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渊明的归隐哲思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zhenze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华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提到“归隐”一词,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历史长河中那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他不仅用自己的诗作填补了当时文坛的荒芜,更为世人带来了标新立异、更为透彻的归隐思想。本文围绕陶渊明的归隐思想,采用比较分析法、诗文和文献阅读法探讨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的原因,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深刻内涵以及陶渊明归隐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三个问题。
  关键词:陶渊明 归隐思想 原因 内涵 影响
  古往今来,研究陶渊明的文人志士不胜枚举,学者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大部分都持褒扬态度,认为陶渊明才是中国古代最具有隐士思想的人物,而笔者对此表示认同。但是,学术界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缺少从前因到表现再到对后世的陶染这样一个有主线穿插的、比较全面的探究。所以本文采用了多种方法从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的原因、归隐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三方面全面分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使我们全面地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引导我们正确看待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吸收归隐思想的精华之处,为我们实现人生理想、探寻人生意义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
  一、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的缘由
  其一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促使的。归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开始就主动选择不做官,另一种是辞官后不再出仕。很显然,陶渊明属于第二种。陶渊明生在仕宦家庭,但是在他青少年时家道已经中落。出仕之前的陶渊明便显示出既有济世之志,又怀归隐之趣的秉性。《杂诗(其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便透露了其济世的功业之念;《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则展示着他深厚的田园情怀。①由此可见,陶渊明一开始是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使家道再次兴旺的。只是当时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沧海横流、政治昏暗的魏晋时代,而且当陶渊明看到腐败黑暗的官场与鬻宠擅权的官员的时候,对官场生活感到了厌倦乃至于厌恶;此外,魏晋时代儒、释、道三种思想交汇使陶渊明受到这三种学派中的归隐思想的影响并深受魏晋隐逸之风的浸润。相比之下,李白所处的盛唐时期正是有志之士都想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做官抱负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人说李白是终南捷径的归隐派,而陶渊明是彻底地归隐了,所以,时代的背景促进了陶渊明的归隐。
  其二是陶渊明喜爱闲逸的本性影响的。《晋书·隐逸传》曾记载过:“潜少怀高尚, 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 任真自得。”②陶渊明也曾自言“性本爱丘山”。陶渊明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的诗句在他的诗作中俯拾皆是,例如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写道:“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已经把自己置身于山水田园之中,那凯风翼苗的陇亩,鸡鸣犬吠的村舍,袅袅升起的墟烟,让我们感觉到诗人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了。相比之下,王维、白居易、苏轼的隐居思想笔者认为没有陶渊明与自然融入得那么透彻。
  其三是陶渊明因专事一朝而不再为官。这点对陶渊明隐居思想产生的影响较小,在各种文献中的表现也寥寥无几,第一次说到这个原因的是南梁沈约的《宋书》:“自高祖王业渐隆, 不复肯仕。”所以,从这也能看出陶渊明内心衷心不屈的品格。陶渊明的这种专一的品格也是其高洁志趣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后世中给予人们启迪并在此基础上迸发出更加强烈的火花。
  二、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深沉意蕴
  接下来,笔者将从陶渊明归隐的程度、陶渊明与“自然”的关系、陶渊明对长生、名声等问题的思考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深刻内涵。
