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堂如何解读中华文化经典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g0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无论其专业如何,都应当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涉猎,而《论语》和《老子》是触摸传统文化命脉的精髓。大学语文课堂可以引导学生接触此类经典著作,以原文为切入点,尽可能多提供原著原文,最大化利用课堂时间接触并系统挖掘经典的精髓思想。
  关键词:大学语文 中华文化经典 《论语》 《老子》
  大学语文课堂引入中华文化经典解读很有必要。对于高职高专阶段的学生,对文化经典学习过深容易造成理解困难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涉猎过浅又不利于系统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学生中学阶段虽接触过《论语》选篇,但多为逐篇单独学习,很少结合选篇融会贯通整体思考孔子主张。更鲜有课本结合《老子》,引导学生再对孔老主张有一个系统认识。
  本文以大学语文课堂中的《论语》《老子》选篇为例,展示高职高专课堂如何探寻孔子“礼”的思想和老子“道”的思想,并引导学生思考核心价值观。
  一.课堂原文及课堂思路
  (一)课堂原文
  《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课堂思路
  本次课表面上只解决两则选篇的文意理解问题,但大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绝不能止步于此。教师只有将思路定位在以两则选篇为切入点,深入原著本身探寻其精髓,才是有意义的课堂。因此,笔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能依据原文,探究儒家“礼”的思想和道家的“道”的思想。
  3.能思索并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在此目标的引导下,我们首先看看解析《论语·学而》选篇的过程。
  二.《论语》选篇解读
  (一)疏通字词
  “有子”、“礼”、“用”、“和”、“贵”、“先王之道”、“斯”、“由”、“节”等为重点疏通的概念,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部分或者全部解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探讨选篇中出现的《论语》核心思想之一——礼。
  (二)探寻孔子之“礼”
  首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礼是什么意思?”“你能讲出几个现在存在的礼节吗?”进而引入对孔子提倡的“礼”的思考。
  笔者将设计“孔子三问”,让学生问问孔子:您主张的“礼”从何而来?您主张的礼涉及什么内容?您为什么要主张“礼”?大概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稍微理顺孔子所提倡的“礼”之内容及必要性。
  针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教师不必直接给出答案,也未必只有单一答案。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得出自己思索和理解。
  1.您主张的“礼”从何而来?
  教师展示精选出来的《论语》原文。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第一则选文,只要知道“因”的“承袭”之义,并有历史朝代更迭的基本知识,全文意思便可一目了然。第二则选文理解了通假字“监”的“借鉴”之义,便可知孔子关于周礼的来源及态度了。
  由选文,学生不难推知,原来孔子提倡的的“礼”不是凭空想象毫无来由的,而是继承了前代礼仪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周礼”,礼经由夏、商,发展至周,孔子都很明了,并提出 “吾从周”。
  2.您主张的“礼”涉及什么内容?
  据统计,《论语》中“礼”字出现75次,散见于38篇中,此外,间接谈到“礼”还有37次。[1]可见孔子及其弟子对“礼”涉及内容之多,我们选取其中一部分引导学生体会。
  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此三则选文,意在让学生看到孔子之“礼”涉及哪些领域。第一则直接出现“国”字,学生很容易判断礼应当存在于国家层面,但仍需要教师简单梳理文意,学生才能理解通篇,明白孔子认为“用礼来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不以礼来治理国家,怎样对待礼呢”。第二则学生很快能抓住“孝”,这是事父母层面,涉及到了家庭,文意晓畅。第三则其实不仅涉及到“礼”,还涉及到了孔子的另一重要思想“仁”,仁与礼的关系教师将在后面选文中展示,这里首先回答“礼”还涉及什么领域,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发现名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其实是对个体的要求,君子当如是。
  那么,涉及到国家、家庭、个人层面的“礼”,僅仅存在于上面三则选篇中吗?答案显然非也。只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选择有代表性且深浅适中的选文即可,对于想进一步理解探究的学生,可推荐他们回到《论语》原文,处处在在皆是不同层面的“礼”。
  由此,学生感知到了孔子提倡礼应存在于国家、家庭、个人各个方面。这个层面的理解已然更为深入,但学生需要更进一步理解礼的本质。教师继续展示几则精选的原文。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刚才讨论到“颜渊问仁”选篇中,同时出现“仁”与“礼”两个孔子的核心思想,二者之间关系如何?此处的第一则选文可以看出,“人如果不仁,怎样来对待礼呢”,礼的本质是仁德。第二则选文更是写出“礼之本”三字,帮助我们理解,孔子回答“礼,与其奢也,宁俭”,可以看出礼是一种纯朴真实的情感,而不是礼仪乐律,铺张奢侈的形式。第三则选文孔子指出“礼”不是玉帛之类的礼器,那是什么呢?需要分析言外之意,既然礼不是器物与形制,那么礼实际上是一种精神。
  对“礼”的本质,理解起来稍有难度,但教师通过疏通、引导,学生最终能够体会到礼是仁德,是真实的情感,而不是礼仪乐律,铺张奢侈的形式。原来孔子注重礼乐实质精神,而非形制。
  3.您为什么要主张“礼”?
