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传统文化于小学德育之中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1u2n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理解和体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使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自发传承者,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我國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精神内核,每一个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内容,并且影响了千百年来的每一个人。而在新时代,由于各种基础教学条件的提升,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行为规范时不再局限于书本教学,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一、借助传统文化元素,优化德育教育素材
   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其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德育教师,一定要切实肩负起为学生“三观”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责。由于当代小学生从小就有许多接触各类信息的途径,教师要想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必须要探寻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性。例如,一位教师在开展“谦逊有礼”这一德育活动时,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了“孔融让梨”这一动画短片。不少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生动的动画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孔融在当时的思想变化,同时对“为什么要让梨”的思考也表现得更加真实。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摒弃了传统说教中毫无理由和根据的“高大全”形象塑造,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代入感。这样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发认同,并且将其自觉应用到指导现实生活之中。
   二、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推进德育教育过程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知识的了解。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所有知识的展示都可以非常直观且有趣,学生可以将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当成是打开眼界的平台。教师还可以以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和理解的德育知识进行讨论,通过与别的学生沟通交流来印证自己的想法,并且以相关知识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坚持不懈”的德育教育时,引入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观看完动画视频后,教师将班内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扮演愚公和智叟等不同角色,并开展辩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坚持不懈”这一宝贵精神的理解,并更好地转化为指导自身行为的生活信条。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辩论,更好地理解了寓言故事的精神,进而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融入传统文化因子,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融入自身“三观”建设之中,有一些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如果只是简单地背诵和理解,学生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如果以这一知识来指导开展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就能够达到让学生牢记相关德育知识内容的目的。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主题进行德育活动时,考虑到小学生并不具备欣赏汉字书法的基础和底蕴,大多数学生不明白这些书写方式究竟“美”在哪里。因此,这位教师选择了让学生自己尝试书写汉字的做法,在教学了一定的书法基础知识后,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传统的书法作品中的艺术性美感,并且鼓励学生接触和尝试汉字书法这一知识领域内容的学习。
   总而言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小学德育教育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对于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将实践环节引入课堂教学之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做”来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促使学生自发地向小学德育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靠近。
其他文献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就是教育。生活的内容至广至大,因而生活也是一种广泛的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扩大了生活的场景和教育的视野,强调了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绝不能脱离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   作为语文教师,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批阅学生的作文,因为翻开学生作文,不是雪夜上医院就是雨中送伞
期刊
教育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一直以来都有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尤其在当前的小学教学内容中,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这与几千年来我国传我统教育方式中首先注重培养一个人的道德观是不谋而合的,“做学问先学做人”的要求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同样适用。而悠久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更为健全的三观,促进他们自发地认同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性水平,还更加注重人才的道德品质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所在,因此,教師除了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情感教育素材,促进学生带着感情去学习语文知识。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期刊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一)提升校园整体人文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校软实力,从师生素质和学校管理的角度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实现在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师生注重个人品性与德行的修养锤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风气,为所有师生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二)
期刊
摘要: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素质与课堂气氛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教师素质与课堂气氛的联系入手,系统阐述了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中的系列问题。   关键词:素质;气氛;误区   语文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关系着语文课的质量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气氛的营造,努力适应更高要求的语文教学。   一、教师素质是营造课堂气氛的基础 
期刊
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的许多细节处理得好,处理得巧妙,不但给一堂课增色不少,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我所理解的课堂应该注重的细节,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关注课堂导语。好的导语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下面课程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好的导语我认为不只要符合课文内容,还要在其中蕴含与课文相关的情。在课程伊始就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其中,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
期刊
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常常会犯“文体不清”的错误,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也不深入透彻,这种“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问题,就是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因此无论是事例、名言都要通过分析才能彰显论证的力量。   一、假设逻辑   坚持就是胜利。(观点句)面对困难和险阻,唯有坚持,勇于永不言弃,才有可能成功。(阐释句)欧立西为了发明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重视对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占有了什么材料,更要看他们占有材料的方法”。这充分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呢?我认为主要是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   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世界,学生一天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是现在升学压力大,老师们恨不得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上课,所以很少组织学
期刊
摘要: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种道德教育。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文化浸染,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人文关怀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具有感恩教育的元素,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吃水不忘挖井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等古训流传
期刊
徐是一个聪慧、认真、负责的女孩。从一年级开始,她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一直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虽说只是学习委员,我却把她看得比班长更为重要。因为她做事细心又耐心。不管面对怎样难办的同学,她总有办法“制服”,而且不漏任何痕迹。更难得的是,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富有爱心。就说那一次我带学生一起在操场玩吧!   那天下午课外活动时,我带全班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只见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打沙包
期刊