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19世纪的大诗人缪塞的诗,读来是那样热情洋溢,真切感人,使人难忘;而缪塞和乔治·桑相爱的故事,亦为很多人知晓。
这两位诗人从热恋到结合初期,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当他们边旅行边创作,走到意大利威尼斯的时候,缪塞病倒了,而且病势日渐恶化,很快陷入了昏迷状态。整整一个月,乔治·桑和医生必须时常守候在他的床边。这两位看守者在静默的守候中,都不自觉地被对方的学问和修养所吸引,感觉到彼此是这样地投缘。后来,缪塞病愈了,乔治·桑和医生的感情也成熟了,缪塞虽然痛苦,但只能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与乔治·桑友好地分手,独自回到巴黎。
虽然后来二人曾见过一次面,并几度藕断丝连,但缪塞的心已经充过血,尽管那位医生也悄悄离开了巴黎,但这段又甜美又痛苦的爱情故事,终于被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作家梅苑到巴黎专程去凭吊缪塞,她写道:“缪塞在47岁便去世了,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年龄。坟墓的周围用小小的栏杆围着,墓前是一株四季常青的柏树,墓后是一株柔弱的杨柳,多么强烈的一个对比,这就是缪塞。”
正是这一段故事,构成了诗人的人生,铸就了缪塞的诗作,也使乔治·桑刻骨铭心。假如他们的生活只是平庸无奇,乏善可陈,那么他们与这个世界就失去连接的“软件”, 不可能为人所关注,也不可能产生后来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她和他》。“伟大的人物总是透过某些弱点与他们的时代联系在一起。”(歌德)
名人也是人,也有他们的隐私,法国的缪塞、乔治·桑如此,英国的伏尼契如此,中国的李清照也不例外。李清照不但是杰出的词人,还是一位大收藏家。她和丈夫赵明诚收藏的文物,可谓汗牛充栋。但她的平静和幸福是短暂的;赵明诚卷入政治漩涡,时起时落,后来赵又在任上纳妾,使李清照感情受到重创。这些波折,给她的后期词作增添了婉约、感伤的格调。
如何看待这些诗人的人生轨迹?是当作“八卦”来看,还是像历史已经无数次演示的,当作花絮点缀他们的人生?
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包括各种名人在内,都将得到历史的安排。有的人之所以诗名垂史,是他们的作品的艺术力量征服了人心,当这颗星辰划破长空时,那闪光的也包括他们人生的全部。我们于是纪念他们,膜拜他们,正如雨果赞扬乔治·桑所说:“我祝福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如果一个人徒有其“名”,这个“名”是骂出来的,俗出来的,恶出来的,滥出来的……历史是公正的裁判者。那一堆充斥“八卦”版面的丑闻、绯闻,只能是“高碳文化”,令人掩鼻而过,如此而已。
前不久,偶尔见到一家国外网站以高稿酬征集名人的“流言蜚语”、“绯闻逸事”、“丑闻官司”,其用意路人皆知,无非增加“八卦新闻”的卖点,赚取利润,一些“名人”以能上这样的网页为“荣”,而不知这种“八卦”的本意就是制造是是非非,这“门”那“门”,甚至不惜添油加醋,落井下石,使“名人”终为“名”所累。陷阱之深,甚矣哉。
如何当名人?孔子说过一句话,可以作为参考:“人不知而不愠”。不要老是想让人知道你的“名气”,老是叫人“勿忘我”。有真才实学,有十八般武艺,就像锥子装在袋子里,总是埋没不了的,这是一个古老的比方。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也还是有不少学富五车的教授学者,夜以继日治学、传道授业,从来不指望什么“名气”。陈寅恪那样的学问和诗才,住在广州一陋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过客匆匆,谁知道就在珠江畔的这间很平常也很平静的屋子里,住着一位饱受眼疾折磨的诗人、学者?钱钟书埋头研究学问,有谁见他在“公众”场合比划着手势高谈阔论?茅盾先生深居简出,有一次记者要给他拍个照,当镜头对准他时,他的手紧张得微微抖动……
