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责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赏识教育对孩子多么重要。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从家长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热烈的掌声中得到肯定,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赏识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家长做的是否到位呢?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1 一个中学生在日记里这样来倾诉内心的苦恼:“……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我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次月考,我在班上排名12,年级排名68,进入了前100名,总的来说,我应该是进步了。因为上学期末,我在班上的名次是25,年级名次是152。在努力中,我这学期进步了,可是今天下午,我回到家并没有得到爸爸的鼓励,而是被他狠狠地训了一顿:‘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上学还没条件呢!可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就这么来回报我们?你看看×××,人家为什么能考第一?你真让我们失望……’”
案例2 一位妈妈经常打骂孩子,后来在听到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之后,决定也对孩子采取这种方式,觉得的确应该常夸夸自己的孩子。回家儿子正吃饭呢,她就跟儿子说:“儿子你太好了!你真棒!妈妈很佩服你”儿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感到很突然,也很奇怪,于是就对妈妈说:“妈,你生病了吧?我看你今天病得不轻,都说胡话了。”下午这位妈妈就来找我了,说儿子不相信她的赞扬。
这两个案例还真有代表性,一个因没有运用赏识教育,给孩子带来了伤害,一个因赏识教育运用的方式不对,也适得其反。我们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二是赏识教育运用得当,才能在教育孩子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我们要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略显滞后,缺乏信心。他们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甚至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自我评价是“能力有限”、“不能干”、“很笨”等,这种低指数的自我评价导致他们在集体场合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些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常常逃避,不敢面对现实。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这大多是由于家长家庭教育的失误所造成的。责骂、抱怨在父母看上去是平常的小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每日不休的责骂,便是自己的“世界末日”。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和赏识,肯定和赏识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许多父母总是认为,严格要求就要靠责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进步,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而特错的。
有位世界著名教育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因此,作为家长,赏识孩子,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一个成长的孩子都渴望被父母肯定,被老师肯定,被社会肯定。只要能针对孩子的优点去夸他、肯定他,他必然会变得更好。这就需要我们能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我经常听到看到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差劲而大伤脑筋。这是因为父母认为让人伤脑筋的孩子很差劲,其实正是因为你想着他很差劲,所以他才真的差劲。如果你能换一种想法,确信“孩子哪有差劲的道理”,并用这样的心情去指导孩子,我想他一定会变得更好。因为孩子不可能由父母或老师来改造他,必须让他自己来改善自己。不管你心里对孩子有多少企盼,想如何去改造他,并且用各种方法改造他,很可能徒劳无功。因为你想改造他的这个想法本身就错了。面对我们身边那些脑子慢或爱捣蛋的孩子,绝对不可以打骂,他们更多地是需要我们的赏识和肯定。
赏识教育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这样才有效。首先是不要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这位家长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住。”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而且没让妈妈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学生,你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妈妈流下了眼泪。回到家,看到儿子惶恐的眼睛,她又振作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再细心点,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发现儿子的眼光一下子充满了光亮,发愁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了。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上初中的一次家长会,老师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些危险。她高兴得不得了,一进门就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当儿子拿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进了大学后,给母亲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你的鼓励给了我信心。”
这位母亲的正面肯定和切合实际的期待,让孩子的信心倍增。
相反,父母过高的期待、过大的压力,使许多家庭“穷”得只剩下“分”了——感情贫乏,亲子之间的话题只有考试和成绩。家里失去了欢乐,也失去了应有的亲情。全家人围着“分数”转,孩子考试分数高,全家便喜洋洋的;孩子考试分数低,全家人的心情就会变得十分低落,家庭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
家长对孩子的赏识要出自内心。如果父母没有发自内心,那么,所有的赞扬、赏识都是虚伪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赞扬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就像案例二中的那位妈妈一样。由此可见,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不要把孩子与别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而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做父母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当你要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注视着孩子,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是我的骄傲!”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编辑/马冲冲
