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内战》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51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法兰西内战》出版150周年.《法兰西内战》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经历了早期译介与初步传播、两种中文译本的出版与曲折传播、重新编译与进一步传播以及精准翻译与深入传播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法兰西内战》的编译主体由个人变为国家机构;编译方式由依靠俄文本编译变为注重利用英文原版、德文版、中文版等进行校译修订;文本形态由多文本同时传播到趋于统一;传播人群由早期限于精英知识分子不断拓展到党的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包括少数民族、盲人等在内的广大群众;传播地域范围由早期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扩展到全国各地;传播媒介由单一的纸质"线下"传播转变为纸质与数字化相结合的"线上线下融合传播".考察《法兰西内战》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并在此过程中因共同面对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而广泛地生产合作互助、在经济贸易等领域频繁互动、交往交流交融并相互借鉴,共享源自不同群体的文化,最终结成血缘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本文立足民族学界前辈学人的研究成果与理论框架,以近六年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具体而微地呈现我国西北民族杂居地区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从衣食住行、节日、人生礼仪到信仰、语言、通婚等方面的文化交流交融现象,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剧烈的变迁,作为调节基层社会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手段的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着权威性较弱、人员紧缺、调解员专业性不足、资金匮乏等诸多挑战,亟须进行现代化转型.人民调解制度的现代化发展应在明确法律定位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组织建构、吸纳专业人才、鼓励社会参与、引入市场机制、运用高新技术,促进制度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运行,维护调解工作及结果的权威性,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东亚和东南亚曾是历史上广泛种植糯稻的区域,糯米也一度成为这些地区部分族群的主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糯稻文化圈".本文以文化圈和文化传播为视角,对"糯稻文化圈"的形成和变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梳理,认为,7000余年前,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栽培稻极有可能以糯稻为主,之后,随着百越族群和苗蛮族群的不断迁徙,糯稻也逐渐传播到东南亚、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等地区,渐成为当地一些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此过程中也促进了其稻作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亦因糯的种植和食用共享着相同或相类的文化事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文艺理论方面的创造性探索成果,为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毛泽东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1979年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习近平2014年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经典文本出发,分析其历史语境、目标定位、核心话语、风格特征与实践影响力,可以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文艺思想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这三个文本彰显出历史的演进性与阶段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三次高峰,对中
在藏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中,雪域高原上不仅生活着人类和非人类的动物,还有普通人一般感知不到的各种非人生命.这些不同形态的生命栖居在同一空间的不同世界中,彼此差异又相互联系.基于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年保玉则地区开展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本文试图以本体论转向的回溯性路径为方法,探讨雪域藏人的外、内、密三重世界,以及这种多重世界的理念对于理解生命和环境之关系提供的启示.在分析藏文的"世界"和"生命"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藏传佛教的相依缘起论对于外器(环境)和内情(生命)关系的认识,并以年保
冰嬉盛典的形成是清王朝对社会危机初显局面的应对,冰嬉作为国家复振的"国俗"文化,成为强化文化认同的国家庆典.乾隆年间,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时,传统王朝国家有意识地改造原有礼乐制度,使之适应新的时代变革.清王朝选择了在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的振兴国家文化之路.乾隆十年(1745)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成为清代官方认定的国家庆典,同时,冰嬉被写入典志体史书之中,成为乾隆皇帝改造礼乐制度的重要成果.这一改造遵循着王朝内在的制度演进规律,而非简单的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种回应.冰嬉盛典在乾隆朝的形成,承载了"
乡村社区建设当今面临"空心化""见物不见人""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单向度"德治与"物质化"社区的局限,对"社区"的理解强调其生态和社会结构维度,忽略了社会关系和文化象征维度.这正是以涂尔干为代表的古典社会学理论关注的焦点."社会团结"道德理论强调,道德不只是约束民众行为的规范规则,更是在充分尊重个体的基础上,推动个体与他者互助合作以及个体对群体认同依赖的有效机制.以培养个体群体认同、个体参与、热爱群体生活为目标的道德教育是道德"社会团结"机制的基础."社会团结"道德理论视野下的乡村社区
以话语的文化性和文化的话语化为观照,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演绎层次,表现为内在相关、高度联动、差异对等的逻辑现实,党性蕴含红色、文化性指向话语化、话语权体现人民性的逻辑生成,进而指向构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逻辑进路.把握实然、必然、应然之三重逻辑,构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是叙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深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明确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奋斗史归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而且将其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阶段,揭示了贯穿其中的一条鲜明红线: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准确把握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有利于深刻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本质.
历史上中国各民族之间长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前提.蒙藏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它不仅推动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对元代以降中国的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学界较多关注了元朝对西藏的统一和管理,但蒙古语文在清朝治藏行政中的作用一直没有被学者们所发现.笔者根据多年以来对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蒙古文档案的整理研究,利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清代蒙古文档案中的历朝皇帝颁发给西藏僧俗贵族的敕谕和诏书、清朝各部院及其官员的蒙古文公牍、清朝驻藏大臣的蒙古文往来文书等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