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虫的家具

来源 :新知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h15811353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哪怕电网瘫痪,甚至人类灭亡,只要苍蝇还在,这些电器家具就能一直工作。它们能自给自足,就好像生命体那样实现能量循环。
  
  夜晚,一只苍蝇轻轻穿过没有关上的落地窗,从花园里飞进一个屋子,要是这时它稍加注意,也许就会察觉到与平时不一样的气氛,似乎从它刚刚进屋的那一刹那,就被盯上了。屋子墙角亮着一盏球形的多孔台灯,散发出迷幻而浪漫的光影,苍蝇就像被下了魔咒一样不由自主地向它飞去,很快它就消失在那片光影之中,再也没有出现。
  而屋子的中央,安静地放置着一张咖啡桌,桌上没有吃完的奶酪的香味诱惑着角落里的蟑螂和小鼠。在昏暗中,它们异常顺利地爬上桌子,奔向食物。可就在他们经过桌子的中心时,桌子中心一个圆孔突然打开,它们掉了进去,圆孔迅速闭合。奶酪依然静静地放在桌子上,而贪嘴的蟑螂和小鼠却再也没有了。
  上面描述的情景不是某部玄幻小说,也不是恐怖电影。这是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设计展览室里的情形。这里正在展出由设计师詹姆斯·奥格尔和他的同事吉米一同设计出的一系列家庭机器人。这组设计除了具备常规的家具功能之外,最特别的是它们还能捕食屋子里的昆虫和小鼠,并且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生物电池”。
  
  吃了虫子就能一直活下去
  
  在自然界,诱捕昆虫或者小型动物作为自己的食物或者养料并不稀罕,譬如在菲律宾就有一种被命名为“艾登堡猪笼草”的巨型猪笼草,它就靠分泌蜜汁引诱昆虫或者小鼠进入它的捕虫囊,然后用捕虫囊底部的消化液将它们溶解并消化,为自己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和猪笼草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处,奥格尔这次设计出来的一共五件机器人家具:捕蝇多孔灯、捕鼠咖啡桌、偷蝇器、粘蝇时钟和捕蝇UV灯。
  捕蝇多孔灯可以说就是一个电器化了的猪笼草,它拥有一个美丽的球形灯罩,罩壁较厚,上面很多圆形的小孔,呈漏斗的锥形,孔径越朝里越小。灯罩中央是一个60瓦的灯泡,除了发出正常的自光之外,还会发出幽幽的紫外光来吸引昆虫的注意。蚊虫飞蛾大多都有趋光的特性,并且对紫外光敏感。于是在宁静的夜晚,这样一盏灯就会让附近的飞虫都自投罗网,在通过锥形的孔道达到光明的中央之后,漏斗形的孔道设计让飞虫很难再逃脱出去,当它们筋疲力尽,就会掉落到位于底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中被消化分解,最后产生电能供多孔灯的LED光管使用。在其他几个家具中,原理也都是先诱捕到昆虫或者小鼠,再输送到这样一组可以把昆虫或者小鼠消化成电能的微生物电池组,化成电能之后储存以供机器家具自己使用。
  尽管目前机器家具主要还依赖电源供电,但是詹姆斯-奥格尔相信它们最终会自给自足。他说,“如果电网瘫痪、人类灭亡,只要苍蝇没有一同灭亡,机器家具就能够一直存活下去。”
  
