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新形势下的国际社会、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有必要充分挖掘爱国教育教材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从探究在新冠肺炎战“疫”中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性出发,在挖掘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新时代爱国情怀基础上,力图创新性地提出在战“疫”中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路径,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些许思考。
关键词:爱国主义;青少年;新冠肺炎;战“疫”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青少年加强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2020年1月,全国上下打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虽然疫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在此次战“疫”中,爱国主义情感爆发出的强大感召力,中国人民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构筑了坚强有力的人民防线,同时此次战“疫”,也为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在战“疫”中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也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章立制、探索发展道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正处于关键时期,广大青少年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正如“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所强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新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时代,各个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给青少年的不仅是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也带来了许多诱惑和冲突,一些错误的观点在青少年中不断传播,侵蚀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观念,削减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认同。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当下,举国正处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青年成为了此次战“疫”的擔当,成千上万的青年医生、志愿者如同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所描述的那样: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从战“疫”青年身上体现的不惧生死、无私奉献的情感均来源于厚重的爱国情怀,蓬勃爆发的爱国情感正是此次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此次随疫情的爆发产生的系列新闻事件既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到国际形势,也为青少年学子提供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上亿国民亲身经历了此次战“疫”,青少年学生更因此次疫情而迟迟不能开学,由此青少年对该事件相关的报道更为关注,在此形势下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青少年在此战“疫”中亲身经历的事件、身边的事件、颇为关注的事件为教育素材,更加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代入感、生动感,增强青少年对国家的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因此,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是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
二、新冠肺炎战“疫”集中展示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
(一)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基因,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来临,全国上下全力奋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患群众给予无微不至的安慰和关爱,为不畏牺牲、心怀国家的医护人员给予最多的支持,为率先发现疫情的湖北、武汉给予最切实的帮助。全社会齐动员,同呼吸,共命运,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应对疫病的挑战。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大型公益和大病筹款平台第一时间发起疫情相关筹款项目,从1月23日起,不到10天筹款超过500万,除了社会慈善捐款之外,一些社会力量也积极致力于为抗疫一线募集物资,为防疫奠定物质基础,为保障病患群体和医护人员们的生命安全而不懈努力。此外,为缓解封城带来的物资匮乏,山东、安徽、江西、河南、重庆、广西等多个城市向湖北、武汉调运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还选调部分骨干护理人员组成医疗队伍驰援湖北武汉。全国各省将此次湖北、武汉所面临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将疫情地区的服务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做好支援疫区的疫情防治工作。以上所有都生动的体现了各地人民群众对新冠肺炎疫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大力倡导的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这本是需要大众减少相互接触、必要时进行必要的隔离,但是在此次疫情的斗争中却使人们的心靠得更近也更紧。专家和医护人员对人们的防疫指导、工作中同事们的相互鼓励、亲人们的相互关心等都生动地展示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感人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得我国在新冠肺炎战“疫”中取得胜利有了最深厚、磅礴的力量。
(二)坚强不屈,勇于斗争
在五千多年的时代洗礼中,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历经磨难,而在磨难中坚强不屈、勇于斗争的精神正是爱国主义的厚植、是民族力量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升华。不论是1998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抢险精神;2002年“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的精神;2008年“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还是2020年“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等,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越是艰难困苦,越是风雨同舟、团结奋进,于是中华儿女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无畏精神、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在困难灾难面前永不低头、绝不妥协的坚强意志。