质II》两本书。就感觉而言,郎咸平先生解读其理论的逻辑关系倒还顺畅,与列举案例的匹配也不显牵强,读读倒也无妨。
  因为职业关系,我需要时刻关注客户谈资话题的“时尚”潮流,但向来把《本质I》、《本质II》一类的书籍归为商业文化快餐一类,确实也只是读读而已。
  有意思的是,自从“行业本质”理论面世后,网络上多有“认识到行业本质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的应景时评,但探究“行业本质”是否就是成熟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的文章却难得一见。而就我的理解,“行业本质”理论是为“本质”系列图书服务的,这就好比是网络游戏中的背景设定,它可能有完全不同于常理的自然法则,但在网络游戏中却起到了支撑世界的作用。
  总体说来,《新营销》今年2月刊发表的侯夫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侯文),代表着一种可喜的思维变化,即中国营销业者通过多年的持续学习和实战检验,已经逐步具备了对创新理论的自我判读意识和能力,不再“人云亦云”地跟风盲从。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归根结底将是一条自立自强之路,而独立意识的觉醒,是其最为关键的一环。因此,仅从这一点上看,《新营销》编发侯文的举动就值得肯定。
  尽管侯文的标题略显激愤,但内容言之有据,其质疑的落点准确而具有质量,这也显示出中国营销业者对理论钻研的深度和广度。其实,“真理越辩越清晰”,你来我往的辩论,既给了双方争论理论要义的空间,也给了彼此修正理论瑕疵、重新确认自我理念的机会。所以,我也希望郎咸平先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响应回复侯文,更为详细地阐述、解释自己的理论。其实争论有无结果并不重要,毕竟学术争执无损双方风度,但若能以此引导一种良好的集体思辩风气,既能激励国人关注理论的兴趣,又能倡导“求同存疑”的高度和谐,则不失为中国营销业界的一大幸事。
  我认为,郎咸平先生提倡企业“行业本质”理论的初衷本无可厚非,体现出他督促企业管理者始终关心企业核心任务的良好愿望,这与公众尊称郎咸平先生为“郎监管”的评价倒也一脉相承。不过,良好的愿望及其出发点不能掩盖“行业本质”理论本身不够完善的事实。正如侯先生所说“我原以为郎咸平先生的‘行业本质’就是在这种哲学意义上说的”,以我的理解,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海外学者,唱唱高调都不失风度。但如郎咸平先生所强调的:“我谈的不是理论,而是具有高度操作性的方法论。”以此视之,则另当别论。因为“理论指导实践”的后果必然牵动企业资源的调动方向,若理论存有不足,必将影响资源调动的效率。对于苦度寒冬的中国企业,“闻道不足喜,断炊就没命”可能是更为现实的威胁。
  其实,侯先生字里行间流露的情绪,不仅是对“行业本质”理论本身缺陷的质疑,还代表着营销业者对理论研究现状的一种隐忧:忽悠学风对营销实践的干扰与阻碍,不仅浪费资源,还耽误时间。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对中国企业的“行知”能力有所裨益,还将造成思想的长期混乱与迷茫。
  鉴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长期以来形成了两大类别,一类可以称之为“体制内的学者”,因研究者多兼行政身份,语境向来要服从上层建筑的需要,养成了顾及全局的思考规范,很容易沦为照本宣科的好好先生,甚至成为特定利益团体的代言人。近年来,国人对体制内学者的意见很大,甚至在网络上以揶揄的口吻为专家重新定义为“专门愚弄大众的行家”,由此可见国人对理论研究者的公众意识和职业规范质疑之强烈。
  另一类为“体制外的学者”,其大多为具有海外身份的学人。因为置身海外,加之理论素养和职业习惯与国外保持一致,他们大多直言无忌,直指时弊,因此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欣赏和赞同。其实,郎咸平先生可以算是体制外学者的集大成者,他的经验和学识以及勇气,深为我所欣赏。
  但“发现问题”并非学者的终极目标,提出“解决方案”才能体现出学者的最高价值。相形之下,对学者而言,发现问题比较容易,因为学者的知识素养和信息获知渠道比大众更具优势,以其实力,也就很容易把简单的发牢骚和说怪话升格为更有水平的“问讯”和“抨击”,因此也更易获得公众的信任,博得公众的应和,有助于其个人声望的快速提升与传播(当然,也有利于将其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资源)。
  但能否高屋建瓴,能否提出真正符合国情、符合实情的解决之道,因牵涉面更广,则对学人的才识和专业素养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因为公众对其寄予厚望,并愿意身体力行地实践其理论与方法论,自然也对其道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术业有专攻”,尤其是在当代这个学术“细分”越来越专业的时代,一个人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谈何容易。若草草行事,不仅难逃敷衍之责,往往还会让公众产生“所托非人”的懊恼。所以,“行业本质”理论的争执不足虑,没有争论反倒危险了。
  (本文作者为注册国际商务师、药品购销师,现为西藏金珠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策划总监)
其他文献
今年国庆节“黄金周”还没有到来,在广州工作的黄小姐就和朋友商量着找个风景区放松身心。到底是去游览封开山水,欣赏贺江风景,在莲都画廊中闻十里飘稻香,体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还是去增城白水寨看看中国内地落差最大的瀑布,那里山乡田塘农家风味浓郁,温泉天池湖泊森林生态相依。或者是去从化玫瑰园感受浪漫花海,在世界上最长的玫瑰长廊里,洋溢着如爱情般甜美浪漫的感觉。要不然就去有着“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岭南第
