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人性与隐伏的革命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xi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俄国白银时代的作家,一定不可绕过安德列耶夫。他的出众才华曾得到列夫·托尔斯泰、柯罗连科、勃洛克等同时代名家的赞赏,也获得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他的写作独具一格,在神秘幽深、细腻婉转的叙事中展现人性的复杂多样、现实的惨淡残酷,并浸透着深刻的哲理。安德列耶夫生活在一个动荡黑暗的社会,本身又是一位命运多舛的作家,有过三次自杀经历,对人生的诸多情感有着刻刀般的体验。他敏感,纤细,善于发掘人心深处的孤独忧伤、痛苦无奈以及恐惧决绝。这位“绝望厌世的作家”,深受尼采、叔本华的影响,是一位典型的悲观主义者,其小说代表作《在雾霭中》《瓦西里·费维斯基的一生》等,无不体现了对灵与肉、生与死等“该死的”人生意义的探讨。《走向迷蒙的远方》,亦是如此。单从标题,我们就不难看出作者的写作用意。透过主人公尼古拉逃出家庭,奔向迷蒙的远方,展示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决裂,同样也展示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小说孤独的人性与隐伏的革命气息交织合一,生命的起伏与时代的跌宕融为一炉,展现了尼古拉与家庭抗争、与命运抗争、与现世抗争的决绝和孤独,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尼古拉出生在一个富有之家,父亲是一位有“三家工厂,四幢房子,股票天天有红利”的大资本家。尼古拉却“从上到下恨透了”“并且不理解”这个看似奢华而体面的家。他性格沉郁,有独立的思想,果敢的行动,他的内心世界波涛汹涌,与外部现实有着极大的疏离感,他拒绝庸常之人包括他的家人走近他。他坚持自己追求的东西,傲慢冷漠,与人交谈极少。小说从头到尾笼罩在雾霾一般的人性孤立与漠然之中。作者在开篇写道:他在家里已经待了四个星期,而在这四个星期家里一直笼罩着惶惶不安的气氛。他住的房间“那几扇白门整体从里面反锁着,无声无息,好像门里没有任何活物一样”。尼古拉思想的前卫和孤绝自然造成了与现实的隔离。对家人来讲,他不过是“高高的、阴沉的身影”而已。惶恐不安的空气,如同冰冷的波涛在家里汹涌翻滚。这样的环境氛围,让整篇小说沉浸在神秘感和恐惧感之中。
   安德列耶夫沉痛地自白说:“世界无比宽广,而我却独自一人——病态的忧伤的心灵、混乱模糊的理智和病态而脆弱的意志。”作者借尼古拉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年尼古拉和几个同学因偶然的事情被工学院开除,由于父亲的关系,才没有受到更大的处罚。但激烈的谈话中,父亲的一巴掌让儿子离家出走。重回家中后与亲人的关系并未和解。孤独是一面高墙,无法逾越。当他刚回家中,父子相遇,场面尴尬冷漠,甚至勉强的笑容里有“一种敌意倏忽闪过”。父子二人单独在一起,尼古拉也拒绝回答父亲的提问,同时“依旧有莫名的恐惧和颤栗”。尼古拉与妹妹尼诺奇卡的关系也是如此。妹妹热情地讲起她在贵族女子中学的生活学习经历,可是尼古拉心不在焉,让尼诺奇卡失去了兴趣。曾和他一起骑马游戏的老仆人费诺根·伊万内奇听说他回来,尖叫着扑向他并想吻他,可是同样没有得到对等的回应。七年,时过境迁,尼古拉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单纯、热情,他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冰墙,彼此拒绝和固守,他变得更加冷静、冷漠甚至冷酷,让所有人都感觉到陌生和不可思议,寒气袭人。祖母带着哭腔乞求她和父亲讲和,留下。那个晚上,三个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终于获得了瞬间的和解……小说中这些细节都写得幽微真切,对人物内心世界刻画木入三分,很好地展现了人物丰富多维的心理活动。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少年离家出走的故事,其实只要我们稍稍联系和寻找一下社会背景,就不难发现尼古拉是一个孤单的清醒者,无奈的决裂者,一个对家庭绝望、人生茫然的悲观主义者,又是一个义无反顾走向迷蒙远方的革命者。小说表面抒写人性的孤独,内里滚动着革命的暗流。
   总之,《走向迷蒙的远方》隐伏的革命气息,非常含蓄,非常朦胧。尼古拉的日常言行以及与父亲的对话犹如夜空中透露出微弱的星光,隐约闪现革命的火光。小说的情节设计极为巧妙,层层悬念,步步伏笔,很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吸引着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结尾,就是尼古拉答应祖母留下来的那个夜晚,他再一次悄无声息地在冰雪一般的家庭氛围中决然出走:“尼古拉那高大的背影渐渐变小了,淡了,像是融化在了黯淡的烟霭里。又过了片刻,他就永远消失在让人惊恐不安的神秘的远方。”
   整篇小说情感基调神秘、阴冷、沉郁。深刻的孤独、彻底的绝望和盛大的迷茫包裹其中,让人读后唏嘘深思。
  责任编辑   婧   婷
其他文献
杨献平,河北沙河人。作品见于《天涯》《人民文学》《大家》《诗刊》《中国作家》等刊。已出版主要著作有《梦想的边疆——隋唐五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匈奴秘史》《沙漠之书》《生死故乡》《沙漠里的细水微光》《作为故乡的南太行》《历史的乡愁》,诗集《命中》等十多部,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最新文学排行榜,多次被各类选刊、年选和选集选载,先后获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单篇作品奖、全军优秀文艺作品奖、首届林语堂散文奖提名奖、在
期刊
