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会阅读教科书是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 培养 阅读教材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b)-016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阅读教材。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在阅读生物学教材时,习惯于浏览式的阅读,不进行深入探究。因此,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教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分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教材能力的方法,效果显著。
1 教读阶段
即教师示范,学生仿读。本阶段应引导学生学会精读课本,获取信息。阅读生物教材要能提炼教材所蕴含的信息,并培养学生挖掘教材隐含信息的能力。学生若有遗漏,教师可适当提醒,但要点到即止。要着重引导学生怎么读怎么思考。教读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会使用本节聚焦
人教版教材在每节的开头旁栏处都有“本节聚焦”专栏,它以问题形式揭示了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在阅读正文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该栏目,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
1.2 学会找概念中的关键词
概念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概念都有关键词,是概念的核心。关键词能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也能緩解概念的记忆难度。如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把“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和“全部信息”圈点出来,第一个关键词表示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第二个表示染色体组必须包含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缺一不可。当学生真正理解了两个关键词的含义,就不会把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当作一个染色体组了。
1.3 学会利用课本插图、图解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图解,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又可以有效补充文字材料中没有蕴含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例如必修3图2-13“靶细胞和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该图解既能显示激素分泌的方式(胞吐),也能显示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机制及激素运输的方式,这些知识在教材的文字叙述中没有明确说明。插图、图解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重要作用,但笔者发现学生在阅读时,没有阅读插图图解的习惯,致使对一些重要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遗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课本,学会利用课本资源,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本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材的良好习惯。在这一阶段要做到,教会学生如何从教材中挖掘知识。学会使用生物学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应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约半年时间可以使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正确阅读教材的良好习惯。
2 引读阶段
学生的阅读意识初步形成之后,教师可以制作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根据提纲的提示,让学生先试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补充学生阅读中的不足,并借鉴同学思考问题的不同思路,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至于预习提纲,针对不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设置形式。
2.1 问题式
针对课本重难点内容可以设置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比如: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节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繁琐,学生较难理解,尤其是实验结果与结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更是难以理解。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则可以化解难点。(1)标记DNA和蛋白质时分别用什么元素?为什么?(2)如何才能得到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3)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分别含有什么成分?(4)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弱说明什么问题?通过以上问题的逐一解决,学生的思维会被充分调动起来,难点被突破,学生提高了阅读兴趣,也能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2.2 比较式
比较可以使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在学习DNA和RNA的有关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提纲上通过列表比较两者异同,学生可以得出它们在成分、结构、分布等各方面的不同。其它内容如:蛋白质和核酸、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都可以使用比较法来学习。
2.3 归纳式
用简洁的语言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既能抓住知识的重点,又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如有丝分裂各期特点因为涉及细胞结构较多,学生记忆较为困难,若总结成几句顺口溜,则会明显减小难度:膜仁消失两体现(前期),形定数晰排整齐(中期),点裂数增分两极(后期),膜仁重现两体失(末期)。教师在预习提纲上设置有关栏目,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择其优者推广,这样既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本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内容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意识,要尽量做到根据教师给出的不同类型的提纲,学生使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来领悟教材内容。
3 自读阶段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此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但不能对学生不管不问,教师要给予辅导。如,成果展示时对于学生认识不透彻的知识要及时给予补充;课堂检测要找准易错点,通过题目弥补学生自学过程中的不足;对于整体阅读效果较差的章节要深度讲解;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总结好的阅读方法。本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两个意识。
3.1 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的阅读是有目的的阅读,阅读效果会更好。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的问题来阅读。“是什么”可以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基本内容,“为什么”可以让学生深挖概念的内涵,“怎么用”可以让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运用该知识。学生只有养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才能说明他会读书了。
3.2 相互交流的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在阅读中,学生通过交流既可以补充、完善知识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毕竟,在未来社会中,合作意识是生存的基本要求之一,注意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学与合作学习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使这种学习方式成为常态。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要经过反复练习;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浮躁之心去指导学生踏实学习是不可能的。教师也不要轻言放弃,要时刻督促学生坚持下去,避免前功尽弃。只要教师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首位,他的学生一定会成为阅读教材的高手。
