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审题是作文的关键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审题”,是指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的题目,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这就是说,在作文时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如果写的作文“跑题”了,这就说明“审题”审错了。因为文有“文眼”、诗有“诗眼”、画有“画眼”,所以题目当然有“题眼”了,写作文时,如果在审题时没有“审”出“题眼”就下笔,就是语言再流畅,写出的文章也只能是“文不对题”。下面笔者就地用古代三次绘画考试如何“审题”来例说审题是作文的关键。
  宋徽宗赵佶(1028—1135)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却是个天分极高的书画家。他在位时不但设置了规模很大的宫廷画院——翰林图画院,而且还经常参与画院的艺术活动,并亲自出题、批卷、授课。所出考题都十分别致,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有一次,宋徽宗给画院出的考试题目是:《竹锁桥边卖酒家》。这个题目看似平常,实际并不好画。因为绿竹、小桥、酒家,虽是具体形象,容易画出来,可那个“锁”字怎么画出来呢?而这个题目的意境就在那个“锁”字上,不画出这个字,就不能表现出诗句的意境。不少画家没有深思,于是画了各种各样的酒店,旁边点缀些横桥竹丛,就匆匆交卷了。荣获第一名的是大画家李唐,他画的是:一座小桥,桥边是茂密的竹林,竹林高处挑着一面酒旗,酒旗上面写了个大大的“酒”字。这样,那个“锁”字便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他虽没画酒店的房屋、店主、顾客等等,但反而深邃开阔,让人想得更多,比那些正面描写出酒店的画,更具有艺术魅力。李唐之所以获得第一名,首先是因为他审题仔细、很准确。从这个题目来看,“锁”字是题眼。它明确地告诉读者:酒家“锁”在竹林里面了,是看不完整或看不见的。如果画面以酒店为主,旁边衬一些竹丛,那岂不是“竹外桥边卖酒家”了,可见不合题意。李唐在构思这幅画时想到了这点。既然酒家被竹林“锁”住,看不见了,不画酒店行吗?显然不行,因为那就成了“绿竹桥边无酒家”了。既要让人们看出有酒店,又不能画出酒店,这是个难题。李唐在竹林高处挑一面酒旗,问题就解决了。他获第一,关键在审题清楚。其次,他善于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去描写对象,而是从侧面去烘托对象,也就是前人讲的烘云托月之法。他抓住了那个“锁”字,而“锁”字,用正面描写几乎是不可能的,只好运用侧面描写了。写文章虽然不是绘画,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如果让你面对《竹锁桥边卖酒家》这个题目写一篇作文,只有像李唐那样审题,才能写出一篇上佳的文章来。因此,对作文来说,审题是关键的一步,审题要准确、清楚。
  还有一次,宋徽宗给画院出的考试题目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后,马蹄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马蹄也变香了。这个题目有点难。因为游人、落花、马蹄都有具体形象,是好画的。但马蹄香却不好画。香是气息,只能闻到,肉眼是看不见的。然而,这句诗的精髓就在这个“香”字上,还非画出来不可。有的画家画的是满地落花,游人骑在马上,马蹄踩着花瓣,可把那个“香”字丢了。一个聪明的画家画的是:繁花压枝,落花遍地,游人骑在马上,马儿轻快地扬起一只后蹄,两只蝴蝶,追逐看马蹄翩跹起舞。蝴蝶是爱采花蜜的昆虫,哪儿有花香,它们就去哪儿。蝴蝶既然追逐着马蹄,这不正说明是因为马蹄香吗?这位画家用了两只蝴蝶就把看不见的香气具体表现出来了,而且使人感到春意盎然,衬托出了游人的愉快心情,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了。这位考取了第一名的画家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他能认真审题、巧妙地构思。有的同学在作文时,看见题目总爱说:“这题太难,没法写。”其实,任何题目都是可以写出文章来的,关键是要认真审题。
  另有一次,宋徽宗给画院出的考试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有的畫家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画家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庙呢?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最后被主考官选为第一名的那幅画好就好在构思巧妙。原来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了。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见那庙是座古庙了。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幅画自然比那些画庙的高明多了,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那些落选的画家并非画技不好,他们落选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审好题而构思平庸。而那位聪明的画家过人之处未见得是绘画技术,但由于他通过仔细审题而巧于构思,选择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画面含蓄而意境开阔,能启发别人的联想。所以,同学们在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审题。
其他文献
