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屌丝品牌”需不需要逆袭?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j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米怎么就“屌丝”了?
  小米6近日发售,看现场排队购买的盛况和黄牛的热衷,我们知道小米依然是有大批粉丝的,虽然如今的小米已经没有再大肆渲染其“粉丝的力量”,而已经开始尝试跨越“粉丝的边界”了。
  比如,做品牌。
  前段时间有新片上映的梁朝伟先生出来活动了,刚好这个风头上,小米公布其为小米旗下首款曲面屏手机小米Note2代言人。
  这个代言,表面上看还是很值的,但是对小米这个品牌形象,至少目前看不出大的推进。
  因为小米要真正成为一个品牌,找代言人,只是它其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
  为了方便我们识别世界,我们通常为眼中的事物贴上标签,小米就很容易被贴上“屌丝”这个标签,但这也不完全是恶意的。
  我们说一个品牌需要“背书”,需要一系列“文化层次”的东西来解读,那么小米的背书是什么?
  雷军和他的团队,以及帮小米做技术解读的技术型粉丝们。这就够“屌丝”气质了,因为就算在硅谷这个技术至上的天堂,也有“极客”这样调侃技术人员的词汇出现。
  所以小米的“屌丝气”打它一出生就决定了。不过好就好在这种气质浑然天成,所以它能够吸引到一票认可它的人,因为只有从内里散发出来的“文化特征”,才能真正作为自己的标签,经得起受众尖锐的拷问。
  试想,一个没有技术背书的,没有这种浑然天成的“屌丝气”的竞争者还非要模仿这一点的话,肯定也是会被诟病的,因为你是装的!你根本不算自己人!
  “屌丝”就不能逆袭了吗?
  小米和“屌丝”的关联性很强,这个标签还真不好撕掉,所以就连充满“质感”的梁朝伟先生,也帮不上忙。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件事情,如今“屌丝”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受众的“自嘲”,若你要跟他较真,他们也有足够的底气来反击你。并且,说小米“屌丝”,那也只是和苹果比,你要是用华为、OPPO、vivo或者是三星来和小米比,那么你将深陷在参数的海洋,无法脱身……
  小米是技术导向的,“米粉”也是,这是智能机兴起时所有“安卓粉”的特征,而在小米身上尤甚,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意图在安卓这个大类目下做一个精细化的细分类目(或者说升级版本),而且这个精细化的过程,对“技术人才”们而言是十分有得说的,自己的专业与价值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高度认可。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技术导向”都被指认为“营销的幌子”——能有什么真技术呢?
  但如果将小米的成功以“营销”一言蔽之,也是不公平的。
  对我们很多传统企业而言,产品出来之后,首要任务就是铺货,通过层层渠道“铺到”消费者手里。假如小米这个时候和其他传统企业一样,第一步便大力推渠道,就面临两个避不开的问题——人和钱。
  一方面,需要高效的销售队伍,在与渠道商的合作中争取最大利益,而且首先得让人家接受你的货吧。另一方面,在和渠道的合作中讲究规模效益,所以在初期,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本折腾,那么很有可能就被榨干了。
  所以小米做的事情,从表面上来看,就是逆向而行之,让消费者先疯狂,先来抢,来官网抢,恨不得来工厂抢,然后还不一定抢得到……
  这还要什么铺货呀!
  这个事件公关意义大于销量意义,自此一战,市场都知道了小米,还知道了小米“供不应求”,其他国产品牌对于这个异军突起措手不及。而且销量嘛,线下门店还贡献了一大头。
  这个措手不及只能说是这些国产品牌瞬间的大脑空白而已,后来华为、OPPO、vivo不都起来了吗?而且还是用“传统”的一套,把小米给挤了下去。
  其他國产品牌也没有必要看不上小米,小米不过就是在苹果和三星这些外国品牌疯狂收割国内市场的时候,站了出来代表国产品牌开了几枪,而且那个时候,甚至都没有和小米并肩作战的。
  所以,还真就像小米自己说的——站在了风口上。
  后来,其他国产手机在品牌上、渠道上发力,小米终于遇到了自己走红之后的一个“坎”,销量下滑,“粉丝营销”遭质疑。
  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归到一个品牌商的本质来说说小米了?