高祐(1873-1955,字福堂,号崛山子)的《嵩洛草堂遗编》于2014年3月终于出版了。煌煌大作,厚重典雅。   8月的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不久,笔者拿到了高祐先贤的遗作,不由地想起了2010年7月22日的那次聚会。那次会议,笔者曾叨陪末座。地点是洛阳老城某饭店。事后回忆,应该是宋仁杰老先生张罗的,因为宋仁杰是高祐的学生,已经八十多岁了。两家私谊甚笃,为师爷(宋仁杰称高祐为师爷,因为他父亲也是高
期刊
人类朝向未来的行走,从来都如一个丢三拉四的孩子,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粗心受罚和补课。(尤其对东方中国那一群的粗野和狂傲,以为天下就是他们的天下样。)可更糟糕的事情是,几乎天下所有的国度都未曾料想到,2050年的35年前,在法国巴黎那次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布置的作业,本是新一轮的游戏与发牌,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首脑或代表,都到巴黎领走自己国家的那张作业牌,然后是口才竞赛和游览,低调的挥霍与品尝,最后再对外宣布
期刊
[摘 要] “民生思想”作为传统人本主义发展的精神积淀,是民生范畴在精神层面的生动反映。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由“物”到“人”,厘清“劳动异化”同“民生异化”逻辑关系,以追求“人的解放”为终极目的,开启了一个科学审慎思考民生问题的新视野。新时代,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围绕民生“社会实践性”的思想来源、“人民主体性”的价值取向、“有机整体性”的主体架构、“和谐同一性”的本质目标等方面,深化和
期刊
[摘 要] “范式”不是一个良好的哲学史学史术语,应采用叙事结构分析的方法。这一叙事结构分析框架包括时代任务意识、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解释、意识形态蕴涵解释、哲学气质这五个层次。在这一框架内的分析表明,中国哲学史书写中存在着三种理想类型,根据其所受指引的古代范例,前两种可以被称为争鸣书写模式和道统书写模式,第三种则是作为两者之混合形态的反向道统模式。在实验主义的研究传统内,胡著中国哲学史一方面开辟
期刊
[摘 要] 将心流体验、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相融合,建立大学生移动在线教育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理论模型。基于收集到的265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AMOS软件检验大学生移动在线教育学习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移动在线教育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期望确认通过满意度和感知有用性对大学生移动在线教育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产生间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微信使用行为影响的内部机制。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问卷简版、多维状态无聊量表和微信使用行为问卷对40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与无聊情绪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宜人性与无聊情绪显著负相关,与个体直接交流行为显著正相关;外向性与无聊情绪显著负相关,与个体直接交流行为、公众传播行为显著正相关;②神经质个性通过无聊情绪中的
期刊
两天没有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打电话,昨天母亲一接到我的电话就埋怨起来,问我这两天怎么没有向家里打电话?我解释说这两天事太多。母亲说:“太忙,打个电话的时间还是有的吧?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孩子他们都好吧?”“好,都好”。我赶快回答母亲。母亲听了我的话连说:“都好,就好,我跟你爸也放心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成为人父后更体会到这句话的浓浓深情。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了,以前一直是接送上学,为了锻炼他
期刊
农历已未年六月十五,正是大暑节气,白天气温高达37度,虽有徐徐南风,还是酷热难当。晚饭后,太阳已落下西山,月亮升起了老高,南风仍阵阵吹着,暑气消退了不少,已有些许凉爽的感觉。我家离村西头的水库约有30米,我搬了把小靠椅,到水库围堤上乘凉。   我居住的村庄叫党庄,水库紧挨着村庄,村里人都叫它“河坝”,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产物。在大集体年代里,人们都在生产队劳动,居住条件差,茅草房,没有电,夏日的
期刊
深植于洛阳古都的《牡丹》杂志,是一本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老刊物,一直坚持着鲜明的办刊宗旨,有着明确的办刊方向。它有着自己的特色,在数以百计的文学刊物中,颇具标识性。而2015年,又开辟了一个专门介绍外国文学的栏目“域外”,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   《牡丹》杂志刊载的这些作品都是首次翻译成中文,短则几千字,多则两万余字,从不同题材、不同角度反应了俄国白银时代的社会现实,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几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