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选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hiwe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次发行的《语文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内容往往提出这样的要求:“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而学生往往由于学习的紧张,课外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在考场上有“江郎才尽”的感觉。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优美的文章往往需要鲜活的材料来充实,材料的质量往往决定作文的质量。如何选材,成了做好文章的关键。在作文选材上,实际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贴近生活
  
  中学生们都有各自的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而且阅读面也不相同,写作时对素材的把握也就不一样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比挖空心思杜撰出来的材料不知要好上多少倍。曾经有一个学生,在自由作文比赛中,他写了自己。他写自己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心中非常苦恼。在生活中表现出了叛逆的性格,后来是在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扭曲的性格。因为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情。所以真实自然,其中的内心独白,让阅者为之动容。这样的文章才够真实,才有个性。但有些学生羞于写自己的隐私或自己的阴暗面,胡编乱造,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还是无话可说。所以贴近生活,向生活文本要素材,材料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你。再也不会为写作无材料而一筹莫展。
  
  二、新型典型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层出不穷。写作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来选材。要求新型典型,体现时代的风采,千万不能把眼光盯在历史的故纸堆上,要认真地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认真甑别积累的素材,做到既新型又典型。
  
  三、思想健康
  
  有些学生为了新颖,表现与众不同,在选材上进入思想禁区、道德禁区。文以载道,有质量的作文一定有思想性,但这种思想一定要能体现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如果为了哗众取宠,偏离了健康的思想,这样会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那么如何选材呢?有两点是关键的。
  
  (一)善于化虚为實,拓展选材的空间
  所谓化虚为实,就是把一个抽象的、理性的话题,用现实生活或教材上的鲜活材料来充实它。在古诗词中,作者往往把乡愁、离恨、闰怨等抽象的东西借助一定的事物或景物来表现。李白把自己悠长的愁绪用三千丈的白发来比喻,夸张而真实。王维对兄弟的思念,用“遍插茱萸少一人”来表达。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些技法实际上也是化虚为实。我们要化抽象为具体,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陌生为熟悉,走进人群,走进自然,走进现实生活,从时间角度、空间角度、逻辑角度拓展选材的空间。如一个学生为表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他选取了爷爷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初用的是粗糙的竹制烟斗,接下来换成乌黑发亮的有点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香烟,烟斗“退休”,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的变化,不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相似的选材,还有小作者写自己家门前那条路的变化:由最早时候的泥路向水泥路、柏油路转变。折射社会的变迁。还有学生从自己家里交通工具的变化、身上衣着的变化写起,通过这些小处来反衬大的方面。
  
  (二)善于“听取新翻”,创新选材角度
  客观事物都有它客观的视角,也有人们去观察它们时的主观视角。如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喀斯特地形的千姿百态,它们在特定的角度下显示出不同的风姿,不管我们看得见还是看不见,它都存在着。但是,我们想要认识他们,必须唤起我们生活中积累的体验,用我们的视角去观察。“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在那个特定的情景中的感受。假如我们的后人遇到这种境况,也来抒发一通“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感叹,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只有拾人牙慧之嫌。这时,你必须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描写瀑布,人们自然而然想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诗句。然而有人描写瀑布却是这样写的:我是一滴水,一滴瀑布中的水,哪怕跌得粉碎,我也不后悔,决不后悔,因为我毕竟有过沸腾的生活……还将在激流中腾飞……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从瀑布的外在特征人手,通过对瀑布流程展开想象与联想,让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中,每个人都在创新,虽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但只要他是瀑布中的一点水,他就会不后悔地跟上急流继续腾飞,体现时代的精神。客观事物千变万化,有些现象可能很不起眼,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努力去探求、去积累,多角度去探究,就会发现许多新颖的材料。
  