  产品和供应链的升级
  品牌得以依附的是产品。
  说到产品,小米就颇有些争议。
  “发烧友”“性价比”,这是小米上线之初给外界发散出去的关键词,做到这些,首先你在上游要有优势。
  这也是很多网友和“业内”质疑的部分,因为小米真的有超出同行“很多”的优势吗?不一定。
  就像前段时间一位外国网友在华强北的经历一样,他通过对各个零件的采购、组装,最后造出了一台“苹果手机”。他说,华强北走一圈,你会发现很多神奇的事情。所以上游资源整合得好不好,基本上算是一个“体力活”,跟在批发市场挑货没有太大差别。
  这里说的是同等级别的机器,已经没有所谓的“核心科技”,虽然在硬件的组装和系统的优化上,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优势。
  那么,如何再升一级呢?还是要在产品和供应链上下手。
  小米开始做芯片了,而且据说已经花了10亿元。小米向手机的上游进军了,这个进军的目的或许不是占领市场,但是它可以提升“业内地位”。因为要说“核心科技”,芯片应该是最接近的了。
  相比于华为这些老牌制造企业,小米的江湖地位似乎“轻”一些,除了年纪轻,还因为“资产”不够重,因此这个在产业链上的延伸动作,意义就不一样了。
  雷军曾说,小米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随着更多国产品牌的崛起,五花八门的“卖点”和“技术创新”教育着市场,因此伴随着市场份额上升的,是冲破了人们对手机这种产品的狭隘的品牌认知,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会回到产品本身去看待产品。
  并且当今的社会是可以容纳不同圈子以及不同受众的。“屌丝”这受众也并不就是“低端”或者“穷”,我们只是说他们的价值观和“逼格粉”们不一样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讲,小米不用逆袭,它继续守住它的受众就好了,只不过,受众也成长了。
其他文献
2017年,有好几款产品卖得比同行贵,还卖得比同行好,利润和销量双杀。单从推广页面上看,那就是让读者看到产品页面后,感觉很高级。  如何让产品“感觉很高级”,从而把产品卖得更贵?  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进口的就是高级的。  不过洋货情结营销升级了,仅仅是国外的还不够,还要告诉消费者它在国外很火。  一个国产电器品牌,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在一个众筹平台卖净水器时,营销思路变了,特别强调“美国”概念,
期刊
某热水器公司刚刚学了定位理论,便把广告改成“某某热水器,没有盘管”,结果用户没啥反应。我说没有盘管那又如何?他说没有盘管不容易漏电。我说这个不行啊,热水器都不能漏电。没有盘管是不是不容易结垢?他说好像是的。  这个价值诉求点对顾客是行得通的,哪怕是很微弱,也比什么都说不出来要好。所以给产品写广告语,一定要对客户有意义。  怎么用定位理论来写出有效的广告?我总结了“二语三性”。  销售用语  销售用
期刊
现如今IP已经是一个人们在选择看什么剧的过程中倾向于逃避的词,但迷恋IP对制作方和投资方来说都有可能踩坑。  IP受众变变变  坐在电视前收看电视台播出的剧已经是一种堪称复古的行为了。现如今,无论是手机、Pad还是智能电视,提到影视剧,大家想到的载体基本上都是网络。  2016年网络视频曾有一份总结报告说:“影视剧是网络视频付费内容的基石。比起前一年,付费影视剧内容增长了7倍,其中网络剧占5成。”
期刊
所有预装产品在通往消费者的路径上,都会有一个“关卡”,就是“装修工”。他们也是“三个王朝”背后的“权力魔戒”。  前言:  1990年5月19日,国务院颁发55号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从法律层面承认土地交易,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商品化正式开始。  lgg4年7月18日,国务院颁发43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1998年下半年始将终结实物分房,
期刊
第四代销售方法论“价值型销售”的创立者,曾任北京用友集团有限公司、浪潮集团大客户经理、产品市场部总经理等职位。从事销售工作十五年,深谙销售的精髓,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多年的销售实践经验。  “破冰大客户”到底多难  1.大客户拜访中,销售经常犯两个错误,一是没价值,就是送资料之类的没营养的事情。二是没有正式的目的,比如,我去看看你、和你聊聊之类的事情。没正事意味着客户不知道要付出多少成本。  
期刊
同样是“自助售卖”,一个成本一万块,一个成本几百块钱。哪个更容易成功?  成本高昂的替代品  我们办公室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人来放了个这样的东西:  这东西是一个自助零食售卖货架,简单说,你可以直接通过它来购买各种零食,购买支付的方式则是微信扫二维码,然后定期会有人来补充库存。  它的好处一目了然:满足了办公室白领们的零食消费需求,让他们不用在想要买点零食放松下的时候非得下楼跑到7-11等便利店
期刊
平台竞争的结果,在大品牌上谁也不会有优势。即使平台持续烧钱,总有不烧的那一天。强势品牌以外的竞争,就是品类整合的竞争。  B2B是有门槛的,很高的门槛。不像B2C,谁都能说几句。一个普通人,不懂B,难道还不懂C吗?但B2B则不一样了,可能你刚开口说话,就有人反问:你刚来的吧?  B2B的有些问题,需要用脑思考。比如,关于配送的订单密度和客单价,一旦有人提出来,大家也都认同了,但是,这是目标,怎么才
期刊
Facebook通过“社会化肯定”这个线,操控着成千上万人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情感起伏。  我们日复一日地“浸泡”在成堆的数字垃圾信息当中乐此不疲,手指永远是不听使唤地去点击屏幕,其实你不知道,互联网的背后是有人精心设计这一切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被劫持了。  先来介绍一下本人的从业经历。在过去的三年时间,我在Google公司担任产品设计伦理分析师一职,工作的内容就是通过设计,让数以亿计的人们的大
期刊
2013年6月,开启微商之路,第一天挣了2600元。  2014年,600万元,代理商十几人。  2015年,2700万元,代理商500人。  2016年,1.43亿元,代理商15000人。  莫静波和她领导的细莫,是怎么做到的?  红糖细莫茶——好产品源自百姓家  红糖细莫茶,是湖南传统工艺炒制的特产,千百年来,湖南人都用这种茶作为饮料调养身体。莫静波的家里也有这样的习惯,她婆婆还经常炒茶送给自
期刊
营销就是营销,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因为“马云”,變成互联网营销。正像过去它没有变成批发市场营销、超市营销一样。  产品第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中小企业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打造品牌。做品牌,是那时多数企业对营销的理解。我试图让他们明白,当下的问题在适销对路产品,品牌是未来的问题。  今天,许多企业的问题是,如何借助互联网成就自己。我仍然试图让这些人明白,问题仍然在于产品。不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