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或可喜,淡墨有冷香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1A2B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八怪之中,擅画梅者颇多,金农(扬州八怪之一,他的故事请参阅本刊2016年6期)就评论说,汪士慎画梅的繁枝堪称“世上不食烟火人”。说这话的金农和他的徒弟也都是画梅圣手,不过在这几人之中,唯有汪士慎视梅花如己身,描摹一生。他爱梅不仅仅是欣赏梅高标逸韵的冰雪之姿,更是寄托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眷恋,所以他说“独有梅花动惆怅”,还说自己“一生心事为花忙”。
  汪士慎的人生一开始就浸透着梅的冷香。歙县(今属安徽黄山)是一个茶香氤氲、儒学兴盛的地方,读书、栽梅、抚琴是当地人生活的常态。歙县人爱梅,这里的梅花盆景和梅花灯最被人称道,少年汪士慎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歙者翕也”,意思是山水翕聚之地。歙县虽得了山水之灵秀,却也有发大水的隐患。这里的土地贫瘠,人们无法以农耕为生,年轻人唯有以读书入仕或经商为业才有出路。而汪士慎自幼聪敏好学,琴棋书画、金石印章这些文学艺术门类,他无不精湛,尤其对丹青更是独具慧根。或许父亲早早就看到了他清高独标的个性和超脱浪漫的情怀,担心他以后的生计前程,曾不无忧虑地告诫过他,须少年精进,攻读诗书,不负族人厚望。仁厚至孝的汪士慎听从父亲的教诲,读书非常刻苦用心。
  可惜,汪士慎求仕的路途非常蹭蹬。尽管他的学识和人品都卓尔不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几次科考都名落孙山,甚至连一个秀才都没有考上。一次次失败的打击彻底激发了他狷狂的个性,他决意不再求仕,终生以丹青自适,要用笔底的烟霞描绘出一方风云际会的开阔天地,以如花妙笔将自己的名字书写在史书版牍之上。然而,他的志向在家乡非常不被认同,家乡人觉得写字绘画只是些小道末技,并非正途。族人不仅嘲笑、排挤他,甚至在教育子女时都把他当成反面教材。
  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也为了寻一二知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的春日,清寂落寞却又满怀豪情的汪士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远行,目的地是山温水软的扬州。
  当时的扬州有众多徽商,汪氏一族也有许多人在此经商。扬州还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书画市场,汪士慎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先来扬州看一看。
  没想到,当他惬意地在扬州游历时,却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变故。这年七月,歙县山洪暴发,虽然歙县原本就是自然灾害频仍的地方,平时也注意防护,但这次的水势异常凶猛,圩破屋塌,路桥俱毁,所经之处一片汪洋,把原本青山环绕的村镇变成了一个人间炼狱,溺死人畜数以万计,惨不忍睹。正云游江南的汪士慎得知了家乡受灾的消息,像被晴空的一道霹雳击中一般,顿时心神俱裂。
  忧心如焚的他急切地赶回故乡,在故乡的一片泥泞中,等待他的却是父母双亡的噩耗。其他一些亲人也被这场罕见的山洪吞噬掉了,他目力所及,处处白幡,哀哭声不绝于耳。极度内疚和自责的汪士慎痛哭哀鸣,长跪不起,一直在父母的灵柩旁不眠不休地守了49天,之后又在无限哀思中为父母守孝三年。
  其后,没有了父母的牵挂,汪士慎再也不愿意留在故乡受族人的嘲讽,他带着妻儿离开了这片伤心地,来到扬州。
  在这个汇集了众多精英画家的地方,汪士慎要立足并不容易。因为没有什么名气,汪士慎的画销路并不好,只能卖一些花卉册页之类的书画小品。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在这一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月圆之夜,朋友邀他在扬州第一楼的明月楼雅集。汪士慎携梅花画册到此,与众人赏月吟诗。月华如水,洒落满地的清辉,汪士慎沉浸在月影花光之中,诗情勃发,即席在画册上题诗一首:“皎然如玉绝尘埃,南北枝头第次开。夜半月明香悄悄,美人应逐梦魂来。”笔墨清雅,诗句秀隽,惊艳了众人的眼眸,在一片赞扬声中,“汪梅”的名号渐渐传遍了扬州。
  汪士慎笔下的梅花淡墨清逸,以挥写为主,极少皴擦,和他的为人一样清高而内敛。他虽以鬻画为业,却耻与人讨价还价。老乡马日绾曾在诗里写他:“嗜茶顶有茶经读,能画羞来画直酬。”他是在画梅,也是画他自己,因此,叫他如何开口与人论价呢?