  首先,亘古至今,选择归隐的文人墨客也不在少数,但他们选择归隐的方式与程度却各有不同,笔者认为能抛弃一切功名利禄置身于山水田园之中才是真正彻底地归隐,才可以被当之无愧地称为“隐士”。陶渊明在青少年时家道就已经没落了,据推测他可能较早就亲自参加了农耕劳作,因此,他在归隐之初生活窘迫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能够忍受栉风沐雨、躬耕陇亩的辛苦。正如他的诗中所写到的早起晚归地劳作。即使是这样,他依然能够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并在晚年贫病时又对檀道济所馈的粱肉麾而去之,这其中的原因也在他的诗中有所体现,即“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的这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给我们青年人做了一个永恒的榜样。有史实记载,王维并不理解陶渊明放弃达官显贵的生活宁愿跟邻居“乞讨”食物的做法。这是因为王维本身仕途顺利,不知道经历过很多荆棘与挫折的陶渊明心中的那份高傲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这也是由经历所决定的思想不同的表现。所以,笔者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应该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的最为彻底的纯洁与深奥的思想。他不仅仅是醉心于自然,而且从自然中悟出了哲理,正如他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所以他的归隐思想是最为深奥且包含着人生哲理的,他全身心地享受田园的宁静,大自然的馈赠,以及生活的意义。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前代文人不可逾越的高峰,而在他的田园诗中蕴含着很多对自然的描写与感悟。比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不计其数的诗句。在这些诗句中我们能不由自主地走进陶渊明所处的田园中,让我们感觉好像与陶渊明一同在享受着归隐生活一样。这些自然景象好像就是陶渊明这个文人形象的背景,不管他走在哪,这些恬静的景象都跟随着他,让我们感觉陶渊明已经和这些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了。虽然陶渊明对于自然的描写和魏晋名士风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他也有着自己的特点。陶渊明的“自然”中有“守拙”“抱朴”的特点,这是其他魏晋名士的作品中所没有突出的特点。③“守拙”在笔者的理解是指一种大愚若智的人生境界,“抱朴”应是崇尚朴素自然的意思。陶渊明曾在文章中称自己的诗歌笨拙朴素,愿意做一个不问世事的“笨人”。但在笔者看来,他却是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我们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陶渊明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其实在这个世上没有什么“聪明人”与“傻人”之分,只要我们活得真实,活得简单,活得质朴,那我们就找到人生的意义了。所以,陶渊明的隐士思想也包含着他与自然合而为一的真、拙、朴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一种大巧若拙境界的生動诠释。   最后,陶渊明对长生与名声的态度,很显然他淡泊名利,主张顺其自然。《形影神》三首即是陶渊明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理解。他认为要消除社会给予我们的虚幻的东西,例如名利等,也不要有对长生强求之意,而要“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回归“真我”。而在这一点上,李白等人的归隐思想都不如陶渊明这般不慕名利。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归隐思想有深刻彻底、全身心地回归自然、做人拙朴、对名利完全不屑一顾的深刻内涵。
  三、陶渊明归隐思想在后世激荡的回声
  首先是陶渊明对古代文人墨客的影响。沈德潜《说诗晬语》评云:“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由此可知,陶渊明在诗中所表现的归隐思想影响了很多在他之后的文人墨客的诗作风格,归隐思想中的内涵被他们所撷取。此外,后朝后代的很多文人遇到黑暗的社会政治现实时,也会或多或少地学习陶渊明的归隐,回归田园,与世无争,享受人生的安宁与快乐。
  其次是对现代的影响。对现代的影响笔者认为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积极的影响有当人们失意颓废的时候可以学习陶渊明醉心山水,与自然合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当人们遇到不顺的事情却又无法改变而苦恼的时候也可以学习陶渊明暂时“归隐”一下,沉淀自己,用自然的纯真净化心灵,然后更有信心地继续前行。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也提醒人们可以暂时做一个“守拙、抱朴”的人,做一个质朴、不钻营取巧,在别人看来可能有点“傻”的人;当人们遇到可能与初心相悖的但可以快速成功的两难境地时,我们可以像陶渊明坚守他的归隐思想一样坚持初心,并坚持不懈地完成最初的梦想。而消极影响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学习陶渊明“出世”的思想,那就浪费了时代带给我们的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无限的机会。由于我们和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提倡努力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可以在彷徨迷惘的时候在自然中找到“欲辩已忘言”的答案,然后汲取自然的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但我们不可以只学习陶渊明置身于时代之外的归隐思想。