赏识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家长做的是否到位呢?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1 一个中学生在日记里这样来倾诉内心的苦恼:“……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我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次月考,我在班上排名12,年级排名68,进入了前100名,总的来说,我应该是进步了。因为上学期末,我在班上的名次是25,年级名次是152。在努力中,我这学期进步了,可是今天下午,我回到家并没有得到爸爸的鼓励,而是被他狠狠地训了一顿:‘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想上学还没条件呢!可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你就这么来回报我们?你看看×××,人家为什么能考第一?你真让我们失望……’”
案例2 一位妈妈经常打骂孩子,后来在听到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之后,决定也对孩子采取这种方式,觉得的确应该常夸夸自己的孩子。回家儿子正吃饭呢,她就跟儿子说:“儿子你太好了!你真棒!妈妈很佩服你”儿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感到很突然,也很奇怪,于是就对妈妈说:“妈,你生病了吧?我看你今天病得不轻,都说胡话了。”下午这位妈妈就来找我了,说儿子不相信她的赞扬。
这两个案例还真有代表性,一个因没有运用赏识教育,给孩子带来了伤害,一个因赏识教育运用的方式不对,也适得其反。我们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二是赏识教育运用得当,才能在教育孩子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我们要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略显滞后,缺乏信心。他们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甚至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自我评价是“能力有限”、“不能干”、“很笨”等,这种低指数的自我评价导致他们在集体场合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些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常常逃避,不敢面对现实。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这大多是由于家长家庭教育的失误所造成的。责骂、抱怨在父母看上去是平常的小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每日不休的责骂,便是自己的“世界末日”。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和赏识,肯定和赏识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许多父母总是认为,严格要求就要靠责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进步,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而特错的。
有位世界著名教育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因此,作为家长,赏识孩子,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他们的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每一个成长的孩子都渴望被父母肯定,被老师肯定,被社会肯定。只要能针对孩子的优点去夸他、肯定他,他必然会变得更好。这就需要我们能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我经常听到看到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差劲而大伤脑筋。这是因为父母认为让人伤脑筋的孩子很差劲,其实正是因为你想着他很差劲,所以他才真的差劲。如果你能换一种想法,确信“孩子哪有差劲的道理”,并用这样的心情去指导孩子,我想他一定会变得更好。因为孩子不可能由父母或老师来改造他,必须让他自己来改善自己。不管你心里对孩子有多少企盼,想如何去改造他,并且用各种方法改造他,很可能徒劳无功。因为你想改造他的这个想法本身就错了。面对我们身边那些脑子慢或爱捣蛋的孩子,绝对不可以打骂,他们更多地是需要我们的赏识和肯定。
赏识教育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这样才有效。首先是不要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这位家长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住。”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而且没让妈妈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学生,你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妈妈流下了眼泪。回到家,看到儿子惶恐的眼睛,她又振作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再细心点,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发现儿子的眼光一下子充满了光亮,发愁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了。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上初中的一次家长会,老师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些危险。她高兴得不得了,一进门就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当儿子拿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进了大学后,给母亲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你的鼓励给了我信心。”
这位母亲的正面肯定和切合实际的期待,让孩子的信心倍增。
相反,父母过高的期待、过大的压力,使许多家庭“穷”得只剩下“分”了——感情贫乏,亲子之间的话题只有考试和成绩。家里失去了欢乐,也失去了应有的亲情。全家人围着“分数”转,孩子考试分数高,全家便喜洋洋的;孩子考试分数低,全家人的心情就会变得十分低落,家庭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
家长对孩子的赏识要出自内心。如果父母没有发自内心,那么,所有的赞扬、赏识都是虚伪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假惺惺的,赞扬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就像案例二中的那位妈妈一样。由此可见,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不要把孩子与别的孩子做盲目的比较,尤其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而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不管孩子是否优秀,做父母的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平凡的人,当你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时,你才可能发自内心地去赏识他。当你要赏识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注视着孩子,温和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是我的骄傲!”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编辑/马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