关键词:自主学习 培养 阅读教材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b)-016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阅读教材。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在阅读生物学教材时,习惯于浏览式的阅读,不进行深入探究。因此,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之前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教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分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教材能力的方法,效果显著。
1 教读阶段
即教师示范,学生仿读。本阶段应引导学生学会精读课本,获取信息。阅读生物教材要能提炼教材所蕴含的信息,并培养学生挖掘教材隐含信息的能力。学生若有遗漏,教师可适当提醒,但要点到即止。要着重引导学生怎么读怎么思考。教读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会使用本节聚焦
人教版教材在每节的开头旁栏处都有“本节聚焦”专栏,它以问题形式揭示了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在阅读正文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该栏目,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
1.2 学会找概念中的关键词
概念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概念都有关键词,是概念的核心。关键词能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也能緩解概念的记忆难度。如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把“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和“全部信息”圈点出来,第一个关键词表示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第二个表示染色体组必须包含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缺一不可。当学生真正理解了两个关键词的含义,就不会把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当作一个染色体组了。
1.3 学会利用课本插图、图解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图解,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又可以有效补充文字材料中没有蕴含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例如必修3图2-13“靶细胞和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示例”,该图解既能显示激素分泌的方式(胞吐),也能显示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机制及激素运输的方式,这些知识在教材的文字叙述中没有明确说明。插图、图解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重要作用,但笔者发现学生在阅读时,没有阅读插图图解的习惯,致使对一些重要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遗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课本,学会利用课本资源,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本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材的良好习惯。在这一阶段要做到,教会学生如何从教材中挖掘知识。学会使用生物学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应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约半年时间可以使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正确阅读教材的良好习惯。
2 引读阶段
学生的阅读意识初步形成之后,教师可以制作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根据提纲的提示,让学生先试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补充学生阅读中的不足,并借鉴同学思考问题的不同思路,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至于预习提纲,针对不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设置形式。
2.1 问题式
针对课本重难点内容可以设置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比如:在“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节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繁琐,学生较难理解,尤其是实验结果与结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更是难以理解。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则可以化解难点。(1)标记DNA和蛋白质时分别用什么元素?为什么?(2)如何才能得到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3)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分别含有什么成分?(4)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弱说明什么问题?通过以上问题的逐一解决,学生的思维会被充分调动起来,难点被突破,学生提高了阅读兴趣,也能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2.2 比较式
比较可以使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在学习DNA和RNA的有关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提纲上通过列表比较两者异同,学生可以得出它们在成分、结构、分布等各方面的不同。其它内容如:蛋白质和核酸、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都可以使用比较法来学习。
2.3 归纳式
用简洁的语言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既能抓住知识的重点,又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如有丝分裂各期特点因为涉及细胞结构较多,学生记忆较为困难,若总结成几句顺口溜,则会明显减小难度:膜仁消失两体现(前期),形定数晰排整齐(中期),点裂数增分两极(后期),膜仁重现两体失(末期)。教师在预习提纲上设置有关栏目,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择其优者推广,这样既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本阶段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内容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本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意识,要尽量做到根据教师给出的不同类型的提纲,学生使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来领悟教材内容。
3 自读阶段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培养,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此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了。但不能对学生不管不问,教师要给予辅导。如,成果展示时对于学生认识不透彻的知识要及时给予补充;课堂检测要找准易错点,通过题目弥补学生自学过程中的不足;对于整体阅读效果较差的章节要深度讲解;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总结好的阅读方法。本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两个意识。
3.1 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的阅读是有目的的阅读,阅读效果会更好。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的问题来阅读。“是什么”可以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基本内容,“为什么”可以让学生深挖概念的内涵,“怎么用”可以让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运用该知识。学生只有养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才能说明他会读书了。
3.2 相互交流的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在阅读中,学生通过交流既可以补充、完善知识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毕竟,在未来社会中,合作意识是生存的基本要求之一,注意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学与合作学习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使这种学习方式成为常态。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要经过反复练习;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浮躁之心去指导学生踏实学习是不可能的。教师也不要轻言放弃,要时刻督促学生坚持下去,避免前功尽弃。只要教师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首位,他的学生一定会成为阅读教材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