(据《人民日报》)
这两位诗人从热恋到结合初期,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当他们边旅行边创作,走到意大利威尼斯的时候,缪塞病倒了,而且病势日渐恶化,很快陷入了昏迷状态。整整一个月,乔治·桑和医生必须时常守候在他的床边。这两位看守者在静默的守候中,都不自觉地被对方的学问和修养所吸引,感觉到彼此是这样地投缘。后来,缪塞病愈了,乔治·桑和医生的感情也成熟了,缪塞虽然痛苦,但只能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与乔治·桑友好地分手,独自回到巴黎。
虽然后来二人曾见过一次面,并几度藕断丝连,但缪塞的心已经充过血,尽管那位医生也悄悄离开了巴黎,但这段又甜美又痛苦的爱情故事,终于被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作家梅苑到巴黎专程去凭吊缪塞,她写道:“缪塞在47岁便去世了,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一个令人悲痛的年龄。坟墓的周围用小小的栏杆围着,墓前是一株四季常青的柏树,墓后是一株柔弱的杨柳,多么强烈的一个对比,这就是缪塞。”
正是这一段故事,构成了诗人的人生,铸就了缪塞的诗作,也使乔治·桑刻骨铭心。假如他们的生活只是平庸无奇,乏善可陈,那么他们与这个世界就失去连接的“软件”, 不可能为人所关注,也不可能产生后来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她和他》。“伟大的人物总是透过某些弱点与他们的时代联系在一起。”(歌德)
名人也是人,也有他们的隐私,法国的缪塞、乔治·桑如此,英国的伏尼契如此,中国的李清照也不例外。李清照不但是杰出的词人,还是一位大收藏家。她和丈夫赵明诚收藏的文物,可谓汗牛充栋。但她的平静和幸福是短暂的;赵明诚卷入政治漩涡,时起时落,后来赵又在任上纳妾,使李清照感情受到重创。这些波折,给她的后期词作增添了婉约、感伤的格调。
如何看待这些诗人的人生轨迹?是当作“八卦”来看,还是像历史已经无数次演示的,当作花絮点缀他们的人生?
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包括各种名人在内,都将得到历史的安排。有的人之所以诗名垂史,是他们的作品的艺术力量征服了人心,当这颗星辰划破长空时,那闪光的也包括他们人生的全部。我们于是纪念他们,膜拜他们,正如雨果赞扬乔治·桑所说:“我祝福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如果一个人徒有其“名”,这个“名”是骂出来的,俗出来的,恶出来的,滥出来的……历史是公正的裁判者。那一堆充斥“八卦”版面的丑闻、绯闻,只能是“高碳文化”,令人掩鼻而过,如此而已。
前不久,偶尔见到一家国外网站以高稿酬征集名人的“流言蜚语”、“绯闻逸事”、“丑闻官司”,其用意路人皆知,无非增加“八卦新闻”的卖点,赚取利润,一些“名人”以能上这样的网页为“荣”,而不知这种“八卦”的本意就是制造是是非非,这“门”那“门”,甚至不惜添油加醋,落井下石,使“名人”终为“名”所累。陷阱之深,甚矣哉。
如何当名人?孔子说过一句话,可以作为参考:“人不知而不愠”。不要老是想让人知道你的“名气”,老是叫人“勿忘我”。有真才实学,有十八般武艺,就像锥子装在袋子里,总是埋没不了的,这是一个古老的比方。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也还是有不少学富五车的教授学者,夜以继日治学、传道授业,从来不指望什么“名气”。陈寅恪那样的学问和诗才,住在广州一陋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过客匆匆,谁知道就在珠江畔的这间很平常也很平静的屋子里,住着一位饱受眼疾折磨的诗人、学者?钱钟书埋头研究学问,有谁见他在“公众”场合比划着手势高谈阔论?茅盾先生深居简出,有一次记者要给他拍个照,当镜头对准他时,他的手紧张得微微抖动……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