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层面和物流供给层面,构建了兵团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兵团各师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兵团各师2009年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和比较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兵团制定正确、科学的物流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疆兵团 因子分析 区域物流 综合评价
一、文献综述
目前,物流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物流研究,侧重于企业层面,致力于提供企业优化策略,而关于区域层面的物流研究则涉及不多。如仅从物流基础设施具体案例中来分析区域物流发展,欧洲学者Tage skjottt-Larsen et al(2003)根据1994年丹麦政府和瑞典政府的共同决策建立的Oresund大桥为案例,以Schumpeter(1939)的创新理论、Foss(1996)的资源和竞争力学说、Christopher(1998)等的供应链管理观念等理论,建立多层OECD模型,分析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用,对本文的写作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国内主要是关于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远洋运输及货运代理及港口物流等局部问题的研究,而关于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则不是很多。如汪波(2005)等人通过建立物流合理程度、物流子系统效率和服务水平、外部环境的三维指标体系对区域物流发展的综合水平展开评价;李玉民(2004)等人建立了一套由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生产与消费流通指标、交通运输指标、人力资源指标、信息发展水平指标、宏观环境指标等组成的多维区域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区域物流发展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结合兵团物流发展现状,考虑到新疆的公路运输半径较长,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增设客运及其周转量,货运及其周转量,以及运输线路长度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年末从业人数指标,比较贴近新疆兵团的实际。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选取3个方面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选取了GDPX1、人均GDPX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 ;区域物流需求层面包括工业总产值X4、批发零售贸易总额X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6;区域物流供给层面选取了客运量X7、货运量X8、旅客周转量X9、货物周转量X10、运输线路长度X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末就业人员数X12这12个指标对兵团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区域物流的发展特征。该指标体系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物流需求层面从生产、消费等角度反映了区域物流的需求状况和规模;区域物流供给层面反映了物流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物流供给能力和人力资源状况。
三、实证分析过程
(一)分析过程
1.提取因子及因子的命名解释
以2009年为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即慑化指标的一致性和无量纲化。其次,检验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因子载荷阵及其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公共方差等。第一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是0.51,第二因子为0.33,第三个因子为0.107,说明它对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比较小。这3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94.220%。为了使因子载荷阵的元素取值更加两极分化,以获得明确的经济含义,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为用Varimax法进行因子旋转以后得到的因子载荷表。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与X1、X3、X4、X5、X6、X8、X10、X12关系密切;第二个因子与X7、X9、X11关系密切;第三个因子与X2关系密切。从而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GDP (X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工业总产值(X4)、批发贸易零售总额(X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6)、货运量(X8)、货物周转量(X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末就业人员数(X12)等8个指标,可以解释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客运量(X7)、旅客周转量(X9)、运输线路长度(X11)等3个指标;可以解释为区域物流供给因子;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了人均GDP(X2)这一指标,可以解释为区域人均经济水平因子。
2.计算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
根据SPSS11.5的分析结果,可写出各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F1=0.175X1-0.066X2+0.177X3+0.298X4+...-0.1X11+0.269X12
F2=-0.058X1+0.014X2-0.056X3-0.277X4+...+0.315X11-0.184X12
F3=0.038X1+0.824X2+0.01X3-0.071X4+...-0.3X11-0.087X12
以2009年为例,根据3个因子得分,将因子旋转的方差贡献率占3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计算新疆兵团各师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及排名。第一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51.110%,第二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32.939%,第三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10.171%,综合得分公式为:
F2009=(51.11F1+39.939F2+10.171F3)/94.22
由此可得2009年各师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2所示。
(二)实证结果
1.兵团14个师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整体上保持着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2009年各师的平均综合得分为0.0092,呈正向值,说明物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各师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最好的师与最差的师之间,综合得分差距较大,2009年为2.4035,体现了14个师之间物流业良性发展的态势。
四、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根据2009年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可以将兵团14个师分为3个层次:第一集团为农八师、农六师、农一师;其次为农七师、农二师;其余的师属于第三集团。这说明14个师的物流发展水平很不均衡,第三集团过于庞大,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梯队。