  这里涉及到了礼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择其一二理解来。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14.41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20.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在孔子看来,讲“礼”才可以立身,讲“礼”才可以治民,讲“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有序。我们只是展示了其中一小部分内容,更多孔子对于礼的推崇,同样可以回到《论语》中的感受。
  此外,礼的作用,还体现在本次课堂的这则选篇中: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里“礼”体现了两个关键作用,一是和谐,二是节制。笔者用一个例子让学生感受这两个作用: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好的?”让学生感受“礼”的和谐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大致为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
  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如果老师课上出现错误,学生当场指出并争论,是否是错误的?学生如果不说,是否是错误的?”学生完全自由发言,并列出自己的理由。这两种情形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情况,认为不应当直接指出并争论的学生,在“礼”的大背景下首先考虑师生和谐,而持“应当指出教师错误,不说才是错误的”观点的学生,不为了和谐而和谐,也许为了真理,为了事实。也会有学生找到其他解决之道,例如不是不指出,而是不当堂争论,留到课下交流。既不为了和谐而掩盖事实,也不违背师生互相尊重的基本人际交往原则。
  这个例子就让学生体会到“礼之用,和为贵”,但是“知和而和”会“有所不行”。礼的作用之一是和谐,但我们也要辩证看待和谐,既不能违背,也不能为了和谐而抛弃礼的节制。
  教师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对中国当下的发展如中美贸易战、对台关系等,提出自己的想法。
  笔者设计的“孔子三问”至此探讨告一段落。这三个问题解读完,我们对《论语》中“礼”有了一定了解。那么孔子提出“礼”的时代,社会现状如何呢?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教师解释古代乐舞规定,学生可知大夫竟用天子之礼。整个时代礼崩乐坏。而孔子秉持着“礼”的核心价值观,自己仍然坚守“礼”。教师展示一个事例:
  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此处出现两个符合“礼”的行为,前者为帽子材料,虽然麻布做的帽子符合礼,但现在都用丝来做,这样俭省,孔子就选择“从众”。而在拜见君主的礼节上,堂下行礼符合礼节,大家如今都在堂上拜,孔子认为太骄纵了,仍旧坚持堂下行礼,不和大家相同。此处通过“俭”可以看出孔子提倡的“礼”的本质,也通过“虽违众,吾从下”的坚持,可以看出“礼”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性。可以说,“礼”是孔子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三.《老子》选篇解读
  (一)介绍创作背景
  本次课堂同时解读《老子》第一章。老子比孔子出生稍早,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的选择是什么呢?
