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区域内,以学校管理者为广大师生为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训、管理、学习、生活、服务等活动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笔者将分别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背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新时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
校园文化是一个由校容校貌、校规、校魂组成的多层面的复合体,是有完整的体系。校园文化以它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校园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彰显学校个性品格和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产生名家大师、凝聚师生员工的灵魂和基础,是职业学校核心的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研究背景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所具有浓厚精神文化底蕴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管他离开学校多长的时间,来到什么地方,从他们身上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的校园精神”。华中科技大学徐又光教授认为:“校园是泡菜坛,文化就是泡菜水,学生就是泡菜。”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一踏入校门就会进入一种氛围,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校园文化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声润物的三春雨,有心护花的二月风”,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染过程。正因为如此,建设良好的、催人上进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当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定位盲目“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二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脱离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未能体现职业院校特色,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三是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
许多著名高校有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丰富而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人格、激活积极性和创造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育,虽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作为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对尚处于发展初创阶段的职业院校而言,无疑是一个需要在战略上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刚刚破题,建设刚刚起步,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院数量和学生人数逐渐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校园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因此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正视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探索时代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至关重要。
1.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
精神文化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脱离了精神层面的物质文化建设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了物质层面的精神文化也无从成形,无从显露。物质文化必然体现出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必然深化丰富物质文化。因此,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水乳交融的关系。同时,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归纳提炼出那些最能表达校园精神的符号,才能为师生所接受、所认同、所承继,校园文化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校园精神文化服务的。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职业院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 “两手抓”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突出其核心地位。
2.促进文化活动的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是内涵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这里的校园文化活动特指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学术、科技、艺术、文艺、体育等旨在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各项活动。如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只有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性、思想性于文化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增长实践能力。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相结合,改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一味追求规模和数量、偏重娱乐性的局面,挖掘其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突出内涵性,,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性、知识性、感化性,从而使校园文化的内涵得到提升和优化,使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3.突出创设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校园文化的建设方略在于通过创新实现有效的传承。职业院校既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也承担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以创新为主题,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相结合,善于从先贤们千年沉淀的厚重文化底蕴中挖掘宝贵的文化教育资源,让学校精神在传承中不断提升,让文化底蕴在创新中不断博大精深。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灵活引入行业文化,突出建设带有职业性的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的文化氛围里感受本行业的气息,从而帮助他们更多的了解行业动态、接触前沿理论、完善知识体系,开阔眼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形成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新风尚。职业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除了把握机遇实现自身超越外,必须要深化内涵,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4.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与校园,还应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积极融入社会环境,在社会交流中构建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互动,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批判和吸收能力,不断提高文化鉴别能力,增强抵御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能力。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首先是让学生走出去。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其次是引进来,在满足师生需要的前提下,把学校的校园活动场所如体育馆、图书馆等全面对社会开放。校园文化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把其他學校的学术讲座、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引进校园。这种建设的思路既可以塑造校园形象,加深外界对学校的了解,又可以拓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在实践中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动态的工程。新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推进与本校实际特点相结合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真正有效发挥出校园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马昀 论企业文化在职业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7)
[2]曲东华、张健 从企业文化到职业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2005,(5)
[3]郑苏青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3(4)
作者简介:
管松涛,(1960.07--)男,江苏泰州人,汉族,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高,本科。研究方向:文化基础课及学校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
校园文化是一个由校容校貌、校规、校魂组成的多层面的复合体,是有完整的体系。校园文化以它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校园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彰显学校个性品格和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产生名家大师、凝聚师生员工的灵魂和基础,是职业学校核心的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研究背景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所具有浓厚精神文化底蕴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管他离开学校多长的时间,来到什么地方,从他们身上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的校园精神”。华中科技大学徐又光教授认为:“校园是泡菜坛,文化就是泡菜水,学生就是泡菜。”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一踏入校门就会进入一种氛围,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校园文化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声润物的三春雨,有心护花的二月风”,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染过程。正因为如此,建设良好的、催人上进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当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定位盲目“高移”,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二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脱离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未能体现职业院校特色,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缺失等;三是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
许多著名高校有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丰富而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人格、激活积极性和创造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培育,虽然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作为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对尚处于发展初创阶段的职业院校而言,无疑是一个需要在战略上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刚刚破题,建设刚刚起步,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院数量和学生人数逐渐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校园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因此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正视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探索时代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至关重要。
1.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
精神文化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脱离了精神层面的物质文化建设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了物质层面的精神文化也无从成形,无从显露。物质文化必然体现出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必然深化丰富物质文化。因此,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水乳交融的关系。同时,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归纳提炼出那些最能表达校园精神的符号,才能为师生所接受、所认同、所承继,校园文化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校园精神文化服务的。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职业院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 “两手抓”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突出其核心地位。
2.促进文化活动的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是内涵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这里的校园文化活动特指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学术、科技、艺术、文艺、体育等旨在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各项活动。如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只有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性、思想性于文化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增长实践能力。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相结合,改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单一、一味追求规模和数量、偏重娱乐性的局面,挖掘其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突出内涵性,,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性、知识性、感化性,从而使校园文化的内涵得到提升和优化,使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3.突出创设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校园文化的建设方略在于通过创新实现有效的传承。职业院校既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也承担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以创新为主题,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相结合,善于从先贤们千年沉淀的厚重文化底蕴中挖掘宝贵的文化教育资源,让学校精神在传承中不断提升,让文化底蕴在创新中不断博大精深。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灵活引入行业文化,突出建设带有职业性的特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的文化氛围里感受本行业的气息,从而帮助他们更多的了解行业动态、接触前沿理论、完善知识体系,开阔眼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形成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新风尚。职业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除了把握机遇实现自身超越外,必须要深化内涵,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4.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与校园,还应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积极融入社会环境,在社会交流中构建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互动,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批判和吸收能力,不断提高文化鉴别能力,增强抵御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能力。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首先是让学生走出去。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其次是引进来,在满足师生需要的前提下,把学校的校园活动场所如体育馆、图书馆等全面对社会开放。校园文化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把其他學校的学术讲座、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引进校园。这种建设的思路既可以塑造校园形象,加深外界对学校的了解,又可以拓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在实践中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动态的工程。新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推进与本校实际特点相结合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真正有效发挥出校园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马昀 论企业文化在职业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7)
[2]曲东华、张健 从企业文化到职业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2005,(5)
[3]郑苏青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3(4)
作者简介:
管松涛,(1960.07--)男,江苏泰州人,汉族,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高,本科。研究方向:文化基础课及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