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的思考与启示——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读研究生具备较好的政治素养、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积极的工作热情,符合高校兼职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生力量.在读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有利于缓解辅导员数量短缺,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促进学生思政工作开展;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拓宽就业选择.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在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对高校在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完善进行思考.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明确要求不断持续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和转化,提出了关于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的著名论断.高校学生党建在以新载体为依托的基础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可操作性与借鉴意义.
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任务.以湖南工商大学财政税收专业本科毕业生与在读学生为对象,调查大学本科人才创新能力效果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创新培训课程、学校氛围、社会实践能力及学生成绩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及参与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应该从加大宣传提升学校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举办更多校内竞赛、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强化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等方面优化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视角对比分析孟浩然《过故人庄》及其英译本中的生态意蕴.研究发现,在原诗及其两个英译本中,物质过程占比最高,心理过程等同,行为过程和关系过程存在些许差异.此外,在生态意蕴传达方面,原诗是以叙事的方式展开描绘田园风光,Bynner译更为含蓄,许译则更为直接,且都采取了转变环境成分等手段.
《伊库斯》是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彼得的代表作,精神科医生狄萨特是剧中的关键人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被用于分析狄萨特该人物形象.在超我层面,狄萨特是医学上的福尔摩斯和生活中的文艺男;在自我层面,狄萨特遭遇多重危机,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中年男人;在本我层面,狄萨特呈现出暗黑悲观的阴郁特质,宛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狄萨特人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赋予人物形象深刻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国内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Citespace软件能够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5—2021年3月关于二语写作能力与测试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研究热点排名及热点突增图谱,并进一步分析该研究领域热点变化.研究发现:2005—2013年为初级阶段,研究热点大学写作教学及写作能力测评;2014—2021年为发展阶段,研究热点包括人工智能、思辨能力、量表及测评方法.
21世纪信息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交际手段和形式更快捷、更方便、更立体和更视觉化,话语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公益广告中常用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构建来达到呼吁诉求,以实现动员社会的目标.分析央视最新发布的一则公益广告中隐喻与转喻的使用机制,进一步揭示其本质,并进一步探讨公益广告中多种模态相互组合对公众的认知影响.
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今辅导员工作面临着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系列困惑.对此,辅导员要提升”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资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贯彻全员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全过程育人;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坚持全方位育人.
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很多高职院校偏重于自身硬件实力的发展壮大,并没有将校训文化所蕴含的多重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合肥市35所高职院校为例,研究合肥高职院校在培育校训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践行校训文化的可行路径,为校训视角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积极方案.
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高质量的教材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以《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Ⅰ》为例,从该教材的生词语英文译释角度,总结生词语英文译释的方式,通过语义、语法、语用以及其他四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尝试根据汉语生词语的词性探索初级阶段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副词的英文译释模式,希望能够给教材编纂者以借鉴.
2019年2月,住建部印发《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建村〔2019〕19号),明确提出”共同缔造”新理念,推动乡村建设路径转变.通过对反排村实地考察与解读,探析反排村乡建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借鉴德国乡建理念和中国”松阳经验”成功案例,引入”共同缔造”理念中”五共”新路径,探讨反排村乡村建设规划实际问题,以期能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乡村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