期刊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众多国内外企业来说,是一次品牌集中较量和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奥运赞助企业还是非奥运赞助企业,无不希望借助北京奥运会的巨大关注率,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互联网广告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猛然增长,说明众多企业非常认同互联网在奥运营销中的平台价值。  这种营销价值,我们可以从第三方提供的一些数据来获得更为直观的证实。    门户网站“满意度”最高  8月28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
期刊
在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杭州,倘若随意问一位出租车司机“谁是马云”,他都可以娓娓而谈地讲几件这个“疯狂小子”的趣事,或脱口说出马云的一连串名言。  马云曾经说过很多很有趣、很有哲理的话:“互联网像一杯啤酒,有沫的时候最好喝。”“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后天的太阳。”“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的才华成反比。”“一个好的企业靠输血是活不久的,关键是自己造血。”“有
期刊
就像很多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四年备战,为的就是参加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奋力一搏。  同样,为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奋力一搏,中国门户网站至少精心备战了四年甚至是更久,因为北京奥运会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机会,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一次较量,其意义不亚于奥运会金牌的争夺。  这场争夺战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已经打响了。根据北京奥组委公布的数据,今年1
期刊
现在有个一辈子一次的机会让中国汽车制造商达到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目标,但有两种方法来达到:一种是从头开始,为技术、运作、推广和经销网络建设付出10年的高额代价,日本和韩国汽车制造商已经这样做了。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表明:这样做不适合中国汽车制造商。这样的学习过程太艰难。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合理的价格并购美国汽车企业,这是中国汽车企业成功的唯一途径。通用汽车即使在本周得到暂时的援助,也将面临破产,华盛顿和底
期刊
提到“范儿”一词,多数人可能感到陌生,这个词出自北京方言,意为“劲头”、“派头”,指外貌、行为或是在某种风格中特别突出的人物,有点近似于“气质”、“有情调”。在2008奥运年,著名服饰品牌Kappa则给了“范儿”一个新的内涵—“榜样”,同时,Kappa充分挖掘“范儿”的象征意义,成功地开展了大型网络活动—“信中国范儿”,书写捆绑奥运进行互动营销的经典案例。  “信中国范儿”大型网络活动通过撰写文章
期刊
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在奥运会期间,新浪凭借卓越的运营能力和丰富的内容资源整合,为网民奉献了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的奥运报道饕餮盛宴,在创下全球最大中文流量的同时,续写了新浪在重大体育赛事中的辉煌传奇。    新闻专访的专业性、多样性和全面性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新浪24小时连续直播的金牌频道在众多互联网视频节目中脱颖而出,开创了互联网新闻电视化的先河,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浪的视频流量。相关调查数据
期刊
随着全球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新媒体企业进入到历史性的创新拐点。进入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开幕,“新北京、新奥运”为新媒体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有史以来首次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本届奥运会必将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借力奥运,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踏上新的征程。    奥运的“更高、更快、更强”
期刊
地球被冰雪封冻,人类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最终消亡,曾经的家园成为一颗冰冻的星球。这是美国科幻电影《后天》的景象。尽管2008年的寒冬还没有降临,但是在中国手机市场,“2008年的第一场雪比预想中来得早”。  近年来,中国手机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在欧美手机市场增长放缓之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却被国际手机巨头视为掘金之地。如果要找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和最残酷的市场,哪里也比不上“中、洋、山”
期刊
有人认为,定位论乃是“营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对此我深表赞同。看到中国家电企业仍在争先恐后往品牌延伸这种“前定位时代”的陷阱里跳,我深感有责任对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我的“营销马克思主义”观点或许不会得到所有家电业人士的认同,但只要能促使部分先觉者步入“定位时代”,将来必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成就中国家电品牌“红旗插遍全球”的伟业,那么此文的贡献,将比那一箩筐分析海尔多元化是如何成功的文章有价值得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