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塞罕坝客源市场现状,并对客源市场进行定位,预测客源市场。在此基础上对塞罕坝发展进行了定位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塞罕坝;旅游市场;分析;定位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101-02
1 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塞罕坝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北京、天津等周边城市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出游动机也更加明显,近郊生态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加上国家法定假期“小黄金周”的增多,近郊游市场潜力巨大。2015年塞罕坝接待游客总人数44.71万人次,2016年塞罕坝接待游客总人数49.07万人次,同比增长9.75%。2017年塞罕坝接待游客总人数44.19万人次。
2 客源市场定位
通过一二三梯队的差异化景区景点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展示、自然教育;体育运动、森林康养;森林休闲、森林观光等差异化旅游产品打造,将以观光避暑为主的大众客源细分,精准营销,使塞罕坝成为主题鲜明,特点突出,内容丰富,与周边景区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分析塞罕壩现有的客源市场结构和规模,周边城镇居民的出游特征等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和发展定位,森林公园的客源市场分为三级:(1)一级市场:北京、天津、承德3个城市,主要发展避暑休闲和度假养生游。可以考虑加大与中小学、高校等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合作,为学生实习、科研、摄影团队等提供场所。(2)二级市场:以河北省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张家口等其他城市及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城市为主,发展传统观光、休闲、度假旅游。(3)三级市场:以周边省市为主的机会市场、远距离的团队市场及境外游客市场为主。应注意加强与旅行代理商和旅行社的合作,增加团队客源。
客源市场按出行方式分为团队游、自驾游和公交游3种类型:(1)团队游:以旅行社为主,还包括企事业单位商务旅游、各种青少年活动等,可以享受一站式的旅游专业服务。(2)自驾游:基于私家车快速增长,自驾车出游比例大幅提高,家庭、亲朋好友、年轻人结伴出游更普遍。在人们自驾游经验丰富的情况下,自驾游的行程逐步拉长,以中心城市为出发点的自驾游线路向外辐射。(3)公交游:乘坐公共交通旅游的主要是散客,公交出游成本低、乘坐方便等优势一直以来受到散客的青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公交系统更发达,为中老年人、青少年、家庭等乘坐公共交通旅游提供了方便。
3 客源市场预测
根据塞罕坝现有旅客规模、发展趋势及周边经济发展环境,游客规模预测如下:
(1)近期。近期保持平稳发展,递增率拟定为 10%~12%,预计到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59.87万人次。
(2)远期。受益北京冬季奥运会,将带动北京、张家口及周边城市的旅游热度,2021年与2022年递增率拟定为12%~13%,预计到2022年,游客人数达75.79万人次。
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到规划期末的游客量预计将达到75.79万人次,完全在林场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不会对塞罕坝林场环境造成危害。
4 发展定位
践行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神,传承塞罕坝精神,将塞罕坝生态旅游作为面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面向国民倡导绿色发展生活方式和进行国民生态理念教育的专业基地、面向游客寓教于乐传播塞罕坝精神的鲜活旗帜。
4.1 塞罕坝使命 (1)面向世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国际借鉴意义的重要实践。(2)面向国民。向国民讲好“两山理论”,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国民生态理念教育。(3)面向游客。用旅游的方式,寓教于乐的传播塞罕坝精神和塞罕坝事迹,让游客深度理解塞罕坝精神。
4.2 特色旅游 在塞罕坝良好自然资源本底下,重点打造以自然教育体现主题特色、越野运动丰富自然互动体验、森林康养提升产业品质、生态露营展示环境优势,突出彰显塞罕坝生态旅游品质特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指示。