有一个地方,叫作“油麻地”,我们似乎并不理解它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当然,我们也并不想追究得明明白白。我们只觉得这个名字十分奇妙,它似乎满是宝藏,满是童年的嬉闹,满是儿时的欢笑,于是我们就喜欢上了它。  油麻地里有许多孩子,他们叫“桑桑”、叫“秃鹤”、叫“纸月”、叫“白雀”、叫“细马”、叫“杜小康”。每一个名字,又都是那么有趣,于是我们又喜欢上了他们。  油麻地还有很多很多的草房子,油麻地里
期刊
本期关键词:芍药(古时也写作“勺药”)  写在前面:《诗经·郑风·溱洧》中有“赠之以勺药”句,那么在美丽的溱洧水畔,在热闹的游春相会中,“勺药”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被赋予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溱洧河畔。  【识 物】  芍药形似有“花中之王”美誉的牡丹,有“花中之相”的美称。芍药不仅花形美,还具有药用价值,具有很强的解毒作用,可以医治多种疾病。  芍药又叫将离,古代情人在将要离别时互赠此物
期刊
成語“鸠占鹊巢”,我们耳熟能详,表义是“鸠”的卵占了“鹊”的巢穴,并由“鹊”代其孵卵。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这是典型的巢寄生现象。  巢寄生是指某些鸟类(寄生鸟)将卵产在比自己体型小的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由于寄生鸟不承担孵卵和育雏的责任,所以它们有能力产更多的卵。巢寄生的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寄生鸟的繁殖能力。  “鸠占鹊巢”这一成语包含有“鸠”和“鹊”两种鸟,但
期刊
Mr. Dawson was an old grouch(爱发脾气的人), and everyone in town knew it. Kids knew not to go into his yard to pick a delicious apple, even off the ground, because old Dawson, they said, would come after yo
期刊
“情义”“情意”和“情谊”意义相近,都是指人的感情而言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情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例如:“姐姐待他很有情义。”我们常说的“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是把“情义”拆开来使用。“情義”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家和国家之间。  “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例如“情意绵绵”
期刊
不同国家的文化里的语言文字可能不相通,握手、拥抱、鞠躬等动作的含义也千差万别,但真诚的笑容,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代表着友好与快乐。在英语中,除了laugh和smile, 你还能想到哪些表示笑的词语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许许多多的笑。  smile 是我们最常见的笑,是一个概括性的表述,可以表达各种心情愉悦的笑容,即面露微笑,侧重于无声。例如:  She smiled at him and he s
期刊
电影《流浪地球》是2019年票房的大热门,电影里中国建造了众多巨型发动机让英雄们带着地球奔向另一个幸福家园。电影当然是虚构的,但中国工业力量的强大可是真真切切的——作为本刊读者的小伙伴们曾经和编辑部编辑们一道,见识过中国最大的机器人王国以及中国歼击机的摇篮呢。进入新世纪,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缺乏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发展的。为了让关心国家和自己未来的同学们对实体和创新有更形象的感知,编辑部全体编
期刊
请同学们通过下面这首歌谣猜一游戏项目。“太平鼓,声咚咚,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相信聪明的同学很快就猜出来了,答案就是“跳绳”。跳绳集游戏、健身于一体,对场地没有特殊要求,只需要一根绳子,运动量也可以自我控制,堪称我国老少咸宜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  一、跳绳的起源及发展  据推测,跳绳起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绊马索”。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队士兵正纵马驰骋,突然
期刊
1  深秋的日光总是充足,上午10点20分,它又迈了半寸小步,完整地照亮了整条走廊。于是,我们再次共享了同一个温度。  第一次和你说话的那天,也是如此。  当时我忘记带试卷,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下课铃响起后,走廊上同学们来来往往。谁从小到大没被罚站过呢?可是,当那些带着些许好奇的目光无意间射来时,我还是无地自容极了。我拼命垂下脑袋,满脸通红。因为空了半张卷子没写,同样被发配于此的你似乎看出了端倪
期刊
清人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道:“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的。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的例子,能生动地阐明这个创作原理:当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立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  因此,记叙文写作时最好能有意识地去寻觅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