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各个专业都掌握了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成为通用性的计算机专业却渐渐丧失了优势,技工学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从计算机专业的现状分析,计算机专业教育难题,讨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任何的技术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技术发展的需要除了研发人员,还离不开相关技术人员的推动作用。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使计算机专业成为各类学校的固定开设专业。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慢慢地,计算机专业的分支也越来越细,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成为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1 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1.1 从计算机领域本身来看
当前,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等不断产生,技术和知识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从计算机领域本身来看,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学习的知识逐渐增多,任何一个计算机专业人员都不可能把计算机的所有知识学完,导致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的学科方向要求不同的知识技能。而学科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很难去完全区分开来,学生学习的压力也就加大了。
1.2 从行业领域中看计算机
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使计算机知识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所独有的知识。技校中的电工、数控、模具、化工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计算机知识,都懂得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只有保持计算机专业的优势,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上能够立足,让学生的专业特征更加增强,否则就丧失了专业的特点。
2 技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难题
2.1 专业知识相对滞后
技校主要培养相关专业的中、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以专业基础理论为依托,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综合素质好的技能人才。但学校的专业设置、学习内容等都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可以说,任何一个学校都无法和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相同步。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老师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与外界的接触机会,而教师本身又没有自己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进行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因此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使得整体专业教学质量降低。
2.2 工学结合难开展
近年来,技校面向社会,了解企业需求,注重人才培养的方式,按照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各专业的内涵。开设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校推荐学生到企业实习,学习实践能力。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这项工作的开展一直艰难进行。企业对中等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有限的,小批量地分配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量大,任务重。
3 培养方法的讨论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挑战,技工学校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兼顾市场人才需求导向和人才培养规律,不断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以开展知识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根本,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人认为可以从专业的开设、教学模式、教师能力的提升三方面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3.1 专业的开设
计算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社会对这类人才需求亦趋多样化,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需求。例如广东粤北山区以发展农林为主导,粤北地区可开设数字林业研究为切入点,形成新兴的有特色的学科生长点,显露出办学特色,这是值得借鉴的。在小城市里中等技能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存在的,基本维修、计算机销售方面的人员仍有需求,在专业开设上,应有长期的、战略的眼光。教学上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每个专业都应至少有一个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以及课程内容。
3.2 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各种困难中前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应对各种问题,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培养技能人才。
(1)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软件CAD绘图时,老师先展示效果图,告诉学生这是本次课的任务,并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讲解学习的知识要点、工具的使用,使学生脱离疲乏的知识灌输,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2)模块化教学法: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3)项目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当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可以开展一个“企业模拟实训”方案,学生在以真实职场为背景的实训中,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实战训练,亲身感受企业规范工作经验。学生经过实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4)运用网络教学: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未必能把所有知识都吸收进去。对于一些专业性强、较难理解的科目或者课程,可以把教学视频录像并提供网络平台,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深入学习。
3.3 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能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条件:
(1)教师素质培训:教师敬业、爱生是基本素质;计算机教师其次要成为乐于接受新知识、善于发掘新技术的员工,这样在老师的不断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
(2)教师技能培训:定期对教师的技能进行培训,使教师在专业上上升一个层次;不定期对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使教师走在科技发展的前端;创造条件让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需求。
(3)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把知识和技能及时整理,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要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必须按照技工学校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性为内涵,认真做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划与实施,积极推进技工学校教育与教学,探索和构建合理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翠华.职专《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轻工科技,2013.
[2]杨琳.浅谈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革新[J].企业技术开发,2013.
[3]梁春华,王建虹.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与探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3.
[4]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职业技能教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志娟,女,广东韶关人,教师,助理讲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方高级技工学校,广东韶关 512005
关键词: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任何的技术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技术发展的需要除了研发人员,还离不开相关技术人员的推动作用。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使计算机专业成为各类学校的固定开设专业。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慢慢地,计算机专业的分支也越来越细,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成为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1 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1.1 从计算机领域本身来看
当前,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等不断产生,技术和知识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从计算机领域本身来看,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学习的知识逐渐增多,任何一个计算机专业人员都不可能把计算机的所有知识学完,导致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的学科方向要求不同的知识技能。而学科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很难去完全区分开来,学生学习的压力也就加大了。
1.2 从行业领域中看计算机
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使计算机知识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所独有的知识。技校中的电工、数控、模具、化工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计算机知识,都懂得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只有保持计算机专业的优势,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上能够立足,让学生的专业特征更加增强,否则就丧失了专业的特点。
2 技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难题
2.1 专业知识相对滞后
技校主要培养相关专业的中、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以专业基础理论为依托,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综合素质好的技能人才。但学校的专业设置、学习内容等都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可以说,任何一个学校都无法和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相同步。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老师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与外界的接触机会,而教师本身又没有自己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进行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因此知识和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无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使得整体专业教学质量降低。
2.2 工学结合难开展
近年来,技校面向社会,了解企业需求,注重人才培养的方式,按照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各专业的内涵。开设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校推荐学生到企业实习,学习实践能力。但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这项工作的开展一直艰难进行。企业对中等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有限的,小批量地分配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量大,任务重。
3 培养方法的讨论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挑战,技工学校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兼顾市场人才需求导向和人才培养规律,不断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以开展知识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根本,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人认为可以从专业的开设、教学模式、教师能力的提升三方面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
3.1 专业的开设
计算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社会对这类人才需求亦趋多样化,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需求。例如广东粤北山区以发展农林为主导,粤北地区可开设数字林业研究为切入点,形成新兴的有特色的学科生长点,显露出办学特色,这是值得借鉴的。在小城市里中等技能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存在的,基本维修、计算机销售方面的人员仍有需求,在专业开设上,应有长期的、战略的眼光。教学上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每个专业都应至少有一个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以及课程内容。
3.2 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各种困难中前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应对各种问题,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培养技能人才。
(1)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软件CAD绘图时,老师先展示效果图,告诉学生这是本次课的任务,并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讲解学习的知识要点、工具的使用,使学生脱离疲乏的知识灌输,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2)模块化教学法: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3)项目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当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可以开展一个“企业模拟实训”方案,学生在以真实职场为背景的实训中,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实战训练,亲身感受企业规范工作经验。学生经过实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4)运用网络教学: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未必能把所有知识都吸收进去。对于一些专业性强、较难理解的科目或者课程,可以把教学视频录像并提供网络平台,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深入学习。
3.3 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能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条件:
(1)教师素质培训:教师敬业、爱生是基本素质;计算机教师其次要成为乐于接受新知识、善于发掘新技术的员工,这样在老师的不断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
(2)教师技能培训:定期对教师的技能进行培训,使教师在专业上上升一个层次;不定期对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使教师走在科技发展的前端;创造条件让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需求。
(3)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把知识和技能及时整理,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要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必须按照技工学校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性为内涵,认真做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划与实施,积极推进技工学校教育与教学,探索和构建合理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翠华.职专《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轻工科技,2013.
[2]杨琳.浅谈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革新[J].企业技术开发,2013.
[3]梁春华,王建虹.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与探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3.
[4]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职业技能教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志娟,女,广东韶关人,教师,助理讲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方高级技工学校,广东韶关 5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