4.3 大众旅游 塞罕坝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塞罕坝精神”、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国有林场建设标兵”。故塞罕坝是面向大众,以科普宣教和精神团建为发展主要对象的大众旅游。
4.4 局部旅游 因特殊的生态区位和重要的生态作用,塞罕坝林场主要的功能定位为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做好森林资源经营、保护与管理;林场范围内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红线需严格遵守,只能科学合理的利用生态红线范围之外的区域。
5 发展策略
5.1 塞罕坝精神弘扬手段创新 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项目、配套服务和宣传展示等多维度宣传塞罕坝精神,弘扬手段从目前的室内展馆展示转变为室内外展示体验相结合。室内以科普展示、集散休憩、多媒体、VR展示、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同时精致化建筑设计,提升展览品质;室外从游览时长方面,规划设计相应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一日游、三日游等设置不同的体验深度;日夜周期方面,在防火相关安全红线和防火措施的保障下,增设地窝子、生态露营地等野外露营项目,延长体验时长,丰富体验维度。从而将塞罕坝精神的弘扬由静态为主的宣教展示向双向互动、增加趣味性转变;由相对单一的宣传展示模式向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发不同展示产品转变;由平面展示、标本模型展示向多媒体、模拟仿真、游戏互动转变。
5.2 提升挖掘生态文化和历史人文内涵 挖掘塞罕坝在旅游方面未完全开发的自然条件资源、观光游憩资源和民族历史资源。在七星湖、泰丰湖、神龙潭等景区提升生态文化内涵,体现森林景观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丰富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将游客与自然互动作为主要开发方向;在点将台、木兰秋狝等目前交通便利、有一定知名度基础的景区,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内涵,增设各类博物馆、民俗体验项目等内容,全方位展示塞罕坝生态文化与历史人文特色,在生态红线的安全范围下,构建旅游核心体验区;在冬季丰富的冰雪资源条件下,严守防火和安全要求,限制活动区和开放期,点状开发滑雪活动,延长旅游季。 5.3 丰富生态旅游产品项目 以自然认知为核心,越野运动和森林康养为特色,形成在弘扬塞罕坝精神基础上的多样化、细致化的生态旅游特色产品。自然教育产品以与大学或科研机构、NGO组织和媒体合作为基础,在科研技术方面,活动执行方面、宣传和客源导入方面深度合作,形成以自然观察课程(自然植物认知、科研踏查展示等)、专业化的活动项目(野外救护教育、天文观测等)和多种竞赛(摄影竞赛、作文竞赛等)为主体,针对学校、家庭、亲子和各类爱好者,构建完整的自然认知教育体系,同时积极申请政府支持和教委批准打造定向教育基地。同时丰富以森林和生态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产品,森林康养项目引入森林步道、森林体验等专业活动;越野运动引入生态露营地、森林自行车越野、森林马拉松等专业活动。从而将塞罕坝生态旅游与森林旅游新趋势紧密结合,打造出与围场周边差异化的旅游体系。
5.4 打造层次化的景区发展结构 改变目前平面化的景区景点结构,构建不同层级的旅游景点体系,形成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层次分明的复合型景区景点结构。第一梯队:升级改造林场场部及周边塞罕坝精神体验核心景区,七星湖—泰丰湖生态文化体验核心景区,木兰秋狝和亮兵台历史人文核心景区;第二梯队:完善丰富神龙潭和滦河源夏季休闲体验景区,滑雪场冬季运动和年味体验核心景区,新建一龙泉和二龙泉区域体育运动拓展区;第三梯队:修缮和美化赛罕塔,赛罕敖包,五彩斑斓,各分场场部等其他景点;打造自然教育线路,汽车自驾线路,绿色骑行线路,森林步道线路;围绕第一和第二梯队,建设汽车营地、星空露营地、夜间夏令营等特色营地。
5.5 提升旅游旺季接待能力 在住宿、餐饮、园区基础设施方面,以提高固定区域增容(空间范围不变,增加道路密度和吃住接待能力)与新建景区相结合;交通体系丰富(自驾体系、摆渡体系、自行车绿道、游步道)与小景点建设相结合;游客分流、生态安全与智慧景区建设相结合。
5.6 提升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水平 与专业企业合作,建立场内固体垃圾收集和场外垃圾统筹处理的固体垃圾处理体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建立以林场场部为核心,各个景区景点为单位,分散式的污水就地处理净化体系;确保游客增容与智慧景区建设、防火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相结合。从管理机制、空间管理、基础设施以及智慧景区建设等方面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环境保护与安全保障体系。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塞罕坝;旅游市场;分析;定位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5-0101-02
