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51不同机插密度试验初报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h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探讨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南粳51在溧阳地区栽培的合理密度,2016年在溧阳市进行了机插秧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南粳51以行距11.0~12.0cm进行栽插较为合理。
  关键词:南粳51;机插;密度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99-02
  南粳51(原名南粳9414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为探索该品种在溧阳范围内合适的种植密度,2016年依托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南粳系列优质稻米清洁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笔者特开展了南粳51不同机插密度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6年在溧阳市埭头镇何家桥村种粮大户胡顺保承包种植的土地上进行。前茬作物为小麦,5月26日微喷灌硬地硬盘育秧,6月10日机插。试验按株距的不同设18.0cm、16.0cm、14.0cm、12.0cm和11.0cm5个处理,各处理行距均为30cm,每穴苗数平均3.8个左右。该试验为大区对比试验,每个小区面积为0.133hm2,不设对照和重复(见表1)。
  各处理肥料施用情况相同,施纯氮(N)225.9kg/hm2,磷肥(P2O5)63kg、钾(K2O)72kg;N∶P2O5∶K2O=1∶0.28∶0.32;基肥∶追肥=3∶7。基肥施用尿素150kg/hm2和有机肥3 750kg/hm2;追肥为7月14日施用16-16-16复合肥300kg/hm2;8月2日施用26-10-16复合肥150kg/hm2和尿素150kg/hm2。各处理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统一的水浆管理与病虫草防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插密度对叶、蘖等苗情动态的影响
  2.1.1 对主茎总叶数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单株总叶数在17.0~17.3叶,其中处理4最高为17.3叶,处理1和3同为17.1叶,处理2和5同为17.0叶。各处理间总叶片数基本无差异。
  2.1.2 对茎蘖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茎蘖都稳步增长,群体随密度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高峰苗以处理5最高,达474.0万/hm2,其次为处理4、3和2,分别431.65万/hm2、408.6万/hm2和389.1万/hm2,处理1最低,为381.3万/hm2。
  2.1.3 对成穗率的影响 由表2可以得出,成穗率以处理4最高,达79.3%,其次为处理3、2和5,分别为77.2%、74.4%和73.8%,最低为处理1,为71.0%。
  2.2 不同栽插密度对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表3表明,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产量开始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处理4产量达到最高点,为9 523.8kg/hm2,而后开始下降,处理5的产量为9 215.5kg/hm2,处理3的产量位居第3位,为9 120.0kg/hm2,处理2的产量位居第4位,为8 567.6kg/hm2,处理1为最低,仅为8 415.0kg/hm2,比处理4减少了1 108.8kg/hm2,减11.6%。进一步分析产量因子,不同密度之所以产生产量差异,主要是影响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而千粒重变化很小。有效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上升趋势很明显,处理5的有效穗数最多,达到349.8穗/hm2,处理1的有效穗数最低,为270.75穗/hm2。每穗总粒数、实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处理1的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均最多,分别为119.6粒和111.8粒,结实率方面,5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是很大,结实率最高的为处理2,为94.7%,仅比最低的处理1的93.5%高出1.2个百分点。处理1和2千粒重均为27.8g,比最小的处理5的千粒重27.5g重0.3g,仅增1.08%,可以认为对产量的差异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过度提高栽插密度,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变差,穗型下降幅度较大,因此机插密度适宜,则穗多粒足、产量较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观察南粳51生长的过程表明,南粳51品种集优良食味品质、条纹叶枯病抗性和高产于一身。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管理措施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南粳51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在栽插株距12.0cm以前,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上升,以栽插株距12.0cm最高,但是栽插株距减少到11.0cm时,产量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还是高于栽插株距14.0cm、16.0cm和18.0cm。因此,机插密度适宜,则能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产量较高。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对千粒重影响很小。由于本试验机插密度的高低是通过机插株距的不同来表现的,根据本试验结果,在溧阳市当前环境下,尤其是规模种植大户种植南粳51作为优质大米开发的前提下,适当减轻补苗用工成本,南粳51的適宜机插行距为11.0~12.0cm。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介绍了2016年枞阳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重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095-02  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在给小麦的产量造成损失的同时,还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即呕吐毒素DON)为主的真菌毒素,对人畜都有较大的危害,直接对人
这些年来,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形势严峻、矛盾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党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政治自信和政治定力,强化党的政治纪律。新时期,强化党员干部严守党的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工行在国内最早完成数据大集中,它的银行卡业务独立最早,并且是目前唯一将电子银行分离出去独立核算的银行。除了业务,近年来工行在品牌推广方面同样
摘 要:为进一步丰富江苏徐淮地区小麦种质资源,从澳大利亚引进了46份小麦种质,进行了穗粒数、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进资源的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穗粒数较多、千粒重高、株高高等特点。对材料间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共有10对性状达到显著性相关。该套资源在欧氏距离6.50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Ⅵ大类群,为进一步配置杂交组合提供选择基础。为充分利用好这套资源,应从分子遗传学方
摘 要:为了探索天长市场上几种新型杀菌剂对新麦21赤霉病的防效,特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6%氰烯菌酯·12%戊唑醇SC、15%氰烯菌酯·5%己唑醇SC、8.5%戊唑醇·26.5%福美双SC、25%氰烯菌酯SC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高于70%甲基硫菌灵WP的,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推廣应用,生产中赤霉病流行的年份建议取代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使用。  关键词:新麦21;小麦赤
【正】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管理也是生产力,对技术开发的有效管理,不仅能推动技术市场的发展,而且会促进科学技术尽快转变为生产力。由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技术市场的
当Google成为搜索的一个符号,搜索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中国的百度们赚得盆满钵盈时,一搜.搜狗开始成为市场的搅局者,究竟是技术重要还是商业模式或者用户体验更重要?
给出了传统WebGIS实现方法,并通过对其比较分析得出,无论是基于服务器端模型的实现方法,即CGI、Server API、Java Servlet;还是部分基于客户端模型的实现方法,即Plug in、ActiveX、Java Applet,都存在各自的缺点,都在空间数据模型上存在缺陷,而基于XML技术的WebGIS正好可弥补这些缺点,可解决传统WebGIS所存在的问题。
摘 要:连云港市是江苏省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之一,针对当前全市農作物生产过程中水肥利用率偏低和化学农药使用量过多的问题,为提高园艺作物水肥利用率,开展了水肥一体化使用技术工作研究和示范工作。通过试验、示范研究水肥一体化应用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并在赣榆、东海和灌云等地建立水肥一体化综合展示基地。通过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减少农田灌溉水、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