  雍正六年(1728年),马曰绾兄弟盛情邀请汪士慎寓居马家的小玲珑山馆,为他安排了一个清幽的住所。这个别院有七块巨石掩映重叠,如七峰逶迤,汪士慎遂把居所命名为“七峰草堂”,自号“七峰居士”。在这里,他与一帮友人吟诗论画,极一时文人之盛。
  马氏兄弟的照拂和众多知己的交流切磋激发了汪士慎的创作热情,他由此画出许多精品的长卷,千花万蕊也在他的笔底层层绽放。山馆之中常有雅集,汪士慎喜茶,终日不离,却不善饮酒,每次雅集,他都以茶代酒。朋友们知道他嗜茶如命,每每得到好茶都会赠给他,他也以画回赠,聊表心意。
  不过,依附于人的生活总会有一些不得已的情形,而小玲珑山馆又是一个达官贵人经常出入的地方,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或是说一些违背心意的话。这些都令汪士慎深深苦恼。他一直在鬻画积蓄,希望能买一所幽静的小院,安心过平淡的日子。
  乾隆二年(1737年),已经年过半百的汪士慎在扬州旧城的北城墙脚下买了一座旧宅,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离开了马氏兄弟的小玲珑山馆,生活起居比以前差了许多,但是汪士慎并不介意这些。他欣欣然地为自己的居室题款“巢林书堂”,并自号巢林居士。“巢林”一词可能出自宋人名句“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这也体现了汪士慎安贫乐道的精神。
  搬到新家的第二年,汪士慎收到了桐乡一个本家兄弟去浙江游历的邀约。才买了房子的汪士慎正清贫拮据,他也想开拓一下市场,卖一些画补贴家用,于是欣然同意前往。
  草色初萌的春日,汪士慎乘一叶扁舟穿越在吴山越水之间,等他赶到桐乡时,恰赶上桐花绽放的盛景,这使得他的游兴高涨。汪士慎平生出游的机会并不多,这一程,他渡钱塘江,谒曹娥庙,登小白华山,观浙江涛……一路舟车劳顿,导致他的眼疾旧病复发。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经过一番治疗,休息了一段时间,直到枫红稻黄之际,才返回扬州。
  汪士慎的一位诗画小友同时也是一位医生,他不仅给汪士慎看眼、送药,还特意和另一位好友一起在汪士慎的院中植下青杉一株。他叮嘱汪士慎可每日坐在青杉树荫下,清凉明目,这对眼睛的恢复非常有好处。   然而,在乾隆四年,虽然经过多方医治,汪士慎的左眼还是没有能保住。眼睛对于画家是何等重要!远方的朋友们得知消息后,都纷纷致信问候。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瞽一目的汪士慎不但没有消沉,反而更积极地出游写生。他在一幅梅花图上写下这样的诗句:“笔砚空游越,归来老病加……却笑孤标在,谁夸清影斜。”他没有屈服,而是冷眼睥睨着命运,以积极的心态与之抗争,之后,他笔下的梅花更见高标意蕴。
  院中的青杉长得很快,没几年就华盖亭亭,荫蔽满园。汪士慎常常在树下瀹茗弹琴,院中还有他亲手植下的各色花卉,每每画完院中的花草,他都会写上“写于青杉书屋”。高大的青杉俨然成为他意志的象征。
  “高杉矮屋四三客,嗜好殊人推狂夫。”这是汪士慎在《自书煎茶图后》里写的句子,也是在描述好友画中的情景。汪士慎一生不仅嗜茶,也擅于煎茶,常常煎茶待友。因此金农称他为“茶仙”,朋友们也爱画他煎茶的场景,他一生的友谊都浸润着淡淡的茶香。