  (三)善于苦心经营,规避选材误区
  不管怎样拓展、挖掘、创新,我们在作文选材上必须避免几个误区:(1)材料的低幼化。写作选材时,把思维拘泥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爱情的主题上,平铺直叙,没有细节,缺少描写,不生动,不形象,缺乏真实体验,干瘪牵强,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2)材料陈旧化。学生阅读面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材料,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缺乏时代气息。(3)选材杂乱。有些学生写作为了凑字数或篇幅,不顾写作意图,一味堆砌材料。结果作文的质量可想而知了。
  所以,能选材,会选材,能够选材创新,这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只要我们做好了,你的作文也就成功了。
其他文献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下,为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广东省中山市面向中学生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并重点报告了毕业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疫情背景下中学生的一般身体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水平、心理困扰的主要内容和寻求支持的方式。结果:中山市中学毕业年级学生中约七成的学生自评睡眠和胃口良好,一般身体状况良好;毕业年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幸福感水平不高;毕业年级学生面临的最大
当今的语文考试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分值越来越大,而学生考试时在阅读方面的失分却非常多,很多学生为此都很苦恼,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当今教学的一大重任。根据十几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笔者向大家介绍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无声阅读法。  我们先来了解无声阅读法。无声阅读是对有声阅读说的,它的特点当然就是不出声,它与默读有关,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默读是速读的起点,虽然不出声,不少人心里却在念,有的还唇动、舌
〔摘要〕在和学生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个案问题都具有一定普遍性,由此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团辅活动,可以高效率、有针对性地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本文结合高中个别心理辅导工作,从行为矫正、情感支持、方法指导三个维度提出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活动,实现更大范围解除学生困惑,真正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和体验,有所收获,从而实现成长。  〔关键词〕行为矫正;情感支持;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在初中课本中,我们常常读到那些精彩的段落,其中尤以精当的细节描写令人拍案叫绝,我们称之为传神之笔。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方法。巴尔扎克曾强调说:“唯有细节才能组成作品的价值。”学生的作文要能体现具体、生动、形象,就必须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怎样才能写好细节描写呢?  首先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感受,养成写观察笔记的习惯。契诃夫曾经说过:“谁要描写生活和人,谁就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高中生,因为与同学相处产生误会,导致胸闷气短、压抑难受,前来寻求帮助。小倩从小父母不在身边,一直到初中才开始在父母身边生活。她在生活上比较独立,是一个懂事、善解人意的孩子。父母性格不合,长期争吵,导致她比较敏感,内心安全感不足,非常害怕人际冲突,不懂拒绝,不敢寻求帮助。通过个别访谈、沙盘游戏辅导帮助来访者寻找自己,疏解压抑许久的情绪。  〔关键词〕人际关系;原生家庭;沙盘疗法 
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然而由于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实质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颇。现就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作一些探讨。    一、刻意追求形式  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有合作学习,就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这就导致在有些课堂上,教师随意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本不考虑优势互补的作用。小组成员间讨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开展,当问
〔关键词〕攻击行为;归因方式;儿童  一、引言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儿童特别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动不动就打别人一下或者骂别人,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风格,也让教师和家长 十分头疼。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儿童产生这么多的攻击性行为呢?  班杜拉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是随着信息加工途径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道奇(Kenneth Dodge)在上世纪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良好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数学课堂活动空间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设氛围;创造机会;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任何一种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是“首当其冲”。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已将“关注知识结果”转为“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已将“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同时,在《标准》中还
〔摘要〕昊(化名)是一名爱好文学和电影的高二男生,也是一名青少年习惯性自伤患者。在一次晚自习中,被值班老師发现有割伤和写遗书的过激行为,经过学校、家长的多方配合以及心理教师五个阶段共八次的面谈及辅导,危机事件得到及时处理。本案例启迪我们,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学会及时并多方联动处理问题;明确心理教师个人职责;寻找问题的核心因素;注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关键词〕自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所以说,这种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水底天”的教学效果。作为提问的一种方式,“曲问”在课堂上是一种曲径,但抓好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