所以,我们应该吸收陶渊明思想中适应于这个时代的积极思想,而摒除不适合这个时代的思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的原因包括社会现实的腐败、个人爱好恬静的归隐生活、个人对前朝的忠心三方面;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深刻内涵包括归隐的透彻且深刻性、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关系、对长生和名声的态度三方面内容。陶渊明归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我们应该取其精华。经过分析,笔者深刻地领悟到了陶渊明诗中的蕴藉,感受到了这位大诗人谱写出的大音希声的至境,体会到了他心中的归隐脱俗的志趣并被他高风亮节的人品所折服。站在历史的对岸追溯历史,陶渊明作为一个流传千古的诗人总是在我们的现世生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而朝向充满憧憬的远方,陶渊明的思想也必然会以其深沉的蕴藉为我们照亮前路。
  注釋:
  ①《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283页。
  ②郭晗:再探陶渊明归隐的语言及特点——以《晋书·隐逸传》为中心,九江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③饶满林:《归园田居》中的“守拙”的三重意蕴,《语文学习》,2018年第10期,第48页。
  (作者简介:张馨月,女,本科在读,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在渐薄渐脆的暖阳下  天鹅鸣叫着对家乡的依恋  从远方传来最优美的晨曲  年轮的余韵缠绕着季节的梦  薄冰被晨练的情歌融化  渐近渐远在冬日的空旷中回响  一阵,又是一阵  接受了冬日的馈赠  岁月的燃烧是时光的力量  过去的梦幻和青春  就像冬日的暖阳  轻柔而又冰冷,浅浅的缓缓的  攥在岁月的尽头  保持着激情的燃烧  璀璨奪目的暖阳  点缀着诗情画意和明年的春暖花开  深秋  季节的交换,没
期刊
七绝·桂色时光  乱山平野暮烟凉,秋绪泛黄听雁长。  古巷清心闲入酒,一杯桂色漫时光。  七绝·冰下之梦  寒天万物形孱迹,冰下潺潺梦有期。  梅雪漫山香自语,春扶柳眼放情丝。  七绝·冬日烹月  万里雪川寒入铁,鸦声炫过老村街。  炭火老茶烹古月,一杯浊酒话和谐。  七绝·秋日长湖  秋日长湖蒲苇盈,开门就见野禽鸣。  残荷几叶低霜色,篱外桂花扶醉行。   七绝·牵牛花  唢呐吹来山野艳,紫烟红
期刊
木掌搅动大地上的水流  比秋风还要清冽  木掌搅动大地上的水流,响声在阐述时  历史的形成顷刻变得简单明了  形态上,无论多么曲折  河流也从来未曾改变它的走向  正如时间的变迁  也只是小舟拖动船只上的人面  秋天的局部枯萎只意味着收成  竟然无法取代那些持久的青绿  这边果实青黄  那边秋花盛放得些许任性  而渔人正忙于水上辛劳  好一幅写意的秋景  刺目的秋阳之下  蔚蓝的天空,把这片土地的
期刊
庚子寒露读王右丞  那松林中的夜色  越来越萧索了,秋雨中的  钟声,也越来越疏远了  当北窗桃李之上的浮云  流进唯美的画卷  斑白的禅思,映照在  尘世的烛火中  我仿佛又看见故乡的  清泉危石,泉声里的月色  也随着空谷幽远的鸟鸣  一起涌进我游离的梦中  庚子中秋雨夜读李易安  那些穿过斜风细雨  与迢迢星河的万千心事  只是藤床纸帐上的  一场空梦吧,在清浅的河汉  与闲窗淡月之间  有
期刊
我累了  有那么一刻  我想变成一株湖中的水草  终日,被湖水温柔地拥抱  我也想变成一条湖中的游鱼  可以上下左右任意游走整个湖  我还想变成一只彩蝶  在湖面上高高低低地飞  我又想变成一朵浅白的云  身影,懒懒地投射在湖中  或者,做湖边的一棵树吧  安安静静,看来去的人们  又或者,作为一滴水  融入这湖中,也会是体验的一种  我唯独不敢变成翩翩起舞的仙鹤  我对自己,尚有自知之明  仙玉
期刊
一阵阵风儿刮起,喇叭声响,表示着这辆大巴车马上就要进山了。  游客们先老后少,攀扶门把手依次而上。我呢,最后一个上的车,却见第一排还有个位置空着。  是给导游留的。我心里嘟哝着那么一句。  一想不对呀,导游是不会迟到的。这是靠门侧面的座,人们上下车必定经过你面前,显得有点不太安宁,车窗是不能紧闭的。一位端庄、秀丽的靓女守在那里,她发现我想坐,大眼珠子忽闪了两下,那意思是坐吧,这个位置没有人。  嘀
期刊
伫立在清川小学的操场  一件白衬衣  漂白了风尘的心灵  党徽骄傲地挺在胸前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冉冉升起的红旗  丈量着祖国的高度  猎猎地在空中飘扬  庄严的国歌声  从心底穿越时空  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  在孩子们稚嫩的口中娓娓道来  烙在我骨子里发芽  然后茁壮地长出  祖国是我的  我是祖国的  庆中秋  一个月饼挂在天上  发着诱人的光芒  月饼用的馅  由叉烧、蛋黄、植物油、面粉等
期刊
摘要:勃拉姆斯的作品一直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为一体,而浪漫主义是他本身作品创作的成熟时期,不管是题材还是体裁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作为“十九世纪室内乐作曲家中的巨匠”,《f小调单簧管第一奏鸣曲》是他晚期最为成熟的室内乐作品,整部作品主要由四个乐章构成,结构规整,既有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特点,又有浪漫主义时期含蓄的音乐特征。笔者对这部作品进行演奏分析,主要目的是分享这部优秀的作品,同时也为自身的演奏学习
期刊
一年期满,辩论社最后团聚的时候,一大堆人围在一起玩着“真心话大冒险”,薛薇选择了真心话,她看着身边的乔洋小心翼翼地问道:“高中的时候,有注意过的女生吗?”  乔洋思索了一阵说:“我高中的时候在奶茶店遇到一个女生,傻傻地站在门口快半个钟头了才敢挤进来。我实在过意不去就替她说要一杯奶茶。”  薛薇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乔洋,突然感到心中一股暖意。  那还是薛薇刚上高中的时候,余萧想趁着中午打球,委托薛薇中午
期刊
(作者简介:钟萍萍,女,本科,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文体旅游局,中级,研究方向:声乐)  (責任编辑 葛星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