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88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温度(LST)是重要的气候变量之一,是陆面过程地-气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017年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地表温度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漠腹地地表温度季节变化明显,昼夜温度变化波动幅度大,年内日均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四季的日内温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日最低温均出现在当地时间6:00,最高温出现在13:00.利用实测值验证了CLDAS地表温度产品在沙漠地区的适用性,在四类不同天气下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晴天相关系数可达0.99,故利用CLDAS产品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晴天的地表温度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整个沙漠区域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周围的绿洲高6℃.
其他文献
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工作任务艰巨,必须要做好全面严格控制.在森林抚育实践中受到认知盲区、缺乏科学知识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的影响,存在抚育管理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现针对国有林场森林抚育管理,展开具体的论述.首先,概述了国有林场森林抚育问题研究的意义.其次,结合实践分析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再次,提出国有林场森林抚育管理优化的策略.最后,进行了国有林场森林抚育实践分析.
城市生境是城市中人地关系和谐度的集中展现,对城市生境营造途径与技术的探索,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景观关键.本文以前海公共空间组团二为例,借鉴珠三角洲的各种特色自然与文化生境,基于项目带型绿廊、独立地块的特征,探索如何采用不同生境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植物景观风貌,提出3种不同植物群落生态演替的生境主题,重建城市多样而丰富的生境,进而总结出城市中植物生境的营造途径与原则,以此为其他城市景观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构建提出可行的设想与方式.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纤维化间质性肺病,呈慢性病程,具有进行性、致命性的特点[1-2].目前普遍认为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是肺泡上皮持续性微损伤并伴有异常修复过程[3],以肌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肺瘢痕形成为主要特征,最终是肺的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4].近代医家多从“肺痹”“肺痿”来论述肺纤维化,关于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相关研究亦越来越多.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条信号通路对近年来中药干预肺纤维化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综述如下.
期刊
为了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实施结束后川南城市群大气PM2.5的污染状况,于2018年11月7~19日在内江、自贡、宜宾和泸州这4个城市同步采集PM2.5样品,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秋季PM2.5及主要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并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探讨了区域输送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川南城市群秋季大气平均ρ(PM2.5)为(67.2±38.3)μg·m-3,泸州最高而内江最低;SNA(SO42-、NO3-和NH4+)在PM2.5中占比为33.3%,其中NO3-为首要离子组分;由“大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果树种植是林业的一种.我国的农业相对于工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是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而且缺乏科学的种植管护技术,导致果品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加强果树种植技术的研究,提高果品安全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常见的果树种植技术,并提出了科学施肥减少农业使用和建立果品安全生产监督及技术体系等果品安全质量有效措施,以供借鉴.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胆囊息肉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40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胆囊息肉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40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医护一体化护理的胆囊息肉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对比
利用柳州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20年气象数据,以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为人居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对柳州市近60年的月和年人居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12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1—12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年际变化不明显,最终评价1、2月和12月为寒冷,3月为冷,4、5、9—11月为舒适,6—8月为热;近60年温湿指数均处于舒适范围,并呈显著上升趋势,同时存在4年和8年尺度的周期变化,风效指数在1961—2017年处于舒适范围,2018—2020年处于冷范围
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污染物,探索PM2.5污染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异质性特征对空气污染的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8年陕西省县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PM2.5污染的时空演化态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陕西省PM2.5浓度年均值经历了前期小幅波动下降、中期急剧上升、后期大幅波动下降的倒“N型”波动变化过程,2011年是PM2.5浓度年均值波动变化的重要“拐点”;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一级浓度限值(15μg/m3)的低污
基于土地利用、DEM等数据,借助ArcGIS、Excel等软件操作平台,采用转移矩阵法,从时空格局、不同海拔高度、时空转型3个方面对2010—2017年郑州市“三生空间”时空演化作出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7年郑州市生产空间呈大面积缩减趋势,面积占比下降8.13个百分点,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面积均呈增加趋势,面积占比分别增加5.21和2.92个百分点.从不同海拔高度上来看,2010—2017年间,生产空间在海拔低于1200 m的区域内呈减少趋势;生活空间在海拔低于1200 m的区域内呈增加趋势;生态
WOFOST模型是世界粮食研究中心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同开发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为评价其在德州市的适用性,采用2015—2016年的冬小麦生长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本地化,采用1981—2017年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以及冬小麦产量数据验证模型在产量模拟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校准后的WOFOST模型对冬小麦生物量、产量及生育期的模拟效果较好,验证期茎干重、地上部分总干重以及产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MSE分别为29.3、92.1、86.7 g/m2,NRMSE分别为13%、15%和14%,生育期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