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nail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是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更好地学好数学,是当今每一位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也是情感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
  二是要使学生从小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使数学成为整个人类未来发展的有力工具。这意味着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质,数学情感正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所以学生的数学情感对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和谐、教学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
  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有错必纠,包括教材、权威、教师、学生的错误;倡导有疑就问,鼓励大胆质疑和问难,允许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辩论,允许学生“犯错”等,让学生个性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要摆正师生的位置,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大朋友,与他们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小组讨论时,教师不做旁观者,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聆听每字每句,并细心观察着学生表情的变化,用眼神给学生以激励和启示,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只有师生间进行着真诚的交流,学生才能感到轻松自在;只有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课堂才能始终充满“爱”的气氛,教学过程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1.结合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生活化的數学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探索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学“10的分成”这个知识点时,我创设了一个分糖的情境:妈妈买来10粒糖,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每人各5粒,因为这样公平。有的说:给表弟6粒,自己4粒,因为表弟年龄比自己小。有的说:我3粒,表弟4粒,还剩3粒留给妈妈,因为妈妈很辛苦,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1)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创设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在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252”,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在计算后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时我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需要通过操作实物的活动发展思维。”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动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说出操作过程,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都争着说过程,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引导其它学生观察思考:“他是怎样创作的?为什么先折后剪呢?怎样才能证明它是轴对称图形呢?”在学生获得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让全班学生举例验证说明,此时,场面热烈,学生纷纷举手,接着让学生概括“轴对称图形”已是水到渠成。
  (3)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我组织学生比画实际长度的比赛,看谁画得又对又快。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比,分组比,同桌比,闭着眼睛比,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很快掌握1米,1分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了1米、10分米、100厘米一样长,1分米和10厘米一样长;还能迅速比画出9分米,20厘米,99厘米等实际长度。掌握了比画长度的本领,学生在解答有关长度的习题时就较顺当。
  (4)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如在教学“加法”概念时,我先进行直观演示:岸边有5只鸭子,水里有3只鸭子,水中的鸭子缓缓游向岸边。问学生岸边一共有几只鸭子?通过简单、生动的演示,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集中了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也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的计算叫加法”这一概念。 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总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情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
期刊
一、数学书写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数字和数学符号的书写不规范  2.各种题型书写格式不规范  主要体现在竖式、脱式计算、解方程和作图题上。  3.作业格式和版面设计不合理  数学要求准确,凌乱的书写影响视觉,还会导致计算失误。很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书写位置,没有统一的卷面布局。缺乏审美观,导致卷面混乱。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建全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评价机制  
期刊
一、物理教學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的原因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社会与学校,学科与学科综合起来学习,变单向的传授为多向的互动,使单向的师生交流为多边的生生交流。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位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有关理念,并付诸具体的教学实践。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技术
期刊
一、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教师能“寓教于乐”,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精练、妙趣典雅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
期刊
一、信息技术与普通话教学的完美结合  在我们传统教学中,都是依靠老师的发音,教孩子们学习普通话。那么问题便来了,老师的普通话水平很大程度便会制约着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如果一些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那么会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尤其是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有许多人读得不标准,并且他们也很难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传统教学,无法让老师24小时为孩子们服务。可有了信息技术后,这一切担忧都能迎刃而解。
期刊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在农村中学,由于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他们而言,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难以提高兴趣和积极性的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声文并茂来激发学生的器官,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充分注意,激发兴趣。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仅使学习过
期刊
摘要: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近年的高考化学题中,已然是必考题,这类题目的特点是可以直接从题目中找出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需要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从题目中找出有用的已知信息,并应用已储备知识对方程式进行配平。所以找出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已有的高考参考资料中,无论是找出考题中的已知信息,还是利用题中的已知信息书写陌生方程式都没有相关的专题可用。本文将从应用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写出陌生方程式,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创新思维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近几年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所做的积极探索,浅谈几点看法。  一、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学
期刊
語文老师每次都会在教学新课前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预习”, 那何为“预习”?预习是指学生在上新课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把握内容,思考课后问题,查阅资料,提出不解的问题等等。但是,往往完成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学生只是圈圈生字,标个段落序号;有的学生就读读课文而已;还有的直接忽视这道作业。久而久之,预习就成为一道形式作业,学生们也就这样应付了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并不真正懂得课前预
期刊
陶行知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突出体现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知地识象、析因明理,因此,地理课堂更加要和社会和大自然密切联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素养指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强调地理课程落实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