1 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塞罕坝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北京、天津等周边城市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出游动机也更加明显,近郊生态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加上国家法定假期“小黄金周”的增多,近郊游市场潜力巨大。2015年塞罕坝接待游客总人数44.71万人次,2016年塞罕坝接待游客总人数49.07万人次,同比增长9.75%。2017年塞罕坝接待游客总人数44.19万人次。
2 客源市场定位
通过一二三梯队的差异化景区景点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展示、自然教育;体育运动、森林康养;森林休闲、森林观光等差异化旅游产品打造,将以观光避暑为主的大众客源细分,精准营销,使塞罕坝成为主题鲜明,特点突出,内容丰富,与周边景区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在分析塞罕壩现有的客源市场结构和规模,周边城镇居民的出游特征等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和发展定位,森林公园的客源市场分为三级:(1)一级市场:北京、天津、承德3个城市,主要发展避暑休闲和度假养生游。可以考虑加大与中小学、高校等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合作,为学生实习、科研、摄影团队等提供场所。(2)二级市场:以河北省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张家口等其他城市及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城市为主,发展传统观光、休闲、度假旅游。(3)三级市场:以周边省市为主的机会市场、远距离的团队市场及境外游客市场为主。应注意加强与旅行代理商和旅行社的合作,增加团队客源。
客源市场按出行方式分为团队游、自驾游和公交游3种类型:(1)团队游:以旅行社为主,还包括企事业单位商务旅游、各种青少年活动等,可以享受一站式的旅游专业服务。(2)自驾游:基于私家车快速增长,自驾车出游比例大幅提高,家庭、亲朋好友、年轻人结伴出游更普遍。在人们自驾游经验丰富的情况下,自驾游的行程逐步拉长,以中心城市为出发点的自驾游线路向外辐射。(3)公交游:乘坐公共交通旅游的主要是散客,公交出游成本低、乘坐方便等优势一直以来受到散客的青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后公交系统更发达,为中老年人、青少年、家庭等乘坐公共交通旅游提供了方便。
3 客源市场预测
根据塞罕坝现有旅客规模、发展趋势及周边经济发展环境,游客规模预测如下:
(1)近期。近期保持平稳发展,递增率拟定为 10%~12%,预计到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59.87万人次。
(2)远期。受益北京冬季奥运会,将带动北京、张家口及周边城市的旅游热度,2021年与2022年递增率拟定为12%~13%,预计到2022年,游客人数达75.79万人次。
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到规划期末的游客量预计将达到75.79万人次,完全在林场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不会对塞罕坝林场环境造成危害。
4 发展定位
践行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神,传承塞罕坝精神,将塞罕坝生态旅游作为面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成果、面向国民倡导绿色发展生活方式和进行国民生态理念教育的专业基地、面向游客寓教于乐传播塞罕坝精神的鲜活旗帜。
4.1 塞罕坝使命 (1)面向世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国际借鉴意义的重要实践。(2)面向国民。向国民讲好“两山理论”,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国民生态理念教育。(3)面向游客。用旅游的方式,寓教于乐的传播塞罕坝精神和塞罕坝事迹,让游客深度理解塞罕坝精神。
4.2 特色旅游 在塞罕坝良好自然资源本底下,重点打造以自然教育体现主题特色、越野运动丰富自然互动体验、森林康养提升产业品质、生态露营展示环境优势,突出彰显塞罕坝生态旅游品质特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指示。
4.3 大众旅游 塞罕坝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塞罕坝精神”、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国有林场建设标兵”。故塞罕坝是面向大众,以科普宣教和精神团建为发展主要对象的大众旅游。