  教师首先介绍《老子》的创作缘由。传说老子做周守藏史,因周王朝衰败太厉害,便弃官出走去秦国。路过函谷关被守关的长官截留,留下这本天下奇书。从老子和孔子的选择也可以看出二人核心价值观的不同。那么老子的主张又是什么呢?第一章便体现了总体思想。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疏通字词,理解大意后,重点探讨老子的“道”。此为难点,教师仍然采取展示原文,引导学生自主感受,通过思考、讨论,全面理解“道”的内涵。
  (二)理解“道”的内涵
  1.道的模样
  教师展示《老子》精选原文。
  第二十一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原来道是恍恍惚惚看不清楚模样的。是比天地还早的一片混沌,无形无声,独立于万物之上恒久不改,運行于宇宙之中永不停息,是天下万物共同的母亲。
  这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原来在天地之前道就存在,开天辟地的时候,道就开始产生作用。
  2.道是万物的起点和归宿
  第四十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原文都形象可感,学生看到老子形容万物出现的过程,便可以理解“有,名万物之母”了。因此无、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都可谓玄妙幽深。这种玄妙而又玄妙,便是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理解至此,并非终点,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道仅仅是生万物的吗,万物出现以后,道就不存在了吗?”非也。学生刚刚接触的二十五章中“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知万物都是道所生,但道依然存在。这也是老子思想里很关键的一个方面。
  3.道是万物运行的规则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虽无所不在,无所不至,万物都秉持着道产生出来,但它却“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不居功,不控制,不主宰万物。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万物是自由的,我会告诉你有道,有宇宙自然的基本规律,但万物的路都万物自己去走。
  道虽一片混沌无形无声,却是万物的起点和归宿,。它虽不主宰万物的运行,却是万物运行离不开的规则。能否认识“道”,是一个人的修行,但能否按照“道”来行事,便是一个人的选择了。
  四.探寻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在礼崩乐坏的乱世,是选择孔子一样入世,还是选择老子一样出世?这个问题就如同问儒释道三家哪家好一样,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或者说,没法回答。孔子推崇“礼”,不仅仅是形制,而是一种精神。老子推崇“道”,不仅仅是恍恍惚惚,生万物,也同时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则。“礼”和“道”,其实都是属于孔子和老子们核心价值观。
  学生在此基础上需要意识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民族,都需要树立一个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不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我们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这个道理。孔老的智慧,社会的发展,有意识的探寻,我们有了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是否能反观自己,有意识发掘和调整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呢?这应当留给每个学生思考。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2]大学语文课堂承载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思考人生、解決问题的途径,通过课堂上的经典解读、赏析,达到思考人生、丰富灵魂的作用。本文以《论语》《老子》选篇的课堂为例,探讨了大学语文课堂如何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的一种思路。这种思路是以原文为切入点,尽可能多提供原著原文,最大化利用课堂时间接触并系统挖掘经典的精髓思想。在挖掘经典的道路上,根据学生水平甄选原文,鼓励学生自主感知、思考、讨论,再归纳。大学语文教师在中华文化经典推广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孙亚丽.《论语》中的“礼”[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21卷第1期:108
  [2]南怀瑾.老子他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3.
  (作者介绍:吴晓佳,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从事汉语史、方言、语文教学方向研究)
其他文献
阐述音乐商品的属性以及具有的双重性,在社会音乐生活中,音乐商品的生产者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随着新型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经营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医院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
中国锣鼓乐,这一民间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宏壮的民族气派和独特的东方神韵著称于世.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文化艺术生活的复苏,作为与人民大众
戏曲行当的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而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戏曲的四大行当.上千出的戏曲剧目中,有数不尽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个大
摘要:近些年来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电力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做好电力企业的精神文明工作逐渐成为电力企业日后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做好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几种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供从事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方式  电力企业在经济发展的电力资源需求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课标下,上好语文课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前提要求。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如何上好语文课进行了梳理研究。
豫剧是一部盛演不衰的古典爱情悲剧,尤其是剧中的“临终恨”-折传递出浓重的悲剧色彩.多年的舞台演出,使得我对剧中主角王怜娟这一人物形象有个更为深层的认知.
耳部常用药rn1.氧氟沙星滴耳剂(泰利必妥滴耳剂)rn作用:抗菌、消炎,特别是对链球菌、嗜血性流感杆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效.用于急慢性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炎.rn用法与
就目前民用建筑普遍存在供热能源浪费,收费困难,分析分户计量的必要性,提出适合新民用建筑热计量供暖系统室内温度调节的设计原则及方案和分户控制与热计量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