  左眼失明后,汪士慎右眼的眼疾依然没有完全康复。或许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因此,他常常无限眷恋地贪看着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还有友人的神态面貌,希望能深深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
  该来的总是要来。无论之前做过千百次的猜测和假设,都不及直面现实时的苍凉。乾隆十七年,汪士慎双目失明。此后,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心观道人”的号,他要以“心目”来观看世间的万事万物。虽然不能再画梅花,但他依然没有辍笔,而是把精力都用来研习草书。
  一个雪落的冬日里,汪士慎在小童的引领下携药品和最近写的狂草,冒雪来到金农家中。此时的金农正罹患脚疾,已经很久未能去探望汪士慎。汪士慎安慰金农说,小弟双目失明并非是不祥的事情,目不见俗事,心可怀高贤,有竹杖短童,照样可以走街串巷,老兄的脚好好养养,一到春天,自然就好了。两位老友见面,谈诗论画,兴致高昂,金农看到汪士慎的草书比目瞽之前更加飘逸狂放,止不住为老友高兴。
  乾隆二十四年,汪士慎安然走完了他的尘缘。
  失明之后,他曾说过:“从此不复见碌碌常人,觉可喜也。”许是这红尘庸碌之人、龌龊之事太多,在他看来,失明也是可喜的事情。那么,永远离开,他也一定不会觉得悲哀,只是浅笑着飘然留给世人一个淡墨冷香的背影。原本,画家无目,人生的大不幸莫过如此,汪士慎却能坦然面对,不染丹青依然可以写诗习字,只要手在,心就绝不轻易向命运低头。若只以“豁达乐观”来形容他是不够确切的,他的从容淡泊里有禅悟的空灵,博大而深远。
  “先生爱梅兼爱茶,啜茶日日写梅花。要将胸中清苦味,吐作纸上冰霜桠。”这是一位好友题汪士慎《煎茶图》的诗句。汪士慎挚爱梅与茶,而梅的清与茶的苦多像他的一生。
  编辑/葡萄
其他文献
朱元璋在创制家谱时不知是怎么想的,规定后代子孙同辈的姓名中必须用相同的偏旁。于是到了朱元璋孙子辈以“火”字旁起名时,老朱家一下多出了许多火爆的名字。  明仁宗朱高炽的名字还算昂扬响亮,但也有要把“猪”拿去烤了的“朱充灼”,要把徽州“炸”了的“朱徽炸”。只不过朱徽炸要“炸”的不是徽州,而是明代宗治下的大明朝。  朱徽炸是岷王的第四子,由于不是长子,所以他只被封了个广通王。代宗统治初期,承英宗丧师辱国
1937年11月2日,阎锡山在太原召开第二战区高级将领会议,讨论太原防御问题。他为防守太原制定了“依城野战”的策略,也就是以城防部队守备城垣为依托,主力在城市外围组织野战,两路合力围歼来犯日军。  但是,变化永远都比计划快,城市外围的部队还未站住脚跟,就在日军的追击下纷纷撤退。原来的计划随即成为泡影,只剩下由守备司令傅作义指挥的城防部队孤军作战了。  城防部队总兵员不过一万人,傅作义将其全部部署在
雍正末年,湖北麻城县有个叫涂如松的人娶了一个姓杨的女子为妻,但二人感情很不好,经常吵架。有一回,夫妻二人再次发生了争吵,涂如松一气之下动手打了杨氏,杨氏便离家出走了。起先,涂如松以为杨氏回娘家了,但数日后也未见杨氏回来,他就去杨家找人,到那儿才知:杨氏根本没有回娘家,而是“失踪”了。  杨氏的弟弟怀疑姐姐被涂如松杀害了,就到官府报案,要求官府为姐姐做主。麻城知县是个很正直的官员,办案一向认真。他没
一  严格来讲,宝玉的一生中有四个母亲。  第一个是他的生母王夫人,她给了他生命。  第二个是他的奶妈李嬷嬷,她用自己“血变的奶”哺乳他长大。  第三个是他的祖母史太君贾母。他从小在贾母身边长大,全凭贾母的悉心照顾,贾母对他尽的其实是母亲的照看责任。  第四个是他的长姐元春。宝玉出生时,王夫人年纪已经不小,元春便主动担起了对幼弟的教养责任,姐弟俩“同随祖母,刻未暂离”。宝玉才三四岁,元春已经教他认
