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实现经济高效运行、集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管理技术、组织方式和综合服务功能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认识现代物流的一般涵义、国外物流业的发展经验、现代物流的一般理论和技术模式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物流业现状和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提出了发展中国物流业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现代物流;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 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7-17-02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实现经济高效运行、集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管理技术、组织方式和综合服务功能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代物流的一般理论
(一) 现代物流的涵义
所谓现代物流,就是指最大程度地优化物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流动过程及流动信息的分配,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专业能力尽可能地减少商品库存、降低运输费用、加快交货时间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系统。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就是:即时性、高效率、科技程度高、计划性强、与生产销售过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二)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验
从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看,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特点:(1)由政府制定和规划比较完善的物流法规体系、产业标准、公用物流设施布局,政府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比较有利的环境,但对物流企业市场化竞争不作政府干涉。(2)由于产业分工更加细化,形成多层次物流市场结构,第三方物流的应用程度高,物流业趋向于以合同物流为手段的企业联盟。(3)物流业的信息化、技术化水平高,并且具有很强的发展物流业的创新能力。(4)跨国企业建立集中式配销中心的趋势增强。
(三)现代物流的主要理论
物流理论和技术模式多数都是在实践和操作中总结的经验和模式,并逐渐归纳了一些物流运作理论,无论哪一种理论,它都只是提供了对物流研究的侧重方向,真正要实现合理的物流成本控制或物流利润,目前看主要还是依靠对供应链的研究和分析。供应链主要是指从采购原料、生产、分配、储运、销售,最后到达用户等一系列过程,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定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物流活动是受这一供应链决定和制约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做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二、中国发展物流业的必要性
(一)中国物流业现状
中国的物流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三是有点无网或有网不畅,信息交换渠道不完善,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设施陈旧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五是对现代物流理论、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比较滞后。
(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迫切要求发展现代物流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1978年-200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2%,平均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跃居世界第六位,中国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尽快改变传统物流运营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
根据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国物流成本的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6.9%,而美国、日本、欧洲则约为10%左右,假设物流成本比重不变,2000年我国的GDP为8.9万亿人民币,按16.9%物流成本比重,则物流成本约为1.5万亿人民币,如果物流成本比重降至发达国家10%的水平,2000年可以节约物流成本约6000亿人民币。可以这么认为,这6000亿的差距就是传统物流模式和现代物流模式的差距。
(三)中国加快发展物流业将有效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中国的东部地区拥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设施、消费市场等方面的相对优势。而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相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物流设施的等级比较低,但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地。
从上述东西部地区的优劣势分析,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可以从几个方面解决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第一,提高物流技术含量,通过成本更低的物流过程,降低物流成本,以支持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更快速的流通中西部自然资源,产生更直接的经济效益。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较高效率促使中西部地区相对缩小与东部地区地域差距,可以使得沿海物流优势带来的各类开放发展机遇有机会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延伸向内陆地区快速转移,从而带动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将带动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业的结构升级,使东部的较为发达第三产业有条件和中西部进行链接,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善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三、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种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流通数量急剧增长,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发达国家经济产业的梯度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这也为发展我国物流业提供新的机遇。
此外,中国自然的物流资源丰富,无论是陆路交通,还是航空业、海运,均具备着发展现代物流业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并逐渐将物流配套功能推向社会,在市场的调节下,物流产业形成的趋势逐步明朗。
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物资流动更加广泛,企业对现代物流的需求势必将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二)中国发展物流业的不利因素
在中国,由于对物流的认识和实践长期处在较低层次,所以发展中国物流业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是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各自为政情况。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物流的规划发展涉及多个部门,但目前各有关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所以跨地区的物流服务往往受到区域性局部利益的影响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次是物流系统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系统运转效率,主要反映在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三个方面。
第三是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建设规划缺少合理统筹,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低下。
第四是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第五是物流企业规模小,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第六是物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低,直接导致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从而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第七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四、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战略对策
(一)改善中国物流业的运营环境
要进一步发展中国物流业,除需市场经济发挥引导作用外,还需政府使用宏观调控手段改善物流业运营环境。
首先,完善制度环境,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目前各类制度的改革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府还应根据物流业发展的具体阶段,不断修订与物流业发展相冲突的有关法律法规,并通过完善法律体系,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其次,政府要制定物流业发展的统一规划意见,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协调和统筹安排,建立必要的行业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第三,合理规划全国范围内的运输网络和重点公共物流设施的布局。针对目前各地、各部门出现的物流热,采取有力政策,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避免各地方盲目建设大型公共物流设施和企业物流的不合理布局。
(二)加快中国物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普及,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现代物流区别与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于贯穿物流过程的一体化思想。在物流活动中,要真正体现一体化思想,就必须保证物流运作过程的各个环节顺畅衔接。因此,在货物运输、包装、存储等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和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的重要策略。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信息传输与客户、制造业、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功效。
(三)整合传统物流资源,构建多层次物流产业
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物流经济活动从横向构成了物流产业,发展物流产业,关键是建立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使整个产业合理配置、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除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构建上述物流市场主要结构以外,还要考虑到物流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构建系统完善的各类物流产业结构,保障中国物流业的均衡发展。
(四)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