同样,此次新冠肺炎战“疫”,传播快、范围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不便与恐慌,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时间召开各类紧急会议制定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见证了中国模式,不仅保护了全中国,同样也守护了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中国政府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潜伏周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再结合春节时期人口流动性极大的社会特征,国务院启动疫情一级响应措施。1月23日武汉交通停运,关闭离汉通道,随即各省市按照统一部署要求实行交通管制,控制人口流动,控制疫情蔓延,保护健康民众;另一方面调集各方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建火神山、雷神山以及“方舱医院”,隔离、救治疑似感染人群和已经感染人群;并在短时间甄别病原体且疫情信息公开、透明、负责任都体现了中国的效率和态度。而这些战“疫”成果是睿智的国家领导人、无私的白衣战士、奋进的科研工作者、辛勤的工人乃至全国人民的努力换来的。在此次战“疫”中,我们也看到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与困境,我国在大灾难前永不后退、勇敢斗争,爱国主义永远在线。 (三)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学习雷锋”是3月的主题词,雷锋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也是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原因所在。此次疫情中,有很多如同雷锋同志发挥着螺丝钉精神的人,有很多值得被铭记的人,他们或许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坚守岗位,走上“战场”,用不同的“武器”击退病毒:毕业于皖南医学院的董天,放弃休假奋战在抗疫前线35天,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在3月21日让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董天用自己的行为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和温度,彰显了90后青年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大爱情怀;84岁的钟南山院士,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17年后奋战在防疫前线,1月18日晚,第一时间义无反顾赶往武汉;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个小时,毅然提出“武汉要封城”的决断;59岁的社区卫生服务的护士柳帆,主动延迟退休,坚守防疫……一个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个体,勇于逆行、坚守前线,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用挺身而出筑牢了坚实的战“疫”屏障。抗击疫情的实践告诉我们: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是时尚的、是值得弘扬的,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彰显,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更是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张扬。
三、在战“疫”中创新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路径
(一)以理服人激发爱国之情
在疫情期间,教育者要加强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充分利用融媒体矩阵,对青少年及时宣传国家防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进展,使青少年从知疫情到战“疫”情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举办防疫知识科普、构架心理咨询平台为青少年答疑解惑,积极引导青少年时刻关注疫情动态、消除疫情恐慌、理性看待疫情、做科学防控的传播者,谣言的粉碎者。
三在战“疫”中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从国际视野来讲述中国的大国担当、责任意识与命运共同體,从历史视野来讲述我国的战“疫”的胜利历程,从人民的视野来讲述中国人民伟大的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创造精神。共同构建战“疫”爱国主义大讲堂,以青少年视角展现战“疫”精神,汇聚爱国主义硬核力量,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
(二)以事育人砥砺强国之志
深度发掘抗击疫情中的事迹材料,以战“疫”中涌现出的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社会资源、校园资源等承载的育人功能,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用活战“疫”故事,如“四大医疗天团”齐聚武汉展开救助、亿万网友“云建工”雷神山医院建设、海外华人包机运送抗议物资、四川人民捐菜送菜谱、白衣战士“最美逆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分享新冠病毒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等无一不见证中国之速度、制度之优势、大国之担当。
用好战“疫”故事,讲什么、怎么讲,教育工作者要将这些故事、事例等素材结合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中,用战“疫”讲好爱国主义思政课,融入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帮助青少年学好战“疫”中的爱国主义故事,引导青少年树立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四个自信”的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激发爱国热情,砥砺强国之志。
(三)以文化人凝聚兴国之魂
用传统文化构建战“疫”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同频共振。抓好重要节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节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网络祭扫、点花灯传递希望、战“疫”经典吟诵、读懂中国、战“疫”爱国赋、战“疫”美德永流传,组织青少年创作诗词画曲等活动作品,不断用传统文化强化战“疫”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创设战“疫”中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学校进行线上以“战‘疫’中的爱国主义”、“青春抗疫·爱国力行”、“抗击疫情在行动”、“心相聚·战‘疫’情”、“凝青聚力·并肩抗疫”等主题的班会、团日活动、防疫讲座等,为青少年讲述医务工作者的救死扶伤、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科研人员的攻坚克难等战“疫”中的爱国主义事例,引导青少年接收思想洗礼、诠释青少年的使命担当、厚植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利用学校的融媒体平台,宣传青少年志愿者的工作经历与心得,制作学校战“疫”中展现爱国主义的视频,面向青少年征集战“疫”照片、vlog、日记,开展防疫抗疫系列主题活动等,汇聚青春力量,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2-05
[2] 王思萧.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析.辽宁师范大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 何青芸.新时期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3-12
作者简介:
[4]秦大伟(1987—),男,山西大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5]牟 巧(1995—),女,四川达州人。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6]廖冯丽(1998—),女,四川达州人。2017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7]蔡芷菱(1999—),女,四川喜德人。2017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18年成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教育教育路径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项目编号2018R37。