4.4 局部旅游 因特殊的生态区位和重要的生态作用,塞罕坝林场主要的功能定位为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做好森林资源经营、保护与管理;林场范围内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红线需严格遵守,只能科学合理的利用生态红线范围之外的区域。
5 发展策略
5.1 塞罕坝精神弘扬手段创新 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项目、配套服务和宣传展示等多维度宣传塞罕坝精神,弘扬手段从目前的室内展馆展示转变为室内外展示体验相结合。室内以科普展示、集散休憩、多媒体、VR展示、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同时精致化建筑设计,提升展览品质;室外从游览时长方面,规划设计相应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一日游、三日游等设置不同的体验深度;日夜周期方面,在防火相关安全红线和防火措施的保障下,增设地窝子、生态露营地等野外露营项目,延长体验时长,丰富体验维度。从而将塞罕坝精神的弘扬由静态为主的宣教展示向双向互动、增加趣味性转变;由相对单一的宣传展示模式向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发不同展示产品转变;由平面展示、标本模型展示向多媒体、模拟仿真、游戏互动转变。
5.2 提升挖掘生态文化和历史人文内涵 挖掘塞罕坝在旅游方面未完全开发的自然条件资源、观光游憩资源和民族历史资源。在七星湖、泰丰湖、神龙潭等景区提升生态文化内涵,体现森林景观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丰富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将游客与自然互动作为主要开发方向;在点将台、木兰秋狝等目前交通便利、有一定知名度基础的景区,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内涵,增设各类博物馆、民俗体验项目等内容,全方位展示塞罕坝生态文化与历史人文特色,在生态红线的安全范围下,构建旅游核心体验区;在冬季丰富的冰雪资源条件下,严守防火和安全要求,限制活动区和开放期,点状开发滑雪活动,延长旅游季。 5.3 丰富生态旅游产品项目 以自然认知为核心,越野运动和森林康养为特色,形成在弘扬塞罕坝精神基础上的多样化、细致化的生态旅游特色产品。自然教育产品以与大学或科研机构、NGO组织和媒体合作为基础,在科研技术方面,活动执行方面、宣传和客源导入方面深度合作,形成以自然观察课程(自然植物认知、科研踏查展示等)、专业化的活动项目(野外救护教育、天文观测等)和多种竞赛(摄影竞赛、作文竞赛等)为主体,针对学校、家庭、亲子和各类爱好者,构建完整的自然认知教育体系,同时积极申请政府支持和教委批准打造定向教育基地。同时丰富以森林和生态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产品,森林康养项目引入森林步道、森林体验等专业活动;越野运动引入生态露营地、森林自行车越野、森林马拉松等专业活动。从而将塞罕坝生态旅游与森林旅游新趋势紧密结合,打造出与围场周边差异化的旅游体系。
5.4 打造层次化的景区发展结构 改变目前平面化的景区景点结构,构建不同层级的旅游景点体系,形成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层次分明的复合型景区景点结构。第一梯队:升级改造林场场部及周边塞罕坝精神体验核心景区,七星湖—泰丰湖生态文化体验核心景区,木兰秋狝和亮兵台历史人文核心景区;第二梯队:完善丰富神龙潭和滦河源夏季休闲体验景区,滑雪场冬季运动和年味体验核心景区,新建一龙泉和二龙泉区域体育运动拓展区;第三梯队:修缮和美化赛罕塔,赛罕敖包,五彩斑斓,各分场场部等其他景点;打造自然教育线路,汽车自驾线路,绿色骑行线路,森林步道线路;围绕第一和第二梯队,建设汽车营地、星空露营地、夜间夏令营等特色营地。
5.5 提升旅游旺季接待能力 在住宿、餐饮、园区基础设施方面,以提高固定区域增容(空间范围不变,增加道路密度和吃住接待能力)与新建景区相结合;交通体系丰富(自驾体系、摆渡体系、自行车绿道、游步道)与小景点建设相结合;游客分流、生态安全与智慧景区建设相结合。
5.6 提升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水平 与专业企业合作,建立场内固体垃圾收集和场外垃圾统筹处理的固体垃圾处理体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建立以林场场部为核心,各个景区景点为单位,分散式的污水就地处理净化体系;确保游客增容与智慧景区建设、防火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相结合。从管理机制、空间管理、基础设施以及智慧景区建设等方面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环境保护与安全保障体系。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