2.新疆兵团14个师的区域物流整体水平不高,物流发展水平较好的师占全部样本师的比例不到1/2,而且地理位置较好的师,其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也都较高,说明区位优势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农四师有优良的口岸资源,2009年其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十三师的排名在2009年为第9名,这可能是因为其处于哈密地区境内,有地域、资源、交通这三大经济发展优势,而且吐哈油田总部在哈密的设立,拉动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五师2009年为第8名,这或许是因为该师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火电厂、油脂厂等均具备现代化生产规模,其产品大部分已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但是建工师的物流发展水平却较低,不仅排名靠后,综合得分也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建工师以工业、工程施工为主,建材设施等都是就近取材,而且人口稀疏,客运量及客运周转量都较低,致使其物流供给水平不高。
4.对本文分析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得知,这个物流发展水平实证结果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由于物流业在我国来讲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兵团的发展更为缓慢,各地对物流业的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再加上物流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物流业会率先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如农八师、农六师等,而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师,如建工师、十二师、十四师等则起步较晚。
(二)对策建议
1.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物流业。各师应充分利用各自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如农三师喀什、农四师伊犁等都有着良好的外贸口岸资源,所以这些地区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发展港口物流;而以农业为主的师可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从而提高区域物流发展水平。
2.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区域政府应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物流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以确保部门间政策的一致,保证物流产业政策发挥作用,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区域政府应规范市场的管理,并加强物流行业协会的地位与作用,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物流业快速、科学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目前,物流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从原来交通运输、仓储管理或者其他学科转化而来,对现代物流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人才的缺乏已经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成为提高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瓶颈。针对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应该加大对物流教育的投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引进和保障体系。应促使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与区域物流业基地、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建立物流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和知识普及。
参考文献:
[1]谭涛.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李玉民,李旭宏,毛海军,吴继冈.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综合评价及发展战略[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2).
[3]汪波,杨天剑,赵艳彬.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工业工程,2005(1).
[4]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J].物流技术,2002(3).
[5]新疆兵团统计局.兵团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10.
关键词:新疆兵团 因子分析 区域物流 综合评价
一、文献综述
目前,物流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物流研究,侧重于企业层面,致力于提供企业优化策略,而关于区域层面的物流研究则涉及不多。如仅从物流基础设施具体案例中来分析区域物流发展,欧洲学者Tage skjottt-Larsen et al(2003)根据1994年丹麦政府和瑞典政府的共同决策建立的Oresund大桥为案例,以Schumpeter(1939)的创新理论、Foss(1996)的资源和竞争力学说、Christopher(1998)等的供应链管理观念等理论,建立多层OECD模型,分析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用,对本文的写作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国内主要是关于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远洋运输及货运代理及港口物流等局部问题的研究,而关于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则不是很多。如汪波(2005)等人通过建立物流合理程度、物流子系统效率和服务水平、外部环境的三维指标体系对区域物流发展的综合水平展开评价;李玉民(2004)等人建立了一套由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生产与消费流通指标、交通运输指标、人力资源指标、信息发展水平指标、宏观环境指标等组成的多维区域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区域物流发展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价。结合兵团物流发展现状,考虑到新疆的公路运输半径较长,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增设客运及其周转量,货运及其周转量,以及运输线路长度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年末从业人数指标,比较贴近新疆兵团的实际。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选取3个方面的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选取了GDPX1、人均GDPX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 ;区域物流需求层面包括工业总产值X4、批发零售贸易总额X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6;区域物流供给层面选取了客运量X7、货运量X8、旅客周转量X9、货物周转量X10、运输线路长度X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末就业人员数X12这12个指标对兵团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区域物流的发展特征。该指标体系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物流需求层面从生产、消费等角度反映了区域物流的需求状况和规模;区域物流供给层面反映了物流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物流供给能力和人力资源状况。
三、实证分析过程
(一)分析过程
1.提取因子及因子的命名解释