关键词:爱国主义;青少年;新冠肺炎;战“疫”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青少年加强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2020年1月,全国上下打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虽然疫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在此次战“疫”中,爱国主义情感爆发出的强大感召力,中国人民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构筑了坚强有力的人民防线,同时此次战“疫”,也为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在战“疫”中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性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也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章立制、探索发展道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正处于关键时期,广大青少年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正如“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所强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新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时代,各个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给青少年的不仅是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也带来了许多诱惑和冲突,一些错误的观点在青少年中不断传播,侵蚀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观念,削减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认同。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当下,举国正处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青年成为了此次战“疫”的擔当,成千上万的青年医生、志愿者如同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所描述的那样: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从战“疫”青年身上体现的不惧生死、无私奉献的情感均来源于厚重的爱国情怀,蓬勃爆发的爱国情感正是此次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此次随疫情的爆发产生的系列新闻事件既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到国际形势,也为青少年学子提供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上亿国民亲身经历了此次战“疫”,青少年学生更因此次疫情而迟迟不能开学,由此青少年对该事件相关的报道更为关注,在此形势下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青少年在此战“疫”中亲身经历的事件、身边的事件、颇为关注的事件为教育素材,更加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代入感、生动感,增强青少年对国家的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因此,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是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
二、新冠肺炎战“疫”集中展示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
(一)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基因,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来临,全国上下全力奋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患群众给予无微不至的安慰和关爱,为不畏牺牲、心怀国家的医护人员给予最多的支持,为率先发现疫情的湖北、武汉给予最切实的帮助。全社会齐动员,同呼吸,共命运,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应对疫病的挑战。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大型公益和大病筹款平台第一时间发起疫情相关筹款项目,从1月23日起,不到10天筹款超过500万,除了社会慈善捐款之外,一些社会力量也积极致力于为抗疫一线募集物资,为防疫奠定物质基础,为保障病患群体和医护人员们的生命安全而不懈努力。此外,为缓解封城带来的物资匮乏,山东、安徽、江西、河南、重庆、广西等多个城市向湖北、武汉调运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还选调部分骨干护理人员组成医疗队伍驰援湖北武汉。全国各省将此次湖北、武汉所面临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将疫情地区的服务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做好支援疫区的疫情防治工作。以上所有都生动的体现了各地人民群众对新冠肺炎疫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大力倡导的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这本是需要大众减少相互接触、必要时进行必要的隔离,但是在此次疫情的斗争中却使人们的心靠得更近也更紧。专家和医护人员对人们的防疫指导、工作中同事们的相互鼓励、亲人们的相互关心等都生动地展示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感人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得我国在新冠肺炎战“疫”中取得胜利有了最深厚、磅礴的力量。
(二)坚强不屈,勇于斗争
在五千多年的时代洗礼中,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历经磨难,而在磨难中坚强不屈、勇于斗争的精神正是爱国主义的厚植、是民族力量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升华。不论是1998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抢险精神;2002年“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的精神;2008年“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还是2020年“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等,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越是艰难困苦,越是风雨同舟、团结奋进,于是中华儿女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无畏精神、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在困难灾难面前永不低头、绝不妥协的坚强意志。同样,此次新冠肺炎战“疫”,传播快、范围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不便与恐慌,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时间召开各类紧急会议制定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见证了中国模式,不仅保护了全中国,同样也守护了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中国政府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潜伏周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再结合春节时期人口流动性极大的社会特征,国务院启动疫情一级响应措施。