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jdhnaliuh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首先,高校的科研成果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高等教育与社会期望相差较大。其次,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难,而国家发展所需的一些重要领域的专门人才又十分缺乏。再次,学生数量大幅上升,而高校教学资源短缺。科研和教学是支撑优秀高校教育的两大支柱[1],而教学是高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活动形式,因此要提高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亟需实现高校教学的有效性。有研究表明,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复杂多维的结构[2],需要从不同角度来思考,本文分别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如何实现我国高校的教学有效性。
  
  高校教师的有效教学
  
  教学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汉语中“教学”的概念偏重于“教”,因此,在我国教师一直是权威的代表,教学实际是单方面的教师的“教”,这容易导致“一言堂”。而相对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缺乏教学理论、策略,尽管他们大都具有很高的学历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却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此外,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且专业门类繁多,分成有文、理、工、农、医等,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受所教科目的影响,要实现有效教学难以提供一条统一的途径。据此,高校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树立高校教师的教学信念
  教学信念是深层或内在的信念形态的教学观念,是教师心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学理想,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十分有助于形成有效教学。而实际上许多高校教师尽管在谈到现代教学思想时有许多独到见解,但一旦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又会固守常态,难以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要改变此种现状,要注意将教学观念变革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统一起来[3]。一方面,在理论上要求合理、正确;另一方面,要满足现实条件,有实现的可能性。其中,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教学观念变革是有效树立起高校教师教学信念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观念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由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观向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科学教学观转变。
  二是由教师中心的教学关系观向注重师生交流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
  三是由科学主义的教学评价观向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观念转变。
  (二)建立教师教学集体,建立起教师的“场”
  教师群体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对群体中的教师个体产生影响,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教师群体可以形成具有向心力的 “场”,教师个体在场中能更容易的获取一定的教学思维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是,高校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凸现高校科研价值,因此高校往往容易忽视教学质量在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高校教师主要依靠个人观念来决定自己的教学方式,很少吸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思想等。这容易造成教师个体的教学观念的保守与僵化,因此,在高校中也应建立起适宜的教师教学集体。对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可由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师教学团队,在相互信任、尊重个性、扶持多元化的基础上积极合作探讨教学经验、思想[3]。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受高校自身条件限制,任课老师数量一般较少,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尝试由相关研究方向的老师组成小组,定期开展研讨工作,总结研究方向最新动态及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将专业知识内化。
  (三)注重专业特色,根据自身条件及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种类主要有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类,又各自细分了很多的专业方向。在基本教学理念上,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可以遵循,但由于各个专业研究内容、方法的不同,不可能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高校要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根据各专业的自身条件及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
  1. 科学领域专业的有效教学
  对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科学领域的专业,在教学中强调实践、实验或调查工作。教学的重点相对要放在实验教学和实习上。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做到了这一点,大学实验室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各种实习活动也都相应开展。但是随着科学知识的快速增长,原有的实验条件及设备渐渐难以满足需求,许多实验室工作流于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支配指导试验学习,学生难以从实验中真正感受到研究的乐趣。基于此,应适当改变教学策略,例如在实验中引入开放性研究、项目设计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兴趣,更深层的研究问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团队意识等。
  2. 非科学领域专业的有效教学
  对于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在教学中多强调思辨、记忆、理解等,虽然也需要一定的调查研究,但实践中往往会采用封闭式教学方式,课程目标重知识、轻情感;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用;课程设置重预设、轻生成;课程评价重结论、轻过程[4]。要提高这些专业的教学有效性,首先应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其次,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在保持原有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前沿的思想,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再次,应改革评价方式,不能仅凭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就给学生的学习结果下定论,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
  
  在高校中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英语中教(teach)和学(learn)指两种不同的活动[5],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实现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技巧等方面作出努力,而且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高校教学更应如此。高校学生相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于学业、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对教师的观点盲目听从而不能试图发展自己的想法等。国外许多高校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改革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高校也可以尝试引入这一教学理念,将视角由教师转向教学的另一主题——学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力的平衡[6],改变教师传统角色
  以往教师的权威被视为理所当然,教师对课堂的控制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力严重失衡,这种情况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能力解决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在高校中,有些知识并不具有极强的确定性,教师有可能担心如果不能绝对控制课堂,自己的权威会受到挑战。这样会导致高校课堂成为任课老师的个人舞台,学生的思想容易被禁锢,难以实现个性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因此,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找到权力的平衡点,一方面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一方面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将学生有能力使用的权力转移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自己作出正确的决定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有利于培养出积极、自信、有责任的学习者。
  (二)加大课程内容中以问题为中心的结构的比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信息的加工、记忆和提取以及问题解决三方面。高校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为学生提供信息,而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未知的问题。因此,要加大课程内容中以问题为中心的结构的比重,这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通过问题解决习得高级规则,以应用在其他的学习中。在认知心理学中,问题解决也被看作是获得智慧技能的最高成就的主要途径[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又要对学生予以高度关注,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要仅仅公布正确结果,因为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已经积淀了相关信息,这时应按照认知的心理特点,逐步启发,提供策略,尽可能使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的具体全过程。
  (三)通过制定政策或改变课堂氛围,使学生接受学习的责任
  目前我国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工作,而往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一方面会对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忙于应付,一方面又要为工作问题而烦恼,因此需要制定一些政策或改变课堂氛围,使其接受学习的责任。从政策方面来说,可以尝试实施以规定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依靠外部动力的教学方法。例如规定学生必须到课、按时交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遵守校规;对于学习常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则凭借外部动力来激发学习,例如可以使用定期的小测验使学生保持学习状态[6]。从改变课堂氛围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可以对学生学习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的环境,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中按照自己的需要有效的学习,并进一步对周围的同学产生良性的影响。
  