以2009年为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即慑化指标的一致性和无量纲化。其次,检验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因子载荷阵及其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公共方差等。第一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是0.51,第二因子为0.33,第三个因子为0.107,说明它对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比较小。这3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94.220%。为了使因子载荷阵的元素取值更加两极分化,以获得明确的经济含义,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为用Varimax法进行因子旋转以后得到的因子载荷表。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与X1、X3、X4、X5、X6、X8、X10、X12关系密切;第二个因子与X7、X9、X11关系密切;第三个因子与X2关系密切。从而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GDP (X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工业总产值(X4)、批发贸易零售总额(X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6)、货运量(X8)、货物周转量(X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末就业人员数(X12)等8个指标,可以解释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因子;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客运量(X7)、旅客周转量(X9)、运输线路长度(X11)等3个指标;可以解释为区域物流供给因子;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了人均GDP(X2)这一指标,可以解释为区域人均经济水平因子。
2.计算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
根据SPSS11.5的分析结果,可写出各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F1=0.175X1-0.066X2+0.177X3+0.298X4+...-0.1X11+0.269X12
F2=-0.058X1+0.014X2-0.056X3-0.277X4+...+0.315X11-0.184X12
F3=0.038X1+0.824X2+0.01X3-0.071X4+...-0.3X11-0.087X12
以2009年为例,根据3个因子得分,将因子旋转的方差贡献率占3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计算新疆兵团各师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及排名。第一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51.110%,第二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32.939%,第三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10.171%,综合得分公式为:
F2009=(51.11F1+39.939F2+10.171F3)/94.22
由此可得2009年各师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2所示。
(二)实证结果
1.兵团14个师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整体上保持着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2009年各师的平均综合得分为0.0092,呈正向值,说明物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各师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最好的师与最差的师之间,综合得分差距较大,2009年为2.4035,体现了14个师之间物流业良性发展的态势。
四、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根据2009年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可以将兵团14个师分为3个层次:第一集团为农八师、农六师、农一师;其次为农七师、农二师;其余的师属于第三集团。这说明14个师的物流发展水平很不均衡,第三集团过于庞大,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梯队。
2.新疆兵团14个师的区域物流整体水平不高,物流发展水平较好的师占全部样本师的比例不到1/2,而且地理位置较好的师,其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也都较高,说明区位优势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农四师有优良的口岸资源,2009年其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十三师的排名在2009年为第9名,这可能是因为其处于哈密地区境内,有地域、资源、交通这三大经济发展优势,而且吐哈油田总部在哈密的设立,拉动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五师2009年为第8名,这或许是因为该师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火电厂、油脂厂等均具备现代化生产规模,其产品大部分已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但是建工师的物流发展水平却较低,不仅排名靠后,综合得分也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建工师以工业、工程施工为主,建材设施等都是就近取材,而且人口稀疏,客运量及客运周转量都较低,致使其物流供给水平不高。
4.对本文分析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得知,这个物流发展水平实证结果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由于物流业在我国来讲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兵团的发展更为缓慢,各地对物流业的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再加上物流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物流业会率先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如农八师、农六师等,而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师,如建工师、十二师、十四师等则起步较晚。
(二)对策建议
1.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物流业。各师应充分利用各自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如农三师喀什、农四师伊犁等都有着良好的外贸口岸资源,所以这些地区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发展港口物流;而以农业为主的师可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从而提高区域物流发展水平。
2.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区域政府应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物流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以确保部门间政策的一致,保证物流产业政策发挥作用,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区域政府应规范市场的管理,并加强物流行业协会的地位与作用,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物流业快速、科学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目前,物流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从原来交通运输、仓储管理或者其他学科转化而来,对现代物流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人才的缺乏已经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成为提高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瓶颈。针对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应该加大对物流教育的投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引进和保障体系。应促使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与区域物流业基地、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建立物流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和知识普及。
参考文献:
[1]谭涛.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李玉民,李旭宏,毛海军,吴继冈.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综合评价及发展战略[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2).
[3]汪波,杨天剑,赵艳彬.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工业工程,2005(1).
[4]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J].物流技术,2002(3).
[5]新疆兵团统计局.兵团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