1月23日武汉交通停运,关闭离汉通道,随即各省市按照统一部署要求实行交通管制,控制人口流动,控制疫情蔓延,保护健康民众;另一方面调集各方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建火神山、雷神山以及“方舱医院”,隔离、救治疑似感染人群和已经感染人群;并在短时间甄别病原体且疫情信息公开、透明、负责任都体现了中国的效率和态度。而这些战“疫”成果是睿智的国家领导人、无私的白衣战士、奋进的科研工作者、辛勤的工人乃至全国人民的努力换来的。在此次战“疫”中,我们也看到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与困境,我国在大灾难前永不后退、勇敢斗争,爱国主义永远在线。 (三)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学习雷锋”是3月的主题词,雷锋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也是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原因所在。此次疫情中,有很多如同雷锋同志发挥着螺丝钉精神的人,有很多值得被铭记的人,他们或许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坚守岗位,走上“战场”,用不同的“武器”击退病毒:毕业于皖南医学院的董天,放弃休假奋战在抗疫前线35天,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在3月21日让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董天用自己的行为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和温度,彰显了90后青年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大爱情怀;84岁的钟南山院士,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17年后奋战在防疫前线,1月18日晚,第一时间义无反顾赶往武汉;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个小时,毅然提出“武汉要封城”的决断;59岁的社区卫生服务的护士柳帆,主动延迟退休,坚守防疫……一个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个体,勇于逆行、坚守前线,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尽职尽责,用挺身而出筑牢了坚实的战“疫”屏障。抗击疫情的实践告诉我们: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是时尚的、是值得弘扬的,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彰显,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更是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张扬。
三、在战“疫”中创新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路径
(一)以理服人激发爱国之情
在疫情期间,教育者要加强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充分利用融媒体矩阵,对青少年及时宣传国家防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进展,使青少年从知疫情到战“疫”情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举办防疫知识科普、构架心理咨询平台为青少年答疑解惑,积极引导青少年时刻关注疫情动态、消除疫情恐慌、理性看待疫情、做科学防控的传播者,谣言的粉碎者。
三在战“疫”中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从国际视野来讲述中国的大国担当、责任意识与命运共同體,从历史视野来讲述我国的战“疫”的胜利历程,从人民的视野来讲述中国人民伟大的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创造精神。共同构建战“疫”爱国主义大讲堂,以青少年视角展现战“疫”精神,汇聚爱国主义硬核力量,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
(二)以事育人砥砺强国之志
深度发掘抗击疫情中的事迹材料,以战“疫”中涌现出的爱国主义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鲜活素材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社会资源、校园资源等承载的育人功能,营造爱国主义氛围,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用活战“疫”故事,如“四大医疗天团”齐聚武汉展开救助、亿万网友“云建工”雷神山医院建设、海外华人包机运送抗议物资、四川人民捐菜送菜谱、白衣战士“最美逆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分享新冠病毒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等无一不见证中国之速度、制度之优势、大国之担当。
用好战“疫”故事,讲什么、怎么讲,教育工作者要将这些故事、事例等素材结合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中,用战“疫”讲好爱国主义思政课,融入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帮助青少年学好战“疫”中的爱国主义故事,引导青少年树立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四个自信”的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激发爱国热情,砥砺强国之志。
(三)以文化人凝聚兴国之魂
用传统文化构建战“疫”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同频共振。抓好重要节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节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网络祭扫、点花灯传递希望、战“疫”经典吟诵、读懂中国、战“疫”爱国赋、战“疫”美德永流传,组织青少年创作诗词画曲等活动作品,不断用传统文化强化战“疫”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创设战“疫”中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学校进行线上以“战‘疫’中的爱国主义”、“青春抗疫·爱国力行”、“抗击疫情在行动”、“心相聚·战‘疫’情”、“凝青聚力·并肩抗疫”等主题的班会、团日活动、防疫讲座等,为青少年讲述医务工作者的救死扶伤、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科研人员的攻坚克难等战“疫”中的爱国主义事例,引导青少年接收思想洗礼、诠释青少年的使命担当、厚植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利用学校的融媒体平台,宣传青少年志愿者的工作经历与心得,制作学校战“疫”中展现爱国主义的视频,面向青少年征集战“疫”照片、vlog、日记,开展防疫抗疫系列主题活动等,汇聚青春力量,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2-05
[2] 王思萧.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论析.辽宁师范大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 何青芸.新时期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3-12
作者简介:
[4]秦大伟(1987—),男,山西大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5]牟 巧(1995—),女,四川达州人。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6]廖冯丽(1998—),女,四川达州人。2017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7]蔡芷菱(1999—),女,四川喜德人。2017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18年成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教育教育路径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项目编号2018R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