《水浒传》中,宋江大军遭遇了会打石子的没羽箭张清,一个个好汉被他打得鼻青脸肿。最惨的是花和尚鲁智深,光头上挨了一个石子,都破相了。看到这一幕,宋江感慨地说:“我闻五代时,大梁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打唐将三十六员。今日张清无一时,连打我一十五员大将,真是不在此人之下,也当是个猛将。”《水浒传》里很少听见宋江这样称赞一个人,可见王彦章简直是宋江的偶像了。  王彦章是郓州人,就是山东梁山东边。宋江推崇王彦
1526年,捷克并入神圣罗马帝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与此同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承诺让捷克仍然保留一定的自治权,不论哈布斯堡家族的哪一个成员当捷克国王,都必须承认并遵守捷克王国的法律以及信仰等。  可是到了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受封為捷克国王后,根本不提哈布斯堡家族曾经许过的承诺,对捷克的法律、议会统统不予理睬,从政治到经济到处插手,惹得捷克人愤怒不已。之后更是发生了一件让捷克人忍
法国国宝级女歌手、香颂(法语世俗歌曲)歌后伊迪斯·琵雅芙出生于巴黎,其父亲是杂技艺人,母亲是卖唱歌女。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父亲从军,母亲自顾不暇,她被托付给了祖母。祖母经营着一家妓院,善良的妓女们都很喜欢她,给了她母亲般温暖的关爱,生活的愁云惨雾渐渐被她展颜的微笑取代。  战后,父亲带着她在街头卖艺,一路颠沛流离。一天,父亲表演完杂技,观众起哄让她也表演一个节目。她窘迫不已,只得唱了她唯一懂得的一
嘉庆十九年(1814年)初,江苏巡抚张师诚与布政使一起喝茶闲聊。二人密谋,准备从财政银子中搞点儿钱花。张师诚问布政使,财政上能拿出多少钱?布政使略微盘算了一下,说六万两银子。那个时代没法炒股买期货,房地产又不火热,所以只能采购粮食——粮食储备毕竟是刚需,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接着,二人又叫来江宁知县蔡君弼商议具体事项。蔡君弼认为,这不是件小事,为了保证质量,应该在本地民营米业老板那里购买。原因是民
乾隆在世时,其治国理念是:国家大事交给几个对己忠心、做事细心的大臣办理即可,因而天下之大事,宠臣和砷办之八九。如此一来,和珅权倾一时,炙手可热。朝中自亲王以下无不巴结和砷,以求庇护。肃亲王曾送和砷两间京都黄金地段的铺面;上书房总师傅拜和坤为师,“往谒其门,至琢姓名于玉器献之,以博其欢”;嘉贵妃的亲哥每次做了美食,都要邀和砷一起畅饮;甚至连乾隆最宠爱的福康安也曾向和珅馈赠贵重珠宝求荣。  地方官员更
《封神演义》用一件小事概括了商汤如何夺取天下:有一天,商汤到郊外巡视,看到负责捕鸟的官员在山谷中张开四面大网,并且祈祷道:“从四方飞来的鸟,全都落到我的大网中吧。”商汤觉得太残忍,下令解开三面大网,并且更改祈祷词为:“想要去哪里的鸟,就飞往哪里吧;唯独那不想活的鸟,才会撞人我的网中!”诸侯听闻这件事,都认为商汤实在太宽仁博大了,陆陆续续归顺的就有四十多个。  人们看了这类故事,总是膜拜故事中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