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期待呼唤课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需要改革,语文教育改革更是迫在眉睫。顶层设计的思想要贯彻到一线教育阵地,困难重重,我们眼下的教育被高考绑架了,而扰乱我们教育的因素又很多——社会现实,分数魔咒,电子产品,娱乐新闻,被歪曲了的教育生态。所以,当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就尤为重要,关系到今后语文教育的成败,是讨论的熱点,感积于心,是为呼唤。
  关键词:语文;课程;高考;素养
  2003年4月第1版,2003年7月第2次印刷的《语文课程标准》由四部分构成: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录。我知道,当下对所有的高中语文老师来说,高考试题才是重中之重的,而对什么课标,基本是不会去考虑的,有时甚至连考纲也不会去过问,几年的考纲都没怎么变,有可读性么?有很多解读,也就只是解读而已!至少高三这一年,是不会有什么接触的。我们还要想到的是另一个问题,好像高考试题与课标是两个互不联系的文本,根本就没什么可解读的,绝大多数老师关注的只是当年那几套高考试题,还有就是考纲里的样卷而已,也许这就是应试教育的真正弊端。
  而今,听说只有新课程标准了,再也没有考纲和样题了,考什么是命题人的事,教什么是老师的事,二者的交集就是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即将出炉,所以我很期待。
  但不管怎么变,愚以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的四个任务是不会改变的:听懂别人说的话,说出别人能听懂的话;读懂别人的文章,写出别人能读懂的文章。这四大任务,可以用二二式来表示,第一个二就是主动和被动,第二个二就是口语和书面语,无论哪种分法,中心任务就一个——交流。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方法有多少,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教会学生交流。学生写作文的目的也是交流,表达的目的还是交流,那么表达与交流这两个概念是可以只保留一个的,只不过我们应该要让交流达到更高的目标,也可以说是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交流后要能产生共鸣。
  粗略地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其核心词汇有:凝练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合格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和高考,自主招生考试;选修Ⅰ和选修Ⅱ;学而不考,学而备考;好用,管用;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增加教学,评价案例,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凸显标准教学和评价;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工具性;生活,学习,工作;中华文化,民族凝聚力,创造力;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振兴;外显功能,隐性品质;思维,审美,整合。现为征求意见稿,分七大板块——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实施建议,附录。教学的目标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任务群。
  新课标有一个核心词语——任务群。也就是我们的教学任务是以任务群的形式出现的,如果要给新课标下个定义,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着手,都好像有点难度。当然我们肯定会清楚,语文教学的载体依然是教材,目前与新课标配套的教材还没出现,我在网上看了新课程标准后,一片茫然,可是再茫然,也得去探究和思索。语文外延很宽,很早就有人说过,语文就是生活,可是能不能反过来说呢?生活就是语文显然是不对的,毕竟生活的外延要比语文宽广得多。不过要让学生学好语文,肯定离不开生活,生活应该是学语文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产生共鸣,那就得让语文从生活中来,让学生对语文有亲近之感。语文的内涵是什么,从关键词汇里我堆成了一句话:语文是具有人文和工具性,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继承革命的、优秀的、历史的、传统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外显功能,内涵品德,使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得到发展的,培养各种考试能力的,振兴民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群。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交流,交流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产生共鸣。我们当下的教学,以高考为归宿,而语文的高考时效性极低,所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劲头很不足,也就是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原因就是语文课堂的高考共鸣是很难达到的,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围绕高考进行,好像又失去了根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天的高中语文老师是有些悲苦的,语文一步步被边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新课标出来后,会怎么样呢?
  笔者以为,如果要克服当下的语文困境,除了语文教学工作要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外,还要让学生产生喜欢和共鸣的心理,要有一种学语文的心理预期,绝不能形成当下的高考心理预期。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悖论——学语文就是要为高考服务,而学了以后考试又不能及时见效。最终就导致学生不学而考,学了也考不好的局面。至于文化传承,好像太过于遥远,与语文课堂很难牵连,自然就与共鸣难以结缘了。
  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共鸣,就是要让学生学了觉得有趣,有用,有文化,有内涵。所以,老师教学时不要被高考绑架,也就是不能只围绕高考试卷进行,而要以素养为中心,进行古今中外的文化传授。倘若没有了考纲,不看高考试题(每年的考题内容与形式都不同,也没有大批的考题分析专家),自然学生与老师都会远离考卷,亲近新课程标准。这样就会真正做到教者不管其题,命题者不问其教的内容。学生以教材为蓝本,以文化为载体,尽全力地去学,去修养,不但有趣,而且有用,还尽头十足地在学,该多好!但愿这不是远景,不只是规划,而真正能落到实处。
  因此,高考改革成功与否,除了与新课程标准有关外,更多的是与高考的命题内容和形式相连,作为一名高中语文工作者,真的呼唤课标,期待满怀,信心十足。核心是高考的命题,必须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试题的翻新,命题范围可定,但试题的形式必须不定,应做到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最终达到我们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不为考题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丰富,从而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走进文化的殿堂,徜徉流连。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2003).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2017核心素养版).
  作者简介:易远科,重庆市,重庆市南坪中学校。
其他文献
目前对治疗肾小球硬化的研究是国内外肾脏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的研究显示,中药在这一领域具有很大物潜力。汉防己甲素是从粉防己科千斤藤属植物粉防己的根块中提取的一
随着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对于学生
摘 要:在现如今这个经济发展飞速,对孩童知识越来越重视的时代,大学生不再是十几年前的“稀有品”,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日趋增加,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本就不容忽视的问题变得更为重要,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四个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出现该类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加以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从古到今,人类对自身的健康问题都是非常重视的。随着人类文明
摘 要:本文基于地理学科作为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高考中也占据较为关键的地位,针对新高考形式下的地理教学,构建有效的心理地图,抓住核心知识、调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策略  一、 问题提出的宏观背景  2014年9月,我省出台了新高考改革方案,考试模式由原来的“3 X”模式转变为“3 3”模式,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