  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对有效教学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情境即具体教学环境等场组成,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靠场来实现的。大学课堂教学场指一种特殊教学形态和空间,是由构成大学课堂教学的各部分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因传递和交换知识、技能以及情感而产生的,对师生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场具有整体性、开放性、情境性、自组织性、不确定性、创新性等特点,可以产生激励效应、感染效应、调控效应、凝聚效应及“蝴蝶效应”[8]。有效的教学,可以形成强大的课堂教学场,使教学双方都能达到最佳境界。所以,要构建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的大学课堂教学场,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积极拓宽大学课堂教学场中的知识、技能、情感的来源
  在课程内容建构上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及时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同时更要激发场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大学课堂教学场本身能产生各种新的知识、技能,师生间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二)增强场内部各因子间及场与外界间进行知识、技能、情感交流的渠道
  这主要表现为对大学教学媒体的正确利用,一方面要利用好现有的大量教学媒体,另外还需要开发新的教学媒体作为补充。但应注意到,对新型教学媒体的应用不能盲目,还应结合课程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否则也可能使多媒体设备成了“翻书机”,使课堂教学成为“放映幻灯片”[9]的过程。
  (三)注重交流、合作及对话
  对于大学课堂教学场中常规的交流渠道也应十分重视,增强师生间、生生间、学生群体间的课堂交往、合作及对话。课堂教学中大学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主动关爱、信任、尊重学生并与学生有效交流,与学生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传递信息,从而形成融洽关系。
  
  参考文献:
  [1] [德]巴把尔·玛提如,安娜·目瓦格,塞利特巴·路斯.让你的教学更精彩——高校教师教学指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2] 柳恒超,许燕,赵会春.国外学生评价教师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7(6) .
  [3] 孔垂谦,熊卫华.大学教学观念变革的实践基点[J].江苏高教,2005(5).
  [4] 罗岩.高师教育学课程目标的建构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教育科学,2007(3).
  [5]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8.
  [6] [美]玛丽埃伦·韦默著,洪岗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7.
  [7] 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8.
  [8] 刘松武.大学课堂教学场论.硕士论文.长沙:中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
   [9] 刘黎清.论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5).
其他文献
教师应当把教学当作自己的生活,这是当前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对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主要的存在空间,教师是学生主要的社会交往对象,因此,教学虽然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但学生在上学阶段主要过的是教学生活。所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  “教学生活”一词不仅是一种角色期望的表达,它还隐含了一些教育的规律。生活就是生存、活着,又不仅仅是生存、活着,因为生存、活着是为了生活,但生活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活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要求高校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效果要加强,用人单位也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人才,这就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改革,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加强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是只靠理论教学就可以达到的,它们同样离不开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教学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提倡和推崇,那么如何实现课堂中的有效对话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虽然学者们对对话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对有效的对话教学关注却不够,究竟什么样的对话才是有效的对话?只有明确了有效对话的真正含义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远离那些干扰学生学习的假对话,真正提高教学效益。    “有效”的一般意义    讨论有效对话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明确什么是“有效”,即有效一词的内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Alice Walker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该作品运用了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的叙事手法.纵观近些年来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女性意识,象征手法运
众所周知,电子支付现在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支付方式之一,。这种新型的虚拟交易方式所行进的步伐越来越快,它披荆斩棘,破旧立新,彻底改变传统的商务发展模式,并在很短
分析了湖北省玉米生产的现状 ,2 0 0 0年玉米供求形势与任务 ,提出了 2 0 0 0年发展玉米生产的主要措施 :①地膜覆盖 ,配套服务 ;②规范种植 ,增加密度 ;③测土配方 ,增施肥
萧伯纳的《卖花女》是一部反差幽默的典范之作.作品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实则暗含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反差幽默的运用增强作品的讽刺性与幽默性.
罗老师 :我是个农村妇女 ,特别喜爱《农村发展论丛》实用版 ,只要一拿起这本书就很难放下。罗老师 ,我现在有些问题弄不明白要向您请教 ,我家已承包10亩荒山 ,树洞已挖好 ,可现
谈锡永,1935年生于广州,原藉铁岭。为八旗世家子弟,自小浸淫国学,尤喜佛学,受宁玛派教珠法王教导,精通如来藏思想,著作等身,深受国际佛学家重视。国画先后受教于隔山派大师张
设计性物理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能更好地组织和开展设计性物理实验,有必要对设计性物理实验的学习方法与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环境,构建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体系,是深化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