  让能量的获得变得更生命化
  
  把有形的生物体最后变成无形的电能来供机器人使用,这听起来颇像某些科幻电影中的疯狂发明。在奥格尔的设计中,那组至关重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成为了抢眼的亮点。而这最初的灵感是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的依靠捕食苍蝇提供能量的机器人中得来的。
  “如果没有能量,机器人什么都做不了,而我们所有人在谈论的就是这种能够自己补充能量,智能而全自动的机器人。”布里斯托尔机器人实验室的主任克里斯·梅尔惠什说道。他身边放着的是他们最新研制出来的最新式的“吃虫子”机器人EcobotIII,它可以通过吃昆虫和其他生物产生能量。
  如何获得能源一直是个棘手而关键问题,如今的大多数机器人是通过电缆、太阳能电池板或电池获取能量。但在未来,梅尔惠什和他的同事认为,机器人也能和野生动物一样觅食,通过转化生物能来满足能量需要。他说:“动物的习性就是证据,这是可能实现的。”
  把生物能转化为机器人所需的电能的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10多年来,梅尔惠什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发明了很多依靠糖、腐烂的苹果或者苍蝇提供能量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都具有“会吃东西”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这种电池的核心组威是来自于污水和泥潭里的各种细菌,当苍蝇或者其他昆虫的尸体掉落到这些细菌之中时,苍蝇尸体中所含的几丁质(见本期“辞典”)就会迅速被这些细菌分泌出的几丁质酶降解成为几丁质二糖分子。这些糖分子又会进一步被细菌吸收并且代谢,在整个合成代谢的过程中,细菌会释放出电子和氢离子,电子在这些机器人家具外部线路流动,最后和氢离子会合,产生能量供机器人运转。
  “这种微生物发电模式不同于太阳能、水能或者风能,它使能量的获得方式更加生命化,就像一个生命的循环过程一般。”梅尔惠什说道,“但是目前也有很大缺陷,耗费很多燃料电池,却只能产生很少的电量。微生物燃料电池还不大适合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相当能量的发动机。”他补充说,在实际应用之前,科学家们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显然,通过这套“肉食”机器人家具,奥格尔和他的同伴已经将这种生物发电的技术和机器人自给自足的概念从实验室推向了公众。但是在设计网站的留言中,反对和质疑的声音占了绝大部分,很多人认为这样发电的方式既不经济又太过残忍。而一些人对这种发电方式会不会带来卫生问题表示担忧。
  “至少,我无法接受在一个正在消化老鼠的桌上喝咖啡,这太疯狂了。”一个署名Eric的网友留言道。
其他文献
光波炉据说可以100%杀菌消毒,比普通的微波炉要贵上几百块钱。其实,它只是增加了两根卤素灯管,和开水杀菌没什么区别。  插画 | 郝鹏飞  甲型H1N 1流感开始肆虐,“光波消毒”概念又成了热门。光波炉刚推出时正值2003年“非典”,当时就借杀菌消毒概念火了一把。到了2009年,消毒牌又卷土重来:“100%杀菌灭毒,开机后瞬时温度可超过200℃”、“光波、微波共同作用,杀菌更彻底。”这些说法有道理
期刊
制图 | 无右  “绿坝花季护航”让过滤软件一夜成名。但是根据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全世界都做不好过滤技术,而且过滤软件和病毒木马一样危险。  离原定的强制预装时间只差3个多小时,2009年6月30日晚上8点,工信部终于表示上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可以推迟预装。无论如何,“绿坝”已经成为了史上盈利最快的国产软件,只经过10天的竞标就获得了4170万元的政府采购。与之相比,著名的国产杀毒软件金山毒霸
期刊
倪家骧给病人镇痛主要靠针,不是针灸的针,而是“电针”。这根针既可以带电,又可以导热,能够凝固神经中的蛋白质,给两个神经之间的信号传递设置路障。这是“倪氏镇痛”微创介入手术的基础。  摄影 | 喜子 图片提供 | 倪家骧  到宣武医院疼痛诊疗科的时候,倪家骧正给89岁的病人所梦莘手术。在CT机和诱发电位仪器的引导下,一根0.8毫米粗、15厘米长的射频针头,从下颌部精确地插入颅脑内,探测着有问题的神经
期刊
制图 | 无右  一名网球选手在场上的发挥受球线的影响最大,占60% 。职业高手至今不肯舍弃昂贵的牛肠线,因为特殊的物理结构,它的击球感最佳。  当年在迈阿密,一向冷静的费德勒(Roger Federer)曾在输球后举起球拍狠狠摔在地上,拍头顿时面目全非。全世界的球迷都不禁扼腕,那可是价值不菲的球拍啊。  一名球员在场上能发挥出多少水准,球的因素只占30%,拍子的边框起10%的作用,而球线最重要,
期刊
几乎所有的零食和甜味饮料中都有甜蜜素或阿斯巴甜。摄入这些被官方标准所认可的人造甜味是否会危害健康?有害量是多少?  插画 | 无右  用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来取代天然蔗糖增加食物的甜度和口感,是食品行业一条默认的规则。但是,一个如影相随的问题是——甜味剂安全吗?  由于可能会引发不安全的后果,因甜味剂而禁售的食物屡见不鲜。2009年6月10日,委内瑞拉就以零度可口可乐中添加了甜蜜素为由将其封杀,尽管可
期刊
一个吃了“吐真药”的人未必能传达事实真相,尤其是在他自己都分不清真相的时候。  插画 | 芒果  “真话会”第一次出现于20 1 2年7月2日的西明市。在会展中心召开的“518污水泄漏事件新闻发布会”上,西明市市长路均在监督下服用“吐真药”,然后再履行新闻发言人职责。这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修订并获得通过后,首例以此形式召开的官方新闻发布会。事先披露的消息引发了媒体大战,然而,没有人预料到事情
期刊
太阳活动高峰又要来了。太阳醒了,它会不会毁灭掉信息化的文明世界,就像电影《先知》里那样?科学家们之间也在争论不休。  整个2008年,太阳活动处于百年不遇的低潮,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2003年那个非比寻常的万圣节。当时在美国加州中部上空出现了罕见的极光,这本来只有在千里之外的阿拉斯加才能看见。全球范围内的通讯受到干扰:海事卫星电话系统瘫痪,导致珠峰探险队通讯中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精度降到了
期刊
脂肪的集中堆积有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插画 | 郝鹏飞  属于啤酒爱好者的夏天已经来临,但对“啤酒肚”们来说却还是寒冬。作为人体脂肪堆积中最顽固的一分子,肚子上的赘肉很难被甩掉。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爱喝啤酒是导致出现啤酒肚的原因,一些奥地利男士被戏谑为长了“格瑟尔肌肉”,其实“格瑟尔”只是一种啤酒的名字,法国人则更直接,将一些男士称呼为“克罗南堡啤酒肚”,因为他们喜欢饮用克罗南堡牌啤酒
期刊
科学家们相信,“不可能”总是相对的。一次又一次,我们看到对于不可能事物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拓展了物理学和化学的疆界。  《不可思议的物理》  作者:加来道雄  译者:晓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忽略“不可能的事物”会有多危险?在20世纪20年代,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火箭永远无法在外太空运行,他们挖苦现代火箭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戈达德,称他的追求是“戈达德的蠢事”。令人悲哀的是,有一个人切
期刊
明年底航天飞机将最后一次升空,它还肩负着丁肇中委托的一项重任:把搜寻反物质星系的阿尔法磁谱仪送上国际空间站。它被称作人类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实验,也许是人类这几十年探索宇宙另一面的最后机会。    在航天经费紧缩的今天,不知有没有人想到1994年的好日子,那时国际空间站项目刚获批准,NASA的局长戈尔丁(Daniel S.Goldin)正在为它寻找一些“出位”的科学想法。有人告诉他,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