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教改方法,探讨适合农学专业类学生的教学培养方式。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Q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1-133-02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与许多学科联系紧密,例如植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等。同时植物组织培养在育种、植物繁殖、人工种子的生产、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等方面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已是园艺、生物科学、农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1]。它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操作较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因此笔者从教学过程、实践操作、创新能力、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为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质量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1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存在问题
1.1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中的不足
1.1.1 教学内容的不足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涉及多,与其他课程有交叉的地方。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重复而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由于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很难突出重点,学生对自己应该重点掌握的部分比较模糊,因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效果。并且教学时对植物组织培养前沿性的内容涉及很少,学生掌握的知识虽然是经典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不足。
1.1.2 教学课时太少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课时安排仅为36个学时,导致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不能全部对学生进行讲解,只能挑选一些基础、重要、实用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其他内容学生只能通过自学,所以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对学生以后的深造也有一定的影响。
1.1.3 教材的选择不当 我院开设植物组织培养的专业有园艺、生物科学、农学等,但选用的教材都是一种。而3个专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农学侧重大田作物以及育种方向,园艺侧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生物科学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方面都有涉及。因此仅选用一本教材针对性不强,也很难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
1.2 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操作中的不足
1.2.1 实验项目太孤立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进行大多都是单个进行,并且每个实验的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很难将实验之间的彼此联系衔接起来。而组培的每个实验之间的作用都是相互关联的,学生不能明确所做实验在组培中的作用,这样就降低了实验操作需要达到的效果。
1.2.2 实验评估体系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上交的实验报告的情况作为实验成绩,这样就存在许多漏洞,无法检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把握程度【2】。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灵活性。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理论原理和基础的实验操作,却很难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新的改革方案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的开设既要体现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补充最新研究成果。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与相近科目配合,不但要避免相近科目间知识的雷同,又要做到为其他课程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这门课。第二,要体现本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特别是社会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要求。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面,而且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第三,要增加实例解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这些实例,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阔视野[3]。
2.2 教学课时的改革 在原有的基础上理论课时数增加到54课时,实践操作10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提出5个主题,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进行探讨,每个小组选其中一个主题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同时也相对增加了教学课时。
2.3 教材选择的改革 由于我院有3个专业开设了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专业之间的侧重点也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可以选择不同教材例如园艺专业以王蒂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主要教材。农学专业以刘弘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主要教材。生物科学以巩振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主要教材等。
2.4 教学环节的更改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般为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很难理解老师的辛苦也不愿思考。因此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自己制作ppt利用每节课的一些时间在讲台上为大家讲解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让学生了解了老师的不易。
2.5 实验项目的改革 学院在实验安排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简单实验进行有机的整合,例如玻璃器具等的清洗、烘干、包扎、灭菌,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及分装,这些实验可以安排在一起。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实验之间的联系,也能够缩减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对于一些复杂的但是比较实用的实验,例如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等可以安排学生动手操作。
2.6 实验评估体系的优化 传统的实验比例为30%,可以增加到40%。评估也只是单纯的根据实验报告的情况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因此在实验评估体系方面可以改为实验报告20%+实验操作20%[4],这样可以敦促学生在实验时动手操作而不是只作为观众。
3 结语
针对我院的植物组织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1a时间的教学改革,明显的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如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学生了解了老师的辛苦,老师也明白学生真正的需求。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本课程的改革对于其它相关课程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海龙.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潘建刚,马利兵,贾晋,等.地方工科院校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43:42.
[3]王志敏,牛义,汤清林等.研究生《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6.
[4]姚晓惠,张峰.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25-127.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Q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1-133-02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与许多学科联系紧密,例如植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等。同时植物组织培养在育种、植物繁殖、人工种子的生产、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等方面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已是园艺、生物科学、农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1]。它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操作较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因此笔者从教学过程、实践操作、创新能力、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为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质量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1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存在问题
1.1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中的不足
1.1.1 教学内容的不足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涉及多,与其他课程有交叉的地方。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重复而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由于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很难突出重点,学生对自己应该重点掌握的部分比较模糊,因而大大降低学习的效果。并且教学时对植物组织培养前沿性的内容涉及很少,学生掌握的知识虽然是经典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不足。
1.1.2 教学课时太少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课时安排仅为36个学时,导致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不能全部对学生进行讲解,只能挑选一些基础、重要、实用的内容进行讲解。而其他内容学生只能通过自学,所以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对学生以后的深造也有一定的影响。
1.1.3 教材的选择不当 我院开设植物组织培养的专业有园艺、生物科学、农学等,但选用的教材都是一种。而3个专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农学侧重大田作物以及育种方向,园艺侧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生物科学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方面都有涉及。因此仅选用一本教材针对性不强,也很难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
1.2 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操作中的不足
1.2.1 实验项目太孤立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进行大多都是单个进行,并且每个实验的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很难将实验之间的彼此联系衔接起来。而组培的每个实验之间的作用都是相互关联的,学生不能明确所做实验在组培中的作用,这样就降低了实验操作需要达到的效果。
1.2.2 实验评估体系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上交的实验报告的情况作为实验成绩,这样就存在许多漏洞,无法检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把握程度【2】。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灵活性。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理论原理和基础的实验操作,却很难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新的改革方案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一,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的开设既要体现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补充最新研究成果。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与相近科目配合,不但要避免相近科目间知识的雷同,又要做到为其他课程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这门课。第二,要体现本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特别是社会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要求。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面,而且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第三,要增加实例解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这些实例,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阔视野[3]。
2.2 教学课时的改革 在原有的基础上理论课时数增加到54课时,实践操作10次,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提出5个主题,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进行探讨,每个小组选其中一个主题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同时也相对增加了教学课时。
2.3 教材选择的改革 由于我院有3个专业开设了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专业之间的侧重点也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可以选择不同教材例如园艺专业以王蒂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主要教材。农学专业以刘弘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主要教材。生物科学以巩振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主要教材等。
2.4 教学环节的更改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般为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很难理解老师的辛苦也不愿思考。因此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自己制作ppt利用每节课的一些时间在讲台上为大家讲解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让学生了解了老师的不易。
2.5 实验项目的改革 学院在实验安排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简单实验进行有机的整合,例如玻璃器具等的清洗、烘干、包扎、灭菌,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及分装,这些实验可以安排在一起。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实验之间的联系,也能够缩减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对于一些复杂的但是比较实用的实验,例如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等可以安排学生动手操作。
2.6 实验评估体系的优化 传统的实验比例为30%,可以增加到40%。评估也只是单纯的根据实验报告的情况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因此在实验评估体系方面可以改为实验报告20%+实验操作20%[4],这样可以敦促学生在实验时动手操作而不是只作为观众。
3 结语
针对我院的植物组织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1a时间的教学改革,明显的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如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学生了解了老师的辛苦,老师也明白学生真正的需求。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本课程的改革对于其它相关课程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海龙.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潘建刚,马利兵,贾晋,等.地方工科院校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43:42.
[3]王志敏,牛义,汤清林等.研究生《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6.
[4]姚晓惠,张峰.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25-127.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