实现现代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在物流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物流活动中的很多环节仍然使用着比较原始、落后的技术模式和管理方式。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研究和应用型开发。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把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抓紧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另外,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康红兵,南京交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关键词:现代物流;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 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7-17-02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实现经济高效运行、集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管理技术、组织方式和综合服务功能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代物流的一般理论
(一) 现代物流的涵义
所谓现代物流,就是指最大程度地优化物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流动过程及流动信息的分配,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专业能力尽可能地减少商品库存、降低运输费用、加快交货时间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系统。 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就是:即时性、高效率、科技程度高、计划性强、与生产销售过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二)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验
从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经验看,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特点:(1)由政府制定和规划比较完善的物流法规体系、产业标准、公用物流设施布局,政府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比较有利的环境,但对物流企业市场化竞争不作政府干涉。(2)由于产业分工更加细化,形成多层次物流市场结构,第三方物流的应用程度高,物流业趋向于以合同物流为手段的企业联盟。(3)物流业的信息化、技术化水平高,并且具有很强的发展物流业的创新能力。(4)跨国企业建立集中式配销中心的趋势增强。
(三)现代物流的主要理论
物流理论和技术模式多数都是在实践和操作中总结的经验和模式,并逐渐归纳了一些物流运作理论,无论哪一种理论,它都只是提供了对物流研究的侧重方向,真正要实现合理的物流成本控制或物流利润,目前看主要还是依靠对供应链的研究和分析。供应链主要是指从采购原料、生产、分配、储运、销售,最后到达用户等一系列过程,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定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物流活动是受这一供应链决定和制约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把物流和企业全部活动做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二、中国发展物流业的必要性
(一)中国物流业现状
中国的物流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内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不足,现代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二是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工作质量不高,服务内容有限,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三是有点无网或有网不畅,信息交换渠道不完善,物流技术水平和物流设施陈旧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五是对现代物流理论、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比较滞后。
(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迫切要求发展现代物流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1978年-200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2%,平均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跃居世界第六位,中国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尽快改变传统物流运营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
根据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国物流成本的统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6.9%,而美国、日本、欧洲则约为10%左右,假设物流成本比重不变,2000年我国的GDP为8.9万亿人民币,按16.9%物流成本比重,则物流成本约为1.5万亿人民币,如果物流成本比重降至发达国家10%的水平,2000年可以节约物流成本约6000亿人民币。可以这么认为,这6000亿的差距就是传统物流模式和现代物流模式的差距。
(三)中国加快发展物流业将有效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中国的东部地区拥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设施、消费市场等方面的相对优势。而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相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物流设施的等级比较低,但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地。
从上述东西部地区的优劣势分析,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可以从几个方面解决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第一,提高物流技术含量,通过成本更低的物流过程,降低物流成本,以支持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更快速的流通中西部自然资源,产生更直接的经济效益。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较高效率促使中西部地区相对缩小与东部地区地域差距,可以使得沿海物流优势带来的各类开放发展机遇有机会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延伸向内陆地区快速转移,从而带动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将带动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业的结构升级,使东部的较为发达第三产业有条件和中西部进行链接,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善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三、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种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流通数量急剧增长,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随着发达国家经济产业的梯度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这也为发展我国物流业提供新的机遇。
此外,中国自然的物流资源丰富,无论是陆路交通,还是航空业、海运,均具备着发展现代物流业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并逐渐将物流配套功能推向社会,在市场的调节下,物流产业形成的趋势逐步明朗。
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物资流动更加广泛,企业对现代物流的需求势必将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二)中国发展物流业的不利因素
在中国,由于对物流的认识和实践长期处在较低层次,所以发展中国物流业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是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各自为政情况。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物流的规划发展涉及多个部门,但目前各有关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所以跨地区的物流服务往往受到区域性局部利益的影响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次是物流系统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系统运转效率,主要反映在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三个方面。
第三是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建设规划缺少合理统筹,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低下。
第四是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
第五是物流企业规模小,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第六是物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低,直接导致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从而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第七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四、中国发展物流业的战略对策
(一)改善中国物流业的运营环境
要进一步发展中国物流业,除需市场经济发挥引导作用外,还需政府使用宏观调控手段改善物流业运营环境。
首先,完善制度环境,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目前各类制度的改革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政府还应根据物流业发展的具体阶段,不断修订与物流业发展相冲突的有关法律法规,并通过完善法律体系,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其次,政府要制定物流业发展的统一规划意见,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协调和统筹安排,建立必要的行业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第三,合理规划全国范围内的运输网络和重点公共物流设施的布局。针对目前各地、各部门出现的物流热,采取有力政策,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避免各地方盲目建设大型公共物流设施和企业物流的不合理布局。
(二)加快中国物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普及,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现代物流区别与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于贯穿物流过程的一体化思想。在物流活动中,要真正体现一体化思想,就必须保证物流运作过程的各个环节顺畅衔接。因此,在货物运输、包装、存储等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和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的重要策略。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信息传输与客户、制造业、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物流系统的功效。
(三)整合传统物流资源,构建多层次物流产业
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物流经济活动从横向构成了物流产业,发展物流产业,关键是建立合理的物流产业结构,使整个产业合理配置、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除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构建上述物流市场主要结构以外,还要考虑到物流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构建系统完善的各类物流产业结构,保障中国物流业的均衡发展。
(四)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
实现现代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在物流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物流活动中的很多环节仍然使用着比较原始、落后的技术模式和管理方式。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研究和应用型开发。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把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抓紧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另外,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康红兵,南京交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